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里卫理幼稚园40周年庆:新旧校园简介:
从1979年的三间课室,到后来扩建至八间课室的幼稚园,中间有个草场让孩子们能在草地上游玩。直至2016年底,开工重建新的教育楼——幼稚园。此工程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完成,而我们于今年六月学校年中假期后开始启用新的幼稚园。 幼稚园在怀恩教育楼的一楼,内有七间课室、教职员办公室、厨房及储物室各一间。二楼则有电脑室、资料室及音乐舞蹈室。新的幼稚园拥有时代感的设计,且有宽阔的空间让孩子们活动及学习。室内游乐场则建于中间课室的周围,也拥有室外游乐场。
Board of Christian Literature, Sarawak Chinese Annual Conference (SCAC)
从1979年的三间课室,到后来扩建至八间课室的幼稚园,中间有个草场让孩子们能在草地上游玩。直至2016年底,开工重建新的教育楼——幼稚园。此工程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完成,而我们于今年六月学校年中假期后开始启用新的幼稚园。 幼稚园在怀恩教育楼的一楼,内有七间课室、教职员办公室、厨房及储物室各一间。二楼则有电脑室、资料室及音乐舞蹈室。新的幼稚园拥有时代感的设计,且有宽阔的空间让孩子们活动及学习。室内游乐场则建于中间课室的周围,也拥有室外游乐场。
愿景Vision 建立一所有爱心的幼稚园 使命Mission 快乐的学习——以爱心营造一个快乐、趣味学习环境给幼儿。 基督教教育——以基督化的价值观塑造幼儿的品格。 全人的关怀——让幼儿在知识、身体、灵性、社交及美学平衡发展。 信心的建立——帮助幼儿有信心面对新学年的挑战,迈向成长。 目前本园有十位董事、十五位教师及四位同工(包括行政助理、两位清洁阿姨及一位教学顾问)。
文/邱秀美姐妹 感恩,我们美里卫理幼稚园经历了四十年的岁月,倚靠着上帝的恩典走过了许多欢笑泪水。虽有苦涩甘甜,我们仍然持守着以上帝的话来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及心灵成长。 现今时代的教育与以前完全不同。以前的孩子们只要有玩具及简单活动就可以满足;今天我们处在E时代,孩子们只需用手滑一滑,就看到很多美丽画面,对于学习就缺乏兴趣。双薪家庭的父母较少关心孩子的心灵发展,也缺少时间沟通及给予优质的陪伴。这些也促使我们幼稚园要改变传统教育法。 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课程及教材来帮助孩子快乐学习,也有不一样的方法及技巧去教育孩子;如:开放式问题能激发孩子的思维,自由创作能培养他们的创意想象空间等。这些能力对孩子的未来,都极为重要;但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圣经的话。唯有上帝的话能帮助我们面对不同挑战,也能帮助我们的心灵发展健全。老师们有学习,孩子也受益。 感谢历任的牧者、董事、园长及老师们的付出及努力,创建了幼稚园的过去。现在我们的团队也将继续往前行,期盼着更多地栽种幼苗,建立孩子们稳固的心灵根基。从小教导孩子上帝的话,将其深植在他们心里,成为他们的指路明灯,到老都不偏离。
文/陈锦鸿弟兄 四十年的岁月犹如一眨眼的瞬间,我也怀着感恩赞美的心,赞叹神的美好引领及恩典。 感谢过去的同工们辛勤地为幼稚园尽心尽力,以至于我们有今天的美里卫理幼稚园。他们齐心合力从申请地契到一瓦一木的创立,都付出了很多的心力,我们满心感谢。 在这四十年间,我们在硬体设施也做出了新异的改变。从三间课室及一个滑梯到今天的新款设计,舒适的环境,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学习及玩乐。同时,我们也增添了许多图书及教具供孩子们学习应用,发挥恩赐。 另外,我们也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鼓励他们修读幼教课程,以专业身份教导孩子。每年,我们也让老师们参加不同的培训装备课程,增加他们的知识,再从操练中不断提升。我们深信唯有委身肯学习的教师,才能培育有品格修养的孩子。 最后,我们最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教育。我们从传统教学到创意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挑战,到今天我们依然不断学习不单只是教育孩子,也要培育他们的品格和敬虔的心。我感谢我们团队的付出和努力,我们会继续持守培育合神心意的幼稚园。
文/许纹豪牧师(美里怀恩堂主理) 恭贺美里卫理幼稚园40岁,生日蒙恩。 幼稚园就是我们培育下一代的地方,要培育敬虔的后代,我愿以以下两处经文共勉: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命记六4-9)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廿二6) 有话说,“生儿容易养儿难”,这是我们常听到的话。确实养育下一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圣经教导我们:“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也是祂所给的赏赐。”(诗篇一百廿七3) 既然,儿女是上帝所赐的,上帝必有够用的恩典,且有祂的美意。 祂的美意就是我们要殷勤地照着上帝的教训与警戒来教导和养育下一代,使他们一生敬虔,不偏离上帝的道,爱上帝、事奉上帝。 深盼美里卫理幼稚园的董事、园长、老师及学生的父母们,靠着上帝的帮助,齐心守望下一代,同心养育顾惜孩子们在智、体、灵、群的成长。让我们透过教育,教导孩子待人处事之道,协助他们发展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 愿美里卫理幼稚园高举基督,传扬基督,实践大诫命,完成大使命,荣神益人!
文/王惠珠(第一届主任) 美里卫理幼稚园于1979年第二学年开课。开学前,黄孟祚牧师邀请我与卓玛莉老师一起前往民都鲁受训两天,当时的导师是民恩堂林忠诲牧师的师母周茂青。我们回来后,就清理刚建好的校园,捡地面上的碎石,砍草,洗刷抹窗,做窗帘,添加小用具等。我是骑着电单车去学校,卓老师就骑脚车。 学生课本则是从诗巫福音书局寄来,教材多是自已制作。除了按照课程总纲教导外,也教导小朋友唱儿歌和圣经儿歌,背《主祷文》、《使徒信经》,学祷告,茶点前唱《谢饭歌》。当时的学生考卷是写在油印纸上,再拿去教堂印,考题用铁笔写在蜡纸上,有时手力太重,还会把蜡纸划破。 郑作民董事曾来看我们两小丫头怎样教学,可是我们没教学经验,有什么就做什么。学生不听话,也不能打学生,就只会整天用藤条敲打黑板叫着:“安静!安静!”。当时的孩子们都爱听故事,他们若听话又守秩序,我们就会讲圣经故事来奬赏他们。 当时,学生大约40位,当时因课室还有剩下,就希望学生人数会增加。室内玩具只有粘土、积木块和气球,但小朋友依然玩得不亦乐乎。广阔草场上只有一个滑梯,没有其它,当时也好期待室外多些游乐设施,还好那时代的孩子要求不高。董事们也常会来视察,印象最深的是俞庆祥顾问常到学校来关心我们,叫工人来帮忙,如:割草、修理等。第二年,卫理幼稚园便由黄赛秋担任第一任园长。
美里卫理幼稚园于1979年开始至1998年由美里教区关心督促,1999年由美里教区交给怀恩堂,并于2005年正式实行,附属怀恩堂,由执事会督促。 历任董事长: 第一任:黄克芳弟兄(1979) 第二任:林淑强弟兄(1980-1990) 第三任:张义友弟兄(1991-1992) 第四任:陈梅西弟兄(1993-2000) 第五任:陈新华姐妹(2001-2006) 第六任:林开瑞弟兄(2007-2012) 历任园长: 第一任:黄赛秋姐妹(1980-2000五月) 第二任:许如芬姐妹(2000六月-2007) 第三任:黄秀琳姐妹(2008-2012五月) 第四任:林咸香姐妹(2012六月-2018)
文/陈朝强 2010年,“得胜之家”的创办人——莫绍南牧师来到古晋办公室,说要在古晋开始“得胜之家福音戒毒”的事工。我一口答应会给他最大的支持。然而,因差派的负责人出现问题,因而此事工暂时搁置。 2012年,卫理公会决意要开始福音戒毒事工,便去吉隆坡找莫牧师商讨配搭事宜。他也一口答应,并且即刻来诗巫下坡考察新福堂牧师屋及青年会所。他激动地说:“这是上帝为我们预备的地方!”于是,2013年农历正月十五,他即刻亲自带领四条大汉,到下坡开天辟地。凯胜之家福音戒毒事工就这样成了。原来主就是等待这一天,把吸毒者交给得胜、凯胜一起去得着他们。如今,莫牧师已回天家,他的工作果效必随着他。 神果然在这里 吸毒者因为受到毒品的毒害,性情大大地改变。一个本是温文有礼的孩子,变成暴躁不可理喻的狂人,除了钱之外,有时甚至六亲不认;一个本是聪明会读书的孩子,开始逃学、辍学、夜归,生活完全失序! 所以,家里有一人吸毒,整个家都鸡犬不宁,痛苦极了!然而,进入凯胜之家后,就日渐收敛许多,不再咆哮、怒轰、粗口。除了上帝能制伏他之外,还有谁呢?同时凯胜之家若出现人事问题,上帝就亲自筛选,把谁留下来,叫谁离开!我们管理委员会就顺着上帝的心意去行就是了。上帝果然在这里;祂是凯胜之家的元首,祂亲自掌权,我们要听祂! 神没有忘记祂的事工 我们感谢神,祂在下坡新福堂开始了福音戒毒事工。然而,祂更没忘记1997年,在乌驿路10哩动土建福音戒毒所的事情。因为在90年代,卫理公会看见毒品泛滥,就兴起福音戒毒之策,且蓝图也得到SPA的批准。因此,1997年奉三位一体的真神,在10哩乌驿路一块6.08依甲的土地举行了动土礼。 可是,由于没有委身福音戒毒的工人,工程却迟迟未能开始,直到2017年下坡戒毒所人满为患为止。上帝要我们再次启动此工程,扩展祂福音戒毒的境界。我们虽然知道工程、经费都是令人望而却步,但上帝要你做的事,谁敢说不呢?2017年7月,终于在上帝所应许的地,动工了。神果然没有忘记祂的事工。 神的供应源源不绝 奇妙的上帝果然真奇妙,祂竟然聚集一班退休及半退休儿女来执行此任务。从绘测师、督工财务、账务及委员们和承包商都合作无间,享受同工配搭的喜乐!自此,工程未曾停顿过。起初,我们担忧不能按期付还建筑费,但后来发现一切的焦虑都是多余的。因为自从工程开始的那一天,奉献就从四面八方而来,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就如以色列人在旷野奉献会幕的材料一样,丰富有余! 其实,从头一天开始,凯胜之家的经常费,也不曾短缺过!我们的神真是丰富的神,只要祂的子民,信靠祂、作祂的工,祂必定供应我们所需要的人才、钱财及材料! 一起来见证神的作为吧 在此,诚心邀请你在11月19日早上10点半来见证神在凯胜之家的作为吧!你的到来是我们所期待的。同时,也请你继续为凯胜之家代祷,好让神迹奇事及生命改变的故事不断地在凯胜发生! 若有任何疑问,可联络:主席:陈朝强牧师 0168892930;主任:陈国华传道 0165224224;干事:林木自 0128565359。
文/余家振(诗巫锡安堂主理牧师) 从旧约律法书中看到,杀人大致分为故意杀人和误杀人命,前者要处以死刑,后者可以往逃城中避难(民卅五9-34)。圣经中也有合法的杀人,如:透过以色列¬人审判迦南地罪人并得地(参创十五16)和执行死刑(犯律法者)——这样,“不可杀人”这个诫命指的是不可随意杀人、不可故意杀人。 “不可杀人”,因为人是按上帝的形象造的(创五1),而人命的价值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于是“以命偿命”就成为了必须。也因此,任何的刑法不可逾矩过分(出廿一23-25),以保障生命且不伤公义。 其实,报仇不一定需要杀人。基督徒报仇的方法除了让上帝为己雪冤(罗十二19),也应该是把敌人变成朋友——让敌人认识福音真理,归服基督。这样,我们不只“杀死”(另类地)了敌人,也同时增添了主内弟兄姐妹与灵程伙伴了。
文/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循道卫理香港堂及国际礼拜堂等四所教会被《大公报》点名为收容暴徒的场所,后来教会发表声明,表示不论是天主教或基督新教,教堂均为社区中的“城市绿州”。各教堂均欢迎各界人士进入,参与祈祷、敬拜、团契、学习、服务、安静以及参加各种聚会。教堂亦会为有需要人士提供休息、使用洗手间、接受身心灵牧养及人道服务。不过教会重申,教堂之使用,均以牧养、关怀信众及邻舍为首要任务。我们深信,“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篇四十六篇1节)。 本报也曾于1231期《卫理报》刊登访问香港循道卫理教会会长林崇智牧师一文,林牧师亦表示,开放教堂只是社会关怀的举措。 罗民威认为,在教会层面来说,情感高度极化除了基于对所涉的社会意见分歧,亦会基于大家的信仰理解差异(例如政教关系等)。这方面的张力要得到化解,除了更多的对话与聆听,也需要更多的信徒教牧在上主的亮光里反思,明白到基督教信仰所追求的,不单单是平静日子里蒙主赐平安,还有在浪急风高之中得见上主的爱与公义;而自己又有什么可以在这缺憾世界里被主所使用,使祂的爱与公义得彰。这样,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才有被主使用作时代见证的可能。 学习开放聆听不同意见 在香港牧会约二十多年的砂拉越美里人——黄恩爱牧师就牧者如何牧养而言,他表示事情发展至今,越演越烈,比五年前“佔中事件”更为复杂,这亦是前所未有的经验。身处会众背景多元的教会,取得共识或一致的立场实为不易。基本上,简单如“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之大原则,有时连何谓“公义”,都可能因在所知或见到的往往未必是事实的真相下,加上会众背景、经历、角度或个别因素等等的不同,或形成不同的解读。故而,教会要取得一致的共识或立场极为不易。 他以本身经验进一步说明,表示近年北角浸信会崇拜采用的经文,这段日子的旧约经课恰巧多为先知书,当中对香港处境有许多非常贴切的教导及提醒,故亦适合作讲道经文。他个人认为,崇拜中的讲道因为单向,故多集中在上帝话语的教导,或引用部分作实例,但避免多太多评论。但在团契或小组中,可作更多讨论交流,但要学习尊重及耹听,避免情绪化或攻击他人,牧者或顾问在必要时需要提醒制止;若资源容许,可作专题讲座。 另一方面,会众的心灵精神情绪也需要支援,学习自己如何舒发情绪、如何面对立场极为不同的家人、同事、好朋友及弟兄姐妹。有些较为“前线”的会众,或需更多个别关顾、代祷。他亦提醒弟兄姐妹,个人或对有自己的看法及立场,但同时亦学习开放聆听不同意见,整理思绪,务求更为全面,寻求真相。 另一方面,弟兄姐妹是互为肢体,一齐建立基督的身体——教会。肢体位于身体的不同位置,对一件事或也因位置不同、功能所限而理解不同,但都是听头指挥。会众或立场、政见不同,对许多事件或有不同评论,但在肢体努力学习按教会元首基督的教导回应时,我相信纵然或有不同,但那叫万事都互相效力的神,必仍叫爱祂的人都得益处。 黄牧称,有关这次游行抗争活动群众所采用的媒介平台,主要比较常见的是Telegram中的各种群组及连登讨论区,亦包括一些我个人不太熟悉的网络广播为平台,如:Zello等。他深深体会到年轻人若真有心参与网络媒体的运用,其力量是很大的,其影响力也是至为深远的。 在当下,黄牧师不否认有时候讲起来很容易,但实行时却常具极大的挑战,甚至步步为艰,故常常只能尽力而为。 许传道(宣教师),诗巫人,今年初刚毕业后被派到循道国际礼拜堂牧会,是新鲜人。他对于香港抗争活动,表达了个人的想法,他说这是一个官逼民反事件,从一开始的和平表达意见但不被聆听,到现在以暴力来面对政府;从一开始只是对香港政府的抗议,发展到现在对共产党政权的敌视。 对于年轻人,对于他们的创意和勇气感到惊讶,也对他们因着爱自己的家(香港)而做出的种种付出感到不可思议。
文/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香港起码去了十趟以上,但这趟“香港行”之前却充满担忧,被人讲到有点心惶惶的。 有人好意提醒最好取消行程,有人说不会讲广东话会被人打,更有人说不要穿黑衣或白衣,也不要乱拍照……。接待的友人更叮咛一坐上机场巴士时要通知,以方便去接车。因此在下于2019年10月12日飞港时,穿了一件“国服”(峇迪),让人看出是外国人。到了香港预购的sim卡不能上网,只好用“原始方法”,拿出之前打印的地图,坐巴士到湾仔的旅馆。落榻房间里终于能连上wifi,才通知友人。在香港定居的诗巫人丁氏赶来带在下去吃宵夜,看到马路中央的隔墙及一些商店墙壁都写了许多骂港府及中共的字眼,夜探附近连侬墙的天桥。哈,回想起来,还真有趣,人在现场,第一观察的印象是:香港人一边厢示威如常,另一边则生活照旧,不如想像中以为街道清空、全城瘫痪的那么糟与乱吧?! 第二天早上,一个人自旅馆走路至不远的循道香港堂参加第一场的主日崇拜。在大门处就看到LED看板的醒目通告。崇拜以广东话进行,在下听不懂,但从讲题“失控的城市 掌权的上帝”,看来是蛮贴切的。参加完崇拜后,就在诗巫人郑琴渊姐陪同下,走到循道国际礼拜堂,参加华语崇拜,讲员是诗巫年轻人许向一传道主讲“这就是所传的福音”,以福音反映当下的社会事件,也很有意思。当天下午则由香港人时代论坛总编辑罗民威带在下至太子的露天灵堂、弥敦道的示威场面、尖沙咀的折纸鹤活动、湾仔警署前银髮静坐等场合观察了解。 谴责暴力的升级 香港今次乱源从“反送中条例”引起,然而有超过20个周末以年轻人为主的游行、示威、抗议及暴力升级事件,在下带着许多疑惑抵步这国际都会,有机会到现场尝试了解这百年一遇的争议事件,多了一种的视角。由于在下是局外人,时间匆匆,只能就一些接触者所得的意见而观察,对整个事件的认识肯定不够全面,也不敢妄下定论,并觉得“香港事应由香港人自己决定”。不过对于暴力的升级,特别对公物及公共交通工具破坏,造成公众人士生活不便应加以谴责。海外教会也很常为香港平和与复和祷告。我们希望这次事件可以尽快圆满落幕,让香港持续稳定繁荣,成为民主自由的国际都会。 以下是我尝试向香港媒体及牧者等提问,及获得回复的答案: 一.参与抗争者与警察对峙而升级暴力事件,是因为他们拿到“国外”的钱去行恶,砸东西破坏公物吗? 回应:这种传言没有得到证实,《时代论坛》总编辑罗威民引述香港学者沈旭晖的文章(曾公开质疑其这说法的可信性)如此表示,比如:传言中说有关负责前缐搞乱者每日可收$8000,后排的每日收$1800,二级黑衣者日薪也有$500-$1000。他称,这种说法是没有逻辑的。他也用另一位学者李立峯教授对今次“无大台”(意为示威者一方没有明显统一的领导)的社运如何自发运作,要说有人“指使”一场百万人参与的运动,难以成立。这次抗争活动是以网络传递信息的,并没有一个或一群特定的负责领袖群体,所以政府也找不到一个正式的对话单位。 二.香港通识教育是否教导年轻一代仇恨中国大陆? 回应:香港通识教育教师联会于9月1日曾回应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相关批评,并认为这种归究于通识科,对通识科并不公平。通识科学习现代中国及认识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等,同时重视学生接触多元社会不同的观点,培养明辨性思考的能力等。较早时的7月4日特区政府教育局官员亦曾公开反驳前特首董建华指通识教育令学生激进之说。 三.游行示威是要香港独立? 回应:据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指,港独情绪一直都在,但没“发展”出来;在示威场合中,还是极少数。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立峯教授的研究与分析:这次运动在经历过一个激进化的过程,但激进化主要是在抗争的手段上体现,从所谓的“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游行,到一些有武力的抗争。但其实在意识形态上面,不算非常激进。“光復香港、时代革命”作为一个口号,当然有一种“修辞”上面激进化的表现,但不是真的有人提港独。 四.如何结束这场示威运动? 回应:因这场社运没有负责任的单位,若没有大刀阔斧足以说服众人的因素介入(例如政府正面回应诉求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运动如何及何时结束实在难以估计。罗民威称,他暂时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结局。 在社会层面而言,据民意调查所得,按意见属性分布而言,今次香港社会面对的不是撕裂,而是相当清晰的“民意共识”(独立调查委员会和重启政改),不过不同意见者的情感高度极化。而化解现时张力的可能性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作为能否让香港市民相信有对话基础。
采访:黄孟礼 受访:吴乃力牧师(新加坡华人年议会会长) 整理:卢韵琴 作为华人教会,新加坡华人年议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承接一个华人教会的使命,即是要:进入华社,并与中华文化接轨,进而告诉华人,基督教并不是洋教。 新加坡华人年议会会长吴乃力牧师认为,纵然为了传福音的缘故,开设英语崇拜已经成了新加坡华人年议会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如何提升现有华语教会的文化水准,讲道的内容,以便与中华文化接轨,更是他们所面对的一个大挑战。 “因此,我们现在成立了第四教区,即是把拥有700位崇拜人数的宏茂桥堂、崇拜人数超过1千人的女皇镇堂,以及崇拜人数约有500人的大巴窑堂整合起来。这三间教会都是纯华语崇拜的教会,虽然有方言崇拜,但人数比较多且增长快速的是华语崇拜,而且成长速度并不输英语教会。” 所以,吴牧师要强调的是,不见得在缺少华语环境的情况下,华语教会不能做,而是要怎么样做。 同时,他认为,纵然在这个英语大环境下,华语并不受到看重,但华语教会千万不可失去应有的使命。 让他感到鼓励的是,近年来华语教会出现了多位愿意献身成为传道人的年轻人,虽然他们所接受的是英语教育,甚至原本是英语崇拜的会友,但他们仍然愿意献身成为华文教会的传道人,服事华文教会,这就是使命感。 “我们也由此可见,华语崇拜在这个大环境下不但没有被边缘化,甚至保持一定的稳健成长,成长率还比英语教会崇拜来得强劲。” 吴牧师也不否认,华语教会的成长,有可能是因为中国移民增加的关系。“但是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是在新加坡信主的话,他们可能会选择去参加英语崇拜,为的是要学英语,只要少数的会选择华语崇拜。” 具双语能力的年轻人 目前,新加坡华人年议会拥有15300名会友,当中,英语崇拜的人数大约占40%,理论上应该是年轻人比较多应该会选择英语崇拜,但情况却不尽然。 “我们可以看见的是,这些年轻人大部份是双语的,虽然华语比较差,却拥有着比英语教会的年轻人更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再加上他们从小在华语教会长大,肯定是比较适应华语教会的模式。而且,我们也想能够保留一些拥有双语能力的精英,这对于华语教会的贡献应该会很大。” 吴牧师坦承,拥有双语能力是这些年轻人的强项,只是要如何把他们的强项加以善用,就需要有智慧了。 在他看来,华语教会的年轻人虽然在华语水平上不见得上佳,但是他们不管在待人接物方面,还是在决策上,都与英语教会的年轻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华语教会的年轻人会比较讲求关系,英语教会的则会比较看重是非对错。” 同时,我们也尝试在教会进行一些提升会友们对中华文化认识的活动,如:书法比赛、农历新年庆祝活动等等,并且提议循道卫理宗崇拜与礼仪联合会可以提供一些礼文(如:清明节与祭祖的礼文)供使用,让人家看到基督教也是看重清明节与祭祖的。 另外,相对来说,英语教会受西方的影响比华语教会来得更加大;因此,在同性恋课题上也比较容易被影响,华语教会则反之。其中原因,除了华语教会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外,就是中华文化中的孝道,即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多少少在年轻人的思想上可以造成一定的影响。
文/Dorcas Buckley(美国Washington) 读经: 马可福音五章24至34节 经文:“保罗写道:‘我说的话、讲的道…… 是以圣灵的大能来证明,为要使你们的 信不靠着人的智慧,而是靠着上帝的大 能。’”(林前二4-5) 阿姨因为怀疑患上顽疾而需要接受检查,我恳切祈祷,希望要是她真的患病,她能得着医治。我担心自己要有像磐石般的信心,上帝才会垂听我的祷告,可是我的信心没有这样刚强。 那一刻我想起那个患血漏多年的女人,她挤到人群当中,为要触摸耶稣的衣裳,因为她相信她会得医治。耶稣称许她的信心,并把她治好。我们总认为这女人有极大的信心。然而,在她还未去找耶稣之前的十二年,这女人已经尝遍所有方法。当她主动进到耶稣那里,她仍然是感到绝望的。她已一无所有,只有对耶稣的能力可以治好她那份信心。 极大信心这回事会令人感到害怕。我们会想:“我怎会有足够的信心如此行?”但耶稣告诉我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移到那边’,它也会移过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十七20)这节经文帮助我明白,问题不在于我们的信心有多大,乃是上帝的能力有多大。在任何情况下,当我们向耶稣呼求,祂都会垂听。 祷告: 亲爱的主,帮助我们在任何处境中都向 祢呼求,因为知道祢必垂听。奉耶稣基 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上帝的能力大于我经历的一切。 代祷: 正等候诊断的人 反省问题 ~…
文/翁震凌 亲人骤然离世,对于家属来说,或许除了伤痛之外,还有些许/许多未说出口的遗憾,甚或是自责、愧疚等等错综复杂的情绪。这次,至亲没有预警地永远离开我们,无可避免地我陷入了自责内疚的黑暗深渊,凡能想到的,都是自己的亏负──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多! 其实,在回忆中也不乏许多温馨甜蜜的时光,想着自己曾与她一起旅游,陪着她就医,带她逛街,给她买有需要的东西,与她一同灵修祷告……但奇怪的是,内心交战就像天使与魔鬼的较力;而撒谎之父更擅长用亏疚与控诉不断干扰,因此亏负的感受在一开始总是得着“压倒性的胜利”。 虽然很多爱我(和我家人)的牧者亲友安慰我说:“你做得已经够好了!”、“你也只是人,已经很好了!”、“你也已经尽力了!”……但是,懊悔的情绪盘在心间挥之不去,让我悲恸之余,更是忧伤不已! 我不断向上帝呼求,述说我的哀伤、悲痛与愧疚,直到上帝祷告中上帝让我刹时明白什麽是“我已经尽力了”! 鑑察己身的明镜 我想,这句话除了是肯定、是安慰,其实更是鑑察己身的明镜。当时,以一个意念进入我脑中:所谓“尽力”,其实就是按着你现有的属灵与生命状态所能做的。换句话说,按着我目前有的灵命状态,我的表现这或许已经是目前所能做得最好的了! 其实,我常觉得,认清自己的软弱与不足,祈求上帝的怜悯,远比对自己的灵命与伦理道德等表现有着不符现实的高度期待来得更重要。因为看清自己,才会谦卑俯伏在上帝面前,祈求更多的怜恤与恩典,容让上帝来破碎拆毁,再重新建造。 当我不再觉得自己“应该当时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因为只有那样的程度,只能拿那样的分数),而是坦然接受当时的我只能做到这样时,心中豁然开朗,重压瞬时脱落:虽仍然有悲伤,仍然有遗憾,仍然有亏欠……但不再内疚自责,并心存盼望。 我想,唯有放下,我才能在迈向成圣的天路上继续靠主前行。雨后有彩虹,是祂给我最美的应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