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128期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余民富:朝向国语(BM)福音戏剧发展 道声转型继续传福音

戏剧,在本地来说是一个备受忽略的艺术形式,基本上在民间已经愈来愈少见;尤其是在这个网络资讯爆炸的时代,电影、电视与微电影等作品可谓是琳琅满目,只需要有互联网服务,你要看什么都可以。然而,戏剧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却有着永不可取代的地位,余民富就是这么一个热爱戏剧的人,有能力自编自导自演的他更是看到了戏剧对于民众的吸引力,认定了戏剧可以在传递福音的事工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小就喜欢戏剧的他在少年时期,在母堂道源堂就已经是常常地自导自演,长大后更是不可自拔地爱上戏剧。1992年他搬到古晋生活,1994年他到古晋的新村来拓村短宣,那时的当地居民对教会来到办的活动并不热情。 “我们在篮球场旁的敬拜赞美歌唱,他们不理,租下民众会堂打开大门邀请他们来,他们不来。但是戏剧开始后,他们开始陆陆续续地进来坐下看戏剧演出,在牧师开始讲道时又离开了。”这个情况看在余民富的眼中,让他心中深受触动,感受到戏剧是一个很好的传福音的管道。后来在古晋晋道堂便开始了每年圣诞晚会的圣诞戏剧演出,均是深受好评,并吸引了许多民众的到来观赏戏剧。 道声剧团成功转型 2007-2008年间,他参加了年会道声剧团所主办的戏剧培训营,与道声剧团的元老许世韬有了进一步地接触;许老极力邀请他加入年会道声剧团,让道声剧团成功转型。2011年起从诗巫出发,扩大范围到古晋、民都鲁、美里、加帛、泗里街与民丹等教区,让各区原有爱好戏剧的弟兄姐妹整合力量,归在年会道声剧团的名下,而他就是2011年至2014年度的团长。 同时,在2009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台湾彩虹爱家教育协会的廖杏娥博士来到古晋;而他从廖杏娥博士处得知,该协会每年都会制作一出圣诞剧,并制作成DVD影碟。秉持着“大家都能演”的理念,让教会或学校按照着影碟练习,就可以演出一出很棒的圣诞剧,并不需要很专业的剧团,要的是专业的制作团队。 他在2010年首次邀请廖杏娥博士来到砂拉越在古晋与美里为戏剧爱好者们进行培训,并于2011年接下年会道声剧团的团长捧子后,与廖老师定下5年发展计划。“当时我原订是与爱家协会定下10年计划,但廖老师只肯与我定5年计划;只是在5年计划到期之后,廖老师依旧以个人名义来到砂拉越教导我们,今年已经是廖老师陪伴我们的第7个年头。” 另一方面,他与同工们则着手修改章程,从年会层面到教区层面,再到堂会层面;每个堂会都可以成立自身的道声剧团。本会在砂拉越拥有超过120个堂会,如果每个堂会都有自己的道声剧团,便等于拥有超过120个小剧团,其中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在廖老师的帮助下,圣诞剧《欢迎光临弥赛亚》在2011年的演出超过30场,2012年成功演出了90余场。 外地考察带来新视野 这么多年以来,在砂拉越戏剧界他可说是其中佼佼者;但当他真正外出考察之后,才知道原来他对戏剧的认识是如此之少。道声剧团在廖老师的安排下,2013年成功组团到北京考察,原就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的廖老师安排了她的同学教导团员,让他们获益不浅;而2016年的考察地点就是台湾。 外地考察为他带来了新视野,更加坚定了他发展本地戏剧的心,因为戏剧还是一种可以吸引人的艺术,甚至比电影更能引人注意。因为戏剧是现场的,可以与观众互动,带领观众进入氛围,这是电影所做不到的。 “我们在古晋的客家福音事工上用戏剧吸引人来观赏,无论是颂恩堂、圣淘沙堂与新生堂,戏剧布道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道声剧团亦开始注重儿童戏剧的发展,学习台湾彩虹爱家协会般让戏剧陪伴孩子们长大。 朝向国语福音戏剧 至于道声剧团的下一步事工计划,他透露应该是朝向国语(BM)福音戏剧发展,而这个也已经得到年会布道部干事刘会先牧师的支持,相关事工应该会在古晋先开始推动。 还有就是他们自2015年起,便希望年会道声剧团能有一个负责联络与协调工作的专业干事;另外就要组织一个专业的制作团队,以便继续推出福音戏剧的“教学版”。 在与彩虹爱家协会合作的五年中,年会道声剧团使用了彩虹爱家协会所制作的多个圣诞剧,如《欢迎光临弥赛亚》、《贝斯特的圣诞》、《神秘访客》、《和平王子》等剧。年会道声剧团则是2015年第一次推出纯本地制作“教学版”影碟——《新天地》,翌年推出了《迷失● 寻找》,2017年将推出《大雪中有光》。 2017年是道声剧团成立30周年的大日子,并定于7月15日进行一系列的感恩活动;最高潮便是15日晚上假诗巫福源堂进行的感恩会,欢迎所有弟兄姐妹出席参与,数算天父多年来的恩典。 趁着这个机会,余民富也再次呼吁弟兄姐妹们关注戏剧。纵然戏剧也是一个传福音的管道,但多年来颇受冷遇,更有许多阻挡与伤害;但靠着主不断地给他感动与恩典,让他看见上帝是看重戏剧的,从而迄今不放弃。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许世韬:戏剧非儿戏 一手促成道声剧团的诞生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 受访者:许世韬弟兄、余民富弟兄、黄灵培弟兄 记录:卢韵琴 “戏剧虽然是戏,却不是儿戏,更是一门不简单的艺术形式;好的戏剧演员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戏味儿,甚至是不说话都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演员的心情。”道声剧团创会者及元老许世韬语重心长地说。 年会道声剧团2017年7月15日庆成立30周年,身为创团元老的许世韬是《卫理报》寻找道声剧团历史的必访之人,并在访谈中可以清楚感受到许老对道声剧团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道声剧团是在1985年组织起来,1986年的年议会通过了正式使用‘道声’二字为剧团名称,意指用文字、声音传播上帝的道理。” 早在1970年代,许老就在砂华人年议会与伊班年议会的联合影音部服事,并曾经该部主席之职,代表砂年会参加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基督教传播协会。在参加一次在曼谷召开的亚太区会议时,许老结识了代表台湾救世传播协会的洪善群,在得知洪氏是戏剧系教授后,就力邀他帮助砂拉越的戏剧。 于是,在1985年洪善群与另一位来自菲律宾的戏剧系教授上官贤丽,一起来到砂拉越,并主办了一个为期5天的戏剧培训营,成功地吸引了60余位戏剧爱好者的参与,道声剧团就这样地组织起来了。 “搞戏剧并不容易,除了需要演员也要有导演和编剧,在我们连续办了几年的戏剧培训营之后,开始觉得缺乏编剧人才,于是又开办编剧班,邀请了台湾导演的吴锜老师来教导。” 那是全盛时期的道声剧团,不仅人才济济,许老更写出了《富雅各》与《黄乃裳》两部优秀作品,并在诗巫泗里街、古晋与民都鲁等地公演。2003年该剧更被邀请在砂州州长的生日宴上演出,风头是一时无两,只可惜后继无力。 “戏剧不是一门简单的艺术,要不断地学习;但本地人却是有点井底蛙心态,觉得自己足够了,不进则退呀。”许老叹息道。除此之外,人事的问题亦是本地戏剧没落的原因之一。 感谢上帝的是,在新一代的领导班子接棒之后,道声剧团开始转型,让他看到了希望,并对此抱有很大的信心。“我看好他们,不但可以转型,更为本地戏剧注入了新血。” 他强调,戏剧是值得投资与努力的,它不但是一种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福音可以借戏剧来广传,但他促请有意投身带领本地戏剧的弟兄姐妹,应该先进入艺术学院好好地装备自己,千万不可固步自封。

为国家守望祷告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求救国家离罪祷文 圣洁的父神,恳求祢解救我们的国家,脱离黑暗邪淫势力的捆锁,用耶稣的宝血遮盖我们的国土和全体百姓。求祢除去全国人民心中的骄傲和情欲,远离毒品、赌博和帮派势力,拒绝谎言、贪腐、自私、奢侈、邪荡、欺压和暴虐,专一寻求友爱、公义、圣洁与和平,建立和融的邻里生活。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每一天由灵修开始

2017年7-8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要活出上帝的样式,每日就由灵修开始,让一日之计在于神!鼓励主内弟兄姐妹订购《灵修日程》以滋润心灵,靠主得力。 藉订送《灵修日程》 传送主耶稣的福音 除作个人订阅外,更可订送给亲人朋友,或在身边未必那么容易接触到福音的邻舍,祝福他人,共同履行主的大使命,期盼他们透过《灵修日程》得闻主的福音。 每期一句 “主虽然以艰难给你当饼,以困苦给你当水,你的教师却不再隐藏;你眼必看见你的教师。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以赛亚书30:20-21)

抓鼠有感:不要傻傻跟!

文/翁震凌 前不久的周六上午,巴拉(Pedada)路与英雄(Pahlawan)路的十字路口红绿灯处因进行道路施工,设起了栅栏,不许车辆回转,也不容从英雄路(巴士站方面)出来的车子右转(往Delta Mall的方向) 进入巴拉路。总而言之,现场是一阵“人荒车乱”,造成严重堵塞,交通险些瘫痪! 当时我的车子恰巧在大众银行丽华分行对面,原正打算往西端花园方向去;但如今前路不通,只好思索着该往何处走,才能避开可怕的车流并顺利抵达。 仔细思量了一番,想着既然不能转右,那不如往左行,走乌也(Oya)路经过Daesco出来,再从东姑阿都拉曼(Tuanku Abdul Rahman)路接德圣(Deshon)路以到达目的地。虽然这样走,等于是绕了一大圈,但对于方向感不佳的我,这是我唯一知道的路。 这回跟错了! 正在犹豫时,忽然看见不少的车辆经过旺喜楼往另一条路驶去;我心念一转,想着这些人或许是有捷径可走,要不跟上去瞧瞧,也许可以省下些时间。原本这样傻傻地“跟随”还有些忐忑,不过看到越来越多的车辆往同一个方向,心中倒是笃定了不少,想着该是前方有路吧! 于是,我就盲目地随着前方的车子左拐右转,在小巷里来穿来梭去。没想到,最后车子却都卡在一处不动;后方又有源源不断的车子跟来,甚至有些跋扈的车子更在狭窄小道上超车,造成更严重堵塞。雪上加霜的是前方开始有不少的车辆倒转回头,又钻进另一条小巷子去。 我心中一凉,知道这回儿是跟“错”了,这路的前方出口莫非是巴拉路?!只是眼瞅着那乱成一团的车子,心中也不想再跟了,怕待会儿又走错路。于是“将错就错”,依旧朝着前方路口驶去,果不其然又回到巴拉路。结果,当然是返回(靠近巴士站的) 英雄路! 这次我决定不在小巷里兜圈子,就选定那条虽然有点远却是我唯一知道的大路(从乌也路走);后来才发现,这条路根本就是畅通无阻不堵车。就因为自己之前的“投机取巧”(想走捷径),反倒花了更多时间,使我耗了整整一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 这次的“教训”让我想起了箴言中的一句话: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十四12)有时候,我们在信仰的路上何尝不是如此,想要贪方便地找些“捷径”抵达目的地,却不知道那些路至终却不是带领我们归向上帝,反倒引致灭亡。 信仰之路,其实没有捷径,需要我们一步一脚印地紧紧跟随基督脚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