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上篇提及马丁路德于1518年4月26日在海德堡的奥古斯丁修会大会中进行申辩,即所谓“海德堡论辩”(Heidelberg Disputation),提出“十架神学”以及“荣耀神学”──人全然败坏丶唯有靠十字架得救的神学命题,与“因信称义”的观点相辅相成。这次辩论让路德赢得许支持者和后来的改革者。路德在这之后又写了《关于九十五条论纲之分析》,教会观也改变,不再认为教会无误。“我们无需惧怕在被革除教籍的情况下死去。假如被革除教籍的判决是公正的,被定罪的人若忧伤痛悔,仍然能得救;若判决是不公正,他就有福了。”在这期间,路德热心的朋友为他说话,而与反对他的多明尼加修会(Dominican)展开论战。多明尼加修会不甘示弱,指控路德是异端,要求罗马惩戒。但教皇投鼠忌器,不愿得罪威登堡的选侯腓力,交由枢机(红衣)主教迦耶坦(Thomas de Vio Cajetan)处理。1518年10月12至14日,路德在天主教驻地:奥斯堡(Augsburg)的帝国议会,接受枢机主教迦耶坦(Thomas Cajetan)的私下审查。迦耶坦是一位学者,但他支持教皇权威,因此提醒路德,圣经本身是要加以解释的;而教皇便是那解释者,故教皇高于教会中的一切。他命令路德收回其著作及主张,但路德要迦耶坦指出其著作与圣经的话不合的地方。二人很快就进入喊叫对峙,不欢而散。第二次会面,路德为自己的火气道歉,迦耶坦接受了,但最后冲突仍再重演。第三次最后的会晤,依旧是如此。路德此回的态度是更明显地表示,没有服从教皇权威的意愿,只有上帝的话可以折服他。迦耶坦则表示,只有听从教皇的意愿。因着双方都不愿退让,会议没有结果。迦耶坦表示要押解路德至罗马受审,路德的支持者连夜帮助他逃亡。经过选侯腓力从中斡旋,1519年初,双方达成停口协议,均保持缄默,不再发言。1519年6月27日至7月8日月,路德接受教廷代表埃克(Johann Maier Eck, 1486-1543)的邀请抵达莱比锡(Lepzig),加入一场被称为“莱比锡辩论”(Leipzig Debate)。这场辩论从炼狱丶赎罪券丶告解以及教宗权威等罗马及教会传统权威的问题进行争辩。埃克是教廷和教义的捍卫者,整个辩论持续18天之久,路德最后仍然宣告,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权威,教皇丶教会及议会都不是信仰的依据。当时辩论地点莱比锡的普莱森堡(Pleissenburg)。莱比锡辩论之后,教皇利奥十世在1520年6月15日颁下命令,宣布路德为异端,饬令焚烧他的着述,限他在60天内悔改,不然逐出教会丶革除教籍;然而路德仍然拒绝让步,不断重申圣经权威。 1520年,路德继续出版了《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丶《教会被掳巴比伦》丶《基督徒的自由》三篇文章,以及上百本德文小册,受到广泛的欢迎。12月10日清早,威登堡的教授和学生们在城门外的广场上,把教廷的神学书籍点火焚烧;路德自己把教皇谕令投在烈焰中,并且宣告:“因为你污损神的真理,愿神把你毁灭在这火里!”。 万众瞩目的世纪会议1521年1月28日至5月25日,神圣罗马帝国在沃木斯(Worms)召开会议。年仅21岁,刚登基的查理五世(Charles V, Holy Roman Emperor, 1500-1558)要求路德出席说明,并保证其人身安全。路德明知前路凶险,面对生死关头,仍然决定冒险前往参加。在途中有人以胡斯的死提醒他;但路德回答说:“胡斯虽被焚毙,但真理犹存。即使鬼魔像屋顶上的瓦那么多,充塞了沃木斯,为了上帝的真理,我也必须去!”1521年4月2日,路德搭乘双轮拉车,在一位奥古斯丁隐修会修士陪同下,一起踏上旅程。他先到埃尔特弗丶艾森纳等城讲道,使得当地的许多学者加入改教阵营。4月16日礼拜二早上10时,路德抵达沃木斯城,包括前来声援的群众以及当地居民在内,有超过两千人给他英雄式的欢迎,护送他到下塌之处。第二天,4月17日下午四点,路德被通知前往主教公署(Bishop’s palace)小厅(Der minor Saal)接受不公开审讯,有20多本路德的著作被摆在一个长凳上。主审官确认路德是这些书籍的作者之后,直接询问路德是否愿意部分或全部撤回他的著作。路德的辩护律师叔尔夫博士(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