Category: 总1161期

交流站:4月两场文化公开讲座免费入场 在当代流行文化中实践信仰

趁前来主持4月19日至22日的“微写作书写营”,美国创文培训书苑主任莫非也于17日及18日于诗巫福源堂主讲两场公开讲座──“基督徒流行文化知多少?”及“自我主义如何影响文化和信仰”,欢迎所有对文化动脉想要有所了解,对福音在文化里的影响在乎又有负担的牧者和基督徒前来参加,好叫我们如何在现今文化中活出基督的样式。 公开讲座一: 基督徒流行文化知多少? 你了解文化对基督教信仰的冲击么? 你对现有充满各种流行娱乐的文化,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么? 有没有想过人若只在教堂坐,便很难知天下事? 我们对现今文化是掌握?还是脱节? 本讲座欲探讨基督徒和文化的关系,基督徒在一充满娱乐选择的社会里,要如何定位。在当代流行文化里要实现信仰,有什么挑战?又可以如何回应? 日期:2018年4月17日(二) 时间:晚上7时 地点:诗巫福源堂圣堂 入场免费 公开讲座二: 自我主义文化 现代生活里,很多人习惯了一人开车,一人独居,一人作决定;也教导我们的孩子要学习独立自主,求人不如求己。面对人一生必经的生老病死,我们常常自己上医院,自己老去,自己躺在疗养院,甚至很多时候要自己一人面对死亡。 在这一切“自己来”的生命旅程理,自我,就是我们面对人生的最大本钱,也是我们参考生命与看世界的重要观点。 然而,这以自我为重的文化思想是从哪裡来的呢?对当今文化的影响又是什么?更对讲究关系的基督教信仰有怎样的冲击? 日期:2018年4月18日(三) 时间:晚上7时 地点:诗巫福源堂圣堂…

“大马ACCA特许会计师论坛” 许钧凯:会计师不是黄昏行业

在这个人工智能发达的年代,会计师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卫理毕理学院“大马ACCA特许会计师论坛”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 诗巫卫理毕理学院与大马ACCA特许会计师公会特于3月13日在毕理学院,主办了为期一天的论坛与工作坊,并邀请诗巫35位中学的辅导老师参与,以便进一步地了解会计师这门行业在未来的走向与需求。 要成为大马ACCA特许会计师公会的会员并不是易事,必须先进过一项资格考试,学生可自修亦可通过正式上课;但在诗巫,唯有毕理学院的会计课程可以提供相关的课程辅助。 毕理学院院长许钧凯在开幕礼上说,许多人都在思考,当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进入金融世界时,会计师的工作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际上,现在有很多会计工作是由人工智能完成从乏味和重复的任务如数据输入、发票支付、银行对账,甚至复杂数据分析,以及对未来结果的预测电脑可以比大多数人更快的完成且更便宜和更准确。它们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并提供更高的准确。 “但这不是即将褪色的趋势,所以最好现在就赶上它,而不是跟随其后。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技术将来会变得更容易获得。” 然而,对他而言,这不意谓着会计相关工作将消失。相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裁员将被消除、财务报告、税务准备和审计程序将变得更省时,这使会计专业人员能够快速获得可靠和快速的数据,以生成各利益相关方所需的报告。 同时,许钧凯认为,会计师与客户联系时在业务情感方面将能够处理得更好,从而比以往为他们的工作增加更多的价值。于是现在对会计师来说是很好的时机,可以确定行业中的这种变化如何帮助确保更高的成功水平,更好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决策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最重要的是可与人们更好联系,而不仅仅是处理数字。 他指出,ACCA将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种趋势,即通过更新教学大纲来培养新一代会计师,例如2018年将推出新科目,即战略商业领袖(SBL)。除了相关的会计、管理和企业技能外,课程大还侧重于创新、卓越绩效和变革管理。(韵琴)

诗巫西教区妇女会欢乐家庭日 建立一个“合神心意的家庭”

诗巫西教区妇女会欢乐家庭日于3月3日假诗巫民众会堂举行,共有180位参加者参与了这项家庭日活动。 此次家庭日活动的主题为“合神心意的家庭”,并邀请林忠锦牧师夫妇为讲员。 讲题中,林牧师夫妇先是说明了“家庭是什么?”,然后再告诉大家“神的心意是什么?”,再阐明了“合神心意的家庭”的真正意义。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是教会的基体、人的亲密体、活的生命体、神的创立体,以及主的救赎体。 那神所要的心意是什么?林牧师引用“以色列啊,现在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敬畏耶和华─你的神,遵行他的道,爱他,尽心尽性事奉他。遵守他的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为要叫你得福。”(申命记十12-13) “現在你們要敬畏耶和華,誠心實意地事奉他,將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和在埃及所事奉的神除掉,去事奉耶和華。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约书亚记廿四14-15) 至于合神心意的家庭,应该是合家敬神,即全家信奉上帝;合家事主,即凡事都尊主为大;合家平安,即家人之间相敬如宾。 另外还有品行的重要性,彼得前书三1-4说,“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他們雖然不聽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過來;這正是因看見你們有貞潔的品行和敬畏的心。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寶貴的。”(韵琴)

卫理家政训练所开课 各种课程供姐妹选择

卫理家政训练所2018年新学年开课了! 砂华人年议会妇女会属下卫理家政训练所新学年课程于3月5日开学,姐妹们再一次学习生活新事物。 卫理家政训练所的课程并不单一,除了著名的烹饪课外,还有缝纫课、插花课、手工课、电脑课与礼仪课,姐妹们可以自行选择想要参加的课程。 各项课程学习的时间不一,有长有短,并在年杪时进行结业礼,并提供展示机会予学员。(韵琴)

古晋朋岭幼稚园受邀出席福利部活动

古晋朋岭幼稚园受邀于砂拉越福利部的“开放日”中表演,这是该幼稚园有史以来第一次受邀,意义非凡。 虽然预备时间有限,但在院长、老师、家长与学生们的通力合作下,大家尽心竭力克服各样困难。特别是,从彩排到表演,都遇到下大雨,不仅场地潮湿,学生上下巴士都需要老师撑伞接送。然而,上帝的恩典永远够用,让老师和学生都有健康体魄,而且满心喜悦完成表演,不受影响。 2月3日表演当天,有许多老师与学生家长到场支持;学生的表演也赢得全场热烈掌声,给该园极大的鼓舞和肯定。该园希望将来还有机会能藉着演出“走入”社区,让更多人认识教会的幼稚园。(朋岭幼稚园供稿)

年会总部大厦重建工程开标 4月3日上午工程动土

砂华人年议会总部大厦订于4月3日(星期二)上午9时进行动土礼,正式进入为期2年的工程期,弟兄姐妹届时受邀前往观礼。 年会总部大厦建筑委员会于3月15日在富雅各楼会议室将同意书移交予中标的Happiwin Development Sdn.Bhd.负责人刘贤桃,以便即日起展开动土准备工作。 此项共有6个承包商投标,当中Happiwin Development Sdn. Bhd.以1150万令吉中标。Happiwin Development Sdn. Bhd.是一家拥有多年建筑经验的公司,承建的工程除了巴拉路的店屋外,还有市区的诗巫中央警署。 年会会长兼建筑委员会主席池金代牧师、年会经济部主席林忠铨、年会产业与管理部主席黄祥榜、年会总干事刘邦耀、年会总部大厦建筑师张济仁及其他委员,均有出席这项简单又隆重的仪式。(韵琴)

宣教的脚:不是我,是祂

文/刘纯谦 “祢是我的主,引我走正义路;高山或低谷,都是你在保护。万人中唯独,祢爱我认识我,永远不变的应许,这一生都是祝福。一步又一步,这是恩典之路,祢爱祢手,将我紧紧抓住。一步又一步,这是盼望之路,祢爱祢手,牵引我走这人生路……”。 心中响起地这首《恩典之路》,陪我走过那森林的路。 2013年8月5日至12日,我随着短宣队前往Pa-Adang短宣。在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另一个村庄Long Gita。这段路程非常不好走,狭窄与宽阔,高山和低谷;甚至一不小心,就可能滑下坡去,掉进急流中而丧命。每次想起那危险的情景真是冷汗直飙! 我们每个人都拿着树杆当作拐杖,这不禁让我想起《出埃及记》里的摩西。《恩典之路》这首歌和“拐杖”都在提醒我,上帝与我们同在,祂必保守带领我们。最后,我走过来了,既感动又感谢主!我也很佩服当地的本南人,背着几十公斤重的东西,不管上山下海都难不倒他们。 信心与勇气的功课 这次短宣,我学习最多的还是信心与勇气的功课。起初,我最不希望被分配到主日学和节目组,结果天不从人愿,竟然就是被安排在这组。我没有带儿童主日学的实际经验,预备节目也是自认一窍不通。没想到,最后情势所逼,竟然还要做带领者。我心里觉得:我不行,我不能,我不会;我只想要做一个配合者,带在舒适的“框框”内! 我的内心是极其挣扎,胆怯的心占据了我整个思想,非常没有自信。《单纯的勇气——宣教中信心的功课》是带队牧师在第一次短宣会议时给我们灵修的文章,它成了我的激励。我知道,对上帝的信心与自信是不同的,我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是要以上帝为中心;虽然看到自己是不能的,但上帝却是能的,而且祂使用我们! 所以,我学习顺服,信靠主,一步步地勇敢去做。许多时候,当我头脑一片空白,不懂怎么做时,身边总会有“天使”给予建议和帮助,让我从中学习很多。感谢上帝,使用这么软弱、渺小、呆呆的我! 当然,我的信心也曾在短宣前受到考验。又是忧虑和担心预备不足,怕食物不够,怕货物太多不能载进去,怕坐飞机超重,怕河水位太高,怕水蛭;又听说是旱季,怕没水煮饭冲凉……总之就是“怕这怕那”。 但是,上帝却让我们看到祂的恩典够用,祂与我们同在,我们的担心和忧虑变得微不足道:我们进去时,货物多,河的水位很低,车能开进,而且很顺利地抵达,上帝的恩典够用!出来时,水位只到膝盖,大家顺利过河,还能玩水,上帝的恩典够用!虽然是旱季,但我们到达的那一天,就下雨了,上帝的恩典够用!食物的供应不只足够,而且超乎所想,不但有新鲜蔬菜,还吃到山猪肉、鹿肉和鱼肉,上帝的恩典够用! 在短宣中,我们真的体会上帝的恩典够用,盼望更加多弟兄姐妹们参与短宣,经历上帝的大能! “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害怕,也不要畏惧他们,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和你同去。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申卅一7)

第14届卫神社区杯篮球邀请赛 拉近教会与社区距离

从当初的傍晚打球时光转变成常年性的社区篮球赛,这也是卫理神学院在迈向第14个年头依然积极主办社区篮球赛的其中一个因素。透过打球时光,神学院的院生与牧者们更容易接触附近的社区居民与球友,也从中联系福儿院喜爱篮球的少年人、毕理学院学院生、卫理神学院就读的神学生与短宣学校学生。 今年,已迈入第14届的卫神社区篮球赛依然热闹,开幕典礼邀请卫理神学院院长邱和平牧师主持。筹备会主席卢臻长牧师提到篮球员必须学习享受篮球赛,并且要有好见证、好行为、好品性、好品味、好品格。 今年依然分成十支队伍进行AB分组循环赛,已于3月12日开赛,赛期维持两周。(江先同)

一介书声:穿越生命暴风

文/杨蓉 书名:穿越生命暴风 作者:诺曼莱特、马修伍德利、裘莉伍德利 译者:游紫萍 出版社:宇宙光 创伤是我们对“任何震撼我们世界的事所表现出的反应”。它不只是一种危机状态,它留给我们的是不安全感,因为我们原本以为稳妥/安全的地方已经遭到侵入。 创伤出现的形式和规模不一,比如:目睹孩子死亡,幼年/成年时被性侵,在严重车祸中侥幸生存,家里遭窃贼闯入,医护人员、牧师和护士每天面对生老病死,在一场抢劫、交通事故或强暴事件中生还等等。 创伤也发生在工作场所容易受到压迫或骚扰的人,出现在那些受到恐怖分子攻击的人,或受到一场严重的意外事件影响的人。创伤其实是不分年龄、性别、文化,而且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然而,创伤却也很容易被人忽略,特别是那些习惯逃避,拒绝面对现实的人。 创伤常伴随着许多情绪,包括:怒气、罪恶感、恐惧、犹豫、悲伤等。但是,不要排斥或拒绝这些情绪,要正视它们,倾听它们所带来的讯息;从中学习、认识它们,最后凌驾它们。这些都是对创伤的一种释放。 只是,我们经常倾向以为“忽略过去”就会没事。事实上,往往不是如此。试图不去理会过去的痛苦,只是容许痛苦更紧紧地抓住我们不放。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痛苦和创伤时,就会开始复原。因此,该书作者鼓励受创伤者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因为分享的同时,也开始了治疗的过程。 该书指出,分享过去的创伤故事可分成至少三个层面:1.心灵的层次:坦承自己确实受伤了,正视我们的问题,才能解决它;2.对上帝完全坦承:包括我们的罪、沮丧、愤怒、难过、伤害等;3.找到可靠并愿意倾听我们故事的人。 然而,良善的上帝为什么容许苦难存在,容许世界堕落,把创伤带到我们的生命中呢?创伤和邪恶提醒我们:我们的人生不应该变成这个样子,这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小女孩不应被强暴,父母不应在战争中失去他们的孩子,灾难不应让人经历生离死別,相爱的两个人不应彼此伤害,丈夫不应死于一场突发的车祸,妻子不应该独自抚养她的孩子……。 对许多受过创伤的人来说,苦难真正的痛苦并不是疼痛,而是遭受拒绝、遗弃,甚至感觉被上帝“抛弃”;在伤害中感到无助,甚至觉得上帝冷漠不关心。然而,耶稣确实在十架上亲自经历了人类所有的创伤——痛苦、不公、虐待、背叛、嘲弄、轻蔑、软弱、身体受凌辱、干渴、死亡…… 原来我们并不孤单,上帝已经用祂自己的血写下“我与你同在”! 需要有爱的地方 圣经告诉我们:“因祂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二24)现在的痛苦、过去的伤害、将来的沮丧,祂全都知道。这不单单是透过理智,也是透过祂在十字架上的受苦及对我们的认同。基督并不藐视受伤者的软弱。 “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太十二20),这是上帝的应许。祂来是为了生病的人。一旦我们开始处理内心的痛苦,我们也会开始承认我们的罪和沮丧。 人生其实是失与得不断交织的过程。这些失去有些会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成为所经之路:宠物过世、祖父母过世、搬家/移民、父母离婚、父母死亡、玩伴朋友或家人过世、自己或身边重要的人生重病、与恋人分手等等。 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失去,会影响往后的生活。成人生活中所经历的失去,可能有一部分是由童年一些未经过处理的失去经验所造成的;它们像一个不受欢迎的行李,被带入我们的成人生活,日积月累就变成一种危机。例如,当宠物过世了,父母可能会说:“不要哭,只不过是一只猫。”或说:“我明天再买一只新的小狗给你。”小时候,朋友曾经对你说:“我再也不要和你玩了。”,又或可能你的秘密被好朋友说了出去,又或者父母因为没有了解事情前因后果而错怪了你。 有些创伤后的情绪也许不明显,但小孩脆弱的心灵和情绪实际上可能是大受打击,以至于对他后来的人生信念、成长意愿、心灵、尊严和安全感都受到严重伤害。比如,朋友的背叛使得他不再相信任何人;言语(即使无心)的伤害,使他不敢敞开自己的心坦承待人。…

生活俯拾:我来到了晋恩堂

文/陈秀全 每当夜晚,红日初沉。在古晋明达华道路行走时,都可看到十字架灯光四射,照亮了明达华和河景园地区的上空。 我常常在想,主耶和华是多么爱世人,多么的伟大,多么的神奇;把晋恩堂放在明达华这片土地上。信主的人和来信主的人都何等有福,这必然是耶稣基督美好的旨意。 有一年,农历新年过后,邻居徐传宗、江德琴夫妇,带我来到晋恩堂作礼拜。一到晋恩堂门口,就觉得主耶稣在我身旁,当下立志要好好地事奉。 一进到晋恩堂圣殿,我坐在椅子上,默默祷告,为一家三口身体健康,平安度日,也为女儿Lucilla 在古晋圣约翰天主教会私立学校教学代求。随后,集中精神听着台上牧师传讲上帝的话。后来,牧师在报告家里消息时,一开始就是先请我站起来,将我介绍给其他弟兄姐妹认识。掌声四起,他们如此欢迎我,内心深处很是激动,很是温暖。 我深深感受到上帝的爱浇灌在生命里,知道祂赦免我的罪,给了我新生命、新人生和新希望。 有一天晚上,女儿对我说:“爸爸,我也要和你一起到晋恩堂作礼拜。”这是何等美好的事,是我期望的。我们家因为有主的同在,真是好的无比!

彩虹见证:一生中最感恩的事

文/张巧仙 一生中,我最感恩的事就是认识主耶稣为我个人的救主和生命的主。1970年,上帝也让我有机会认识到一位在光华中学执教的老师,那就是我的外子——洪劲用牧师。 我出生于基督化的家庭,老家就在光华中学附近。母亲是一位虔诚爱主的姐妹,她热心于光华真安堂的传福音事工;母亲的委身服事和传福音的热诚,对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我要和先生谈恋爱时,我得知他未信主,全家都是拜祖先的厦门人;我就谨记圣经的教导:信与不信不可以结合。我站稳自己的立场,所以,当我们还是男女朋友时,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传福音给他,并带领他信主;且要等他受洗后,才可以将感情完全投入到关系里。如果他不信主,那我们就会一刀两断,免得将来后悔莫及。因为,我始终认为夫妻的信仰一致,方能在婚姻的路上同心同行。 因此,我很自然地先传福音给他。我迫切向上帝祷告,求上帝感动他接受福音信靠耶稣。起初,他强烈拒绝福音,也经历挣扎;但永不放弃的代祷加上圣灵的感动,最后他愿意接受耶稣基督成为他个人的救主。当年(1970年),劲用就在真安堂受洗入会。两个月后,我们就结婚了,满心感谢赞美主。 一路同心同行 外子是他家庭中第一个基督徒。信主后, 他的父母和家人大力反对他。然而,我们不气馁,每次都把握机会向他们传福音。经过多年的祷告、关怀、带领、圣灵的感动与怜悯,最终,我的家翁、家婆和外子的多数家庭成员都信主了。更让我感恩的是,外子从政府公务员退休后,回应上帝的呼召,献身念神学,由老师变牧师。 感谢上帝,让我能与他一路同心同行在卫斯理堂和信心堂各别服事1年和5年。他65岁退休,但其实是退而不休,随后我们进入诗巫卫理神学院,他则担任院牧和讲师5年。我和他一同配搭照顾神学生和短宣生。 后来,我们在拉让花园定居。外子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何等感恩,2014年,外子72岁时,从教牧博士班毕业了!直到目前为止,外子都在锡安堂帮忙,也担任卫理神学院部份时间讲师。我也有机会配搭属会探访,参加乐龄、妇女会灵修班和帮忙照顾三个孙儿。 我的生活充满喜乐感恩,皆是上帝的莫大恩典。我以最喜爱的经文与大家共勉:“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上帝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6-18)。

我思故我写:现代清明节

文/王育新(美国恩福基督教会牧师) 清明节的传统文化,总离不了烧“金纸”、烧各样高仿真的纸扎祭品,拜拜、放火烧山等,以表对先人的“孝敬”。这些举措,除了不环保之外,尚有因烧冥镪(烧给死人用的纸钱)而造成火灾之危害。此外,烧掉逾千吨的纸张,不只是浪费钱财,更是浪费大量资源。 再者,试问,在年年通货膨胀的“今世”,未知阴间是否也同样有通膨?若有,又有谁人知晓在阴间每年是以多少巴仙升涨?在阴间也需要报税否?有没有限定从“今世”“转账”到那里的每年最高额度?汇率呢? 对他们的怀思 大多数的人在谈起清明节时,都会立刻想到唐朝杜牧先生的这首诗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实,尚有另一首出自于晋国●介子推的血诗,其后二句(如下所述),似乎更能以表达先人对清明节原有的心意:“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整首血诗,原为作者对晋文公的表白和期许;不过,这二句却也无疑地成为清明节最佳的“注解”,即,真正关爱后辈的长辈们所在乎的不是后人有无去祭拜他们,更不在乎清明节的繁文缛节。先人们所期许的,乃是后辈们心中常存有对他们的怀思,同时对他们生前的谆谆教诲,能铭记在心,并且能以光宗耀祖。先人若是基督徒,所期许的,想当然,除了上述之外,更是希望自己的后辈也能信靠上帝,热心爱主。即是如此,何需以各种祭品祭坟?! 更何况,随着时代的演进,生活习性的转变,现代人早已把当下的生活价值融入了传统习俗,注入新异、新奇的概念,令清明节的文化在经不起潮流的冲击下,起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变化,失去了清明节的原始意涵。 在科技精进的今日,民间兴起了一门针对清明节的新兴行业,即“代客扫墓”服务。接单者提供3G/4G视讯通话服务,让身在异地,因工作或其它因素而未能亲自到先人坟前祭拜的“孝子孝女们”(委託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故人坟前致哀,畅抒祭奠和思念的话语。当然,接单者也同时藉此向委託者保证“扫墓”的确实性,证明其“代客扫墓”服务的品质和诚信。在没有违反任何法条的情况下,各取所需。 另有更先进的构思,如建置祭祀网站,在网站上为先人的坟墓或灵骨塔设立“牌位”,让后辈得以不受时空限制,免费或付费上网捻香、烧纸钱,可免去舟车劳顿之苦,是谓无障碍、无污染、省时、省力又省钱的文明祭祀,即“网路扫墓”。 清明演变至此,与其传承给后辈扫墓的各种繁文缛节,不如:“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提前5:4b)

阿尧面子说:基督徒能说“运气”吗?!

文/刘世尧(牧师,诗巫卫理神学院讲师) Q:牧师,基督徒可以说“运气好”或“运气不好”吗?我的想法是,没有所谓的“运气好”或“运气不好”,因为一切都是出于上帝。 我以前也用这些词汇,如“我运气好,所以……”或“就因为运气不好,所以……”,甚至还是口头禅。有时因祸不单行,也会随口说一句“今天实在衰”等等。到底基督徒可以用“运气”这词汇吗? A:在民间,一般上“运气”主要是指一个莫明莫测丶会影响人生活吉凶与好坏的力量;这力量往往是与人的实力和能力相对的。当一件发生机率低的好事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时,他会说“运气好”、“幸运”或“走运”;反之,当一件发生机率低的坏事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时,他就会说“运气不好” 、“衰”或“倒楣”。 在圣经里,有些经文或会让人误以为连基督教也相信“运气”的存在。例如,贤能的寡妇——外邦人路得去田间拾取麦穗时,她被描述为“恰巧”到了夫家的亲属波阿斯那块田里(路二3)。但是,下文藉波阿斯的口马上指出,这不是因为路得“运气好”,而是因她“投靠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翅膀下……满得祂的赏赐。”(路二12)。 另外,传道书的作者所罗门王在观察和反思人生时指出:“我又发现一件事:在这世上,善于赛跑的人不一定得奖;勇士不一定打胜仗;聪明人不一定有饭吃;机智的人不一定富有;能干的人不一定居高位。时运左右一切。人不知道自己的时运。正像鱼被鱼网网着,鸟被罗网捉住,在预料不到的时候我们突然陷在恶运中。”(圣经现代中文译本,传九11-12) 这一番话也可能让读者以为圣经相信“运气”左右人生的遭遇。不过,我们要留意的是,传道书的内容很特别,基本上,传道书一12到十一8是日光之下现实人生的面面观,充满了无奈和无法得到完美解答的问题;而十一9至十二14才道出一个真正以上帝为中心的人生哲学。故此,读传道书绝不可以断章取义,随意抽出任何一段经文,就奉为金科玉律或圣经信条。 传道书九11-12仅在表达,所罗门观察到,世上不按常理发生的“怪事”样样有;人的智慧有限,不能预测进展;人的能力有限,不能控制结果。从人的角度来看,人间遭遇是在乎“时运”。但是,到了书卷的最后部份,传道书十一9和十二13-14强调,上帝子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绝非建基于对“时运”的信仰,而是以真神的主权与公义丶圣洁与智慧的律法为中心。人应当认识自己的本位和本份,敬畏上帝,远离恶事,爱神爱人,并持续相信即使天有不测风云,上帝仍在掌权,祂的旨意美好,且会执行最终的大审判以赏善罚恶。 上帝掌管一切 容许我进一步说明基督教的世界观:我们相信,创造宇宙万物的独一真神不但是智慧的设计者,也是救赎主和护理一切的主宰。祂超越万有,却也临在万有之中。上帝藉着祂自己所设在物质界中的“天然定律”(一般人称“自然法则”),还有祂所赐给人类的良心功能和工作才能,再加上圣灵的感动和运行,不住地动工,维持这世界的秩序。即使人类在魔鬼的试探中选择了悖逆,导致受造界各领域的堕落,上帝仍在动工施恩,保守这世界。这就是为何人间处处仍可看见法纪与法治的努力,以及“暖势力”(即人们的善言善行,温暖人心,不分种族和宗教背景)。 当然,基督徒也相信,上帝正在地上扩张祂的国度,也就是主耶稣基督藉十字架的代赎之死与第三天复活所设立的爱丶公义丶和平的国度。上帝正引导这世界走向完美的大结局,也就是主耶稣基督再来时,一个邪恶彻底受惩丶魔鬼被除丶病痛和死亡不再存在的新天新地。在这过程中,上帝会以祂的主权与慈爱,促使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祂的人得益处,也使天国的旨意能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罗八28; 太六9-10)。 从上述的基督徒世界观来看,应该很清楚,我们不需要以“运气好”或“运气不好”来解读我们日常生活中突发性或出人意外的“好坏”经历。因为无所不能丶无所不知丶无所不在的上帝掌管一切(诗一百一十五3;赛四十六9-10;但四35;弗一11),祂一定信实地看顾祂的儿女,正如主耶稣在安慰门徒们不要怕宗教迫害时,祂说:“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太十29-31) 还有,当主耶稣面对门徒们提问,有关一个生来就瞎眼的人之“命运”时,主耶稣没有说,那人“命坏”或“倒楣”,而是积极指出:“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约九1-3)另外,旧约圣经里的约瑟故事,他怎样忽然地被亲哥哥们卖到埃及为奴,又怎样被老板娘冤枉而进监狱,到最后他苦尽甘来,成为埃及的宰相,更饶恕他哥哥们当年对他的伤害,都在在显示上帝的子民不以“运气不好”和“运气好”来解读人生遭遇。约瑟在宽恕哥哥们的时候所说的话就是最佳例证:“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上帝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五十19-20) 抽奖不用“幸运”一词 因此,当基督徒经历“好事”时,我们就说“感恩”丶“感谢主”丶“我蒙恩了”,或 “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祂用厚恩待我”!(帖前五18;创三十九4、21;得二13;撒上一18;诗十三6;但一9;路一30;弗四7;来四16) 当我们遭遇“不好的事”时,我们不说“今天实在衰”或“就因为运气不好,所以……”,而是学习凭信心说:“今天实在多考验,训练我更多经验”或像著名的激励大师戴晨志愽士所说的“不生气,要争气!”或像先天无手无脚的布道家和作家力克•胡哲(Nick Vujicic)那样对自己说:“Just…

我思故我写:圣经应用的迷思

文/郑仁娇(诗巫新福源堂本处传道) 有一回,在微信里引导一个弟兄纠正偏差的行为,一开始先让他讲明,让我了解真实的情况。但似乎他不愿诚实面对自己,反而冒出一句话:你告诉我,该怎么做,用上帝的话语来告诉我。 当下第一反应是:读过短宣三个月,每天读经祷告的人,还不懂得上帝的话怎么说,居然强调要我用“上帝的话”告诉他怎么做?何况,我还不了解真实的情况,难道一开始就用圣经来“压”他,这妥当吗?比如,他行为背后的动机,目前采取什么行动来处理,我都觉得自己必须有一双聆听的耳朵,理解接纳(这是一般协谈的基本技巧),总不能不明就里,一下子就拿出十诫里的某一诫给予劝告吧(或者他可能根本没犯该条诫命)! 另一方面,有些事往往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我们应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更何况,协谈的责任不是要告诉人该怎么做,而是引导对方思考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再举个例子,一个老练、热心的基督徒对妻子动粗,谁都知道这是不对的。他没读经?不,他就像律法师,对圣经熟悉得很。但是为什么明知故犯?他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心理上有什么需求未得满足?他有什么情绪伤害未善加处理?他们夫妻沟通上有些什么困难?如何化解冲突?这就是心理学知识与圣经结合的关键时刻。 很多时候,对一个还不认识圣经,或是不信圣经的人,立刻就拿出圣经进行辅导,我十分怀疑这是否能达致真正的效果?今天,我们要应用科学,但不迷信,我们深信上帝的话语大有功效,能指引迷津;但我们不能“迷信”圣经,就比如拿圣经放在枕头底下等做法。 太多迷思需破除 好多年前,跟着一群驱魔赶鬼的姐妹去某堂会帮助一个面临九号会考,精神出现状况的年轻人。那些有经验的长辈迫切祷告,其中一个拿起圣经往她的头上打,我很惊讶;因为这么做,她只会更混乱。后来,我认为还是带她去看精神科医生,最起码让她能好好地睡个觉,判断并了解是否考试的压力导致异状。后来她服药,加上协谈,逐渐恢复健康,过正常的生活。 多少时候,生活中有太多的迷思需要破除。耶稣说过有病的人用得着医生。生理、心理、灵性有病,就该找相关的医生,没有人会说,那是世俗的知识,不该去碰。圣经真理是绝对的,我们要坚守立场;教育要有严谨的精神,而辅导则是要宽广的心肠,助人前进。终极的目标便是认识救恩,归回耶稣的拥抱。 心理学是什么?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類以及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关系。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如若我们对心理学有基本的认识,或许就不至于思想太狭隘偏激。我们都需要不断谦卑学习,才能从各个心理与辅导学派取其长,按照合乎圣经真理的辅导理论,给予协谈,助人助己,以至生命迈向成长,认识救恩,跟随耶稣。这才是基督徒辅导的功能啊!

灵修日程:涌流的爱

文/ Reverend Michael Williams * Michael Williams是美国卫理公会按立的牧师,也是说故事人、诗人、作家,Martin Methodist College撰稿人/说故事人;著作包括文章、故事、诗歌、戏剧和书籍;他的著作〝Spoken into Being: Divine Encounters through Story〞由Upper Room Books出版。 一九七三年夏天时,我在田纳西州汤森的大烟山国家公园受难节戏剧中演出,我担演好几个角色,当中最重要的是巡抚彼拉多。我也担演使徒腓力,并一个名叫便雅悯的虚构角色,是个编织篮子的人。我们的演出在每天晚上当地人称为“入夜”的时候开始,重述耶稣生命最后一周的事迹。 在众多演员当中有一头驴子,它的名字平平无奇,叫做阿积。每天黄昏,耶稣骑上阿积的背,沿着穿越山间的泥路走,就是这出剧的布景。在这一幕中,我担演一位门徒,当耶稣走过小路步进舞台时,我与祂同行。有时候下雨之后,小路湿滑、泥泞满布,阿积就不肯被骑着走,在耶稣光荣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要被牵着;有时候它又不肯跟我们一起走,令耶稣光荣进入耶路撒冷的场面失色不少,我们更要在过程中改换对白。 我们常常形容耶稣“光荣”进入耶路撒冷,事实上,这不是那么光荣,反而是谦卑的:一位周游传教的犹太教师并不是骑着骏马,却是驴子,四围的人群把他们的外衣抛在祂面前的路上,又摇着从附近的树上折下的树枝。相反,彼拉多正从另一道门入城,他骑着一匹战马,被士兵簇拥着,前面有号筒,宣布他的到临。不管我们如何高喊:“和撒那”,相比彼拉多,耶稣进入圣城就失色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