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200期

对鸿安堂情有独钟 陈惠祥呼吁要保留老教堂

陈惠祥的住家就在教堂旁边,隔着一个开智小学的篮球场,他说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看到这座老教堂,因此有很深的感情。他说,教堂虽然查出有白蚂蚁问题,但若教堂底的高脚地是洋灰地的话,就不会构成问题。他呼吁,若可以,应该要保留老教堂,不要拆掉。 出生于1935年的陈惠祥,早年曾任船员,跑“马拉山”坡船。后来退休了,就定居在罗马安坡。他目睹鸿安堂的“兴衰史”,也记得数年前某晚上,他亲见有人坐的士来,带了两名少年人爬上钟楼;虽然陈惠祥用手电筒“照”他们,他们也不怕,他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古钟被偷。(孟礼)

鸿安堂与道源堂合併 更新名为“道源鸿安堂”

处于诗巫西岸最下游,置身罗马安地区的拉让江岸边,又是屏南籍福州人聚居的湾岛,这是“鸿安堂”的所在地点,邻近则是伊班人的巴湾阿山长屋区。 福州移民黄联科等人于1914年就已在那里垦荒。他们原在上游的木桂兰榕南堂(1912年创立)作礼拜。不过,1915年,叶朝梁传道被派到当地牧养时,在黄联明等人的带领下,在靠近江边的地点建筑了一间简朴的崇拜聚会所,取名为“福安堂”。 砂拉越卫理公会的发展中多是建教堂兼开办学校。因此,教堂和学校实际上是双用的。上课时间,传道牧师同时也是老师,在课堂授课。星期天,他们便将礼堂做为礼拜堂之用,让当地坡众作礼拜。 由于地方上的成长,居民多起来,学生也跟着增加,故而出现不敷应用的情况,并于1924年建造新的学校兼教堂。当时黄联球捐赠了三依甲土地,新校舍和教堂也由此建立起来。 同时,也将“福安堂”改名为“鸿安堂”。 “鸿安堂”与“开智学校”则是在1956年教堂正式建成后,宣告分家。 两堂合二为一 103年来的成长,却在步入2019年时,由于陈旧的木建高脚教堂已呈腐朽;加上每周固定平均有25-30名会友参加崇拜,显出了不明朗的前景。 同时,邻近上游廿四甲地区,相距约10分钟车程的“道源堂”在成立92年后,与“鸿安堂”大有同病相怜之感。 经两个堂会友共同商议后,议决停止“鸿安堂”的崇拜,进而改为到“道源堂”参与主日崇拜。两间堂会经年会祝福,正式合并,被命名为“道源鸿安堂”,保留两间堂会的名字,合二为一。 目前,道源鸿安堂的主日崇拜时间定为星期天上午7时正。 至于“道源堂”是于1926年成立,并于1969年建成了今日的钢筋水泥教堂。该堂平时参加主日崇拜会友也是25-30人左右。 因此,在“道源鸿安堂”两间堂会合并成立后,主日崇拜人数应可达70人左右;节庆期间,预料将有更多信徒出席。期望这样的“合一”,在上主的引导下,得以拨开云雾见晴天,迈开大步迎向更蓬勃的前景。(礼长)

2019-2020年道源鸿安堂执事会名单

会友领袖 :(正)黄长萍(副)林美云 执事会主席 :林玥玎 文书 :郑奎婷 财政 :徐小云 财政(会友奉献) :徐利南 查账 :黄聿桃 崇拜与音乐委员会 :余秀敏 基督徒社会关怀委员会 :曾兰萍 幸福家庭与辅导委员会 :郑圭琴 产业管理委员会 :(正)徐邦长(副)徐传舜…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曾健伟从问题学生变传道人 合并为神作更大的事 道源鸿安堂重新出发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曾建伟(道源鸿安堂牧师) 整理:卢韵琴 砂拉越卫理公会设教自1901年至今,已经118年,目前堂会约有130间。不过,间中有一些堂会人多了,分派出去设新堂,有的堂会则人少了与附近堂会合并。据手头资料显示,可以看到历年来有几个堂会都经历了这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局势。 这些堂会包括:诗巫光华的真安堂(由1903年的福安堂及1905年的真福堂于1926年合并而成)、泗里街的合一堂(由1936年的沐恩堂及1939年的沐灵堂于1998年合并而成)、万福达德堂(由1934年的达德堂及1934年的万福堂于2000年合并而成的)。与此同时,诗巫南村的三一堂与进安堂则吸纳了关闭的中南村福民堂及新南村福音堂的会友。2019年,最新合并的堂会就是道源鸿安堂了。 座落在诗巫西岸的罗马安坡(又称“屏南岛”)的鸿安堂原建于1914年,与邻村的24甲道源堂(始于1926年)隔着一条叫做罗马安河。近年来,基于鸿安堂建筑物已被判定为危楼,为了安全考量,第43届砂华人年议会议决,道源堂与鸿安堂于2019年起合并成为“道源鸿安堂”,整合人力与资源,更易于福音事工的推展。 鸿安堂圣堂成危楼 “根据会议记录,合并的概念曾经在2000年提出,但最终不知是什么原因弃用。但如今圣堂已经被产业部鉴定为危楼,随时都会发生坍塌,为了安全考量,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重提合并,一是重建圣堂。” 自2016年起,被委任牧养鸿安堂与道源堂的曾健伟牧师在接受《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面对面访问时说,“合并”是他在尝试各种办法之后所提出的最佳途径。 “其实早在被委任牧养该两堂会之前,我已经在此进行过短宣活动,还因为同学在此服事而对道源堂与鸿安堂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2016年开始牧养工作时,我真的感觉到事工有些难以推展,主要是因为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两个堂会之间都各有不足之处,若是可以合并,将可以达到互补的成效。” 落成于1935年的鸿安堂建筑物已久有历史,陈旧不堪,有些木梁已经逐渐腐蚀及倾斜。在2017年4月17日,鸿安堂在经过年会产业管理部审核后,因建筑所有的结构,如木梁、担架和木柱在结构上都不牢固,导致无法继续承受教堂活动所施加的负荷。于是,鸿安堂整栋建筑物被年会产业管理部证实为危楼,并且建议尽快从原有的崇拜地点撤离,避免日后酿成倒塌事故,造成悲剧。 为此,鸿安堂执事会随即成立建堂委员会,并一致同意进行装修或重建,寻求年会执行部的帮助,以及年会产业管理部的意见。虽蒙年会祝福合法建堂,但在筹备的过程中却因种种因素而无法达到年会执行部要求合法化建堂的标准,导致建堂的计划一度面对瓶颈。 首先,鸿安堂原址地的面积太狭小,只有0.07依甲,根本无法达到建筑用地所需;而且附近并没有符合规格的土地供给建堂用途。然后就是鸿安堂所持有农业用途的地因马路阔度不能符合政府标准规格,导致无法转化成宗教用途,并以合法化的方式重建圣堂。 “上述的3个原因,导致向土地局申请合法化建堂的相关文件、设计图等等,都无法被政府批准。因此,无法达到年会所要求的合法化建堂,再加上目前鸿安堂建筑物逐渐朽坏,必须尽快寻找其他替代方案,避免日后发生严重事故。于是,我们重提了合并的概念。” 在2018年8月26日的牧区议会中,在时任诗巫西教区教区长詹丽妃牧师的带领之下,与道源堂及鸿安堂的执事们各别商讨有关合并事宜。通过大家的投选,道源堂执事10个人投票中有10票赞同通过,鸿安堂执事11个人投票中则有9票赞同通过,另2票弃权。为此,按投票的结果,鸿安堂与道源堂合并的决定就此成立。 “我们已不能再拖了,因为鸿安堂建筑物随时都会发生坍塌,危及会友的安全;如不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并在第43届年议会中寻过通过,就要再等一年。而且我们不是草率决定,是已经尝试过各种方法之后的决定。” 两堂合并益处多 事实上,道源堂与鸿安堂合并,对彼此堂会都有许多好处。第一,鸿安堂与道源堂的距离并不遥远,大约5-7分钟的时间,亦是最靠近罗马安的崇拜地点与堂会,会友的家离教会的距离不会相差太远。 其次,鸿安堂与道源堂的崇拜人数也相差不远,两堂各别平均25-30人,目前暂无法达到年会所规定正式会友的人数。因此,当两堂合并之后,人数也将能达到年会所规定的要求。 同时,鸿安堂与道源堂目前的事奉岗位,也面对许多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许多执事会的职位,都是以兼任的方式担任,团契的情况也是如此。因此,两堂合并也将能补足这方面的缺乏,使各人能按恩赐,并且专注在一个岗位的事奉。…

为国家守望祷告

求救国家离罪祷文 圣洁的父神,恳求祢解救我们的国家,脱离黑暗邪淫势力的捆锁,用耶稣的宝血遮盖我们的国土和全体百姓。求祢除去全国人民心中的骄傲和情欲,远离毒品、赌博和帮派势力,拒绝谎言、贪腐、自私、奢侈、邪荡、欺压和暴虐,专一寻求友爱、公义、圣洁与和平,建立和融的邻里生活。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征稿:《灵修日程》读者心得

这是一份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灵修读物! 这是一份不分国家与种族、不分宗派的灵修读物! 这是一份用33种语文,分76种版本的灵修读物! 您是其中一位使用者吗? 如果在灵修路上,《灵修日程》(UPPER ROOM)是您的属灵良伴,陪您走过灵程的高山低谷;欢迎您藉着文字与我们分享,让我们同得灵修的好处!   字数:700字以内   敬请将来稿(请以文档方式)电邮至scaccmm@gmail.com,并注明真实姓名、电话与所属堂会,同时附上个人近照一张。 每期一句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做事的结果报应他。那不按正道得财的,好像鹧鸪菢不是自己下的蛋;到了中年,那财都必离开他,他终久成为愚顽人。“(耶利米书17:9 -11)

抓鼠有感:我不是救世主!

文/翁震凌 “我不是救世主”,这是上帝给我的提醒,也是近来每当重担压肩或是因事忧虑时的自我警惕!家中有两位年逾古稀的父母。一个去年七月底刚动了不小的手术,身心虚弱,目前在努力恢复中,需要人多加照料;另一个虽无大病,可糖尿血压居高不下又不禁口,手脚略有不便,同样令人担心。原本,已出嫁的老妹平日可与我分担一二,可去年她怀上了期待已久的小宝宝;为免孕妇平添紧张思虑,所以若非要事,尽量不打扰她。只身在外打拼的老弟,更是“山高皇帝远”,平日里帮不上什么忙。如此一来,我偶尔会觉得同时照顾两老,有种分身乏术的无力感。 恨自己分身乏术感受最深的是不久前三舅骤然离世,我陪同父母前去美里吊唁。出发前一再叮嘱两老,一定要等我一块儿行动,因为如果他们一人往东,一人向西,我就不知道要照顾哪一个才好。言犹在耳,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十七八岁小伙子的父亲一听到长者可以优先登机,就急冲冲地过关,然后摇摇晃晃地自己走了。母亲一见,担心他一个人,也迅速通关,快步追上他。可我一个中年人又非长者,自然不能抢着过关,只好眼巴巴地看着两老一路“奔驰”,心中干着急。心中一阵焦虑,烦躁随之而来,气喘吁吁地追上他们之后,抑不住口气稍重地对他们“耳提面命”:等我……等我……等我……不要擅自行动,因为我不能同时顾俩。结果一路“重蹈复辙”,让我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才不致如此左右为难,心惊胆颤!平日里偶尔也有类似情景出现,记得有几次与父母及妹妹一同外出用餐,上阶梯时一度犹豫着:我要先扶谁呢?! 让上帝作上帝是的,比起照顾的劳累,其实更多是“孤掌难鸣”的挫折与无力;甚至自以为是地“一力承担”所有的“责任”──照顾父母的责任、照顾孕中妹妹的责任、作各样决定的责任……我似乎也把“别人的责任”通通担成了“自己的责任”。直到有一天,在祷告中,心头忽而浮现这样的一句话:你不是救世主;这话突然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自大”与“自以为是”。是的,小心照顾父母的确是我的责任,但我并不需事事都扛起来,好像他们只要发生一点“状况”,都是我的错。说实话,我也无法24小时紧盯着他们;只有“不打盹也不睡觉”的上主,才能全天候地看顾着他们。这样的醒悟让我开始学习“心灵放手”──让上帝作上帝,因我不是救世主;并且记得: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腓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