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2016

将“它”送走

彩虹见证 文/ 林丽珠(吉隆坡宣恩堂) 丈夫曾与朋友合股做生意,结果生意失败欠了一笔债。信了风水安放了天神之后,我们不但把债还清,还开始做生意,生活也有了改善。所以我们认定了这就是我所要信的宗教。 女儿则是从小就去教会。九岁开始就为我的救恩祷告;长大以后还跟我传福音,但却被我拒绝了。我甚至跟她划清界限,不要在我面前提起信主耶稣的事。 一天,我们到医院去探访一位正在急救中的亲戚,想不到上帝全然垂听了他家人的祷告,让他平安的从手术室出来。我很感动也开始渴慕这位上帝。想不到,第二天当我拿着香拜天神时,内心居然骂了一句“魔鬼”;我嚇了一跳,再也不敢想这位上帝了。 过后我们去旅行,结果家进贼,一些东西被偷了;但女儿的房间却是原封不动。当时,我真的觉得她的上帝比我的神历害;但是为了面子问题,我绝口不提,免得自己下不了台。 不久后,一件对我们不利的事发生了。我找风水先生,也到神廟去膜拜,但却没有平安。虽然孩子已经默默地在为这件事祷告,但我还是特意提醒他们要为这事祷告。当我们平安度过难关后,我却没有把荣耀归给上帝;只是,内心深处却知道是上帝垂听了孩子的祷告,保守了我们。所以当女儿要求我受洗时,我没有反对。丈夫问我,会不会有信主的一天,我没有回答。 但当我发现内心已经有了这个倾向时,我开始压制自己不要信耶稣。 很快的,女儿到澳洲去深造。走时留下一封信和三十多个基督教的卡帶。信上说,她买不到礼物给我,因为我什么都有;但有一份无价之宝——主耶稣——是她有,我没有的。所以,她希望我也能夠得到祂。还有,那些卡带是她花了很多时间为我录的,希望我能夠把它们听完。我很感动,也很快地把卡带听完。这些卡带让我了解了很多从来没想过的宗教问题;而让我感到最有兴趣的,却是上帝会透过圣经对我们说话。 居然跟我想法一样 一天,我需要找一位不太熟悉的朋友解释一件事。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却不知道这辦法是否行得通;于是就去翻看圣经,想不到圣经所提到的居然跟我的想法一样。我开心极了!想不到,电脑却在这时候坏了,试了几天都印不出我所要的一封信。结果,我做了一个决定,就算没有这封信也要在这天把事情辨妥。想不到,电脑居然在这天就把我要的信印了出来,不过几天后又坏了。 当天晚上,我们出外回到家,那朋友也到了我家。那是晚上九点,比我们所约定的时间早了一个小时。当我顺利地把事情解释清楚之后,这位朋友也告诉我,是因为一个约会临时被取消了,他才会留在家里接到我的电话。 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我对上帝的态度完全改变了。刚硬的心开始柔软,心中的冷漠少了,开始火热起来。但是,没有根基的信仰是不穩固的,所以我很快的就被一位背道的同学绊倒了。我不再看圣经,心里没有上帝也失去喜乐。一天,我突然醒悟过来,心中没有主是失去了喜乐的原因。于是,我做了一个祷告,把心中的感受告诉上帝,还告诉祂,我会把所按的天神送走后,才接受祂。 说我是有福的 上帝透过圣经对我说:“我儿你心若存智慧,我的心也甚欢喜,你的嘴若说正直话我的心肠也必快乐,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只要终日敬畏耶和华,因为至终必有善报。你的指望也不至断绝。”只是,我向神许愿却没有立刻去做,因为我想拖到年底。 某天,我为丈夫祷告希望他能信主。上帝却透过圣经责备我:“你向神许愿偿还不可迟延,因为祂不喜悦愚昧人,所以你许的愿要偿还,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我自知理亏,更不敢看圣经。就在这个时候女儿寄了一封信给我,说我是有福的;因为上帝亲自带领我归向祂。我惭愧地流下了眼泪,向上帝认罪;因为我居然愚昧到要女儿提醒,才知道这是我的福气。 于是,我决定把天神送走。凌晨四点多,我被一阵尖锐的鸟声叫醒。我很肯定它们就在我门前,而且不止一只。我的心很不安!就在这时候,内心很自然的发出“主耶稣”三个字,鸟叫声立刻就停了。天亮后,我作了一个祷告;然后把天神牌丢到河里去,内心一点也不惧怕。 当天晩上,我们见到了王福牧师,在他带领之下,我们认罪悔改决志信主。 女儿用了12…

卫理宗丧葬礼的信仰与实施

专稿:卫理宗知多少 文/ 张振忠(新加坡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会长) 导论: 在基督教的生命礼仪里,丧葬礼仪和婚礼是教会与社群共有的生命礼仪。参与和出席这两个仪式的人,他们的文化与信仰可以是非常多元的。因此,在举行这两个生命礼仪时常会出现文化与信仰的张力。 在基督信仰以为,所有的文化都包含有普遍启示的真善美因素,同时也因人性的败坏导致人的文化里存在着许多恶习陋俗,是上帝看为恶的。基督信仰可以净化被罪性污染的文化和把堕落的文化更新再造。 教会可以借社群文化里承载真善美和更新过的元素在丧葬仪式里表达基督逾越的真理(如:敬老尊贤等中国优秀的文化涵养、音乐艺术、书法绘画)。人生里许多重要生命阶段的仪式,也最能体现文化的核心价值。 一、从人类社会学理论重看礼仪 Arnold Van Gennep 的生命礼仪对我们从事主持或参与礼仪的人来说(其实就是一般人也一样),让我们对礼仪的认识是非常有帮助的。他最重要的理论就是:人生是由许多不同的阶段组合而成,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都有某种特定的仪式,引导人按部就班的通过。所以他的理论也叫“通道仪式”(Rites of passage)。越重要的生命关头,所要经过的通道过程越丰富也越具挑战性。像入学从淘气顽童到穿校服的好学生、参加制服团体部队如消防员、警察、军人从平民百姓转换成为民服务的公务员等;这些虽然都是生命不同阶段的经历,但都还不是生命的重用关头。而如:结婚、移民、皈依信教、死亡,这就是生命紧要关头。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生和死的两个阶段。 这按部就班的模式是“分离”(Preliminal)到“过度”(Liminal)到“融合”(Incorporation)三个阶段。彼此之间是密契紧扣的。若“分离”阶段是在急促或未成熟时强加促成,那么往往不能避免产生撕裂的不顺利分离;这使进入第二阶段的过度期面临危机和不安。因为这时期是处于适应期,“时敢时不敢”或“似我非我”时期,或许这将延长过度所需要的适应能力,或无法继续。经过成熟的过度期而进入第三阶段的时候,是融合在新的群体,认定了自己的新身份,新生命。 丧礼虽对死者也是一种他与亲人的分离,但毕竟人死不在人世,对死者任何的冲击都没有意义。但丧礼也是活着的亲属家人与死者的分离,并且死亡带来活着的家人亲属身份和地位改变,如:孤儿、寡妇、鳏夫、遗孀、单亲母亲等。 华人文化传统的丧礼,就为这种人生危机和生命历程的需要 ——为死者的离去而悲伤,为自己的未来的处境忧惧惆怅,透过一系列在这样的时空所安排的仪式,让活着的家属可以舒缓各层次的情绪和对将来寄望盼望。所以,丧礼实在是为活人过度到一个生命阶段的重要仪式。这是生命礼仪的一种,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种。 二、华人的生命礼仪与教会礼仪 由于我们是华人教会,我们是活在华人族群里也在他们当中作基督的见证;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牧养的层面里,对华人文化,尤其是华人的生命礼仪有所认识。…

抓鼠有感 可怕的绊脚石

数日前灵修 ,读到有关基督徒行为的经文,灵修辅助材料特别指出,基督徒要格外谨慎自已的行为;因为对这世界而言,我们就是基督福音的真理与大能彰显的“最佳模特儿”! 该材料作者反复强调:基督耶稣是唯一的道路、真理与生命,也是唯一能使人灵魂得赎的救主。事实上,这话是何等耳熟能详又再清楚不过的真理,作者为何需要如此反复述说呢? 当我再往下看时,骇然意识到笔者的言外之意在于:如果基督是唯一的救赎,那基督徒绝对不能让自已成为阻碍未信者得救,或让他们转离耶稣的绊脚石,以至成为他们无法得救的“间接刽子手”! 我并非排斥基督 据悉,印度圣雄甘地很钦佩耶稣,也很喜欢耶稣的教导--登山宝训。然而,当传教士斯坦利琼斯(Dr. E. Stanley Jones)问他:“甘地先生,虽然你经常引用基督耶稣的话,为何你看起来那么坚决拒绝成为祂的信徒呢?”甘地如此回答说:“哦,我并非排斥基督,我爱基督。是因为你们基督徒中那么多的人如此不像基督。”甘地也曾表示,如果基督徒真正按照圣经里找得到的基督的教导生活,所有的印度人今天(当时)都会成为基督徒! 当然,甘地与基督教(而非基督耶稣)最为人熟知的事迹,大概就是他曾在教会门口被拦了下来,对方以粗暴无礼的方式禁止他进入教堂! 然而,这类事不是只发生在上世纪的甘地身上;就算今日,在我们周遭也还是不断发生…… 曾听一位未信的女士说起,因有基督徒一直邀她去教会“做礼拜”,盛情难却,有一天她终于去了。不料,在教堂里她遇到另一位熟人,对方语气不善地劈头就问:你不是神的儿女,来礼拜堂做什么?结果至今,她心中虽对福音有好感,但对于教会(或说基督徒)难免还是心存芥蒂。 想起母亲曾跟我提过,外婆虽自小信主,但外公却始终不愿接受耶稣成为他个人的救主。当年林守驰牧师常探访外公,好不容易让他卸下心防,开始有意愿到教会。但当时因家中有孩子离弃信仰,某位不够成熟的年轻姐妹携众到外公家,为此严严“训责”了一番。从此,外公不仅不愿意进一步认识基督教信仰,甚至转向皈依佛教;外婆也因怕遭人讥笑,再也不敢走进教会一步,直到逝世!安放“好天使” 虽然,我们都清楚知道:一个人得救乃是圣灵的工作与他个人的回应;但这绝不能作为基督徒可以不必负任何责任或不谨慎自己言行的推辞(要不然,圣经就不会提醒我们不要使人绊倒)!如此一想,何等心惊呀--不知道自己是否曾有意无意使人绊跌,让人离耶稣越来越远。只能祈求上帝怜悯,赦免我过去那些绊倒人的言行,修补那些曾因我而受伤的心,在他们身边安放更多“好天使”,使他们继续有机会,能找到那唯一的活路,唯一的救主--耶稣基督!

卫神时代课题交流会 1013 与您相约

主题:伊刑法,基督徒怎麽看?(Hudud Law from a Christian Perspective) 讲员:王成豪弟兄(律师,美里教区美安堂会友,卫理神学院基督教研究硕士) 主办者:诗巫卫理神学院,卫斯理研究中心 日期:2016 年10 月13 日(星期四) 时间:8:30-9:30 p.m. 地点:卫国礼堂(诗巫毕理学院) 欢迎弟兄姐妹在各堂会祷告会之后前来参加

2016 年卫理报之友获赠新书

书名:认识与经历圣灵 作者:池金代 售价:RM20 初版:2015 年12 月 在二十一世纪,总有各种日新月异的灵恩学说和经历层出不穷,令人有应接不暇之感。但无论面对什么学说或经历,最重要的还是回去圣经,让神的话来教导我们认识并且经历圣灵。 书名:阿尧面子说3 作者:刘世尧 售价:RM12 初版:2016 年3 月 收集了23 篇刘世尧牧师在面子书上与信徒交流及解答的信仰与生活问题。 书名:留在犀乡的脚印 作者:黄孟礼 售价:RM22 初版:2016 年4…

国家学前教育课程 标准(修订版)研讨会

2017 年国家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版,KSPKSemakan)研讨会于2016 年9 月13 日(二)至14 日(三),由诗巫省教育厅和马来西亚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协会(MAPECE)联办,卫理毕理学院幼儿教育系协办,地点在卫理毕理学院卫国礼堂,研讨会以马来语和华语授课。 2017 年国家学前教育课程标准( 修订版,KSPK 2017)将取代2010 年国家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並于2017 年1 月开始实施。 2002 年教育法(修正案)规定所有幼儿园/ 学前班必须使用由教育部推出的国家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版);违反者可被处以最高1 万令吉罚款或监禁或两者兼施。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版)最新注入的新元素将给教师带来挑战及影响幼儿园教学的执行方式。 马来西亚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协会的使命是提升学前教育和幼教老师的素质。这项研讨会是该协会为促进学前教育的有效性和专业性而主办的一项活动。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如下: 1.为使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教师更了解国家学前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版)。…

培育整全生命

董事部主席张济仁:我知道家长们要把最好的给孩子,让他们有成长的机会。我自己深深感觉,教育不单单是教育我们的头脑,不单单是知识的传达,乃是要培育整个生命的成长。毕理学院虽不是一个很大的学院,但在这里,充实着爱,老师们关心学生的生命;毕竟很少能真正找到一个同时培育头脑和生命成长的地方。我真心希望,假如家长们能把孩子送到毕理学院来,让他们不单在知识上能得造就,在生命上同样能找到人生的一个方向。这们一来,做父母的就不会再烦恼他的一生了。

毕理强调素质

毕理学院代院长许钧凯:毕理学院是很特别的地方,办学20 多年来,一直强调的就是素质。我们的课程设计、内容、教学方式,都让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他们在技术上的学习。诗巫因是小地方,人情味比较浓,这也反映在课堂上教学时,学生跟老师之间的互动;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也都比较多。所以师生间的互动与关系,一直是很多毕业生所怀念的。另一方面,学院在品格方面有所要求,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单单只是学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品格的特徵。

25 载时光转眼过 两老师与毕理一起成长

从黑板粉笔教课到电脑放演示文稿(PPT)教课,从老旧的课室到今天的新颖又现代化的课室,毕理学院25 年的转变有目共睹。黄惠瑛与林雪琦两位老师从开始到现在,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 “那时,教室没有冷气,我们还是用黑板粉笔写字教课,学生都要抄写笔记。后来到了投影机时代,我还记得那个投影机很大又很重,都需要学生帮老师搬到课室才行。” 负责经济学的黄惠瑛老师与负责英语的林雪琦老师,双双在毕理学院开办之初的1991 年就加入该学院的教师团队中,迄今刚好是25 年,也是该校目前服务年资最久的2 位教师。 同一个办公室想起那时的校园情况,她们都失笑了,“当年的课室和办公室都是属于比较老旧的,有些校舍应该还是木屋建筑,教职员人数也不多,大约是10 人左右。大家都在同一个办公室,感情也就特别好。” 目前,该学院拥有50 余位教职员同工,校舍更是一栋比一栋新颖与现代化;校园也扩大了不少,是毕理学院25 年来的大改变。 “毕理学院在成长,我们老师也在成长。以前的学生需要抄笔记,现在的学生就容易许多了,老师教课都用电脑了。笔记也是由老师用电邮的方式发送,学生都不用抄写了。” 在毕理学院服务25 年,看着一班又一班的学生毕业,出国深造或投入社会服务,她们最欣慰的就是看见学生们的成功。“可能是因为人数不多的关系,早期的学生与我们的感情都很好,毕业直到今天还会认得我们。每一年他们都会来拜访我们,真的是很开心。” 重视品格的塑造 毕理学院以培育人才为教育宗旨,更是一所拥有教会背景的学院;不但让她们感受到毕理在办教育的用心,也看到了校方在看重学术领域外,更重视品格的塑造。 对于未来,两位老师最希望可以看见的,就是毕理学院能够升格为大学,为本地学子制造更多的升学机会。毕竟在诗巫修读大学与在外地相比,在经济方面真的是节省很多。(韵琴)

毕理幼教科首位男学生毕业 来自印尼的他将出任园长一职

除了是有史以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届,毕理学院第23届毕业礼更是该学院开办幼儿教育科以来首次有男生毕业的一届。 来自印尼梭罗的亚迪雅是第一个从毕理学院幼教科毕业的男生,毕业后将回到印尼,出任印尼耶加达以马内利堂卫理学校幼稚园的园长。 他也是毕业礼当天的学生代表,并在致词中感谢所有帮助他的师长与同学们,还有一直资助他的印尼耶加达以马内利堂。 在他的讲词中,他坦承自己的中学成绩并不好,在印尼没有大学愿意录取,看似他已经是走投无路了,然而,上帝为他开了另一扇窗。 “那天,当我被告知我有机会到诗巫一间学院读书,这是我从没有听过的城镇,也没办法想象。但我还是买了从梭罗到耶加达的火车票,坐了9 个小时火车去面试。我不知道上帝会如何带领我,,那是在2012年的10月份。” “在那年圣诞节前的两个星期,我接到了耶加达卫理公会的电话,告诉我可以诗巫上课了,我连忙买了火车票,打包了行李就出发了,这是一段非常遥远的路程,我必须从梭罗到在耶加达,再从耶加达到坤甸,再从坤甸到打必禄,从打必禄到古晋,最后,从古晋到诗巫,我走了很远的路。” 在他的学习中,他不但是在专业学术上得到了一定的成绩,也在其他方面学习了很多,尤其在生命成长方面,更是学到了许多在印尼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同样的,通过在学院的事奉,他在灵命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成长,更认识了许多可以分享喜乐与忧愁的好朋友。 他在2015 年11 月已经完成了他的文凭课程,并回到印尼担任该幼稚园的园长,让他能够学以致用。

毕理开办学士课程 林炜妮:我可以半工半读

“毕理学院的老师都很棒,而且大部份都是基督徒,给我的感觉很亲切。所以,当我知道毕理开办幼教学士学位课程时,我立马就报名继续修读。” 原本已经念完幼教文凭课程的林炜妮,是毕理学院幼教学士课程的二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她若是要继续深造,就只能到其他大专院校深造;但如今毕理学院开办了幼教学士学位课程,还是与西马H.E.L.P. 大学联办的课程,让她更是无后顾之忧了。 “因为我是半工半读的学生,工作就是幼稚园的老师,如果要去外地升学,就不能半工半读了。所以,我的首选是本地大专院校。如今,我不用再烦恼了。” 虽然学费比文凭课程时高,但能够继续在本地求学,就已经省了很多,经济压力也没有外地求学来得大。 除了是环境原本就熟悉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师们都比较体恤半工半读的学生,同学们也很体谅,都尽量把一些她需要修读的课程安排在周五、周六的时间,以配合她的时间,这让她更是感动。 谈到文凭课程与学士课程的分别,她说,文凭课程是以实践为主,学士课程则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她明白了很多实践都需要用理论去支持。(韵琴)

毕理幼教学士课程内容丰富 陈丽心:我没有选错学校

中学毕业后没有方向,又无法进入本地大学,陈丽心在机缘巧合下当上了幼稚园老师。随后,在园长的鼓励下,她报读了卫理毕理学院的幼教学士学位课程,成为了一名大学新鲜人。 现年23 岁的陈丽心,来自美里,从小生长在一个小康家庭。母亲为了帮补家计,便在家里为人带小孩,让她对照顾小朋友的种种工作并不陌生,更笑说这是一种恩赐。 那一年,她中学毕业,在申请大学时,加入了美里福音堂的幼稚园服事。后来没有成功被本地大学录取,她的园长眼见她在幼教方面有天份,便鼓励她往这个领域发展。 当时,毕理学院只有文凭课程,后来毕理学院在今年正式开办幼儿教育学士课程,真的是让她好开心,因为她有机会可以在本地考获学士学位。 毕理学院的校园学习风气好,环境也十分舒适;再加上学校非常鼓励培养属灵生命的信仰活动,让陈丽心直讳自己没有选错学校。 “除了学校的环境与校园风气很好外,最重要的是毕理学院设有奖学金制度,如果学习成绩好,就可以得到奖学金,对家境经济能力没有很好的学生来说,真的是非常需要。” 同时,毕理学院的课程计划中有实习课程,更实际地让她接触小朋友,而不是坐在课室上课学理论。“学士课程除了有实习课之外,还有很多的报告需要写,还需要查资料、做教学计划书,更要与外界有联系与配搭,而不是仅仅坐在课室中,局限在校园里。”(韵琴)

幼儿教育已专业化 朱慧玲:不只是教教小孩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教育已经得到人们格外看重,幼教不仅仅是教导小朋友基本的生活技能,而是一种专业。因此,幼教老师的素质必须得到进一步提升。 “幼儿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太重要了,我们实在是不能够出错的。”毕理学院朱慧玲老师十分看重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并不是儿戏。 为了提升本地幼稚园老师的素质,毕理学院为本地学子提供了最便捷又经济的幼儿教育课程,有文凭课程,更有学士学位 课程。 身为毕理学院学士学位课程的负责人,来自吉隆坡的朱慧玲老师是在应上帝的呼召下,来到诗巫毕理学院执教,曾经在中国上海常驻4 年的她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很多家长仍然持有一种旧有的思想,认为幼教老师只是一份工作,既不能赚钱更不是什么专业,其实这些家长都错了。” 她说,幼儿教育在未来的世界只会愈来愈重要,一个孩子的成长,前面6年是最重要的时期,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在文凭课程中,内容着重于教导学生如何去执行与实践;但在学士学位课程中,内容重点将放在理论与思考上,从中希望能够培养出拥有高端思考能力的幼教老师。 “幼儿教育必须是要实际操作,而且边做边学,一些网上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是让你看,而不是让你实际操作,这个差别就很大了。” 因此,她希望藉着毕理学院幼教学士课程的推广,人们可以扩展眼界,不要再以为幼儿教育只是教教小孩子而已。(韵琴)

卫理砂华年议会的高等学府 诗巫毕理学院连续被评为四星级

座落在诗巫莉莉路的砂拉越诗巫毕理学院(Methodist Pilley Institute,简称“MPI”)为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属下的一间高等学府。该学院于1991 年4 月成立,前身则是创建于1967 年的毕理私立中学。 毕理私立中学创建之初,目的有二:一来帮助当时因考试成绩未符合教育部规定,而无法在政府中学就读的学生,能以在私立学校完成他们的初中或高中课程;二来,是纪念一生奉献于宣教及教育事业的美籍宣教士──约翰. 毕理夫妇(John A. Pilley),故学校亦取名叫“毕理中学”。 上世纪80 年代末,为了响应我国教育政策的改变、以及工作市场的需要,董事部开始策划把中学提升为开办文凭课程高等学府。开办初期,的确面对不少挑战,包括申请学院开办准证,筹备办学经费,聘请合格师资,学生的挑选与来源等等,最终在1991 年顺利开课。由数十位学生开始,发展迄今已有近千名学生。这廿五年来,也栽培了数千名学生,在各个领域皆是人才辈出。 简史 1991 开始会计文凭、商业管理文凭、电脑科学 文凭的课程。 1994 6 月24…

卫理毕理学院创校25 周年 矢言继续打造本地最高学府

回想过去,庆祝未来,卫理毕理学院创校25周年,以培育本地人才为目标,并将在未来将提供更多课程,继续打造本地化最高学府。 9 月9 日上午是该学院的第23 届毕业典礼,晚上时分则是创校25 周年庆祝晚宴;并在晚宴中颁发长期服务奖予17 位服务超过15 年的老师,场面既欢欣又感动。 欢欣的是毕理学院在上帝的恩典中走过25年,感动的则是毕理学院拥有这些无怨无悔为教学付出的老师们,其中两位服务最久的即是服务长达25 年的黄惠瑛老师与林雪琦老师。 毕理学院首席执行员黄良蓉在致词中表示,我们都需要知道过去的故事,才能够更好地计划未来,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历史遗忘。 毕理学院的前身是毕理中学,为纪念在1960年过世的毕理先生,而在1967 设立该中学,毕理先生过世之后,毕理夫人就带着女儿回到美国。毕理先生的长女毕乐华博士(Gail Pilley Harris)亦在离开了50 年后,于2006 年再次回到诗巫;但在2006 年-2016 年这10 年间,她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