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180期

一介书声:事奉需要正确的心态

文/詹慧敏(民丹明光堂) 书名:给事奉充充电 作者:蔡颂辉 出版:道声出版社 事奉, 可以说是信仰成长的一大要素。 由于我在基督化的家庭中长大,所以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参与事奉。诗班、司琴、领诗小组都是我曾事奉的岗位。小时候的那份单纯火热,让我积极地参与事奉,喜欢事奉;但,当年纪大一点时,事奉久了,就开始失去当初的火热,而变为冷淡,反成了一种习惯。 这本《给事奉充充电》却给了我很大的激励,让我看到事奉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与别人同工,勇于承担,面对挑战。在我还没看过这本书时,我从未发觉事奉对我的影响。但,这本书告诉了我:事奉能让我认识自己(优缺点、个性),开打自己的新领域(尝试其他新的事奉领域,学习新的技巧),培养成熟的人际关系(学习包容、接纳、饶恕、鼓励、忍耐……),经历神的信实(对真理有更深的认识)。参与事奉不完全是个一帆风顺的经历,更多的是考验,例如:失败、没有果效、受到批评、害怕、灰心。而正是这些考验,塑造了更成熟,更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这本书说明了教会需要有人委身来事奉。教会有许多事工是需要人起来承担,按着个人的恩赐,为教会的需要来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事奉。“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上帝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转变,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1-2) 委身可说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心志。这是出于深层的感动,经过清醒地思考而决定顺服上帝的旨意而活。然而,现今教会所缺的,正是委身。透过此书,我才真正的了解,委身不是整天为教会的事奉忙得团团转;而是一种生命的志向,把上帝摆在生命中的首位,以祂的计划规划我们的人生,以祂的爱满足我们,以祂的使命为人生目标,一生为祂而活。只有透过委身,才能经历享受真正生命的丰富价值和意义。 恩赐是一份礼物 透过《给事奉充充电》,我领悟到若事奉只建立在善心、同情、新鲜感、成就感,迟早会崩溃;只有在我们对上帝毫无条件接纳的时候,我们才能长久地、火热地、优质地、正确地事奉。虽然有时,事奉看起来是一件难事,但,当我们愿意担起事奉,去承担这些责任,上帝必会补足我们的软弱和不足,对祂也会有新的认识,能力也必因恩赐和同工而加增。 在事奉上,总会有一些挑战,我们该相信上帝一定会带领我们,这样我们就能靠着祂来跨越这所有的挑战。只有那些迎向挑战的人,才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经历神。真正完整的生命必须经历风霜雨露,如蝴蝶破茧而生,所以不要逃避所面对的任何困境,反而应当把眼光放在将来那极大的,永恒的荣耀上。 当我阅读此书后,知道恩赐无分大小,唯能造就教会,彰显神恩者为重要。上帝把不同的恩赐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为的就是要我们去服事人群。然而,若我们弃之不管,这恩赐有一天会被上帝收回去。我醒悟到,恩赐是上帝给我的一件礼物,既然我收到了,我就该好好珍惜,好好运用它来服事人群,来荣耀神。 教会有许多的事奉者,难免会有意见冲突的时候。从中,我们该学习的事在主里合一。合一是各尽其职地配搭,合一能使教会健康成长,合一能使信徒的信仰坚固。我从中学习到,合一就是我们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放下面子和尊严,放下再次要事情上的歧见,愿意将个人的得失和感受暂搁一旁,尊重上帝在教会中的权威,尊重祂对我人生的计划,来完成祂托付给教会的使命。大材小用是很可惜的,上帝给我们的生命资源丰盛无比,各种潜能有待开发,我们应该勇于发掘这些潜能来继续事奉。 “道有良伴”可缩行程,在事奉的道路上,有好的同工,反能给我们带来益处,让我们能同心的来完成所托付的事工。服事主未必能得到世界的好处,甚至可能被人藐视耻笑,这是得今世与得永恒荣耀的不同。然而,我们应当知道,虽然我们默默地服事似乎没人看重,这时候你要知道,你每一次的事奉,上帝从不缺席。 我相信,这一次透过这本书,又给我的事奉“充了电”,继续奔跑这条事奉的道路。尽自己的能力献上最好的,上帝会以我为荣!我深信,当有一天我带着各样的伤痕,来到那位同样也带着伤痕的主面前,祂会对我说:“孩子,做得好!”那个时候,任何委屈、伤心、失望、灰心、失意都不再介意了。我该更尽心,尽性,尽意地来事奉,在事奉上不断跨越困难,突破成长。到了见主面的那一天,我想听到上帝亲口对我说:“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给事奉充充电,继续前进!

护教小课程:第十课:圣经无误

文/余家振(民都鲁荣恩堂主理牧师) 圣经的内容可有合宜的解释,问题在愿不愿接受罢了。 反思:圣经可能在译本上出现信达雅的问题,只是目前所找到的可靠手抄本并没有出现真正意思与意义上的误差。随着考古的发现,圣经中的人事物不断被证实,而圣经中看似的疑难与矛盾也可找到合宜的解释。职是之故,认为圣经有错误,症结主要在个人。这样,圣经被认为是人类的说明书,是人生的指南针绝非无稽之谈,诚如圣经提摩太后书三章16-17节说的:“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资料参考: 1.圣经的旧约主要是希伯来文写成,而新约主要是希腊文写成。 2.“‘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https://zh.wikipedia.org/wiki/信达雅)

心有所系:阿弟牧师

文/陈朝强(退休牧师) “阿弟(Ah die)牧师”是他对我独有的福州话称呼。他是我公教中学1964年至1966年的高中同学,大我两岁,坐在隔壁桌。虽然只有三年同窗,但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那时,他是初信的基督徒,一股热忱向我宣道;可是,我是一个无神论者,大家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我们没有因信仰不一样而疏离,反而跟另外一个同学阿贤,结为好友,自称“三剑客”。至今还保留着三剑客的毕业合照呢! 校园的生活很快就过去,他去台湾留学,而我离乡背井去印尼木山工作。再相逢时大家都成家立业了。那时,他在珍珠花园订购一栋半独立屋,不断游说我买下另一边,说做他的好邻居。就这样隔壁桌成为隔壁家。自此,我家的孩子跟他家的孩子,就在隔着篱笆网无所不谈中长大了。现在我虽然搬去新地区,但女婿一家住在那里,孙辈们仍然像他们父母一样有说不尽的话呢!想不到,一个正确的决定,让我们代代成为好邻居。 1991年,当我辞别工作20年的印尼,回乡读神学时,他已经很少去教会了。他非常惊讶我的改变及决定!我告诉他,我的改变正应验了耶稣所说的:“在人这是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太十九26)。我的决定是因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十六26)。有时跟他谈起以前的信仰,总是不拒绝也不赞同,也不拦阻他的太太去教会及孩子上主日学。也许,他在观望我这个无神论的罪人怎么当牧师吧! 时间不等人,也不停留,一晃又过了20年。当我在2012年(65岁)从古晋退休回乡时,看见他都跟太太一起参加主日崇拜,活跃于教会乐龄乒乓活动。我深信上帝已经在他生命中动工。于是,建议在他家开始小组查经班,他一口欣然答应。自此,每星期二珍珠花园的查经班就没停过。每次见面时,总是“阿弟、阿弟”,后来又改口“阿弟牧师”。也许他觉得这样的称呼又亲切又尊重吧!但我也把他当作老哥看待,叫他阿兄。他预备的点心,大家都赞不绝口,一扫而光! 在小组里他不但风趣幽默,更是会问很多圣经问题、神学问题、做人问题等,总之有他在,小组就热闹非凡。于是,班员就选他当班长,他也当得似模似样。有一次,他说:“阿弟牧师,很多人都说很怕你,你自己要检讨一下是什么原因!”他就是这样坦然,毫无恶意地提醒你。我何能何德,上帝竟然在我生命中,安排这样的一位“阿兄”——陈世星给我。可是,这样关切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已准备好去天堂了吗? 正月初二,新年欢乐气氛依然。突然,一通电话让我错愕、惊惧,只听见电话那一端,惠琼姐哭泣地说,赶快为他们祷告,因为他们遭遇车祸,她受伤,世星昏迷不醒,情况危急!这怎么可能呢?那晚小组聚会时,阿兄不是说去新加坡孩子家过年后,很快就回来吗?我们唯有恳切求主怜悯、医治他。时间在焦虑等待中特别难挨,几番联络,说还未清醒,更添不安! 后来,他就在昏迷中被主接回天家。我们不禁呐喊:“主啊,你为什么没有听众人的呼求声?他近来不是热心事奉你,还被选上当乐龄团契职员吗?”天上没有闪电、没有雷声、没有暴风,只有记忆库里一幅又一幅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阿兄(Ah Hian),跟惠琼姐一起来参加晨更祷告吧!”之前,在小组中向他发出邀请。他得知每天一章灵修《启示录》时,就答应了,因为他很想知道将来这个世界会怎么样。不过他的条件是灵修完《启示录》之后,就不再参加了。谁知,他被上帝的话语深深吸引,欲罢不能,还邀请乐龄团契副主席利东弟兄,一起参加从《创世纪》开始灵修的晨更祷告会。自此,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一个清晨都会看到他以一颗渴慕的心,饥饿的灵,大大张口领受神的话。 果然,上帝的话促使他抓住传福音的机会。那天,他带着我去探望一个熟悉的卖鸡小贩。他说小贩中风了很可怜,很无助。所以,一定要把福音传给他,让他在软弱中有耶稣成为他的依靠!回程途中,他很兴奋地说:“原来传福音是这样的!”言下之意,他看见了“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罗一16) “阿弟牧师,天堂是怎样的,死人复活又是怎么一回事?”在新年之前,Ah Hian在小组中的提问。我引用了路加福音十六章“财主与拉撒路”的故事,说明天堂的情况,又用林前十五章说明复活的真理。他说,现在明白了,安心了! 难道这些回忆画面就是上帝给的答案,表示世星兄已经准备好去天堂吗? 我们虽然千万分的不舍,但想到人总是有死别的一刻,也就释怀了。我也深信,当那天到天堂门口时,Ah Hian一定在那里欢迎我:“阿弟牧师,你也回来啦!”那时,天家的欢聚绝对比地上的小组更加美好;我也会再选他作班长,因为他早回早知道天家的事!

星心点灯:主动推开门

文/王宝星(牧师,年会宣教部干事) 福源堂的会议室中摆设好些小盆栽,绿化僵硬的办公室,煞是好看。我问主理牧师那些花器从哪儿买,他问:“你要吗?送给你两个!” 同事笑说:“这就是圣经讲的: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太七7)我还没有祈求呢,就有收获,大恩典呀!反过来,不问一句,就没有意外收获咯! 主动是一种特质,不主动的人,谈不上积极,很难有大成就。旧约以色列人敬畏上帝,信仰是对内的——向心式的。虽然上帝托付他们要向外邦人做见证,但他们鲜少主动对外族宣教。到了新约,耶稣吩咐我们“要去……”(太廿八19)“你们往普天下去……”(可十六15),都是主动向外宣教的模式,不是守株待兔,坐着等人来教会。 可惜的是,现代人一般较被动。这从多数青少年契友、献身者、神学生、宣教士、申请者,甚至宣教士身上可以看得出来。最简单的,迟交功课,不会主动跟老师交代;发了电邮,一些人不会回应(询问之下,有收到呀)!再来就是已经交代的事,他们可能没有清楚看手册或信件,或看后没有存档,之后忘记了,却推卸责任,指责宣教部没有沟通。申请念神学和做宣教士,还要别人提醒时限和帮助拿表格和资料等。我真担心,以后是不是要教会聘请私人秘书和保姆帮助他才行。各位少爷小姐,自己的事要自己主动处理和负责;当事人不闻不问的,别人没有闲暇帮助你。 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询问,主动联系,主动找平台是宣教士最基本的条件。因为到了工场,宣教士需要主动走出家门去邻居叩门,主动去结识当地人,找当地人聊天,主动关怀,主动付出,主动建立友谊,主动设置“陷阱策略”,主动找机会传福音,主动去发掘哪里可以买到便宜的家电和食材,主动与政府官员打交道,去有关部门办签证手续等等。不然,在工场很难结出属灵的果子,很难生活得好。 跳起来伸手去接 现代太多人缺乏“推开门”的勇气 ,以至难突破人生和环境的局限。 话说有一位青年一心想成为真正的英雄,他听说深山里有一位智者,可以帮助人找到智慧和成功,所以他翻山越岭去寻找那智者。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他终于在山上找到智者住的小木屋。但是,智者总是以:你来得太早;时间太晚了;或明天再来吧……等理由来推搪,闭门不见他。 青年第六次去敲门的时候,智者又说:“我要休息了,你明天再来吧!”这一次青年人再也按耐不住,发火了,大声说:“每一次你都推三推四,都六天了,你到底有没有智慧可以帮助我?”说完一脚踢开房门,直接冲进屋子里。智者笑眯眯地看着发火的青年人,说:“我等你六天了!就等你鼓起勇气打开我的门。要成为成功的人,首先要敢于打破自己隔开的种种门。” 谁说不是呢?许多人事之间相隔的仅仅是“一道门”;有勇气又能主动推开门的人才能突破前进,成功就在前面。 上帝降下吗哪不是直接掉进以色列人的碗里。以色列人也要早上提着篮子去野地捡回来。对你,即便天上掉下馅饼也要跳起来伸手去接呀,弟兄姐妹!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王振平:阅读是家长最应该 为孩子投资的资产 勤奋于儿童 文学的创作

小学生的他是台上老师在教课,台下他在画连环图,然而,不留心听课的日子,在他进入中学后戛然而止,他开始培养收藏日本漫画书的嗜好,更向他人学习画画,在师训学院受训期间,又投入了文学的创作,迄今,他依然是《卫理报》儿童刊物——《童真世界》的特约作者。他,就是本地儿童文学作家——王振平。 “我的父亲很喜欢买儿童书籍给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看,什么《儿童乐园》、《世界儿童》,《老夫子》,小时候的我基本上都有看过,这也是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影响最大的。” 王振平,本身是一位华小老师,1966年出生于砂拉越诗巫,父亲是一名校长。虽然父亲在他小学3年级那一年就逝世了,但在他心中撒下的文学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通过阅读《儿童乐园》的漫画,他看过了中国名著《西游记》,还有其他的经典故事,如《人鱼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并且从此印象深刻,至今不忘。 “从我自己的经历,会发现阅读真的需要从小培养,而小时候的读物,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有多么大的影响。” 小学时的他,因为喜欢漫画而画连环图,但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后来进入中学,他开始专心学业,但也更进一步地学习画画,转看日本漫画,更开始收藏日本漫画书,从此与漫画结下不解之缘。 1987年,他开始了他在文字上的创作,那时,他正在师训学院受训。刚开始,他投稿在《美里日报》的“竹园版”,接下来,他的投稿之路就愈走愈远,甚至在1996年向《卫理报》提出增设儿童版的建议,并在1997年《卫理报》增设儿童版——《儿童天地》后,成为该版的当然负责人。 “那时,我看到《卫理报》的内容丰富,是一份很理想的教会读物,唯独就是没有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于是就做出了这个建议,想不到真的被采纳,后来儿童版在1997年开始增设,内容就交给我负责。” 当时的《儿童天地》内容除了有他所画的漫画,还有他写的信仰与品格小故事。后来,《儿童天地》独立出版成册,变身为《童真世界》,并由专人负责编辑,他才转而成为特约画家。 他认为,教会儿童文学出版品并不多,尤其是中文教会的儿童文学,甚至可用凤毛麟角来形容,那些讲述圣经故事的儿童书籍,可谓是再版了又再版,甚少有新的出版,从而导致了儿童读物的缺乏。 “像我平时都会到本地书店逛逛,一眼望去都是其他宗教的儿童书籍,反观基督教儿童书籍就少之又少,不禁让我想到,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看这些书籍,在思想上会不会受到影响?这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思考。” 当然,英文的教会儿童书籍就很多,所以他时常都会购买这一类型的书,可惜的是,由于这类书籍大多是从国外进口的,价格也是偏高的,不是家家户户都能负担的。 除了是喜爱之外,他对儿童文学的创作完全是一种兴趣,再加上他本身是一位小学老师,与小孩子接触的时间多,了解儿童的思想与需要,于是,这些的经历就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此外,台湾作家杏林子与张晓风的作品对他的影响很深,所以他的作品风格会比较偏向那一类型的,不会长篇大论,反而比较生活化一些。 “现代人都是讲求速度,就连阅读都不喜欢读长篇大论的文章,那种在社交媒体上的短文,就成了现代年轻人比较能接受的读物,所以我的作品都是比较短文式的文章。” 目前,他的另一个创作就是作曲,把课本中的课文编写成歌,教导学生用唱的方式来记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果。 说起阅读,他认为阅读是家长最应该为孩子投资的资产,因为阅读是永远不会过时且最值得的投资;而从小阅读的孩子,比较不容易变坏。“家长们可以买书给孩子读,更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而且这是最经济的活动。” 王老师也鼓励基督徒好好用文字荣耀上帝,教会也需要培养更多的笔兵来为主做工,如果教会再不做,就赶不上别人了。 对教会事工亦是十分热心的他,是卫理圣道堂国语事工的负责人之一,关心原住民的福音,是他在写作以外的另一个生活重点。 在2001年,诗巫东教区社会关怀执行会在东山路旧圣道堂的卫理多加服务中心开始国语主日学,并由圣道堂主日学配搭。当时,他是卫理多加服务中心文书,也参与国语事工。…

征稿

“恩典大大小小,主的恩典从头到脚……。”生活中处处有恩典。欢迎您藉着文字来与我们分享,您与上帝恩典相遇的故事! 字数:2000字以内 截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 来稿(己打字的文档)敬请电邮至scaccmm@gmail.com,并注明真实姓名、电话与所属堂会。谢谢! 每期一句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希伯来书十二1-2) 每一天由灵修开始 2018年9-10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为国家守望祷告

求救国家离罪祷文 圣洁的父神,恳求祢解救我们的国家,脱离黑暗邪淫势力的捆锁,用耶稣的宝血遮盖我们的国土和全体百姓。求祢除去全国人民心中的骄傲和情欲,远离毒品、赌博和帮派势力,拒绝谎言、贪腐、自私、奢侈、邪荡、欺压和暴虐,专一寻求友爱、公义、圣洁与和平,建立和融的邻里生活。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抓鼠有感:一百天的承诺

文/黄孟礼 对于东马砂沙两州600万人民而言,希盟执政后一百天有否落实砂拉越希望联盟宣言,恢复沙砂的完整地位以及自主权,深表关注。至今议论不休。 对于全囯700万华人来说,关注的焦点是政府承不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课题,纵然全球已经有超过1000所大学的门槛都为独中生而开。至今尚未有具体定案。 马来西亚于今年509以和平投票方式改朝换代,並由93岁高龄的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重新掌相,领导希望联盟取代历年来的囯阵,组织新政府。希盟承诺,执政后100天内(2018年5月9日至8月17日)落实10项重大的政策改革。 今天(8月1日)距离一百天还有16天,已经有9项正在进行中,1项有关废除垦殖民(FELDA)的债务未有动静。正在囯会辩论及进行中的9项改革包括,1.废除消费税(GST)以销售与服务税(SST, Sales & Service Tax)取代;2. 稳定油价:柴油和RON95汽油的价格保持不变,RON97汽油根据市场价格浮动;3.为家庭主妇而设的雇员公积金计划,政府将分三阶段进行;4.擬议提高并统一全国的最低薪金;5.国家高等教育基金(PTPTN)学贷,消除黑名單及收入少于4000令吉者可延迟偿还贷款;6.正在逐步调查重大丑闻,如一马发展公司(1MDB)丶联邦土地发展局(Felda)丶大马人民信托(Mara)和朝圣基金局的丑闻;7.成立特别委员会讨论砂拉越和沙巴的1963年马来西亚协议;8.研拟健康关怀计划;9.检讨大型工程,如马新高铁计划(HSR)及东海岸铁路计划(ECRL)等。 当然,一个囯家曾由以巫统为主的执政党掌权近60年,要新政府大刀阔斧立马进行有效的改革,一百天内能有效立竿见影的话,恐怕也不太可能。我们人民应该给新政一些时间,只要朝着正确方向勇往直前,则应该可以作为政府的后盾。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期待是一个公正丶不贪腐及具怜悯,真正落实以民为本,唯才是用的政府则是最终的目标。我们相信新政府在新改革力量的运转之下,可以有更美好的明天! 若从圣经谈基督徒与政治的关系看,基督徒相信神在“人的国中掌权”,掌权者做为父母官,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百姓则扮演好囯民身份,奉公守法。当执政者持续行神眼中“看为正”的事情,也必蒙上帝赐福,否则若 “行得恶”的事情时,“立王”的神也会“废王”,设立权柄的神也会废弃权柄。基督徒对神主权的作为,当以敬畏与顺服之心回应说:“阿们!愿一切荣耀归于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远! 基督徒在新政府当中仍然扮演监督与制衡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