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餘者也要认真表演 虽然我是戏剧本科班毕业,不过停留和脱节了一段时间,刀没磨就会钝;而这一趟考察台湾当地戏剧团的旅程,真的是满载而归。 台湾的舞台表演真的是多元化,一星期内拜访不同领域福音机构,欣赏不同剧场的演出,有成人剧、儿童剧、踩街表演、读剧、偶剧、史诗剧等等,再一次感受到舞台不同手法的魅力。本地的福音剧都局限于一般的话剧,或者是在剧情间中穿插歌曲和舞蹈,深深感受到表演上应该要突破传统,可以加入多媒体元素或者偶类,丰富舞台的表演。 教会常认为舞台剧是“花大钱”的布道工具,也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程”。但我看到台湾有很多剧团(包括由福音机构和基督徒成立的),无论是小剧场或是大舞台的表演,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人士,而且当中投入的人力和资金都不是小数目。他们如此重视戏剧文化,如此认真地使用戏剧,对我们有没有一点的提示呢? 另一方面,即使没有华丽的舞台,但是每一个演员却一定要是专业的演员,这让我很感慨。我们常常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以“服侍”名义表演,并不一定愿意付出时间排戏,甚至态度不认真。当中一位导演如此分享,一个演员不愿意顺服,他直接换掉演员,这一点在教会是做不到,因为我们会说大家都是“服侍”,不是专业的演员。因此,我很敬佩这位导演对选择演员的严谨。我深深体会,即使我们不是专业的舞台表演工作者,但是应该秉持一种认真表演的态度。 其中,让我最震撼的是,戏剧不只是单单在舞台上表演,它还具备一种治疗的功能。在探访彩虹爱家生命教育协会时,苏庆元导演说他使用戏剧进入特殊儿童领域,让特殊儿童透过戏剧走入人群,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戏剧天地可以如此广泛。还有九歌儿童剧团团长黄翠华老师,也应用戏剧进入特殊家庭,重建一个问题家庭。这都让我深深地感动。 末了,看见台湾对于戏剧表演是尊重和发扬的态度,真希望本地社会也看重戏剧这一块,能提供戏剧工作者一个就业机会,以至能培育更多戏剧工作者,往不同领域去发展。(余蕙妗,美里) 剧本要跟生活贴近! 很高兴这次能现场观赏台湾黑门山上的剧团演出两出福音戏剧,见识到专业演员的水准。他们还特地为了我们改掉戏里的一首歌曲(改唱《Rasa Sayang》)呢!这样的举动让我们觉得很亲切;虽然是台湾人的演出,但剧情却好像跟我们的生活背景很贴近。这让我学习到在写剧本时,必须要以观众的背景为考量,更要加进切身的当今时事来使观众认同剧情,剧情才不会太沉闷。所以,我希望当我写福音剧本时,内容能跟观众生活背景有关系,使观众有共鸣。 台湾九歌儿童剧团团长黄翠华老师所带领的讨论分享让我印象深刻。她提醒我们,要清楚自己的岗位在哪里,及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而我还在寻找! 或许我们已习惯圣诞节来临时就要演出戏剧,而常忘了内容是否能带给观众生命的意义。希望以后道声剧团的戏剧都能使人感动,愿意接受福音。这条路虽不容易走,但我们有一个团队,就有力量走得更远。 这次考察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让我见识到:戏剧可以用很多方法呈现(比如用偶、读和朗诵的方式);不同的呈现形式会吸引不同的观众,所以我们不要只局限在一种表演的形式。(刘利平,古晋) 偶戏体验操作“悬丝偶” 5月29日至6月4日,我参加了全砂卫理道声剧团主办的台湾戏剧考察团。台北六天的行程满满,非常丰富;走的路比平常走一年的路还多。 六部剧当中,我看到专业的演员、导演们,也看到导演、编剧以不一样的手法和题材呈现等等。黑门山上的剧团的《黑社会神话》与《You Are Mine》福音剧,让我有机会近距离看到专业演员的专业演出。他们穿插着华语和闽南语的流利台词,生动、自然的表演,让我见识到什么叫“专业”。让我很惊讶的是,只需要两扇门就成了他们的后台;道具、演员换衣、藏身都在那两扇门后;一扇门要藏四、五位大人又不被发觉,如何办到呢?我故意坐在侧面,才看清原来演员在后台是一动也不动地站着。 另外,据导演颜美珍老师说,这两部剧每次演出都会穿插时下热门话题和针对观众的本土化歌曲和台词。如这次演出,演员知道我们是从马来西亚来的,就在剧里穿插Rasa Sayang这首民谣,让我有点惊喜和亲切。这两部戏,没有华丽的道具、布景,但演员的演技成为整部戏的灵魂,真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