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154期

交流站:

幸福家庭与辅导部全砂讲座会培训课程 姐妹站起来弟兄成好汉 1.天国好汉培训课程: 目的:培训及引导教会弟兄依凭上帝的心意,成为上帝悦纳的好弟兄、好丈夫及好父亲 日期:1/5/2018(二) 时间:8:30am-5:30pm 地点:诗巫福源堂 讲员:邱请泰博士 对象:15岁以上弟兄 目标:1000 人 需要报名:RM 20/人,备有餐点(1午餐+2点心)。 2.姐姐妹妹站起来公开讲座 日期:30/4/2018(一) 时间:7:00pm-9:00pm 地点:诗巫福源堂 讲员:邱请泰博士 对象:只限姐妹,谢绝弟兄 目标:1000…

MPC2018全新手机报名软件上线

2018年卫理全国祷告大会进入新科技时代,全新手机报名软件MPC2018上线了! 4年一度的卫理全国祷告大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2日在诗巫晶木大酒店举行,除了传统的报名方式之外,从即日起会友可以通过手机软件来报名。 每位报名的会友仅需要在Google Play Store或APP Store下载手机报名软件,即可以自身的资料注册报名。 为免引起混淆,每个手机号只能注册一次,报名费则可依据各个年议会的安排缴交到各年议会办公室。 “MPC 2018”手机软件除了可以注册报名之外,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关于2018年卫理全国祷告大会的消息,如主办地诗巫的概况、场地附近的酒店预订等。

晋光堂成团新旧届职员退修会

2017年12月1日,晋光堂成年团契一行40多位新旧届职员连同各小组组长、家属前往伦乐度假村Union YES Retreat & Training Centre进行2天1夜“新旧届职员暨组长退修会”,希望藉着聚集,让职员、组长们有更好互动,彼此了解,为成团共同努力! 当天进行2017年最后一届职员会会议,也紧接着开起2018年的第一次职员会会议,好让大家能针对2017事工总结检讨,来拟定新一年事工,以求成团更加茁壮成长。2018年成团事工皆以遵循:“以神名为荣、以团契为重、以契友为先”为前提,做完整规划。 团契指导黄声明牧师也带领职员、组长对《团契事工指南》作进一步了解,好让每位职员、组长能清楚自己的职责,为成团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声明牧师也让与会者进行“DISC性格测试”,让大家“知己知彼”,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建立健康团队,分工协作、共同努力,达致目标。 除此之外,众人亦有美好的团契生活,或聚会闲聊,或游戏比赛,让这次成团新旧届职员暨组长退修会成果丰硕,大家都获益良多,彼此真实体验:“……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彼此相爱。”(约翰福音十三34) 但愿在上帝的带领祝福下,每位职员与组长们的努力下,与契友配合,让跨过30岁的成团,在迈入第31年时有新的异象与使命,让晋光堂成团成为一个有情有爱的团契!(平)

图说新闻:生命河音乐团与 BEM同心推动原住民事工

生命河音乐团于2018年1月17日与婆罗洲福音教会(BEM,前称SIB)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内容概括原住民福音事工、宣教、诗歌、培育传道人等等。 签署仪式假美里婆罗洲福音教会总部举行,生命河音乐团由顾問苏慈安牧师及主席池美金姊妹为代表,还有顾問执事等陪同。婆罗洲福音教会则由会长 REV JUSTIN WAN及副会长 REV BALANG RINING 与数位牧师陪同见证。 会后大家彼此分享交流,盼望透过相互紧密配搭合作,让原住民福音事工大大地复兴,荣耀主名。

卫理公会大厦工程开跑 福音书局迁对街营业

2018年对创办了超过半个世纪(63年)的诗巫卫理福音书局而言,是特别的一年。最重要的是,整栋福音书局大厦将要在二月底被拆除,连同隔邻的两间商店,被建造为六层楼的卫理大厦。2月28日,福音书局将暂时迁移到爱莲街对面的商店底楼继续营业。 在未拆卸前,福音书局迎来了新上任的经理——包承昌,接替离职的林柳芳。 福音书局未创办之前,林开臻牧师于1947年已私自出资,由中国上海的福音书局、广学会、主日学会、青年协会、圣经会等订购各种书籍、圣经、诗歌等逾两千本,置于福音书局现址,当年为“务德会”(青年团契)会所楼上供销售。 诗巫印务公司也协助销售有关书刊。而福源堂亦设有一处阅览室,提供会友和市民阅读报章和书刊的方便。 在这期间,林开臻牧师也在1950年年会里倡议创办《卫理报》,并于1951年4月21日创刊。 1952年,年会跟着成立了文字事业部。这个事业部的目的有二,其中就是要开办教会书局,同时也出版《卫理报》。可惜教会书局因为地点问题未能解决,因而受拖延。 由着上述的拖延,促成了1955年二月间,20余人组织了股东,以林文聪为主席兼调查员,林志士为财政,林开臻和陆颂圣为正副经理,并于“务德会”(青年团契)会所楼下办设福音书局。 1955年6月28日是诗巫卫理福音书局开幕的日子,并由马来西亚卫理公会亚策会督(Rev. Raymond L. Archer)主持。 1956年,年会鼓励会友参与投资福音书局。这个时期,文字事业部以两股200元,投资在福音书局,以促进文字事业之发展。 多次装修继续发展 1958年11月14日的年会中,林文聪曾在报告中指出,在该书局9月的股东大会上做了多项议决,主要是将福音书局送归年会接收。故年会议决接管福音书局,产业部拨款6,000元做为资本金。 在这一年,福音书局股东是40人,52股,每股100元,共计股本5,200元。 林开臻牧师一直出任福音书局义务经理至1964年11月。这年正月,书局聘请了刘友雄为营业经理,并于4月至9月保送他前往香港、菲律宾及新加坡实习训练。当年11月,他正式上任,接替林开臻的职务。 1967年2月,福音书局原址的双层木屋被拆除,4月开始改建为三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并于同年12月间完工。12月18日,李人仆会督(Bishop Robert Fielden Lundy)为书局主持开幕。…

袋鼠乡消息:澳塔州西北地区布道站购教堂

澳洲塔斯马尼亚伯尼镇的塔州西北地区布道站已于日前签署购置礼拜堂协议书,正着手筹款事宜,掀起澳洲塔斯马尼亚西北地区布道宣教的新纪元。 塔斯马尼亚是澳大利亚联邦唯一的岛州,在维多利亚州以南240公里处,首府是霍巴特。目前在塔州仅有霍巴特(Hobart)和蓝塞斯顿(Launceston)两地有卫理公会的堂会。塔州西北地区布道站处于斯密顿(Smithton)和德文港(Devonport)之间的伯尼镇(Burnie)的新开的布道站。据统计,此地区华人人口有逐年增加之势,具有良好宣教的潜力,是教会扩展布道事工的大禾场。 对砂拉越人来说,有一间诗巫人所熟悉的大安机构的工厂就是设在西部地区。 据目前已退休的官伯葳牧师回忆说,回顾2011年他调任蓝塞斯顿颂恩堂主理期间,即响应当地卫理公会扩展西北地区异象的计划,以期将来在西北地区成立教会,牧养日益增多的华人同胞。最初他们便在伯尼镇许守勤弟兄府上开办家庭读经班,当初吸引了六、七人参加读经小组;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二十多人的布道站。但是教友们并不满足于现时租借的礼拜堂,一心想要拥有自己的敬拜场所。 与卫理同宗同源 购堂委员会主席许守勤在受访时说,感谢赞美上帝,在这时候,就有当地一间“弟兄会”因会友人数日减,无法继续运作,所以决定于去年圣诞节举行最后一次聚会后宣布停办,同时出售礼拜堂。 据悉“弟兄会”与卫理公会同宗同源,连崇拜礼仪也极相似。 许守勤说,该布道站同仁获悉之后,便积极开展购置礼拜堂的计划。目前已经于1月16日签署了“买卖手续”,预计在三个月内正式完成购置事宜,让这地区的会友们真正实现了拥有自己礼拜堂的梦想。此后,更以此为基地,开始向西北地区周遭的华人同胞展开牧养与宣教事工。 许守勤在提到购堂经过时说,特别感恩的是:“弟兄会”当局对于该布道站愿意承购该礼拜堂,让他们当初建堂的心志仍旧得以继续,感激之余,特别将原本四十多万元价格的礼拜堂降至三十万元出售。此外,更愿意将所有礼拜堂内的音响设备以及灯光设备,全部捐赠给布道站。仅此一项就尽显主恩浩大,难以预测,直接让经济并不富裕的布道站,减轻不少负担。 对此机遇,该布道站的主理牧师官清忠牧师说,该堂会友咸认此乃上帝特别的供应,机不可失。所以在未筹足资金前,即签下协议书。不过如今这项计划,也已获得澳洲华人年议会当局的祝福与批准。 鉴于该布道站人少力薄,特别在经济上,一时无法承担巨大承购资金,为此该布道站同仁等乃商议决定出外募捐。 祷望圣灵带领,到时主内弟兄姐妹等,本诸爱主爱教会的初心,慷慨解囊,热烈奉献,多多益善,庶几集腋成裘,早日达到目标,完成购堂的目标,荣神益人。(许世韬)

想到写到:买卖礼拜堂的反思

文/许世韬(退休校长) 日前,澳洲塔斯马尼亚伯尼镇的西北地区布道站,成功地完成了购置礼拜堂的大事。这个布道站虽然只有二十多个教友,但是教友们却不满足于现时租借的礼拜堂,一心想要拥有自己的敬拜场所。他们对购置自己的礼拜堂信心十足,大家恒切祷告,希望早日达到目标,实现梦想。 真是“无巧不成书”,日前当地一间“弟兄会”却因会友人数日减,无法继续运作,于去年圣诞节举行最后一次聚会后,宣布停办,并决定出售礼拜堂。西北地区布道站同仁获悉之后,便积极开展购置礼拜堂的计划。目前已经签署了“买卖手续”,预计在三个月内正式完成购置事宜。让这个地区的会友们真正实现了拥有自己礼拜堂的梦想。 和教育制度有关 成功购置礼拜堂固然值得高兴,但另一方面,这件事却也标志着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基督教已渐趋没落与衰微。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扪心自问,这又是为什么?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弟兄会”要出售礼拜堂?据该会的一个长者述说,这个教会二十多年前是个大堂会,会友人数不用说,单仅主日学就有一百二十多个学生。可是,曾几何时,这些人都不见了,教会内只剩下十几个“乐龄人士”,就连他自己的孙子们也没有参加教会活动!每周的奉献收入不足以交付教会的水电费和保险金,以致难以生存,结果只好决定出售。他们很高兴现在有另一个基督教会愿意承购教堂,所以希望承购的教会可以继续传扬福音,以保留他们当年传福音的异象。听来好不心酸! 追根究柢,这和教育制度有极大的关系。众所周知,澳洲实行“自由制度”,一切讲求自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都注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因此很多基督教家庭的下一代都各走各路,不一定会跟从父母长辈继续成为基督徒。 老实说,这种情况不只澳洲如此,美国和英国这两个标榜为“基督教国家”,如今也经常发生礼拜堂出售的事件,不足为奇。 明日最好的借鉴 也许如今暂且不管别人,且先看看我们自己的教会。我们在庆幸每年都派出宣教士出国宣扬福音之余,我们也应该更关注本年会自己的各项事工,特别注意每年会友的增长率,因为“人多”才“势众”,才有能力扩展天国。此外,极力通过各种渠道发展基督教教育工作,栽培年轻人成为教会接班人等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事工。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一家人,一定都要持守基督徒的“家规”,就是要永远事奉耶和华上帝,不要离开教会,而且要全家信主,代代相传。一定要记取约书亚所说的:“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约廿四15)。今日西方教会的情况正是我们明日最好的借鉴;不要等到要出售礼拜堂的时候,那就为时已晚,后悔莫及了。

华卫丛书:卫斯理灵性神学传统特质

编者:黄孟礼 售价:RM30.00 初版:2017年 ISBN:978-967-452-033-5 此书为世界循道卫理总华人教会联会于2014年,假马来西亚砂拉越诗巫举办“第五届卫斯理神学研讨会”中探讨的“卫斯理灵性神学传统特质”的论文集与回应。 论文内容包括:看祷告、谈圣诗、育同工、论政治、论生与死、知神爱神、苦中觅圣境、前瞻新创造;除了让卫理信徒对卫斯理的灵性神学传统特质能了解一二,更激励信徒在实际生活中实践。 此书既有深度的内容,又有实践的指南,值得大家研读。

我思故我写:事奉的松懈

文/池贤新(砂临福临堂主理牧师) 多年前,我从一个事奉的岗位回到教会,发现大家都无精打采、提不起劲。那时接近年尾的圣诞节了,眼见不对劲,就讲了一篇“永不放弃”跟大家互勉,总意就是要大家坚持事奉岗位,不要松懈下来。 去年孩子们在年终考试前似乎特别努力;去图书馆、补习、在学校留课等。待考试一过,发现他们都松懈下来,少了之前的干劲。我谈到这些,是因为发现教会也有类似的情况。在去年最后2个月,教会事工大概都进行得七七八八了。不管是装备课程、受洗入会、训练、开会也都已经告一段落。大家的心情看来也松懈下来。 我不是说平静、松懈下来不好、不对;而是提醒大家,作为信徒,作为跟随主耶稣的门徒,我们必须时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紧跟在大主帅后面。对此,圣经也教我们要“警醒”(有16次是主耶稣亲自说的)。或许你会说,人不是机器、会疲惫、会软弱,需要放松、休息,有何不可呢?况且事工是永远忙不完的…… 成圣功夫的其一 然而,我的意思是,在事奉上松懈下来是一个危机。有的人一放下来就不想再倒回去;有的就习惯成自然,变成懒散。比这些更危险的是,我们给仇敌(恶者)机会寻找可吞吃的人(参彼前五8)。 虽然事奉不是得救的条件,却是我们成圣功夫的其一。若非事奉,我们无法更多的经历上帝。若非事奉,我们不晓得自己成长。若非事奉,我们无法叫人看见自己生命的结果。若非事奉,我们更无法带领人认识主、接受主。 如果事奉让你感到疲惫,感到压力重担,或许是你出发点错了,又或者没有好好规划一番。这该如何呢? 第一、你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事奉不是别人给你、不是不得已的,而是你对上帝一种的感恩回报、当付的本分。第二、调节好事奉的步伐,不要马上一热锅地向前冲,急着完成或看见事工的结果。所谓“欲速则不达”,要适时分配一下你的时间、精力。 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你的回应。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事奉?请恕我也不在此予以解答。无论如何,信主这么多年,我们应当长大成熟,明白真理,成为能吃干粮的人(参希五12-14)。愿上帝加添你心里的力量,拾起松懈的心,在新的一年继续上路。

本地宣教士代祷事项

Lawas Care Centre 江梅花 为孩子们的身、心、灵代祷。 为那些还没来到中心的孩子代祷。 为我们同工的配搭、同心、包容,一起服事来代祷。 为我的述职月(二、三、四月)代祷。让我有足够的休息和善用时间与家人团圆相聚,能有力量奔跑前面事奉的道路。同时,也为我的身体健康代祷。 Julau,Matop 林芳芳 愿上帝保守所有伊班同胞有信心跟随主。 为我有精神和体力服事祷告。 愿上帝赐下智慧予我,让我这一年的事工、活动、策划能够顺利进行。 Kapit Lighthouse 蔡国贵和林莲钦(夫妇) 感谢主带领我们平安度过2017年;新的一年,求主继续带领我们,赐给我们有聪明智慧、健康的身体来奔跑前面的道路。 求主带领在Kapit Lighthouse举办的“SU Disciples…

彩虹见证:上帝默默地动工

文/田月凤 我感恩,因为上帝把我放在一个非基督化的家庭里成长,让我有机会深深经历到上帝的救恩是如何白白地临到我们家,使我们成为祂的子民,现今能成为基督化的家庭。 当我开始信主时,父母亲是何等反对,父亲甚至偶尔还会讥讽戏弄我,要我搬到礼拜堂住。然而,上帝一点一滴的恩典浇灌我们,让父母与家人能看见上帝的救恩、大能,及祂的祝福……福音的种子在我家渐渐发芽,以至父亲病逝前,终于愿意接受主耶稣并受洗。这让我难以置信,因为那是我信主后的第二十三年了! 其实,打从我信主之后,就不断为家人祷告,盼望他们都能归入基督耶稣的名下。尤其是我的父亲,他来自中国,深受许多华人传统的习俗与信仰影响,每逢初一十五,逢年过节都会拜祖先,烧冥纸。二十三年间,我的姐妹们陆续都信主了,唯有父亲与兄弟是坚决不信。还记得有段时间,我把弟弟带到学生团契,被父亲发现了,还为此教训了我一顿,说什么“儿子是留着祭拜祖先的……”,不许我影响他们。 然而,这二十三年来,深深体会到上帝在父母亲心中默默动工,在不经意之时,父母亲已把祖先牌位渐渐移至佛堂。每当我有点懒得去教堂,父亲还会提醒我要去敬拜呢!何等感恩啊,父亲最后是信靠主耶稣、受洗之后而回天家;而母亲一向顺服,故也因为父亲信主之后,与他同心。 实实在在地放下自己 只是有时候,当我看见母亲那般无可奈何的相信,心中也是非常苦楚忧虑。特别是父亲逝世后,母亲的眼睛开始失明。经过脑部扫描才得知母亲的脑长了肿瘤。有大约六年的时光,母亲完全失明,四肢无力,躺卧在床。那种眼睛看不见,口不能说话,耳朵却听得见,有脚不能走,疼痛时只能流泪,常陷入沮丧无助的时刻,哪里不会埋怨与怀疑呢?看见母亲那般的痛苦,除了每天为她流泪祷告,我唯有读使徒信经、主祷文与诗篇,并与她一起祷告。姐妹们也常播放诗歌来坚定她的信心。 母亲病逝的前一天,我与母亲一起向神祷告,求神怜悯她,让她实实在在地放下自己,完完全全地仰望上帝。我相信,上帝垂听了祷告,母亲隔天就非常安详,毫无悲伤地离去了,她甚至安稳地如同沉睡一般。我何等感恩,就如诗四十1、5说:“我曾耐性等候耶和华;祂垂听我的呼求……耶和华─我的神啊,你所行的奇事,并你向我们所怀的意念甚多,不能向你陈明。若要陈明,其事不可胜数。”

Lawas Care Centre代祷事项

为中心能找到厨师祷告;目前有3位老师轮流负责伙食,有点疲劳。也为我们的健康和体力祷告。 为Deni Jalong和Steffanus Jekan祷告;他们重新申请回学校读书的过程能尽快和顺利解决。 有几个孩子(Deni Jalong、Alvinie、Jasminie和Steffanus Jekan)生病,咳嗽感冒,求主医治。

怜悯之工:老越关怀中心推出“领养计划” 邀请教会更直接关心本南儿童

文/履星 跨入2018年,老越关怀中心推出“领养本南儿童计划”。领养计划的用意在于连接教会,好让教会以更直接的方式有份于此建造“本南儿童的未来”之事业;同时也邀请教会分担“年会布道部旗下原住民事工小组”的经济负担。目前,中心的运作费用乃由年会原住民事工小组全权负责,每个月的平均费用达RM7,500。 老越关怀中心是于2014年正月开始运作,收纳以Pa’ Adang本南学生为主的孩子。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跨文化事工,因为自一开始就跌跌撞撞,碰了一鼻子灰;就是本南孩子本身也经历着极大的文化冲击。 感谢上帝,靠着祂的大恩大能,中心得以跨越这些挑战。今天,本南父母逐渐肯定中心的宗旨和教育的价值,本南孩子也在适应中逐步成长。在学业方面,中心见证了一名学生Liliani在去年九号会考中,获得不错的成绩。如今,她正申请学院迈向深造之路。 我们也感谢上帝于去年增添了中心所需要的人力。黄德顺弟兄于2017年9月开始接任中心院长一职;而江锦兴弟兄则接任学生主任,于2017年12月尾上任。目前,中心急迫需要一个厨师,请大家为这需要求上帝预备。 今年,中心的本南学生有15位,中学生8位,小学生7位。此“领养本南儿童计划”的认领款项如下: *一位小学生为每月RM300; *一位中学生为每月RM350。 欲知详细的认领程序和有感动的教会肢体,请迳联络布道部办公室的行政主任卓沛君,电话号码为084-336096。本南孩子的个别照片和个人资料将会提供给认领的教会,以便进一步更直接地与孩子联系,且更具体地为孩子的需要来祷告。 感谢上帝,目前已有两间教会各认领了一个本南孩子。

宣教学堂:先有传才有信!(罗十14-15上)

文/陈燕安(诗巫卫理神学院神学生) 有一天晚上,布道家慕迪牧师正要上床睡觉时,突然想起那天还没有对人传福音。于是,他马上换了衣服,出门去找人传福音。但是,天色已晚,街上人少,他只看到一位巡警。他二话不说,就过去对巡警说:“先生,你要信耶稣,不信耶稣下地狱。”巡警听了很生气;但慕迪还是把福音清楚地讲给他听。那巡警听完后竟然就信了。 半夜找人传福音似乎不太合适;但是,正是因为要先有人去传福音,才会有人信靠耶稣。 罗十14-15上:“然而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未曾听见祂,怎能信祂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 “然而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所以你要先相信神,才能求神。为什么你和我都要求神?答案在罗马书十13,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求”是向上帝呼求。当你向上帝呼求的时候,表示你认识这位真神,知道只有祂能够救你,你愿意在祂面前谦卑。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就会得救。就像学生在功课上遇到问题时,他去求老师来帮助他,因为他知道老师能够帮他。不管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只要你肯求告上帝,祂一定会拯救你。 先听道才会信 但是,你肯定要先相信上帝,你才会去求告祂。你应该怎样相信呢? 罗马书十9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当你愿意口里承认,心里相信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得救的人!可是,教会里面有一些人虽然嘴巴说自己是基督徒,但是他们的心却没有信靠上帝。举个例子,一些在基督化家庭长大的孩子,虽然从小就在教会里事奉,但却没有信靠上帝;甚至有些孩子长大后,离开了教会。 问题是,人们怎么会相信上帝呢?14节也说:“未曾听见祂,怎能信祂呢?” 人要先听道,才能信上帝。听道是人相信上帝的主要管道。请你回想一下,当初你是怎样信靠耶稣的?我想大多数都是因为有人跟我们传讲过福音,所以后来我们才会信靠耶稣。 我是因为听见妈妈的生命见证才信主的。在爸爸生意失败的时候,妈妈的朋友带她去教会。她请牧师为爸爸祷告,希望爸爸能尽快找到一份工作。祷告后不久,爸爸真的找到一份新工作。从那天起,妈妈就信了耶稣。她信主后也和我分享她的经历;所以,我是听了妈妈的见证,选择信靠耶稣的。 先传道才有听的 弟兄姐妹,你可能会问:“耳聋的人怎样听见福音呢?”“听见”有“知道”、“了解”的意思。聋子能透过手语,或读经来“听道”。能听见上帝的道是一种福气!但是,世上有很多人还没“听见”。 根据2017年全球差传数据,全球75.2亿的人口中,有24.8亿的人是基督徒,21.4亿的人是“福音未及之民”,也就是那些完全没听过福音的人。为什么他们没听过福音呢?那是因为没有人去到他们当中传道! 就像第14节和第15节上半节所说的:“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 要先有人传道,才有能听道的。我们的教会要先有人奉差遣去传道,那些福音未及之民才有机会听道。每个信徒都是被上帝差遣去传道的。马太福音二十八19记载:“耶稣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耶稣所说的“你们”就是指所有相信祂的人。所有基督徒都要去传道,只是被上帝差遣去传道的地方不太一样。 戴德生宣教士被上帝差遣到中国传道。虽然语言是他面对的最大挑战,但是靠上帝的帮助,最后成功带领一万八千个中国人信主。弟兄姐妹,你不用害怕被上帝差遣到陌生的地方宣教。只管放胆去吧,因为上帝会和你同在。 因此,一个非信徒能够信靠主耶稣,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先有人去传。要先有传的,才有信的!所以,年会宣教部定下一个目标,要在2020年差派100位宣教士出国宣教。 您愿意献上自己,到世界各地传福音吗?主耶稣再来的日子近了。要收的庄稼还有很多,可是工人真的很少。您还在等什么呢?赶快起来宣教吧!

一介书声:我不是耶稣的粉丝

文/叶乃锦(民都鲁恩光堂) 书名:我不是耶稣的粉丝:你是在崇拜偶像,还是在追寻信仰? 作者:Kyle Idleman 出版社:橡实文化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时,它的书名吸引了我——《我不是耶稣的粉丝:你是在崇拜偶像,还是在追寻信仰?》。 在这充满诱惑的时代中,人真的很容易迷失自己。很多时候,基督徒也是如此:糊里糊涂地作“门徒”,这是很可悲的。这本书提醒我,要重新思考自己与主耶稣的关系,审查自己作为基督徒应有的身份。最重要的是,要重拾起作为一位跟随主的人——即门徒的使命。 作者在第一章就要我们辨别自己与主耶稣的真实关系。我自认自己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至少从小到目前为止,参与教会群体的生活不曾间断过。我不否认,在教会中得到很多益处,如:自小认识的玩伴,接受领袖栽培,听信真理,同时“创造”保留了无限与教会相关的美好回忆。 但是,每当我被问到:你爱主有多深时,我就会有所犹豫。因为,我发现自己与主耶稣的关系,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外在行为上,我完全可称为“基督徒”;但在内心里,我觉得自己与主的关系仍有待改进,而且常常还是败在自己的私欲。 举例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当我满怀信心要去传福音,却发现自己不能持之以恒。面对自己传福音对象的冷言冷语,或再三拒绝邀请时,最后我还是会选择放弃。因此,我知道门徒不是靠自己来服事,而是要藉着祷告寻求上帝的带领,让祂的事工符合祂的心意。 勇于行动的门徒 书中提到“基督的粉丝”是经不起考验的,因为他们需要很多“肉眼可见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来建立自己的信心。如此一来,他们信心的根基就会建立在世界上,而不是主耶稣基督这永不动摇的磐石。 感谢上帝,透过作者书中的信息,我学习省察自己为主做工的动机和心态,提醒我:上帝不是非得靠我完成祂的工,我能被上帝选上,成为祂的仆人是我的祝福;而身为门徒的我,应该尽本分来荣耀上帝。 现今有许多基督徒所面对的问题,就是“生命过于形式化”。虽说每星期的行事历排满教会的活动,也或许我们可以将教会的活动、聚会办得有声有色,可那都不是主耶稣最在意的。主耶稣更关心的是我们与祂的关系,以及我们有没有遵守祂的诫命。 在门徒课程中,我们提到“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基督的粉丝”会选择性地来完成主的托付;但门徒则是要求自己敏锐于周遭的环境,当圣灵触动你时,不要犹豫,完成主的托付。故此,我提醒自己:不能做一个等待的基督徒,而是要做一个勇于行动的门徒。 主耶稣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靠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是可喜可贺的,我们也都盼望是如此。可是,路加福音九23也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我想,这就是作者要我们思考的委身阶段。 我肯定自己信靠主耶稣,祂是弥赛亚,是拯救者,也知道祂是全能的上帝,为我预备将来的道路。但是,当说到自己的委身,很惭愧的是,自己作了这么多年的基督徒,却无法完全地背起主的十字架,求主怜悯。另外,罪的捆绑使我们常常以自我利益为优先考虑;因此,我们需要求主帮助,更新转化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勇敢背起祂的十字架。 由此书可见,“主耶稣的粉丝”和“主耶稣的跟随者”是截然不同,且是可以分辨的。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门徒还是粉丝,终究会在言行举止上暴露。 我相信亲爱的读者们,有足够的智慧选择自己的身份(粉丝还是门徒)。愿我们都诚心诚意地跟随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做主忠心的仆人,服事人事奉神;靠着上帝的大能,无任何事何处,一生都跟随主的脚步,就是到老也不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