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171期

营后回响:重新整顿自己的生命

“要写得精彩,先活得精彩”,这是我在写作营中听莫非老师授课时,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原来自己在忙碌生活中忘了多加观察身边的人事物,错失许多美好。此次最大的收获是重新整顿自己的生命,看见不足之处。这个营会也让我学到新的知识和写作的技巧,才明白到写作竟然可以如此生动有趣! 莫非老师的鼓励和营员的对文字的热爱,重新燃起我的阅读之火,提醒自己要不断阅读,并持之以恒。我的目标是规律性地在网络上分享微写作,操练自己不断写作。同时,也是时候开始写日记了。另外,要每个月阅读一本书。希望自己可以用手中的笔为主奋斗,将人带到上帝面前。(陈施彤)

营后回响:将心声化作文字

在这次的营会中,我尝到书写的艺术。老师提出具体的写作法,并在课堂上即席地催逼我们,让我不得不绞尽脑汁来学习操作。 “下笔读者意”:原来并不是将文章贴上一个经文就是基督教的作品。文章必须浅白,让非信徒乐意阅读,又能间接的送出信仰的信息。 “网路上的文字是用网下的生命来支撑”:这是很好的提醒,老师的谈吐文字让人看出她跟上帝走得很近;海量的阅读,使她对神学和人性有深入浅出的剖析。这种内涵令我羡慕,也是我要做的,那就是固定的灵修习惯,书写属灵日志,并且重新开始阅读。 我也希望将我所得跟其他人分享。很多人不是不写,而是不会写,能将自己的心声化作文字,我相信对大家都是一种满足。(倪晓珊)

营后回响:原来我也可以写!

来这营会前,我内心是抗绝的;可又不好意思拒绝已帮我报名的友人,只好在最后一刻,硬着头皮来参加。 对我来说,参加营会的人要不是对文字有负担,就是中文很厉害,我这平凡又不爱阅读,对文字一点兴趣都没有,中文又不好的人,参加这营会应没什么意义? 平时的我最多只会在社交朋友圈发短短一两句话和图片;要写长篇大论的文章,对我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我的词汇量就只有那么一点,怎能写出好文章呢? 可是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学到的原来微写作不一定是长篇大论,它也可以是简短又能让人有画面的一段话。原来,我也可以写! 感恩,透过营会,我能发现上帝创造的文字是何等美好,开始学习欣赏文字的美! 感恩,当初友人直接为我报名,让我获益良多;能趁早发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这一切都不算太晚。我想,参加这营会绝不是偶然的,总有祂的旨意。 接下来,我想学习每天抽空读书,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词汇量,这样才能下笔。愿我写,不是为了自己写,而是为祂写!(刘清菁)

营后回响:最大的收获

除了课堂上所有的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 第一:遗憾,没收藏自己过去在网上的书写内容; 第二:重新燃起“写”的欲望; 接下来的行动与目标:认真的经营网络上的社交媒体和平台:如fb、微博、blogger等;传递在网络上“写”的正确态度。 目标:1.看电影,写反思;2.多摄影,发图文;3.常阅读,多介绍。 希望自己能阅读更热诚,写作愈熟练!(萧瑜瑾)

营后回响:书写营,恩满溢

我,拖行李,千里迢迢地参加2018东马微写作书写营;祢,保守我,领我抵达营地。感恩,获益匪浅:认识微写作、认识自己写作的不足、正视自己写作的前方道路、结识主内笔友,以及亲近神。莫非老师的教导,层层渐进,引导我们回应自己的文字事奉。营会使我忘却日常的重担,专心地写作。 为了提升叙事和表达能力,我决定每日写一篇叙事文。书本是无言的导师,希望我能继续透过阅读来装备自己。愿我维持在营会中产生的初衷,为神发文。(黄珍琳)

营后回响:调整自己,径途路上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莫非老师的写作课程,意想不到的丰富和实用。4天3夜同学们的彼此勉励、鼓励,和老师的激励,我真是获益良多呵! 在这之前,只会“认为式”地写,愧有不成文的文字,方知若要写出有福音,笔尖上需要有奉献的使命感——工人先于工作;总是自“以为式”地写,疚有出不成型的文章,方知写作需要有书写的生命——作者重于作品。总是“可为式”的写,方知骄傲是真心的阻碍——真诚胜于一切。 我立志愿为主文以载道。 (陈华新牧师)

营后回响:成为文字宣教士

这次文字营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可以透过文字来宣教,而且发现原来这样的宣教方式对这个时代的影响是大的。然后我也反省自己过去的文章太过资讯化,并学习更生动写法,可以更贴近读者的心,并有效传达想表达的信息。 我盼望可以靠主成为一位文字宣教士。首先的计划就是要开一个部落格,有规律性地以故事方式写作,分享生活和学习;操练自己有纪律,并养成一种习惯。如果上帝许可,我希望可以出书,达成上帝托付我的事工,荣神益人。(陆国良)

营后回响:走就是了

“为了读者而写”是我这次最大的得着。我要透过文字,让读者一步步走向我所设下的“套路”。 第一个计划是出营之后要去一趟书局。我买了一本很喜欢的电影小说版,想要学习作者的说故事能力。接下来,要将我脑海裡的小片段化成文字或剧本。 为了要训练自己的语感,我计划每天都发一张图文,纪录我的这一年。其实我也不懂我在写作的路上可以走多远,但走就是了。 谢谢大家这几天所带来的好文字好分享。战友们,加油!(陈紫君)

营后回响:苏醒的灵启航咯

感谢天父,差来莫非老师跟我们分享微写作的具体方式,这四天三夜的书写营带给我很大的帮助,真是获益匪浅。我从课程中了解到“微写作的特性”、“微写作修辞”、“微写作之构思和结构”以及“如何成为网路宣教士” 莫非老师风趣幽默,富教学于笑谈中,学生们学习兴趣亦高。学生中有多位牧者及传道,真是一个很特别的学习营。营会的亲和力浓,营员春风满面,快乐学习。 莫非老师鼓励大家多多阅读,是认真地读非囫囵吞枣、走马看花般读书,并且要专注与持之以恒。 至于响应呼召,多多投稿,我当学习前辈们那样热忱,为天国文字事工献上棉力。只要勇敢的踏出一步,就是成功的开始。(赖梅玲)

营后回响:为学员们导航

参加“微写作书写营”使我受用无穷,其中以“打卡文”为我的最爱。因那是我认为,是传播信仰或思想最快的工具。要感谢莫非老师此次全心全意地为学员们导航。(姚瑞基)

营后回响:做个有厚度的人

个人喜欢写短文,因为是能力范围之内;也爱无布局地随性写,够自由。格局小的微写作感觉正合个人的口味,但发现适当的拘束可以让表达更有力、更有效、更清晰。这样,出营后,除了需要刻意写,也需要留意字字有使命地写。还有,每月要阅读一本以上的书,做个有厚度的人。(余家振)

营后回响:豪华的一课,蓝宝坚尼级别的书写营

我说的不是营会有豪华的卧室,不是有奢侈的早午晚餐(虽然我们的确吃得很丰富),不是有金光闪闪的殿堂设计风味十足的讲堂;我讲的是质量爆灯,马力十足(实力十足)又完全“贴地”(贴地是空中阁楼的反义词,符合现实的逻辑理论)的学习内容。 对我而言,这次的营会不但是提升书写能力的学习营,更像一次灵命提升和知识浇灌的出游,就如在营会里莫非老师常常重复的一句话“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的确,这句话有很重要的提醒:要做好一个工作(无论是教师、司机、医生、牧师、清洁工等等),先要学会如何做个人——一个心脑并用的人,一个像样的人,一个至少有一丁点像耶稣形象样式的人。我相信作出来的作品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整个营会也有教写作技巧和步骤,但有趣的是我们不是在学着如何将“一撇一划”美丽工整地编排在一起,呈现一副优美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文学字体画;而是学习让文字勾起心中的旋律,让读者共鸣并“闻字起舞”。一种颠覆性的思考,一种不用“豪华”两个字,却能够在文字中体验感受“豪华”的气息,不用光就能被照亮起来的思考模式。 的确,我们有时候传福音的方式有点“核突”(突兀),什么都没说,开场白和结尾直接就是“耶稣爱你”。陈腔滥调地使用他们还未了解的,仿佛“耶稣爱你”这几个字是我们能够无限乱发且廉价,催逼人落泪的催泪弹;却不知一颗发对又恰当力道的弹珠,也可以变成强而有力的原子弹,将冰山融化。文化智力,换位思考,要了解更要谅解的字眼表达,更能影响生命,能触动人心;毕竟爱不是用嘴巴,更不是没温度的键盘,而是用暖暖的心。 这次是个很完整的学习,莫非老师不但教我们如何提升写作,在生活熬炼中学习安息仰望主,也教当作品成名后,如何处理批评和打击。更有趣的是为我们打预防针,教我们这些还没成名的小绿豆,如果成为一个出名的作者后要如何远离试探,自我检讨与谦卑。 还没来到这营会前,没什么期望,更是半推半就的情况下才参与这营会。但感谢主,感恩能参与,因为得到的远超过期望。谢谢莫非老师带来许多亮光,一言胜读千卷书! 愿上帝引领每一个营员,让我们的生命攀得更高,活得更有深度,走得更远,触碰更多生命;愿我们成为上帝的作品,我们的生命都有上帝写下的一撇一划,让人看到我们就是活生生的福音文案。(彭偉倫)

营后回响:微写作,写作人

能参加微写作书写营,是上帝给我一个美丽的祝福。在这营会里,我学习到很多写作技巧、写标题、文案、导言。对我来说,营会手册是个宝贝,我会时常翻阅,好提升写作技巧。 我现在写作还是很抽象,没有生动的表达,没有图像,不具体和详细。所以文章不够生动,只会表达一个观念,而不是说故事,因此文章和讲道不吸引人。学习微写作之后,我相信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我很喜欢莫非老师的教课,她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她晓得如何捉住学生的注意力。教课幽默,课室常常充满笑声没有冷场。她能具体地教导,每一次的上课我获益良多,每一次的“虐待”都是享受的过程。 这次营会重新点燃我对写作的热忱。文学不是我的专业,中学读书时修的是理科,而不是文科,所以对写作很陌生。但幸好,对华语不陌生。我想起重新拿笔的那一刻。当时我刚信主,发现写作是一个很好抒发感情的方式。写日记,写给上帝,所有开心和不开心的回忆。那时,动笔写作不仅只是为文,也是疗伤的时候;像小猫的脚受伤了,用舌头舔伤口。 我会再执笔写作,让我的生命,我的故事落在文字里。(周彩莲)

营后回响:我们都可以是“传道人”

我不喜欢文字,却有股力量让我觉得自己一定要来、必须要来、不能不来。来了三次(文字营),每一次感觉都不一样,不用说,体会也不一样。只可惜时间过得太快,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总觉得自己还没写够呢! 每个人都会写,只是写得快或慢。写得慢不代表不会写,只是需要操练,一旦潜能被激发,就会写不停。写作,其实灵感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愿不愿意写,还有为谁而写。 我更觉得营会像个退修会,让以文字服事的笔兵们聚在一起灵修、装备,再出发。文字事工不会一个人走,即使下笔创作时或许讲究的是原创,但文字一旦被转发,福音工作里已经不分你我。 没有说不出爱心,只有付不出的真心;没有说不清的道理,只有说不完的真理。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并甘心乐意献上自己为祭,我们都可以是“传道人”,只是服事的环境、岗位和方式不一样而已。但,我们都在传主的道。诚心诚意邀请大家加入微写作,写出微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文。(郑丽莹)

营后回响:学习述说自然之美

虽然网路是年轻人的世界,但因有一点认识就来上课了。 这次在莫非老师的课堂里,让我体会如何透过文字述说上帝的恩典。有机会与不同的年龄、性别的学员(特别是年轻人)一起上课,更令我脑力激荡。虽然我不喜欢看书,也不会写,但我想要开始阅读了,求上帝可怜我的软弱。 在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老师教导我们“要在乎我怎么说,不是我说什么?” 在营会里,每天都有“三吃五点心”,甚至有机会享受椰子的甜美,还有“外婆”和同工们的贴心服务;完全不觉得自己是在“深山野林”中上课。 我在这里,学习述说自然界之美,颂赞造万物的主人,更经历上帝亲自的带领、看顾、保守。(俞秀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