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国良(古晋中央医院住院医生)

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2011年更新的数据报告,大马十五岁以上未婚人士占了总人数的35.1%,而结婚的共有59.6%,另外4.5%是丧偶的,0.8%是离居或失婚人士。大马的离婚率也居高不下,甚至到了甚为堪虑的地步,报告显示在短短八年(2004年到2012年期间),离婚率上升了两倍,真的好吓人啊!
照这么推算,十年后可能两人中就有一人是单身状态了!这并不是指单身有问题,而是带出一个现实的社会面貌,那就是单身者们将是教会需要牧养的巨大族群之一;而从积极面来说,他们也是教会庞大的生力军团!因此,单身事工是教会绝不能放松的一块“土地”。
有个别需要的群体
普遍上教会在分配资源和安排事工的时候,似乎稍微“偏向”家庭、婚姻、亲子等事工,而将单身、单亲、失偶、失婚的一群无意识地边缘化了。这也许是一种错觉,因为任何一个单身状态的人可以透过讲台信息、团契和小组得到喂养,不过他们其实是有个别需要的群体。
事实上,离婚率高企的其中一个原因,不外乎是对婚姻的不了解所导致的——看到身旁的朋友一个个都结连理去了,留下自己孤身一人很孤单,所以就想办法也结婚去了。另一个“罪魁祸首”就是广大社会对单身状态者存有误解和偏见,教会里同样有人会以异样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让他们倍感压力。处在婚姻状态的人,当他们发现婚姻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回事时,就会倍感痛苦,时时想着要离开这痛苦。所以到底是结婚好,还是不结婚好呢?失婚者或丧偶者是重婚还是不重婚好呢?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在《婚姻解密》 一书里分享他在九十年代牧养曼哈顿教会时的经历。当时的教会反映出大城市的人口分布,就是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单身。他当时候认为,这些由单身者组成的会众应不会需要那么多关于婚姻和家庭的讲道;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是错的,最终针对婚姻讲了九篇道。他做了一个结论:单身人士若不具备对婚姻平衡有见识,就无法过好他们的单身生活,不是太想结婚,要不就太不想结婚,这两种思维会扭曲了他们的生活。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七章提到:“你们没有妻子缠着呢,就不要求妻子。你若娶妻,并不犯罪;处女若出嫁,也不犯罪。然而这等人肉身必受苦难,我却愿意你们免这苦难。弟兄们,我对你们说,时候减少了。从此以后,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哀苦的,要像不哀苦;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置卖的,要像无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为这世界的样子将要过去了。”
保罗所提的是在这个眼前衰惨的世界和得胜永恒国度的世代重叠中,当面对的苦难还多的是,他宁愿信徒们将眼光放在上帝的国度里,而不是为了婚姻多受点苦。后半段继续提醒我们,即不应当因为结婚而喜出望外,也不应单身而灰心沮丧,因为基督是可以成全我们的唯一配偶!所以结婚和不结婚都是很好的状态,重点是我们的生活是否以基督为中心,为上帝的荣耀而活。
还有一种常见的误解是单身状态常被看成是比已婚的人更未完全成长或成熟,看起来像是一种残忍的次人类状态。美国一位长老会的圣经老师佩吉●本顿●布朗(Paige Benton Brown),也是经典文章《被上帝选为单身行善》的作者,为上段哥林多所提的经文做出了回应:“我并非因为灵性不太稳定,不可能配得上一位丈夫而单身;我也并非因为灵性太成熟,不可能需要一位丈夫而单身,乃因为上帝对我的美善如此丰盛,乃因为这是祂给我的最好计划。”
以弗所书第五章所谈到的崇高婚姻观,最终是要带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婚姻被创造的目的是反映将来上帝国度的标记和预尝。这样的婚姻观也是相应地告诉我们,婚姻是次终极性的,它是指向自己灵魂所需的真正婚姻和心灵为之所造的真正家庭,即上帝的国度。

有效的事工始于教育
现在社会被个人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侵蚀,造成传统社会和当代社会出现明显对比。传统社会倾向于将婚姻偶像化,相反的,当代社会倾向以独立视为偶像;结婚的传统观为社会责任,而当代社会是为个人成全。两种观念都不是上帝的旨意,都最终取代上帝的地位。因此,当审视各人的动机和想法是否有违背上帝的旨意。凯勒说得好,如果可以将婚姻和单身视为是荣耀与服事上帝的一种器皿或生活方式,无论是什么状态,都是上帝所祝福的。
我想引用著名单身事工牧师特里●赫尔舍 (Terry Hershey)的话:“有效的事工始于教育,不是节目,如果想看到教会的改变,就必须用教育来改变;我们必须真实地检视那些限制会众效率的成见和误解。”我相信这是单身事工最大的重点之一,所以单身事工离不开众圣徒的教育,离不开对文化的福音使命。
参考资料:
1.提摩太●凯勒和凯西●凯勒,《婚姻解密》,赵刚译(台北:希望之声,2015),页228-240。
2.道格拉斯●法格斯状,《单身事工》,蘇心美和马佚群译(台北:中国主日学协会,1996)页41。
3.Paige Benton Brown, “Singled out for good”, rymonline, accessed 10th October 2014, http://www.rymonline.org/resources/posts/singled-out-for-goo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