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158期

交流站:4月两场文化公开讲座免费入场 在当代流行文化中实践信仰

趁前来主持4月19日至22日的“微写作书写营”,美国创文培训书苑主任莫非也于17日及18日于诗巫福源堂主讲两场公开讲座──“基督徒流行文化知多少?”及“自我主义如何影响文化和信仰”,欢迎所有对文化动脉想要有所了解,对福音在文化里的影响在乎又有负担的牧者和基督徒前来参加,好叫我们如何在现今文化中活出基督的样式。 公开讲座一: 基督徒流行文化知多少? 你了解文化对基督教信仰的冲击么? 你对现有充满各种流行娱乐的文化,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么? 有没有想过人若只在教堂坐,便很难知天下事? 我们对现今文化是掌握?还是脱节? 本讲座欲探讨基督徒和文化的关系,基督徒在一充满娱乐选择的社会里,要如何定位。在当代流行文化里要实现信仰,有什么挑战?又可以如何回应? 日期:2018年4月17日(二) 时间:晚上7时 地点:诗巫福源堂圣堂 入场免费 公开讲座二: 自我主义文化 现代生活里,很多人习惯了一人开车,一人独居,一人作决定;也教导我们的孩子要学习独立自主,求人不如求己。面对人一生必经的生老病死,我们常常自己上医院,自己老去,自己躺在疗养院,甚至很多时候要自己一人面对死亡。 在这一切“自己来”的生命旅程理,自我,就是我们面对人生的最大本钱,也是我们参考生命与看世界的重要观点。 然而,这以自我为重的文化思想是从哪裡来的呢?对当今文化的影响又是什么?更对讲究关系的基督教信仰有怎样的冲击? 日期:2018年4月18日(三) 时间:晚上7时 地点:诗巫福源堂圣堂…

2018年“家新之夜” 欢迎夫妇回锅相聚

诚心邀请参加过“你侬我侬恩爱夫妇营”的夫妇们出席2018 年4月28日(六)在诗巫举行的“家新之夜”,聚会时间为6pm-9pm。 届时,除了能够跟 MER的带领夫妇及一同参加营会的夫妇们叙旧,更能够与“国际家庭更新协会”创办人兼会长邱清泰博士近距离接触,共用晚餐。这同时也是一个为婚姻加油打气的好机会,彼此互动,分享各自的生命见证,更有邱博士的分享和勉励。 十分鼓励夫妇二人共同参与盛宴,若配偶因故无法同行,仍然可以个人报名参加。任何询问可以联络江惠惠(012-8891104/084-218762)、黄丽文(016-8924168)、 洪佩文(016-8871913)、诗巫幸福中心(084-333060)或者跟进小组的组长。报名截止日期为2018 年 04 月 14 日。

福源堂初成同工联谊会 继续勤做主工兴旺团契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18年一开始,福源堂初成团契就制定系列团契事工,包括举行同工联谊会,促进团契领袖间的认识和感情。1月13日清晨,团契同工精神抖擞前往百周年纪念园,期待互相联谊。 到达后,就进行系列游戏。下午主题则邀请民丹教区长詹泰珉牧师分享“为谁而活”。詹牧师提醒,我们应该为基督而活,因为上帝是永活的;若为基督而活,所有不顺心的事都解决。如果我们能为主而活,就不会在事奉中有埋怨、不满、投诉、勾心斗角之类行为;死时也不会有任何遗憾和亏欠。更因为人的有限,故而更该为上帝而作。 詹牧师引用启示录三20中,被责备为不冷不热的老底嘉信徒,提醒我们如果事奉显得不冷不热时,表示我们的灵性枯干。老底嘉教会何尝不是今天许多教会和信徒的光景呢?许多人虽读经祷告,不犯大罪,却没有积极追求的心,竭力讨上帝的喜悦,火热地事奉主(罗十二11),如温水一样。他提到,一个人离上帝越远,就越少看到自己的不是,反而自觉不错,因此要谨慎。 第二天清晨,同工一起绕湖晨运散步,分享,捡榴莲,欣赏大自然,温馨又喜悦。深盼回到岗位之后,初成同工仍能继续勤做主工,兴旺团契。(顾仁莺)

卫理福音书局迁店 新店继续服务社会

因年会总部大厦工程的需要,卫理福音书局迁址至对面(前多加服务中心)继续营业,并于2月13日举行了一个简单又隆重的新店启用礼,继续服务社会。 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在启用典礼上指出,在这时代经营书局不是件易事,因为已越来越少人买书阅读。在60年前开办书局是明智举动,但在60年后,看书甚至阅读报纸的人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网路或电子化阅读形式 62年前(1955年),林开臻牧师等筹资开办福音书局是一个挑战。3年后(1958年),年议会正式接管福音书局。卫理福音大厦兴建于1967年,福音书局则在原址经营了51年。今年因大厦重建,福音书局搬迁至新地址继续营业,并在大厦建成后,才迁回原址。 池金代指出,教会信徒要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存在心里,也要用各样智慧传扬耶稣基督。福音书局是其一的“智慧”,并可藉此来传扬耶稣基督。 他称,福音书局也扮演成为光的角色,照亮爱莲街及诗巫,甚至影响至砂拉越及马来西亚各地,帮助更多人爱书爱阅读;并在新管理层的改革下,使更多人因此得到益处,并继续为主服务,服务人群。(韵琴)

富玛丽幼稚园上梁了! 重建工程 预料在6月竣工

富玛丽幼稚园重建工程完成上梁了!建筑工程预料将今年6月份竣工,正式启用后将可容纳500位学生。 该园重建工程于去年4月开始,有4层楼及20间课室,耗资约800万令吉。目前,该园共有345名孩童及29名幼教教师。 建委主席拿督张泰卿在2月10日进行的上梁礼拜时表示,富玛丽幼稚园创校至今已有100年,随着幼儿园孩童逐年增加,旧建筑物已经不敷使用,因此为迎合时代需要进行重建。竣工后,该园将有更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学习环境。(韵琴)

妇女会新春社会关怀活动 将自己有的分给他人

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妇女会常年新春社会关怀活动,实际关心社会需要,将自己有的分给他人,3弱势群体获新年祝福。 该3个弱势群体机构分别是诗巫卫理关怀中心、诗巫肾脏基金会与诗巫卫理福儿院。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廿五40这样说。遵循耶稣基督的教导,关怀弱势群体,砂华人年议会妇女会每年都在新春期间进行这项活动。 在年妇社会关怀组组长黄玉渊的安排下,妇女会代表们于2月6日上午将拨款与红包送往上述3个机构。 卫理关怀中心是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属下的特殊儿与残障关怀事工,中心设有儿童部与成人部,以进行不同的训练与教导。 年会妇女会主席陈梅钦、副主席杨真珠、顾问黄惠清、社会关怀组兼妇女工作布道中心主席黄玉渊、恩龄中心董事长黄广芳、卫理托儿所董事长潘杏香、民丹教区妇女会主席余嫦娥、退休本处传道刘友琴均出席见证移交。(韵琴)

本地宣教士代祷事项

Lawas Care Centre -Labung Ganang (二至四月短期宣教士) 为团队成员祈求,有仆人的态度并愿意服事上帝和彼此。 为着健康、力量及耐心代求。 为我古晋的家人祈祷,特别是我的妻子Alice Tan,因为她必须自己开车到处去。 为我们的“周四祷告会”代求。 Ulu Julau,Matop (林芳芳) 为我伤风感冒并恢复健康代祷。 为伊班同胞能够定睛仰望主和跟随主代祷。 为我有体力接待短宣队,彼此配搭服侍主。 Kapit Lighthouse (蔡国贵和林莲钦夫妇…

家事国事天下事:知名福音派牧师葛培理去世享年99岁

整理/韵琴 美国知名基督教福音派佈道家葛培理(Billy Graham),在当地时间2月21日上午8时于北卡罗莱纳州的寓所安详离世,终年99岁。 葛培理生于美国北卡罗莱那州夏洛特,是美国知名的基督教福音派布道家。他从1949年开始在各地开始举行大型布道大会,并且主持了长达60年的电视布道。 1950年,他建立了“葛培理布道协会”,好让福音更广泛地传扬;他也经常在世界各地举行数天的布道会。 葛培理一生佈道70年,亦服务过多任美国总统,远至已故的杜鲁门总统以至最近的奥巴马总统,因而有“总统牧师”甚至“美国牧师”之称,亦曾去过北韩宣道。 1983年,葛培理曾获美国时任总统列根颁授总统自由勳章,亦是美国授予平民的最高荣誉,以表扬一些对美国和平、文化、科学或体育领域上有杰出贡献的人。 据估计,全球有超过320万人在葛培理的布道大会上接受主耶稣基督作他们生命中的救主。到2008年为止,有多达22亿的人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的渠道听过葛培理的布道。他透过布道大会将福音传给大量的听众,这些人的数目比基督教历史上任何人亲身传授福音的数目都要多。 葛培理近年健康转差,受癌症、肺炎和其他恶疾缠身,不过发言人未有表示他是否因病辞世。

一介书声:看见 苦难中的盼望

文/毛恒诗(民都鲁民恩堂) 作者:古伦神父 译者:郑玉英 出版社:南与北文化 尤记得小时候每当坐飞机之际,心里异常不安、恐慌;电视上各样空难新闻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此事也会落在自己身上。常常在想,我们的上帝既然那么地爱我们,为何要把灾害、痛苦、苦难加在我们身上? 古伦神父所著的《看见苦难中的盼望》,为我的疑惑带来了一丝亮光。作者以不同的角度来“解剖”世上苦难的发生。他从圣经人物、世界名人、苦难者、心理学等各方面来解释这一切。此外,他也道出各个宗教信徒在面对苦难之际的看法。 透过此书,我了解到所有发生的苦难都是在我们上帝的允许之下发生。爱我们的上帝不会阻止苦难,但祂可以转化这一切。苦难,其实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发挥“善”的一个机会。倘若这世上只有欢笑,每一个人生活一帆风顺,无忧无虑,那我们如何显出我们怜悯之心?我们如何将帮助需要的人?没有苦难就没有需要的人……… 我们常常将我们的信仰视为“保护罩”,认为信仰是可以让我们避开病痛,免于不幸。所以一旦遇到苦难,我们常常会觉得整个世界崩塌,走不过这道坎儿,封闭自己,甚至不堪压力选择结束生命。 古论神父指出我们最缺乏的是坚定的相信。遇到大浪风暴之时,我们都将焦点放在这浪(苦难)上,导致我们越发沉没。但,当我们将我们的目光转向并投注在主耶稣身上,我们的主必加添我们力量,让我们平稳地走到祂跟前。这苦难何尝不是一个炼净我们信心的一个机会,让我们可以在苦难中更接近基督。 身为资历尚浅的青年人,我们或许还体会不到苦难的痛与苦;但我希望往后的日子,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回想起这本书所写的,以积极的心,正面的态度,面对一切,顺服于上帝的安排,看祂所有旨意为美好。

使徒行传补遗:失落的亚洲教会史之八:顽石!顽石!你何时才为我主裂开? (主后1500—1800年)

文/叶永盛(台北真理堂全职同工) 这是耶稣会远东传教团领袖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对中国锁国政策发出的呼声(虽然很多人以为这叹息发自另一位耶稣会士沙勿略),但其实这呼声针对当时整个东亚的宣教工作而言也很适用。以下是在亚洲势如破竹的宣教运动到日本、中国、朝鲜遭遇滑铁卢的故事。 日本的基督教世纪 主后1549-1650年这一百年间,日本基督徒佔人口比例比今天还高,其最初几十年对基督教的合作及维护何等的大,但这个“基督教世纪”对日本后来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却如此的小。 日本的宣教是从一个日本人而非欧洲人开始的。一位名叫弥次郎(Yajiro)的日本鹿儿岛逃犯,逃亡中由一位葡萄牙船长带领归主,并找到了沙勿略(Francis Xavier)一起回到日本宣教,当时日本正值大名争霸的战国时代。沙勿略在日本逗留期间(主后1549-1552年)定调了传教团“调适、忠心、纪律”三大原则,并被本州山口、九州丰后(今大分)的“大名”(日本封建时代对一个较大地域领主的称呼)允许在其境内传教,丰后大名大友义镇(Otomo Yoshishige)更成为最初信奉基督教的日本贵族,大友家族后来也接管了山口领地;另一位大名大村纯忠(Omura Sumitada)信主后,更把长崎的深江送给耶稣会。沙勿略之后,日本基督徒人数多达十万人(当时日本人口约两千万)。 主后1571年范礼安初到日本,得到当时的霸主织田信长(Oda Nobunaga)欢迎,开放传教团进入京都,而信长自己的岳父也受洗。范礼安灵活地延续沙勿略“调适”(处境化)的宣教原则,并努力兴起日本自己的神职人员,与葡萄牙商团及日本大名也保持安全距离。但范礼安带着包含四位日本基督徒的使团暂离日本时,织田信长被杀,丰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继任其位;但秀吉的身边却仍充斥着许多基督徒参谋和官员,还有许多九州的基督徒大名——主后1592年,秀吉远征朝鲜的主力就是基督徒将军小西行长(Konishi Yukinaga)及其一万八千名基督徒士兵,而内政方面福冈的黑田(Kuroda)、歌山的浅野(Asano)、丹后及丰前的细川(Hosokawa)等基督徒大名也给他很大的支持。这时,欧洲的医疗、科技都随之进入日本,只是圣经并未在此时被翻译成为日文。 1590年代,方济会也进入日本,但其与耶稣会宣教策略的差异导致双方对立与指责;而驻日主教的世俗排场又引起上述两个差会的抗议,这些看在日本人眼中别有滋味。最后“圣婓理号”(San Felipe)事件导致日本开始全面压迫基督教:“圣婓理号”是一艘从马尼拉开往中美洲的船只,后来在日本四国搁浅,船上一位领航员为免被劫货,竟然威胁日本人说若有人敢动货物,西班牙无敌舰队将马上报复;后来更谣传说方济会正为西班牙侵略日本铺路,正如中美洲和菲律宾被征服那样!秀吉闻讯大怒,下令捕杀、驱逐传教士,禁止建立教堂及传教。 未几,秀吉病逝,下属之间爆发关原会战。最后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获胜,以小西行长为首,护卫秀吉儿子的九州基督徒大名被打败。家康为了日本统一,巩固了古老的国教神道教,佛教也得复兴;而出于民族及政治考量,主后1614年对基督教颁布禁教令——这时日本基督徒人口约有30万。此后,基督徒群体被有计划性勒死、饿死、监禁、没收财产、折磨(最有名的即电影《沉默》中的“吊粪坑”)或被迫转入地下。这种情况下出现叛教并不出奇,但“至死忠心、宁愿殉道”仍是一般日本基督徒的写照,堪为代表的即是九州的岛原(Shimabara)起义。不过日本基督教世纪的结束,并不表示基督工作的结束,如现代日本基督教史学家提醒我们:今天日本的天主教徒,有一半都是那沉默年代隐藏基督徒的后代。 再见中国,中国再见! 唐朝和元朝基督教两度在中国被扫荡后,主后1583年耶稣会再次经过澳门进入当时实施海禁政策的明朝。罗明坚(Michael Ruggieri)及利玛窦(Matteo…

主任开讲啦:当短宣副主任真好

文/许丽咏(牧师、短宣副主任) 一个炎热的午后,我坐在办公室里等着约见的学生来到。预约的时间已经到了,学生却迟迟未见出现。我正想动用社交群聊力量找人,忽然,有个人开了办公室的门,伸进头来对我说:“牧师,我来了。” “我已经在等你了,你为什么这么慢到?”我问道。 “没有啊,我刚刚好时间到。”他看了一看他的手表,应声道。 “你看清楚一点,现在是几点了?”我不自禁地把声量提高了一点。 “哦,我迟到了两分钟。” 他一边关门一边揩汗。 看来今天要跟他谈“迟到“这个课题了,我暗忖。于是就问他:“你今天为什么迟到?有什么原因吗?” “我其实刚才来得及的,只是我看还有四分钟,我心想还早,就……”他看来有点腼腆。 “我留意到你很常在时限内赶到,气喘吁吁,满身大汗,有时甚至迟到。你认同吗?” “是是是,我知道。只是,也还好吧!”看来他还不明白坏习惯不养成。 原来这么严重 “一个人的意念和想法,会促成一个人的习惯,习惯久了会变成一个人的性格。”我继续说:“你回想一下,最近有没有因为迟到的习惯让你做错事或犯罪?” 他想了一想,说没有。我用锐利的眼神看着他,继续引导他:“你仔细想一想,有没有因为拖延而完成不了的事,然后你犯罪了?” 我看到被圣灵光照感动的他,低下头轻声说了一声:“有。” 他道出原本在期限内要交给我的功课,由于拖延没能及时完成,就骗说是电脑坏了,他所储存的资料都不见了。我记得我那时再给他两天的时间,而他最终完成了。 “你是否看到一个‘还早’的想法,让你养成迟到的习惯;而这个习惯使你有拖延的性格,然后这个性格让你成为会欺骗人的人吗?” “吓!原来这么严重…… “看得出这下他是真的知道迟到不好了。 “圣经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意思就是我们的心思意念和想法都要健康,要得胜就要从转变你的想法做起。”我这个主任开讲啦。…

音乐知多少:我真的是音痴吗?

文/ Elia(音乐系学生) “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上帝,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希伯来书十三15) 著名英国指挥家Benjamin Zander曾经在TED演讲会上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音痴。如果你是音痴,你就无法换档开车,因为你分辨不出汽车引擎的声音。如果你是音痴,你就不会分辨电话另一端传来的声音是谁的,你也无法感受到别人谈话中的语气及情感。每个人都有神奇的耳朵,所以没有人是音痴。” 严格来说,“音痴”(Tone Deaf)并不是指五音不全的人,而是指无法分辨声音高低的人。五音不全的人,多数都不愿意或极少开口歌唱;由于声带没有足够的伸缩性,所以他无法唱出他所听到的音准。除此之外,唱歌容易走音的人并非是五音不全,更不是音痴;那仅仅是因为气息控制不恰当,或者对声音不够敏锐而已。但是最常见的,是歌唱者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自得其乐,因而不再理会音准(Pitch)和音色(Tone Colour)了。这类的歌唱者,往往让诗班指挥最为头疼。 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柯达伊(Zoltán Kodály)在1925年无意中听到小孩子们在歌唱嬉戏,他被他们的歌声所震惊,因为竟然是如此的五音不全!于是,他对匈牙利音乐教育有了一股负担。他开始出版文章,希望引起当代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醒觉。同时,他也编辑了一套全新的音乐课程与音乐教学法。靠着他在政治上的人脉关系,他在全国学校里实践音乐课,让全国人民务必从小接受音乐教育。 在几十年的光景里,匈牙利的音乐水准突飞猛进,甚至被称为“音乐大国”。匈牙利布达佩斯(Budapest)的李斯特音乐学院(Liszt Ferenc Academy of Music)亦是当今世界音乐教育中心之一。后来柯达伊的同事及学生们就将他的音乐教学法合编成今天的“柯达伊教学法”(Kodály Method),甚至还成立了柯达伊学院(Kodály Institute),隶属于李斯特音乐学院,专门训练音乐教育者如何使用“柯达伊教学法”。 实践内在听觉 柯达伊教学法最主要的重点,就是透过“歌唱”来学音乐。只有透过学生自己唱出旋律、拍子,学生才能“体验experience”和“明白understand”音乐。即使是教乐器,也要让学生先学会唱出旋律,再运用在乐器上,这样学生才会对音准和拍子更加敏锐,亦不会弹错而不自知。他走遍匈牙利,收集了大量的本土民谣,而后将之编成音乐教材,让学生透过熟悉的旋律,来学习拍子、音准、乐句、段落分析等等。先体验,再解释,才能让教学事半功倍。 柯达伊很强调内在听觉(Inner…

生活俯拾:老奶奶和我有个约

文/琦 外子和我习惯每天清晨五点起身,牵着爱犬到附近公园散步。回家灵修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曾几何时,因为隔壁家老奶奶的出现,这段时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压力。老奶奶起得比我们早,她守在窗口,瞄准外子牵着狗打开门的那一刹那,从家里直冲而出。 外子有“语言恩赐”,两人就华语参杂客家话打开话匣子。老奶奶嗓门大,聊着聊着,不小心就把她家的“家事”向我们全部倾诉。有时候还听到她女儿在屋内阻止妈妈继续与我们交谈。 压力变动力 从此,为了避开听老奶奶的“倾诉”,大家就好似争更早起床。我们像贼般似地开门,连毛小孩也配搭主人静悄悄地一起往外溜了。回来时却看到她仍守在后门,等着和我们打个招呼才回屋。看着老奶奶的坚持,我们心里感到羞愧。后来,我们改变心态,原先的压力变成爱的动力,每一天都是美好的相约。 在这个忙与盲的世界中,很多时候,我们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上帝何尝不是像老奶奶那样——清晨守在那儿,等着与我们亲近、相遇呢。祂会藉着四周的人、事和物告诉我们,祂的爱从没离开过我们。 让我们学习以口舌来赞美祂,天天和上帝有约吧!

我思故我写:你养“蛙”了吗?——从“旅行青蛙” 剖析城市电玩族的心理

文/丁华康(小学教师) 踏入2018年,电玩界迎来一股新潮流,只要常常逗留在电玩界的青少年,一定都知晓《旅行青蛙》这一款电子游戏的崛起。热衷电玩的青少年之间开始互相问候:“你养“蛙”了吗?”,这耐人寻味的问候语,恐怕让长辈们摸不着头脑。 《旅行青蛙》是一款由日本游戏公司开发的智能手机游戏,在只有日语版本的情况下,于2018年1月20日登上了中国免费游戏排行榜榜首,短短两星期内,多达二千万人下载。尽管《旅行青蛙》没有中文版,但还是登上苹果App Store中国大陆区免费游戏榜的第一名,超越了曾经风靡全球的《王者荣耀》和《寻找宝可梦》等流行游戏。 据了解,《旅行青蛙》是把青蛙当儿子养,把自己当成家长,每天都在等待出行的青蛙回家,作为一款放置类游戏,没有任何养成元素,也没有明确的游戏目标,仅有少量的收集要素,玩家不需要经常对游戏进行操作。这与十多年前,在诺基亚手机内风靡一时的养猫养狗的电子游戏类似,当时饲养电子猫和电子狗,需要为它们喂食和洗澡,收拾电子狗或电子猫排泄的粪便,看着他们慢慢的长大,玩家从中获得欣慰感。而目前流行的《旅行青蛙》,养的则是一只有主见和自由意识的青蛙,玩家只能当一个爹或一个娘一般的帮忙它收拾行囊,能做的事十分有限。 游戏以一只青蛙的家为游戏背景。首次进入游戏后,玩家需先为这只青蛙起名,日后亦可点击青蛙来更名。游戏内容相当简洁,玩家无法控制青蛙的行为,其所能做的,是在庭院中收集充当货币之用的三叶草,在商店中用三叶草购买青蛙的旅行用品,以及在家中为其打包行囊,如便当和道具等。在庭院中偶尔也可收集到四叶草。待行囊备完后,青蛙便会自行出游,其出发时间、目的地与旅行时长皆不定,但与玩家为其准备的旅行用品相关。除了直接为青蛙收拾包囊,玩家亦可将旅行用品放置在屋内的桌子上,青蛙会自行装包离开。 青蛙在旅行途中会给玩家发来照片,照片中的场景大多是现实中日本的著名景点,如爱知县的名古屋城、兵库县的有马温泉、群马县的草津温泉和屋久島的绳文杉等;并会在回家时带来较为稀少的宝物和相对常见的特产两类纪念品。《旅行青蛙》是免费的,但游戏中可以通过付费来购买三叶草,从而节省等待三叶草生长的时间。 为何《旅行青蛙》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崛起,并取代《王者荣耀》在电玩界的宝座?《旅行青蛙》和《王者荣耀》这两种风格大相径庭的游戏款式,出现《旅行青蛙》能短时间取代《王者荣耀》的地位,一时让人称奇,也让电玩开发者不断深究其背后的因由。《旅行青蛙》的崛起的主要因素,除了电玩族之间广传这个游戏之外,青少年的好奇心,以及青少年之间恐怕自己在电玩界不入流的心态作祟下,是这一款式游戏迅速登上电玩界宝座的主因。 幻影空虚最终的解答 《旅行青蛙》不是竞技类游戏,所以很放松。这款游戏也和抚养孩子联系密切(当然也有人说是和常出差的丈夫有关)。在青蛙出发去旅行之前,你必须为它打包午餐。许多单身人士希望借着养青蛙,去尝试明白为人父母的感觉,网络上形形色色的感言透露玩家微妙的心理:将来我自己去远方旅行时,我会尽量给父母寄一些照片。 游戏里的青蛙成了都市人的缩影,将美好的祝愿投射在青蛙身上,换取临时安慰。网络上一时涌现许多“慈母”的留言;但慈母的儿子不是真儿子,而是《旅行青蛙》游戏里的宠物蛙。没有闯关打斗的情节,让青蛙自主的生活,玩家在游戏中不是主宰者,这就是《旅行青蛙》真正迷人之处。 默读《旅行青蛙》这款游戏的内容后,不难理解背后的因素:年轻人离乡背井到大都市去工作,楼价高企,难以向上爬,最终向社会妥协;孤独的青蛙正是孤独的玩家,一样独自吃饭、看书,去旅行。玩家希望青蛙做的事情就是,多外出结识朋友,这正是玩家向往的现实生活,小小的青蛙就是玩家在大都市找到的临时精神安慰。城市生活的孤独感,现实的投射。然而这款式游戏的崛起,游戏里充斥着一种自闭的生活观,是令为人父母挺担心的一件事。 每一种娱乐,一旦沉迷,其弊多于利。电玩游戏种种元素都充满惊喜,令人陷入沉迷,而无法自拔。《诗篇25篇16节》“求祢转向我,怜恤我,因为我是孤独困苦。” 孤单的感觉可以是没有人陪伴,孤身一人。我们人都不喜欢孤单,被孤立,都向往所属,被接纳……但是,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不被了解,被误解,被拒绝,被遗弃,没有人支持的时候,而生出的孤单的感受。或是因着过去的伤害,而失去盼望,自筑围墙,就成了自己所造的“孤城”。 还有,当我们是以自我为中心,所造成的隔绝、空虚,或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疏离,等等诸多的因素,都会造成孤独的伤痛。但是,诗人大卫向我们展示:我们可以坦然地来到我们的父上帝的面前,向祂呼求说:“神啊,求祢转向我,怜恤我,因为我是孤独困苦。”上帝藉着我们的孤单来带领我们回归到祂那里,只有在上帝里面,我们才能够有的真正的满足。 去年,《王者荣耀》的实况发布主,其专长操作冷门性的辅助性角色,每晚为粉丝们投入工作,从凌晨零时直播打机到上午九时,因身体长期熬夜而无法支撑,过劳而猝死在直播屏幕前。可是他才20岁,就因过劳打电玩而结束了一生,着实令人惋惜。 电玩娱乐不是生命的全部,抽离了虚幻的屏幕,我们终究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内心的孤寂感虽然尝试透过游戏来安抚,但是这个城市人空虚的心灵深处,也只有透过主耶稣赐给我们的新生命,新盼望,人生的空虚才得以填补。 认识主耶稣,是一切幻影空虚最终的解答。在这钢骨森林里,愿我们重新与全能的造物主接触,领受新生命,才能大步迈开对人生充满盼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