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082期

我思故我写:欠了千万福音的债

文/ 张超英(退休牧师) 2016 第三届毕业班同学在廖家馨姐妹带领下,于6 月23 至27 日去泰国毕业旅游。 旅程景点乃是泰国曼谷、芭提亚,共计五天四夜。在这几天旅程中,参观好多美景胜地。除了高大雄伟建筑物外,还有大道旁充满村野色彩的牧羊农庄、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原、大群可爱的白绵羊、美丽的天主教教堂、有趣3D 立体博物馆、银湖葡萄园(虽没买新鲜葡萄,但买了好吃的葡萄干饼干)。 还前往称为“芭提亚水上市场“,观赏知名度最高野生动物与海洋主题公园及泰迪熊博物馆等。 当然也参观了名品店等。 然而,此次毕业旅行最重要目的是促进及加强同学们的友谊与连系,更重视自己灵性的追求及塑造;同时更体验神恩浩瀚,祂与我们每一位同在,陪伴我们一起旅游,平安来去! 是次,我对泰国有更多更深的认识:人缘好,治安好,处处满有创意,所以旅游业非常发达,吸引周遭各国旅客前来观光。然而,他们对基督福音的认识仍在启蒙时期。据当地导游说,泰国佛教徒达95%,回教徒有3% 多,天主教徒及其他才1% 多。由此可见,全地基督徒真的是欠了他们千万福音的债!此后,我们要多方为他们代祷,恳求上帝差派各国宣教士到他们当中宣讲及活出基督福音真理,带领影响他们,抢救他们的灵魂归主!

华山论阅读:悦读者的悦读情

王慧莹(新加坡《卫讯》编辑):7 岁时深受养父影响而开始阅读生涯,中学时期爱阅读《春秋》、《傲慢与偏见》、《福尔摩斯》等书籍。因大学时期攻读新闻系而被迫阅读各类书籍。工作时爱上阅读中国名著、卢云的美词等。阅读让自己的思路“脱框”了,不再被辖制在狭隘的框子里。这两年藉着“阅读营”、“文字营”而认识并买了许多莫非老师所介绍的书。 黄启城(退休人士):我在一个小村子里长大,当时只有几本中国古书在整个村子里轮流阅读,因而小时候并没有太多的阅读经历。初中毕业后到报馆工作,阅读了报社创办人送了一本《阿Q 正传》而引起阅读的兴趣,接着就读了许多的文学作品。后来因为经济需要而到木山工作,遗弃了阅读和上帝,经历了身边人的死亡才悔改归来亲近上帝,也继续阅读;进教会去接受各项门徒装备,今著有《脂油满径》一书。 冯佳伟(卫理神学院学生):我受父亲的影响而爱上阅读。小时因渴望与父亲有更多的交流,便到图书馆阅读历史书籍,进而引发了对历史的热爱。他亦深受母亲的影响而爱上文字,为了想要了解母亲多一些而去阅读母亲曾经读过的书籍,如《三毛全集》,进而抄写下所喜爱的文字。近期喜爱阅读王怡的影评随笔、古诗词(因为可以读到心坎上)、文选(可以建构自己的子虚乌有)等。他因深受阅读的影响而改变了生活,闲暇时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书。他更表示能够与阅读与文字交上朋友是上帝给予自己的荣幸。 邓福祥(牧师,沙巴临时年议会文宣与资讯传播部主席):从小不处在读书的环境,也不爱阅读;但因为看了《西游记》电视剧,进而想追看内容,故存钱买书,从此进入阅读的旅程。中学时期开始接触金庸的武侠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我在信主前就深受杏林子的影响,体验基督教信仰的平安,也从很有趣的传记认识基督教。 建议阅读者可介绍一些有趣的书来引发他人阅读的兴趣,而且不一定只阅读属灵书籍。阅读推理小说甚至可以帮助我阅读解经书,可以更有条理地进行上文下理的推理。阅读也可以帮助我在牧会之中解决弟兄姐妹的疑难杂症。 池信虔(学院讲师):家人把书带进我的生命之中,从小就爱阅读童话故事以及寓言故事,藉着阅读而启发自己的想象力。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刘墉的文学书籍,大学时期开始阅读小说,不一样的阶段阅读不一样类型的书籍。我认为,阅读可以让自己更加容易处理人生问题,当遇见问题时就先找书,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近来,我也开始了读书会,介绍一些容易阅读的书籍给书友,培养大家的阅读兴趣。 黄孟礼(年会文字事业部干事):我深受父亲的影响而爱阅读,父亲也喜欢购书。我什么书都读,并开始投稿走上了文字路。书籍时我的良师益友,曾经,在阅读古伦神父的《天天经历复活喜悦》后走出生命的黑暗,得到自由。现在的我继续阅读,并培养随手都可以拿到一本书阅读,而且每天阅读不同的书籍。他表示阅读如踩脚踏车,需要刻意地去执行(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to keep your balance,you must keep moving)。

许一个阅读的一生:学员心得

希望明年再相会 我感恩参加了2016 年的东马文学阅读营。从当初报名期待要参加到完成课程后都很开心。在这个营里我学到了散文和诗的分別,也得知了很多著名的作者。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阅读到他們的书籍。 在这个阅读营里,老师所教导的知识,雖然我不都完全理解,但我相信通过上帝所賜予的智慧來多阅读,我一定会进步的。 我非常感谢莫非老師的教导。我希望明年还可以与她再相会。(陈特仁,小学生) 阅读与我:镜花水月里的倒影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 小池里的浮萍遮满了水面,得益的是水中叶间躲藏的鱼子。可怜的是看鱼人,辛苦的寻找,却只能从一些影儿中看出一些滋味。这也许就是活着的一些无奈,在这世间往往所能见所能感的,一切都只是某个真实的影儿。就比如说何谓“美”?无论是在文人雅士的笔中,在摄影师的镜头中,在画家的色彩中,在设计师的微调中,或是在有情人的眼中,尽都不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美的标准又有不同的尺度。究竟美是什么?我们究竟又为何对美向往。无怪庄子的《齐物论》才会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一切的标准都是对立的,都是心中所怀的意念而成,所以佛家才会说:“魔由心生,万象皆虚。” 但水中的影儿真的只是影儿?若没有真实,又怎么会有影儿——至少虚还得从魔而来。我们得以知道美的存在,纵然只是美在我们心中投射的影儿,也可知道在更高之处有一个真实的美,如星在闪烁。 所以在有生之年里,为要找寻更高之处的真实,我愿埋首在书中的镜花水月里,阅读倒影在其中的人生。这是我爱阅读,也是我爱阅读的意义。(冯佳伟, 诗巫卫神神学生,记于参加莫非老师之悦读营后感 ) 一同进入书香世界! 或许是因为叛逆期提早来到,或许因从小被人欺负而引发不满,或许因为早熟而“看破”世界,因此看见隔壁家阿姨在看小说,便跟她借书来阅读。虽然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允许我购书,但诗巫再也图书馆以及学校的图书馆也有不少藏书。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开始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图书馆的中文书籍在我中五毕业之前几乎都读完了。阅读好像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生命之中。阅读在我的生命中起了一些奇妙的作用,带我进入另外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好像可以暂时脱离这个对我而言是不屑一顾的世界。 阅读帮助我成长,也打开心窗用另外一个眼光看世界。我从小就有一个“台湾梦”,想去台湾上大学、想去台湾生活、想去看阳明山、想去士林夜市。因此我一边阅读,一边抱着期盼长大。虽然至今还没实现梦想,但还可以继续抱着梦想,继续阅读更多的书籍,进而可以拥抱更大的梦想。 参与莫非老师的“阅读营”最大的提醒是要多读好书,要养好胃口,也要有智慧地引导人去阅读。去年“文字营”之后就开始为弟弟购书,原本只玩手机、看卡通节目的弟弟也开始了阅读生涯。我从来都没有想到阅读需要传承,但经莫非老师的提醒,才想起家里有个小弟还没进入书的世界;也才知道阅读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乃是需要传承。盼望大家一同进入书香世界!(翁晓婷,诗巫卫神神学生) 请把爱留下来! 年少时看琼瑶小说改编的《六个夢》电视剧连续剧,其中一个剧名叫《哑妻》最令我动容。剧里的哑妻虽死了,生前把自己的女儿訓练得非常好,好照顾年老的爸爸。她似乎感应到这一天很快就会来临,所以积极地为丈夫下半生的生活打算。哑妻走了却留下爱,让丈夫透过女儿的照顾,继续感受到妻子的爱。女儿也透过对父亲的孝顺把母亲的爱传承下去,借此也表达自己对母亲永不止息的爱的回应。 青年时看韓剧《冬季恋歌》,男主角对沉溺在回忆中的女主角说:“对死人最大的爱就是活出爱”。是的,爱要传承,让活着的人继续感受到爱。我们学会爱人之先一定先属于基督。我们爱,是因为神先爱我们;所以我们是先学会爱神,才会有爱去爱人。 在悦读营中我感受到莫非老师的真心,举办当局的用心,学员之间的共识,这微妙的相感常常激励和牵动我的心。每一个爱的感动,都与真和善相合。难得可贵的是这一种爱都是“仍在进行中”的火种。我能给以这一份爱的最大的回应,就是不断告诉自己:因为真心,所以用心来装备自己服待神。人走了,请把爱留下来!(余养希,家庭主妇)…

专题:步步皆书

7月9 日晚,黄敬胜牧师在诗巫卫理神学院为“点燃创意火种的悦读之旅”发表专题“步步皆书”时,以王安石的一句话:“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为开场白,说明阅读的重要。黄牧师说阅读分为四层次:即看得懂、找重点、求理解和全方位。接着他说,看书的原则是:看书好、看好书、好书看、好看书、书好看、及书看好。黄牧师说,由于他一只眼睛受创看不见,另一眼又深度近视,故以自嘲的语气说道:童稚看图不识字,年少有书废寝食;而今远近不是字,回首挑灯夜读时。 阅读经验丰富的黄牧师提出了几种阅读方法:首先是“开源节流法”:1. 开源——自己阅读;2.节流——他人分享(吸收所得)。又授以“思想举一反三法”,即包容他人观念和生活验证观念。接着,他提及“生活无中生有法”,即:知己之穷和达己之极;最后是“生命天人合一法”:以一生读有限,以有限思千情;从千情知万变,从万变悟真理。 黄牧师提醒大家:有书须读直须读,莫到用时方恨少!他还引用唐代颜真卿《劝学》勉励大家当趁年轻勤阅读:三更灯火五更鸡,又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他说:“经纶满腹,淡然运筹帷幄;静修养德,快意决胜千里。”在结语中,他提醒:没有步步皆书,就会步步皆输!他鼓励大家用余生观察人事物,不单阅读,也当下笔写作。

主题四:蜂房下滴的蜜——如何欣赏诗?

这也许是一个无诗无梦的时代,莫非老师感叹着引用北大教授谢冕的评论,说这数十年来,人们都在谈论新诗,总感到有一种诗意的缺席,一些完美的东西被破坏了,新生的东西又无法替代它,无法承续先前的辉煌。……诗歌体式所应有的音乐性,美感情趣的韵味,正式现代诗歌所缺乏的。我们满目所见,充耳所听,全是不见尽头,而且于人无涉的“个人话语”。而且时代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留在当代诗中的记载却十分微弱。 基督徒都是诗人,因为诗歌是基督教信仰里很重要的承载体。圣经中有许多的文字都是以诗歌的体裁来呈现。因此掌握读诗的方法,如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构思,连同当中的修辞(如明喻、隐喻、拟人格的手法),将帮助我们更了解诗歌的旨趣。培养诗人的眼光,将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的惊喜和奇妙。

主题三:如何阅读散文(二)

在“如何欣赏散文(二)”这堂课中,莫非老师首先带领我们查阅罗马书三3 和哥林多后书四13。第一处经文告诉我们,这世上即便有不信的人,又有何妨呢?他们的不信断不能废掉神的信实;第二处经文又告诉我们,因着我们的信,所以我们要说话。面对世人的不信,莫非老师除了激励我们不要再沉默,我们可以因信而说话;另外,更重要的是,莫非老师提醒我们,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将我们的信向世人说得更清楚和明白。 接着,莫非老师便以实际的例子,引导我们如何用信仰的眼光来欣赏散文。在美妙的散文欣赏后,莫非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我们一同探讨文章的主题构思等;之后,同样以提问方式带领我们知晓该如何回应,如何从信仰的角度回应一篇散文,与其对话。在赏析方面,莫非老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握文章的主题 透过作品的欣赏,如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风景等,分析这些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情感不断深化的脉络,进而揣摩作品的立意和主旨是什么。 二.寻找作品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莫非老师引导我们鉴赏散文,要寻找到文章的“文眼”,找到本文的文眼,对佳作的分析和认知就会像按图索骥,顺藤摸瓜一样了。 三.明白文章的情物 透过对人、事、物、景描写的线索,探索散文的意境美,也就是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流动,进而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莫非老师带领我们分析和梳理作品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布局是如何把握文中的“神”,在形的结构中作者如何使读者动之以情。 五.思考读者的回应 透过对散文的鉴赏与分析,莫非老师进一步引导我们认识散文对读者的思想和价值观有何冲击与影响。基督徒又该如何看待,并从中建构我们的思想,以信仰的角度重新与作品有一个对话。 所以,对作品的反思与洞察,需要阅读者今后更多周而复始的阅读、分析和更深入的思考,才能读出深度,读出生命。

主题二:如何欣赏散文?(一)

散文是后现代最兴旺,最大众化的文体。虽然散文在文学界没有正统的地位,但在华文文学中,散文就显得很重要。因为散文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只要心有所感,就可以写,而且形式内容不拘。 散文的特性是文体如无岸之河,可以肆意发挥,比小说自由。第二,散文的取材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任何题材都可以进入散文。三,散文可以让诸多材料共治一炉,无论是日记、书信、序跋、游记,报导文学、传记文学、知识型散文、专业性散文、文化、旅游、美食、励志、宗教性,都可以进入散文的内容。四,散文的手法灵活自如,可以自由发挥。 但散文也有其特定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形散神不散。散文虽散,但其主轴心很重要,而且必须清楚。此外散文也要求取材真实,记忆真实,以第一人称,使记忆再现。虽然有时记忆也会背叛现实,是主观记忆的版本;但主观化的语,仍是散文最重要的语言。第三,散文也要求突显个人特性。 散文作者与作品是直系血亲,必须要让读书者如见其人。而且佳作的要求是其意境之独到。所谓意境,就是接触事物的时候,自己得到一点什么。莫非老师引用叶圣陶的说法,所谓“意”,即感受洞察,而“境”则关系到我们的底蕴。因此散文是思考力与审美力的结合。这也是莫非老师所属的机构——“创文”的精神,强调“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

讲题一:如何用信仰的眼光阅读?

莫非老师在“点燃创意火种的悦读之旅”的第一讲中,谈及“如何用信仰的眼光阅读?” 莫非老师认为,透过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语言的技巧,提高与人(或作者)对话的能力,认识作者写作和要表达的意图,使读者对作品的内容有分辨的能力。 透过阅读,帮助我们储存值得保留的文字、词汇,这于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息息相关。“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语言可影响我们驾驭人际关系,也可以摧毁人。而且,持续的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让我们成为“悦读者”,更能丰富我们的语言。 阅读也能帮助我们整理人生,透过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来审视自己,了解人生,解决人生的问题;欣赏和享受人生与生命的美,庆祝生命的喜悦! 基督徒需阅读文学作品 她说,大多数基督徒受洗归入基督后,更多地阅读属灵书籍;而很常与世上的文学作品决裂或疏于光顾,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加属灵的人。事实上,基督徒本身就是阅读者。 莫非老师提醒说,上帝创造的世界原就是五彩斑斓,蕴藏着无法用我们有限的语言来表达的美!上帝喜欢艺术,这从圣经所记载的会幕建造过程中能看得出来。因此,文学的存在其实是对上帝创造的世界的记录,文字记录了文学;而阅读文学作品正好像赴一场盛宴,是作者表达内在的深渊与读者内心世界深渊的交汇! 需知美在暗处隐藏杀机 所以,阅读对于基督徒的属灵生命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阅读的就是圣经——上帝的话语,如何理解神的话及了解多少神的话,是我们属灵根基能否站得稳的必要条件。因为,只要喜欢文学作品的,就会懂得文学之美,就会乐意阅读;但阅读的过程就可能会被作者文笔和词汇的优美,以及文中的人物和行为所吸引而受到诱惑(正如夏娃被蛇引诱“神岂是真说?”来挑战夏娃对神的信心一样);渐渐地失去警觉,会觉得作者与作品“悦人眼目”,“好做食物”。 莫非老师提醒学员们,美是暗藏杀机,并非所有的文字和文学作品都具有真善美的特色。而且,撒旦正是利用这些来攻击和俘虏基督徒,挑战他们基督教的信仰。 故此,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 与作者对话时,可能会在懵懵懂懂中陷入撒旦的网罗,从而付上不可挽回的代价,需小心谨慎。 莫将属灵与属世二元化 她也表示,基督徒生活在这世上,不是世外桃源,不能完全脱离世俗。我们要与世界上的人相处,要和他们对话,向他们传讲上帝的话语,不可能直接对他们讲属灵的语言。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就必须学习世界的语言;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和知识。这样就需要我们把握三个方面,来阅读并与作者对话:对神的话有足够的认识,有对话的能力,有分辨的能力。通过阅读好的作品来训练上述能力,查验作者的思想,辩证自己的认识;且通过有警觉的阅读,用祷告来遮盖作品中的懵懂之处,免得自己入了迷惑,付上懵懂的代价。另外,用作品的内容反思自己的信仰,不断提醒自己,转化为对自己、对他人的生命都得益处的精神食粮。 文学的局限带来的问题 莫非老师认为,文学是一种心灵上的纾解;无论是描写爱情还是亲情,总会带来一丝安慰。文学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文化和时代。 文学为我们定义自我,也提炼自我;为我们呈现价值观和理想,提升心灵层面。然而,文学虽好,却有其局限性: 1.文学欣赏只限于少数知识分子。无可否认的是,只有知识分子才会懂得欣赏文学作品;在那些贫困地区和战争地区的人,只能为生存思虑而不能也不会有欣赏。 2.文学可以影响,但不能救赎生命。文学作品不能代替信仰,文学工作者也不是教皇。人如果一味追求文学之美,沉溺于美,将会被其辖制,产生贪婪,会在不知不觉中碰触到世界的黑暗。文学作品毕竟出于人手,有限制,也有陷阱。对信徒而言,救赎来自于耶稣,不是文学作品和作者。 阅读文学需留意的事…

许一个阅读的一生:诗巫东马文学阅读营

自美国千里迢迢而来的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主任莫非(陈惠琬)老师二度访砂,在吾会年会文字事业部与诗巫卫理神学院联合邀请下,于7 月8 日至10 日主持三天两夜“点燃创意火种的悦读之旅”的东马文学阅读营,及“下笔如何头头是道”三天(12 日至14 日)写作营。两场营会皆在诗巫卫理神学院进行。 营会三大特色 是次东马文学阅读营吸引了近50 位来自新加坡、西马、沙巴、古晋、民都鲁、美里、泗里街及诗巫的阅读爱好者。此次营会有三大特色:最令学员津津乐道的是报名参加者年龄跨度之大──有10 岁的小学生,也有81 岁的乐龄长辈;来自锡安堂的弟兄姐妹超过学员总数的五份之一,甚至连该堂主理张宗忠牧师也一同前来学习;有不少教牧同工及神学生参与其中,可见吾会中不乏喜爱阅读,也看重阅读的传道人! 在7 月8 日的开幕礼上,吾会文字事业部主席余家振牧师以“也要带来”为题,勉励学员们好好把握机会机会,在营会中学习如何来阅读。 阅读对灵魂体很重要余牧师引提摩太后书四13:“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指出,保罗在特罗亚留下了一些书和皮卷。 保罗特地托提摩太来的时候将这些书一并带来。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有知识、学问、水平的使徒,保罗也时常需要读书;更显见保罗的知识并不是取之不尽,乃是不断求得的。 “有本书名叫做《书室》,讲的是卫理公会出版社的历史。书里面最有趣味的部分,是约翰●卫斯理对书的态度。有位卫理公会的历史学家说:‘卫斯理生平出版了三百七十一种着作,其中三十本是和查理●卫斯理合写的’。但是,我们可别忘记写这么多书的卫斯理,是个旅行布道和讲道比任何人都多的一个人。而且,根据约翰卫斯理在日记中记录,他常常是在忙碌传道的间隙,在马背上阅读的。”余牧师如是说。 不仅如此,吾会会祖约翰●卫斯理更要求他的同工和卫理公会的传道人读,经常的读。卫斯理曾说:“每天要用早晨的时间读书,一天二十四小时,要用五个小时读书。”或许有人会反对,因为对阅读没兴趣。然而,卫斯理的答复却是很严厉:“没有兴趣,应该培养,要不然回去干你的老本行!” 显而易见,约翰卫斯理是深深知道,没有传道人能不吸收新东西,却能不断讲道。讲道者必须不断学习、研究,才能成为供应不断的讲道者。而且,卫斯理不但要求他的助手和传道人读书,同样也要他的会友阅读。 余牧师指出,我们阅读不仅是因为前人的榜样,更是由于阅读本身可以使我们知识丰富,储备充足;使我们心灵提升,视野开阔;使我们传道有力,工作得法。无论是哪一方面,都是我们真正传好福音、牧养好教会的必备前提。…

抓鼠有感:现代版“三顾茅芦”

站在讲台上,她面带微笑,口里说出来的话,句句条理分明又意涵深远,让底下人的思绪心情都不由自主地随着跳上跃下,在文字山林中轻奔。 我心想,如此有学养、有生命、有异象的讲员,如果能邀请到砂拉越来主持文字营,那该有多好。在孟礼干事的催促下,我鼓起勇气走向她,报上自己的名字与事奉岗位,并表达了想要邀她来砂的意愿。她望着我,笑容和煦,只是轻声婉拒了我们的邀约。那是我第一次遇见莫非,在香港! 2014 年年初某天,我收到一封电邮,是一个四天三夜的“阅读营”。它打动我的只有两点:好奇于一个阅读营怎需要又怎能用上四天三夜;主讲员是莫非! 我兴緻勃勃地报名参加,出发前,孟礼干事再次下达一个“命令”--邀请莫非来砂拉越主讲文字营。想起自己第一次遭拒,心中实在有点惶然;但“上命难违”,决定厚着脸皮再试一次。趁某天吃早餐时逮到机会,赶紧在莫非身边坐下,支支吾吾地开口道出来意。她瞅着我,笑容依然和煦,问了我一句:你们是否打算长期深耕?一番交谈之后,我知道她与所属机构(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简称“创文”)的异象在于“一个定点,反覆深耕”,而非在各处打“文字游击战”;于是不多强求,讪然离去。 数月后,孟礼干事与文字事业部主席余家振牧师在一场事工研讨会上,再次遇到莫非,旧“意”重提。或许为我们“三顾茅芦”(所幸不需要飞到美国)的诚意打动,双方决定为此事祷告,并更进一步详谈合作的可能性。 后来,事就这样成了! 2015 年,莫非首次来砂,并在这土地上点燃写作与阅读的文字火种;今年,文字火种持续燃烧! 真诚胜于一切! 说实话,我一向对“师”之辈的人是敬而远之,能避则避;除非对方足够真诚,平易近人,才会让我卸下心防,与其亲近。第一次见到莫非老师,态度绝对是恭恭敬敬,不敢造次。可是几回相处下来,我发现她不止心思细腻,观察入微,思辩犀利;其实她也性格爽朗没架子,更重要的是诚如她自己所说:真诚胜于一切! 回想起来,真正吸引我们力邀她来主持文字营,并不是因为她是一名作家,不是因为她得奖无数,不是因为她能言善道,也不是因为她才华洋溢…… 而是她对上帝托付的异象是如此义无反顾地委身,她对文字人生命的看重更胜作品,她对作者的生命关怀更多于才华的发掘……“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这是她的坚持与原则,却同样是所有事奉人员(不只是文字事奉者)可以反覆咀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