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见证:靠主度过重重难关
文/林亚兰 “我乐意将至高神向我所行的神迹奇事宣扬出来。”(但四2) 感谢上帝的恩典,创造我,拣选我,拯救我,天天陪伴着我直到如今。 1990年,我的眼睛出来问题,看了医生,滴了眼药,但是没有好转。我去了医院,医生为我动了手术。没想到,手术后,我的眼睛更痛。我去见了一位眼科医生,她给我眼药,用过后,痛楚是减轻了,但我发现,眼睛看不见东西了。 这段眼不能见的日子很痛苦,也很伤心。走路时,我需要格外小心因为怕跌倒。每当我搭船从家乡去诗巫时,上下船带给我许多不便与痛苦;我又不敢对人说,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怕被人嘲笑。 有一次,当我在备课教主日学时, 我从教材书中知道了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位英国的医生,他想去非洲作宣教士;但是,在他临行前,他的眼睛出了问题。之后,他的一边眼睛竟然瞎了。于是,他装上假眼,坚持前往非洲,踏上了宣教之路。到了非洲,当地的土人要杀了他吃。一天晚上,土人来到宣教士的屋前,从门缝往内看时,他们看到宣教士正在拿下他的假眼,预备上床睡觉。土人看到放在桌上的假眼,不敢进门杀他、吃他;因为他们以为这个宣教士是个神,竟然能把眼睛拿下来。本想放弃事奉的我,因着这个故事激励了我,所以决定继续事奉主。 其实,随后(1991年至2000年),家中也发生很多事,包括:电单车不见了,在祷告后被寻回;女儿在学校附近被车撞到,因脑震荡留医十多天,医院的刘世德医生对我说要仰望信靠上帝,在在很多人的祷告下,上帝垂听祷告,救了她;我儿子曾因信心软弱,上了魔鬼的诡计——想自杀,上帝又垂听祷告,拯救他,让他有能力战胜魔鬼。 感谢上帝,以祂的大能大力护蔽与看顾,祂怜悯我、爱我,保守我,安慰我,引领我走过痛苦的路,让我有能力度过重重的难关与患难,哈利路亚!
2018年卫理全国祷告大会 8月31日至9月2日诗巫举行
大马基督教卫理公会2018年全国祷告大会(MPC2018)订于8月31日至9月2日,假砂拉越诗巫晶木酒店举行,吾会弟兄姐妹受促踊跃报名参加。 欲报名者可登入本会网站 http://www.sarawakmethodist.org/mpc2018,使用手机下载Apps(Android /IOS)直接输入报名或使用电脑版Web Apps直接输入报名或使用网站(google form)直接输入报名。“MPC 2018”手机软件除了注册报名外,也可从中得到2018年卫理全国祷告大会的消息,如主办地概况、场地附近的酒店预订等。 同时,弟兄姐妹亦可以下载报名表格并填写报名资料后,电邮或交给堂会主理牧师/负责传道后再转交教区长,后再呈交给筹备会注册组同工邱智祥牧师。 报名截止日期为8月1日。凡在7月31日前缴交报名费者,每人报名费为RM50;而在5月31日前缴交报名费者可享有早鸟优惠,即报名费为每人RM30。大会期间的膳食与住宿自理。 缴纳报名费方面,弟兄姐妹可把报名费或付款收据写上英文名字交给堂会牧者,牧者将会把报名费或收据收集了交给教区长;而教区长则会在限定的时间,把报名费和收据交给各年会办公室指定负责人;后该负责人再将汇入筹备会所指定之银行户口: Account Name: Sarawak Chinese Annual Conference(注意:户口请写全名) Maybank,Account No: 511216135788 如需预订酒店,大会将提供场地酒店(即晶木酒店,Kingwood…
图说新闻:美安堂成团无限量榴莲大会
趁着榴莲盛产的季节,美安堂成团团契组于1月17日晚上8时在教堂停车场举办一个“无限量榴莲大会”;目的乃是让契友们透过这特别活动邀请更多成年弟兄姐妹来教会,达至团契其中一个目的——在基督里一同有份:共同享用,得以有份,享有一份。团契组组长黄德扬弟兄于当天早上带领采购同工一同前往LongLama选购榴莲。当晚共有40位弟兄姐妹参与(包括2位新朋友),大家在共享果王之余,也彼此联谊、交流,场面温馨。我们何等感谢上帝所赐的丰富恩典。(文/黄秋芳;摄影/范昌珠)
一介书声:93奇迹
文/黄欣微(美里生命堂) 书名:93奇迹——Dora给我们的生命礼物 作者:苏惠娟(Dora妈咪) 出版社:宇宙光 在台北住着一位勇敢的女孩——江谦文Dora,为何说她勇敢呢?我从这本书中知道,Dora患病的那些日子里,她就像一位勇敢的小战士,面对病痛。当她知道自己患上恶性骨肉肿瘤时,在每一次“激战”过程中都勇敢面对,不曾掉过一次眼泪。 Dora在十岁那年,成了“93病房”的孩子,她就在那里展开了四年六个月又十五天的抗癌疗程。“93病房”是患癌儿童的专属病房。治疗期间,Dora经历了11次手术,33次化疗和5次复发。这本书记下了Dora这一生十五年的生活点滴——从她患病,接受治疗到逝世。 最让我感动的是,Dora是一个最配合的小病患。特别是打针这种对接受疗程的病患极为平常却又难熬的事,Dora都不曾为此哭闹、发脾气。她总是笑脸迎人,每次打完针还不忘和护士说声“谢谢”。 除此之外,Dora在93病房里也认识了一些朋友,其中比较要好的是奕华、家彣和小宇。家彣和Dora都是话不多的孩子,常相对无言;奕华和Dora则是一样岁数,两人的生日只差七天,二人可说是形影不离,每天都有讲不完的话。 Dora在“93病房”遇见了许多好友,除了和她一起拍公益短片,还有许多生死之交。2011年1月17日,Dora打完世上最后一仗,移民天堂。虽然在这场战役中,她失去了右大腿和将近一半的右大腿肌肉、两片肺叶、一个肾脏;然而,她始终没有失去持续微笑的勇气和笑看人生的豁达。她无与伦比的爱与勇气,在她离去后,仍然影响甚至改变许多人的生命。 从这本书,让我看到Dora怎样勇敢面对自己所经历的苦难。此外,也让我学习爱与勇气。当我们遇到任何苦难逆境时,我们应该勇敢面对,将一切交托给天父上帝。
牧者耕心: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经文:约翰福音书十一章1-46节)
文/朱新进(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誉会督) 主耶稣让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神迹,对于信主的人都耳熟能详;但我们仍然要从这神迹中,试着提出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主所爱的人怎么病了? 二是全能全知的耶稣怎么能迟到(抵达拉撒路的家)? 三是赐人生命和喜乐的主怎么哭了? 这问题说简单很简单,简单到不成问题,但说它复杂也有点说不周全。只是,从人的立场,我们是无法熟知其中的真正用意。所以我们还得倚靠主的怜悯,才能从中学习应有的教训。 (一)她姐妹两个就打发人去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约十一:3) 不少的人会认为,凡主所爱的人必定是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家庭美满,工作称心。他们怎么可能病了呢?更何况圣经也说,主耶稣对拉撒路的家庭素来疼爱,主对这家庭的爱可不是断断续续,朝三暮四的爱,而是永不止息,未曾疏忽的爱。 记得有一次谈到某某牧师得到重病,有一个人听到这消息后便开口问说:“为何牧师——上帝的仆人也会生重病?”笔者听后便回答说:“牧师也是血肉之躯,他也是人,那么又怎么不会生病?” 所以我们常以为人病了,一定是主的爱离开他了。我们以为生病是主给人一种刑罚,其实不然。“生病”得确在不少犹太人的观念中是犯罪的结果;当年门徒对一个生来就瞎眼的人,就是这样论断的。所以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约九3)。耶稣怎么回答呢?祂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约九3)。现今有些极端的教会仍有类似的话,他们认为生病是因着人犯罪而受到上帝的刑罚:大罪生大病,小罪生小病,无罪就无病。 但是,因犯罪而生病的说法不但对那些身患重病的人不能付出同情与安慰,对患者简直就是“冷天脱衣服,又如伤口倒醋”(箴廿五20);患者不但得不到安慰,徒然加增心里负担。有些情况我们无法否认,的确有些人生病是因为犯罪的结果,或且是上帝对他/她的责打管教;但我们不能说,所有的病都是因罪的结果或被神责打管教的缘故。因此我们说,人生病的缘因绝非单一的。 耶稣也曾经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约九3)。其实人生病有生理上,常识上的原因,但也有灵性上的原因;既然有外因,也有内因。我们只要有信心仰望上帝,相信未经上帝的允许,就是一根头发也不会无故掉落在地。同时,只要我们尽上人的本分,相信医学,接受治疗,自己也应多从属灵角度思考问题,坚信如使徒所说的“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八28)。 1.为何主所爱的人病了? 一个人之所以病了,一定有生病的原因,他不会无端端生起病来。至于拉撒路的病因,我们或可以从两方面思考:一是就上帝方面,这也许正是拉撒路生病至根原因。我们都是上帝手中的器皿,任祂塑造,荣耀祂自己。虽然拉撒路病了,死了,但是死亡没能拘禁他,因为生命的主权乃掌握在上帝手中。这正是主耶稣在自己要上十字架前,让门徒看见并且明白的一个重要事实:“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十一25)。拉撒路的复活使门徒日后接受主的复活作为心理准备。主大能的手让拉撒路死里复活,也是他为自己必从死里复活埋下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二是我们还可以从拉撒路角度分析他病了,死了的灵性原因。无可否认上帝作事都是为了祂自己的荣耀;但是上帝作事也要叫爱祂的人得益处。上帝作事不会单单顾及祂自己的荣耀而忽视对人的益处。祂绝对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上帝。如果祂是自私的,我们肯定是没有救恩可言,因为我们绝无机会让我们的罪得到赦免。祂却是一位宽宏大量,慷慨而又不自私的上帝。祂凡事以慈悲为怀。所以当主耶稣降生时,天使报信息就说:“天上荣耀归真神,在地上平安归于祂所喜爱的人”(路二14)。总而言之,上帝作事也是一个荣神益人的宗旨。 2.上帝作事对拉撒路有什么益处? 有一次当主耶稣去伯大尼,马大将主耶稣接到她自己家里并热情招待主。在家里马利亚在主脚前坐着听主的道。马大因侍候主的事多,心理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路十39-40)。 这事件从头到尾我们没有发现拉撒路的踪影。也许我们会认为那时拉撒路与主耶稣并无多大感情,尽管主耶稣是那么爱着他,以他为朋友,所以乐意上门作客;只是耶稣到了他的家,他或许以为这完全是因为姐姐们与主的关系,自己其实与主并没有什么特别关系。于是拉撒路却忙自己的锁事去了——即不听道,也不见他来服侍主。 可是主耶稣却如约翰福音书十三章1节所说的:“祂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故此,凡主所爱的人,主不允许他一直游离于救恩之外。通过这一次死里复活的经历,拉撒路与主耶稣的关系亲密多了。在约翰福音书第十二章,我们看到拉撒路去西门家的时候,他竟然坐在主的身边领受主的生命之道,而且他还是冒着生命危险,为主做了无声的见证。这真是死里复活的改变。他从主那里得了从未得到过的新恩新福。 (二)“主啊,祢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十一21)…
柬埔寨短宣个人心得
异梦牵引 我遇到一位名叫Kong的男孩,这男孩三天都做同一个梦,梦见一个母亲抱着一个小孩,旁边还有一个天使随伴;也因为这个梦,他来到我们进行事工的教堂,让我有机会和他相识。上帝的安排真是奇妙。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也是我最难忘的经历。(郑其文) 我的梦想 我与一位叫Dyna的女孩交流,她告诉我,她的梦想是希望柬埔寨的人民都能接受主耶稣成为他们的救主。我想这不只是她的梦想,也同样是我们的梦想。我们也要继续为他们的国家来代祷,希望福音能转化他们的国家。(萧信安) 入乡随俗 我很感恩,上帝给我擅长厨艺方面的恩赐,让我可以与当地的姐妹们有厨艺交流,让她们感受到我对她们的爱;也让这份爱透过食物带回家里,让他们的家人拥有这份爱。在崇拜中,有一位当地的姐妹特别提名为我代祷,我真的好感恩,也好感动。(许雁凌) 热情敬拜 这次短宣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当地的崇拜。当地的弟兄姐妹都能真正放下重担,以喜乐的心来参加崇拜。他们都非常主动,为主做感恩的分享,互相代祷,这让我很感动。崇拜时间虽然三到四小时,但我却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时间长。(薛沐财) 小厨大爱 我很感恩,上帝给我擅长厨艺方面的恩赐,让我可以与当地的姐妹们有厨艺交流,让她们感受到我对她们的爱;也让这份爱透过食物带回家里,让他们的家人拥有这份爱。在崇拜中,有一位当地的姐妹特别提名为我代祷,我真的好感恩,也好感动。(许雁凌) 团队精神 在这一次短宣,我最喜欢每天早上的灵修,透过灵修彼此分担、分享,还可以分工合作。短宣不止是去传福音,更把经历带回教会,激励大家人热心参与短宣,也可好好装备自己,让我学到更多应变能力和处事态度。这次短宣,上帝把不同年龄的我们放在一起,彼此学习。在短宣最大的收获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透过短宣我们自己学到了什么。(黄安妮) 上帝用我 这一次短宣让我最感恩的是透过我所怕的相片与录影,把当地的文化,民情,宗教色彩,经济状况带回教会与大家分享。我希望我的短片可以激励大家对短宣的渴望。(陈建伟) 鸡同鸭讲 这次柬埔寨短宣让我最“刻骨铭心”的是能参与翻译的工作,也是我第一次面对传福音时有语言方面的困难。但还是感谢上帝使用我的“broken English”向我们的司机Navon传福音,并让他做决志的祷告。这让我深感在本地可以用自身语言传福音是何等有福,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每一次可以传福音的机会。(俞晶晶) 异国情谊 柬埔寨人民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的热情、友善。他们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不减他们对上帝的渴望。他们毫不吝啬地分享个人感想,非常热心参与代祷,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希望大家都能踊跃为主作见证,因为在柬埔寨要作见证是要轮流的;所以希望大家能珍惜为主作见证的机会。(钱依玲) 五饼二鱼…
宣教的脚:短宣时要从头到尾儆醒
文/俞晶晶(新怀仁堂) 在各方面筹备工作准备就绪下,泗里街新怀仁堂一队10人组成的短宣队伍在2013年9月12日搭上短宣的列车,远到柬埔寨完成神所交托的使命;这十人包括黄书荣传道(现已是牧师)、郑其文、黄圣国、萧信安、薛沐財、陈建伟、许雁凌、钱依玲、黄安妮、俞晶晶。 在12日下午当地时间近四时,我们一群人便抵达柬埔寨首都——金边,由当地的张燕牧师亲自接机,之后也与她透过晚餐彼此交流,了解事工的需要和了解当地教会情形及教会架构。不仅如此,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文化与习俗。 当时柬埔寨卫理教会乃是宣教议会,总共有11个教区,分别由140多位牧者来牧养。这里只有大堂会才有执事会,小型堂会多只有主日学老师、财政和文书。教会大体上都还很弱小,教会也缺乏一个正确管理的系统。张燕牧师也提到当地教会最需要的是栽培和训练,如:财政管理、文书职责、产业记录等教会管理的教导。当地基督徒多是第一代基督徒,所以,这方面就需要更多栽培与训练,以期让教会领袖都能独当一面。到了晚上我们就入宿酒店就寝。 路上奇景引好奇 隔天早上,灵修与享用早餐后,便离开酒店向目的地柴桢(Svay Rieng)出发。一路上,我们看到道路两旁绿油油的稻田,与一望无际的平原,平原的水连着蓝色晴空,果然是名副其实的泽国。 我们一路上没经过什么弯曲的车道,整条路直线通达目的地。路上还看到成群结队的牛群、罕见的马车及许多超载的货车和电单车,让我们对这里的人事物充满惊讶和好奇,也为他们在路上的安全感到担忧,因为是非常危险的驾驶。不过,一趟短宣真是让我们增广见闻,见识良多。 我们看到当地贫苦人民的饮食起居,与之相比,我们真的是何等丰衣足食,何等有福。我们还前往越南与柬埔寨边界Bavet作考察的工作,并向当地一位会讲华语的老板娘Shophana传讲福音。虽然她没做决志祷告,但我们仍然很感恩,因为已把福音的种子撒在她心上,相信总有发芽的一天。 在当地,我们也体验了语言不通的难处。比如上厕所还要牺牲形象,作着粗俗动作,才能找到厕所方便。可想而知,当年宣教士们在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的国家传福音,是何等艰难,有需要花多少的心思和决心。之后,我们先拜访要进行事工的教堂Phun Phnov Methodist Churh,与Sovandy牧师和师母做进一步交流,彼此商讨事工的需要与安排。之后,我们又在Sovandy牧师带领下,来到另一间教堂Trbak Churh。在这里,我们看到Ouk Saroewr牧师的儿子Kosal藉着免费补习的方式向青少年传福音;他热诚爱主的心,忠心遵行主道的耐心,真的让我们自叹不如。 在14日,我们开始各自受委的任务。我、安妮、雁凌被分组,与师母Ich Sarom购买食材,余下的人到教堂Phum Phnov Methodist Churh准备训练的工作。训练会是由其文、信安、圣国负责;训练对象是来自当地教区的执事们,好帮助他们晓得如何召开会议,如何记录教会的产业,如何成立团契,还有崇拜的细节。我们也透过训练,教导他们如何用最基本的技巧管理教会的钱財。期间,我们透过翻译员向我们的司机Navon传讲天国的福音。感谢主,他最终做了决志的祷告,接受了主耶稣成为他个人的救主。…
经济趋势探讨:从经济周期看红灯亮起
文/许道敏(诗巫京城酒店经理) 一 ● 引言 全球都在关注下一次金融海啸! 法国兴业策略师爱德华斯(ALBERT EDWARDS )一直警惕泡沫可能爆裂。最近他认为,监于股市已来到极高水平,只要略有风吹草动,形势就可能逆转。 全球正趋向另一场危机,而危机的趋势及一些先决条件在形成。 专家认为只有天才能准确预测危机爆发的时间点。但危机趋势却不难看到。 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宾尼(NOURIEL ROUBINI)就是近代6个堪称天才之一。 鲁宾尼于2006年8月成功预测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他当时就警告美国房贷及房产泡沫爆破危机的来临。 二 ● 人类经济 循环走势 经济循环走势支配人类经济。 这些可预测的周期(PREDICTABLE CYCLE)如同长波或波浪(WAVE )推向前进。…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萧帝佑:国家政经混乱中 仍有真理的亮光 神学生有信仰基础 与社区建立关系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萧帝佑(牧师,马来西亚神学院院长) 记录:卢韵琴 拥有3千万人口的马来西亚,约有9.5%,也就是约3百万的人民是基督徒。为了能够满足现今我国基督徒的需要,我国现有的12间神学院都不约而同地正在进行扩充,以便迎接更严竣的挑战。 马来西亚神学院(马神)院长萧帝佑牧师趁着工作到访诗巫,《卫理报》总编辑黄孟礼特别邀请他来到办公室,并聊一聊我国神学院的现况。 “根据我们马来西亚神学院校协会(Malaysia Association for Theological Schools, MATS)的记录,我国目前拥有12间的神学院;其中开办中文神学教育的神学院共有5间,即马来西亚神学院、马来西亚圣经学院、浸信会神学院、诗巫的卫理神学院与沙巴神学院。” 在这12间的神学院中,大约拥有6百位的全时间神学生。若是按照目前我国教会的情况来看,12间的神学院是足够应付本地教会所需;但若要再深一层地看,就要视乎教会要培养与训练的什么样的传道人。举个例子来说,若是以训练宣教士的角度,浸信会神学院就比较专注这方面;其他神学院则是以训练牧养教会的传道人为主。 当然,每间神学院都盼望能够接收更多的学生。以马来西亚神学院为例,该校开拓国语部主要是为了应付西马对于国语传道人的需求,而不是与东马的神学院竞争。目前,西马的国语教会除了西马的原住民,也有从东马迁居到西马的原住民,这些教会都需要国语传道人的牧养。 “每一间神学院都盼望收更多的学生,这样就需要更多信徒回应呼召,踏上这条全职事奉的路。” 传道人需对服事处境有了解 马来西亚目前的人口已经达到3千万,根据教会的统计数字,我国人口中的9.5%为基督徒,也就是约有3百万的基督徒。萧牧师说,纵然基督徒的人数并不多,但给予社会国家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一般上我国基督徒的素质、教育水准都比较高,职业如律师、医生、会计师、工程师与老师等等,在国家经济、政治、建设、教育、法律领域中都带来积极的影响。 萧牧师说,神学院第一个的神学课程就是扎稳学生在圣经、信仰、神学的基础;但传道人的不只需要有扎实的信仰基础,也要对所服事的处境,有敏锐的觉察、了解与感悟。因此,该校课程里面也有一些相关的课程,如:大马的社会研究、处境化、本色化的神学探讨,还有教会与社会的关系等等。即使是布道宣教的课程时,也不只是一般上的讨论,也讨论到“按照我国的局势,且有好多的挑战、限制之中”,怎么样有效地来落实福音的事工,怎么样来祝福我国能够来协助社会的建立、国家的发展。 “以马来西亚神学院为例,我们有好几个部门。第一个是Centre of Bible…
为国家守望祷告
求救国家离罪祷文 圣洁的父神,恳求祢解救我们的国家,脱离黑暗邪淫势力的捆锁,用耶稣的宝血遮盖我们的国土和全体百姓。求祢除去全国人民心中的骄傲和情欲,远离毒品、赌博和帮派势力,拒绝谎言、贪腐、自私、奢侈、邪荡、欺压和暴虐,专一寻求友爱、公义、圣洁与和平,建立和融的邻里生活。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为国家求恩福祷文 全能的上帝,感谢祢创造我们作马来西亚的国民。求祢赐我们渴慕祢的心,决意作遵祢旨意的子民。求祢护佑我们免于压迫和争斗,促使各族和谐共处。求祢感动执政掌权者,存谦卑又好怜悯,秉行公义,建设和平邦国。求祢赐福我们继续享有信仰和言论自由,兴起合一的教会,成为社会良心为国守望。奉主耶稣名求,阿们。
卫理总部 (SCAC) 搬迁启事
兹因计划在现有原址(诗巫爱莲街第18号)兴建新总部大厦,因此年会总部有关部门的办公室订于28/2/2018(星期三)9am,暂时搬迁至诗巫爱莲街第22号,即富雅各宣教楼第三楼继续办事(使用之电话号码及邮址等保持不变),直到新大厦建竣后迁回使用为止。此举引起不便之处,敬请包涵。 谢谢关注,特此通告。 若有疑问,请联络年会总干事刘邦耀弟兄(手机号码013-8028222)。 年会会长室 启 03/01/2018 每一天由灵修开始 2018年3-4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要活出上帝的样式,每日就由灵修开始,让一日之计在于神!鼓励主内弟兄姐妹订购《灵修日程》以滋润心灵,靠主得力。 每期一句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慾;这私慾是与灵魂争战的。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彼得前书2:11-12)
抓鼠有感:离家,回家
文/翁震凌 我曾长期或短期地离开过家! 离家最久的一次是4年,那也是我第一次离家出国念大学。虽然刚开始因为“得自由”而有脱笼放飞的兴奋,但还不到一个学期,思念一天一天,慢慢漫漫渗溢,浸湿了寒冬里的棉被,在凛冽冷风中渴想着家乡四季如夏的温暖。 因为归心似箭,所以常早早订了机票,只等寒假一开始,就迫不及待打包回乡过年去。还记得曾经为了可以在家待久一点,而刻意把回程的日期订得稍晚,结果错过新学期许多科目的第一堂课。所幸大部份的老师都有怜悯之心,颇能体谅我们这些游子的留恋故乡不舍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默许,不多加追究。 除了大学四年离家在外,后来,我有机会再次体会“在异乡为异客”的滋味──在新加坡待了2年半,又在前几年去台湾待了3年。奇怪的是,即使“离家的经验”多起来,但思乡愁绪丝毫没减少,反倒会因着年岁渐长,对家的羁绊更绵长。 除了这种比较长时间的离家,其实间中也有多次短期离家──旅游的经历。如果旅游长达十数天,也常会出现这样的矛盾情结──一方面能暂时抛卸忙碌与责任,单纯享受着外面世界异样的山光水色与风土人情;可另一方面却也渐渐开始想念家人的声音,家裡的床,家乡的干盘……每每旅游后回到家,洗完澡,将自己疲惫的身躯抛到床上,就会觉得那是最幸福的一刻。 为了回家 因此,如果我们乐观些思考,其实偶尔离家也是有好处的,因为“离家方知家的好”。离开了家,才能份外体会家所带给我们独有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才发现家是我们可以卸下疲惫,停止漂泊,安身立命的地方;才会份外珍惜“有家可归”的恩典。 同样的,我们不过是这世上的客旅,这世界终究非我家。虽然我们目前都在“离家”中,但愿我们对那生命最终的落脚处──永恆的家乡,那最美的家乡──心存盼望,那一天,我们会卸下一切的劳苦重担,不再漂泊! 所以,离家,其实是为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