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佳伟

卫斯理约翰于1748—1750 年所写的“山上宝训讲述”(Discourses on the Sermon on the Mount)中蕴涵许多有关于基督徒生活的教导。钻通卫斯理讲章的Albert Outler 也作出下列表达:“他(卫斯理)一生探讨的主导性神学问题,就是如何在基督徒生活的每个层面成为基督徒和作基督徒。”

我们由此看见“基督徒当如何生活”是卫斯理的重要关怀。更深探究,我们会发现:卫斯理对于基督徒生活的理解是与他对天国的理解紧密相连的。本文的题目就是因此而出现的。在本文的探讨中,笔者尝试探讨在卫斯理的神学理解内,天国是什么?

天国与终末性生活的关联及这关联对于终末性生活的意涵。期望这探讨可以为我们带来参考和鼓励,使我们有盼望和动力继续在这片充满伤痕的土地上创意生活,忠信服事。

一.目的性指标:在荣耀天国与上帝连结要理解卫斯理约翰对终末性生活的看法与践行,我们需要认识卫斯理对“天国”的理解。这是重要的,因为天国是他的神学理念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再者,在卫斯理的神学理解中,天国也与终末性的生活息息相关。

按卫斯理的理解,天国是上帝从无始至无终的永恒之荣耀的治权。它是与荣耀君王不能分割的永恒天国的治权。另一方面,卫斯理解说,天国是上帝在无限荣耀中居住及统治的天上的天。它是上帝的荣光照耀的地方。因此,它也被称为“荣耀的天国”(Kingdom of Glory)。

早在1733 年,卫斯理在他的初期讲章 “心之割礼”(On the Circumcision of the Heart)中就提及这是上帝为得荣耀的义人存留荣耀冠冕的地方。这是基督徒当向往的地方。这也是个目的性指标,其作用如锚,让基督徒于今世风浪中能保持稳定。他一直持守这信念。1748,年,他在“山上宝训第六讲”(Sermon on the Mount-Discourse)中阐述:荣耀天国是第三层天,即天上的天的同义词。1777 年,在“ 义人的奖赏”(The Reward of the Righteous)讲章中,他以类似的解释说明:这第三层天就是创世以来,上帝为得荣耀的义人所预备的永恒救赎的乐园及安息。在1785 年的“新创造”(The New Creation)讲章中,他申述:天国是与星空大不相同的不变境界。这是义人期盼的“纯粹圣洁及喜乐的状态,远胜于亚当在乐园里所享受的。” 在荣耀天国里,作为荣耀永生的终极救恩将得到实现。在这里,上帝将永远与义人同在,而他们将藉着看见、认识及爱上帝来享受完全的喜乐。在这里,义人将与上帝永永远远一同掌权。得荣耀的义人得见上帝的荣耀,也视上帝为他们的主及他们的目标。

卫斯理相信荣耀天国里的喜乐生活与我们在地上的终末性生活有着紧密关系,因为荣耀天国里的喜乐生活能作为邀请和推动力,激励我们以上帝喜悦的方式生活,以致我们有一天能得荣耀,转化成为终末中的新创造,喜乐地在荣耀天国里生活。他论证说:看,既然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既然我们因顺服而享有完全喜乐的应许和‘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的基业’;那‘我们应当在圣洁交谈和敬虔生活上知道怎样为人!’ 甚至按照人的谨慎,要更加努力,使你们所蒙的呼召和拣选坚定不移!

这说明为何卫斯理那么看重荣耀天国是我们终末性旅程的目的性指标。这目的性指标成了一个终末性的盼望,为那些依此盼望而行和生活的人带来前行的鼓励和力量。然而,卫斯理也指出,“天上的天也容不下祂(上帝);但祂却在祂统治的各处”。因此,我们向往终末的荣耀天国时也意指我们要注目朝向上帝。朝向上帝是应当的,因为祂是“一切的所有。” (He is“all in all”)向往荣耀天国是以敬拜上帝,与祂深契为目的性指标的终末性朝天之旅。

二. 终末性盼望:在恩典国度与上帝连结我们如何有份于这朝天之旅呢?卫斯理的回答是:谦卑悔改并在基督里被上帝称为义,进而接受基督的王权,活在上帝的恩典国度里(Kingdom of Grace)。由基督所开启和统治的恩典国度是卫斯理于一七三八年五月廿四日出席“奥德门”(Aldersgate)聚会经历后的宣讲主题之一。另外两个卫斯理常常宣讲的主题是“基督为万人死”及“因信得救恩”。

对卫斯理而言,在地上的恩典国度不是外在的国度,而是内在的国度,“(在某些程度上),她是天堂开启在心灵中”。它是荣耀天国所阐明的属灵所在;是圣父上帝交给基督的恩典治权。“始于地上,建立在信徒心中的荣耀天国”。它是“公义、和睦,以及圣灵里的喜乐。” 它是内在的信仰,通往永恒荣耀之道。卫斯理也论述说,这恩典的国度“无论在哪里被建立,将静默地增加,从心到心,屋到屋,镇到镇,国到国”。它透过福音传开。按此,恩典国度也意味着“福音的传开”。

对卫斯理来说,承袭恩典的国度是重要的。因为,若不如此我们就无分于永恒的荣耀。卫斯理在他的“对根基的一击”(A Blow at the Root)短论中阐释:无人能与上帝一同生活,除了那些如今向上帝而活的人;无人能享受上帝在天上的荣耀,除了那在地上拥有上帝的形象的人;无人能在将来从地狱中得救,除非他现今已从罪中得救;无人能见天上上帝的国,除非在地上上帝的国已在那人心中。任何人要与基督一同在天上掌权,在地上必定要有基督在他里面掌权。他必须要有“基督的意念成为他的意念,”使他“行事为人如同基督。”

对卫斯理而言,经历基督掌权的人,也会经历圣灵所赐予的新生。新生是圣灵在我们被上帝称义那一刻所带来的更新改变或属灵整修。经历新生时,我们也经历“旧的已成为过去,新的到来了!”(林后5:17)

(我们)有了新的生命、新的触觉、新的感官、新的性情、新的胃口、新的想法和概念。(我们)的所有行动和交谈是新的,(我们)以新的角度活在世界里。既然他在基督耶稣里被造为新人,上帝、邻舍、整个受造界、天地和其中所有的,以新的亮光、新的方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是恩典国度中的新创造。因此,新生对无论是进入恩典国度或是承袭永恒的荣耀都有必要。一方面,它将现今与永恒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它是终末性生活旅程的入口。为要证实他的立场,卫斯理引用罗八5-8 及加五16-17 论证说:那些没有经历这属灵整修的人无份于天国。

在恩典国度中的新创造不只是我们终末性生活的开始,却应该是它的典范。这是“永恒的新”(eternal newness)的现今体现。它是荣耀国度的恩慈的预尝。事实上,我们可以在卫斯理于1748年宣讲的多篇登山宝训论述中发现这终末性的乐观强流。1790 年,年迈的卫斯理再次有力的声明新生和成为恩典国度中的新创造的重要性。他说:他(经历新生的人)已在一个新的世界。围绕他的一切都变成新。好像那些东西不曾出现在他的心思中。他所看见的,是他刚开的眼睛的视力所能承受的,
开启的天堂在他周围闪耀,
以神圣幸福的曙光闪耀。

…… 他看见一段‘新的道路’,‘被耶稣的宝血开向至圣所’ …… 他听到…… 那位复活和生命的声音…… 他收到其他的属灵触觉,能辨别属灵的善与恶。他被赋予能力体验,也能看到,上主是何等美善。他…… 尝到来世的权能…… 感到上帝借着所赐给他的圣灵,把祂的爱浇灌在他的心里……活在恩典国度而迈向荣耀国度时,圣灵藉着这目的性面向孕育了我们的终末性盼望。这盼望对于现今是有意涵的。在上帝的恩典中,这目的性面向协助我们确认人生的明天可以更精彩。我们可以期盼一个与现今有别的未来。

然而,我们应当理解——朝天之旅中的客旅虽然在恩典国度中,却还未完全拥有这国度。我们正在圣灵的指引以及荣耀天国的光照下活在地上的恩典国度中。当我们以期待的心朝向上帝完满的掌权时,我们也当尽力活现永恒的新,即公义、和睦,以及圣灵里的喜乐。这是卫斯理对“朝天之旅”之本质的理解。这也是卫斯理讲道和教导的其中一个主题。一个执着的朝天之旅,是个上帝扭转堕落航向以及我们重获上帝赐予但却已丧失的完全之目的性途径。

三.终末性生活(1):富化天国特质
既然“朝天之旅”的本质是公义、和睦,以及圣灵里的喜乐,我们就需要探问在卫斯理的理解中,我们当如何富化这些特质。从消极层面来看,就是排除妨碍天国特质被富化的元素。积极层面,则是与圣灵配合,从各个向度强化天国特质的孕育。

1. 消极层面
1.1 慎防撒旦的手段
为了保育我们的天国特质,卫斯理提醒我们谨防撒旦的四大伎俩:在我们的思想中撒播怀疑;向我们的心灵注入不信,邪恶的思想和不良的本质;妨碍我们行善;及诱惑我们行恶。 辨明恶者的这些伎俩是保护我们与上帝的关系被恶者祸害的第一步。在1750 年写成的“撒旦的伎俩”讲章中,卫斯理开列了恶者在我们思想中所撒播的怀疑:你配得见上帝吗?……上帝是圣洁的:你却不圣洁。光明和黑暗有何相关?你,作为不洁净的人,如何能处在一个被上帝接纳的状态呢?……你如何能假设你所有的罪都已被清除?……你清楚知道的;你知道圣洁是上帝的完满形象及这形象如何超越你的视线?你不可能得着她……

卫斯理鼓励信徒当保守自己的信心,不把自己交给任何试探,例如财富、思想和情绪的搅扰,软弱及任何一种内在的罪,如骄傲、爱世界及混乱的自恋。再者,信徒当注目基督,保守自己脱离心灵的沉重和黑暗,并竭力守住我们在恩典中所获得的。保守我们的信仰以使我们不被恶者的伎俩蒙骗具有终末性的重要意义,因为遗失信心就意味着我们也遗失爱心、喜乐、平安和权能。

1.2 深化悔改的操练
在朝天之旅中,悔改有其重要的角色。在“ 圣经化的救恩之道” (The Scripture Way of Salvation)讲章中,卫斯理论证因信称义后的悔改是必需的,因为罪尚存留在我们的心灵中:它仍然存留,即使在被称义的生命中,思想仍有一些部分是属肉体的……心灵折向倒退,仍然准备“离开永活的上帝”倾向骄傲、自我、愤怒、报复、爱世界,对了,还有所有的罪恶;苦毒之根的约制若稍微被挪去,就会即刻冒起;对了,这么深的腐败,若没有上帝明亮的光照,我们不可能看见。只有属于被称义者的悔改才会有这些罪仍然在我们心中的体悟。

被称义后的悔改操练协助我们警惕于骄傲、自我中心和偶像崇拜。另一方面,它也会协助我们更深地向上帝的圣爱敞开,推动我们更进深于圣洁生活。

2. 积极层面
2.1 与圣灵同步
我们当如何让天国的特质倍富化呢?卫斯理的劝导是:与圣灵同步。 这是重要的,因为我们是圣灵居住的殿。圣灵不但维系我们心灵中属上帝的生命(the life of God in our souls),同时也“开启内在圣化的伟大之工”。卫斯理相信与圣灵同步的信徒活在上帝的恩典中。他会如此相信是因为他把圣灵强化的同在看着是恩典。

卫斯理确认上帝是藉着祂的灵临在于世界上。圣灵不单会让我们知道“我们尚待整全”,而且也会把基督的义栽植在我们的生命中。因着这义的栽植,我们的心灵被炼净,经历“真实的改变”,上帝在我们心灵中的形象也因而被更新。这心灵的被炼净和更新其实就是“成圣”(sanctification)或“第二次改变”(the second change)。它是在圣灵持续的见证和我们心灵的不断回应中成就、进深和开阔。

在这个以朝向完全(perfection)为目的性指标的进程中,圣灵会除去我们灵里的干渴,导引我们的言行,并圣化我们,使我们的动机纯全,焦点专注,直到我们的言行归属上主为圣。因着圣灵的圣化,我们会因着渐渐进入圣洁的意愿及属天的气质中,而越来越体现清心和纯净的影响力。

2.2 强化我们的信心
与圣灵同行的会容让祂强化我们的信心,使我们的信心从仆人式的信心成长至孩子般的信心。这是孩子般的信心是医治心疾的惟一“天药”。具有孩子般信心的人不但能 辨识上帝就是我们的信心和工作的启迪者和完全者,而且也能看见上帝自己和永恒的事情。孩子般的顺服和对阿爸天父的信任就会从爱中油然而生。惟有这样的信心能使我们的心灵整全。她是我们得以被圣化的条件与管道。因此,对卫斯理来说,孩子般的信心对于成圣是必需的。

他确信当我们的信心被深化时,我们对上帝赦免的体验,对祂的声音的聆听,对祂的恩慈的看见,对祂的爱的体认,及对祂的知识的体察都会不断增强。这些都是终末性生活的基要元素。

事实上,自从卫斯理在其服事的初期开始教导这信念以来,就一直没有改变。他坚信我们需要不断成长:从信至信,从基督内的婴孩成长为青年和父老,直到我们享受信心的圆满确据(the plerophory or full assurance of faith)。

2.3 切慕被上帝的圣爱充满
对上帝有孩子般信心的信徒会切慕被上帝的圣爱充满。卫斯理重申这被上帝的圣爱充满的经验是关键的,因为她是信心的首要果实。当我们被这圣爱充满时,我们会被上帝赐予其他的特质,如圣洁、平安和在圣灵中的喜乐,对救恩的确据及对永恒荣耀的盼望。再者,我们会被转化并加力去爱上帝、爱自己、爱邻舍及其他受造物。这经验的真实性会藉着她所体现的喜乐、平安、忍受痛苦、 谦柔、良善、忠诚、温顺及气质被证实。

2.4 孕育基督化的喜乐
上帝的爱会带来基督化的喜乐。这是真满足的由来。卫斯理解释:欠缺爱,没有什么能使我们得益以使我们的人生喜乐。喜乐,对我来说,不是在同一个时段内开始和结束的微不足道的欢娱。然而,她却是让心灵得到稳定的,持久的满足的美好状态。

我们更认识上帝,我们就更多的经验祂的爱。我们更多的经验祂的爱,我们就更多的爱祂,就更加的喜乐和满足。这就是卫斯理所指的“宗教”(religion)的本质。宗教就是“对于上帝的喜乐认识”。若缺欠喜乐,我们不会有宗教因为宗教就是喜乐。不喜乐是不自然的!

卫斯理因此鼓励我们当珍惜和培育基督化的喜乐,因为起初上帝就是让万有活得喜乐(创一31)。在陈述这些观点时,卫斯理把宗教就是喜乐及宗教是道德或宗教是对于上帝的知识的看法区分开来。因此,笔者赞成 Mark L. Horst 所说的:卫斯理用基督化的喜乐作为一个观察、形容、描绘和阐明上帝的恩典为生命所带来的转化。

我们如何培育基督化的喜乐呢?不看世上的浮夸快乐,不看世上的其他宗教,不看受造物,却单单仰望上帝,我们的创造主,因为在祂里面有喜乐的一切泉源。

既然认识上帝及与祂相契就是喜乐,我们就当仰望祂。他在年老时对Ann Taylor 的劝勉可以称为我们继续培育基督化喜乐的劝勉:喜乐不在人里面,也不在任何受造物内。你尽管在整个受造界寻找,你可以在上帝以外寻得喜乐吗?不。当你开始认识上帝就是你的上帝,那时,而不是之前,你就开始喜乐了;而且当你更爱祂时,你就更喜乐了。当你在爱的信心上更增长时,你的喜乐也会相随增长。当稳实的航向这点。把这些深藏在你心里!

让我们不断仰望上帝,因为我们的信心和喜乐会随之增强。在我们之内真的会因此而有喜乐的泉源。我们会因此以上帝赐予的信和爱,而不以世上不定的财富作为衡量自己和世界的准绳。我们更会因此而常常喜乐,凡事谢恩。

2.5 渴慕公义
另一个与圣灵同行的特质是公义。对卫斯理来说,公义是一切圣洁和属天气质的统合。她是“我们的心被上帝治理的果实。”她就是圣洁。她衍生出我们对上帝和邻舍的爱。

在“登山宝训第九讲”,卫斯理定义公义为圣灵注入我们生命的基督的义。这说明了基督的义和我们对义的渴慕的关联。基督的义是我们渴慕公义的基础:基督的义是我们进入天堂(heaven)的必需性资格;我们的义则使我们符合资格( qualify us for it)。欠缺基督的义,我们无份于永恒的荣耀;缺乏圣洁我们不配得着她。藉着前者,我们成为基督的肢体,上帝的儿女,天国的后嗣。透过后者,“我们被造作而有份于在光中的众圣徒的产业。”

因此,渴慕公义就是渴望圣灵在我们心中所造作的正确状态。渴慕公义就是渴慕爱与完全。这是“我们所有属灵胃口中最强的。” 这是修复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形象和恩宠的最佳和唯一途径。她激励我们去探寻在基督内更深的敬虔生活和更丰盈的爱的生活。渴慕公义具有终末性的重要性因为她是我们能穿越救恩窄门,迈向圣洁和永恒荣耀的唯一通道。

我们如何持守对公义的渴慕?消极层面:提防罪恶,特别是骄傲、自我及对世界的爱。积极层面:积极参与上主所设定的施恩管道(属灵操练),特别是祷告、禁食、研读圣经、聆听和默想祂的话及领受圣餐。再者,卫斯理也强调,在宽度、纯净、灵性及对于律法之精神的成全,我们对义的渴慕都当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

2.6 遵守道德性的律法
这引导我们去看卫斯理如何理解道德性的律法及遵循它们的重要性。对卫斯理来说,道德性的律法就是十诫及蕴藏在登山宝训中的基督的命令。

他认为从基督论的角度看,十诫和登山宝训是相连的,因为摩西的律法是上帝的儿子在“耶巍”的角色下传递的。十诫是生活举止的完整规则;登山宝训则是基督信仰的完整方案。在“登山宝训—第五讲”,他指出登山宝训更清楚,更完满的表达了基督与道德性律法 :就这方面,我们的主已经丰富的在我们面前展示在之前和随后的讲论;祂都没有向这世界介绍一个新的宗教,却是和从起初就有的一样――一个在内涵上无疑是与创造一样悠久的宗教……一个由律法和众先知在随后的世代作证的宗教。然而,在这道成肉身的伟大作者(宣讲者)还未就这律法的每一项主要枝干作出确凿的评注,同时宣告它不能被更动,而是有效至世界的尽头以前,律法并未完全被解释,也未被彻底理解。

卫斯理认为既然基督确立律法,我们也当确立律法。早在1744 年的“第一个年议会”的第25项问答中,卫斯理清楚指出:基督徒有不遵守礼仪性律法的自由,却没有不遵守道德性律法的自由。他重申:在朝天之旅中,在基督里遵守道德性律法是有其地位的。就基督与律法在我们的朝天之旅的重要性,卫斯理作出以下的阐释:确实的,基督与律法彼此把我传送到对方那儿,――从律法到基督那儿,同时也从基督到律法那儿。一方面,律法的高深约束我飞到上帝在基督里的爱;另一方面,上帝在基督里的爱让我更靠近律法,远超过一切金或宝贵的石头;使我认识律法的每一部分是主在其季节里会成就的恩惠应许。

我们应当确立遵循道德性律法的重要性,因为“废除律法其实就是一起废除信心/ 信仰和律法”。

这信念与他认同路德的惟独恩典的观念并没有冲突,因为他认为恩典“经常是‘有规范’的恩典”。

基于这信念,卫斯理持定道德性律法的嘱咐性角色,声明基督徒当藉着遵守道德性律法以持续我们终末性的生活。因为,道德性律法是爱上帝与爱邻舍之诫命的总纲(可十二29-31)。再者,遵守律法不但能富化基督化的爱,结出公义、平安和有确据的果实。

因此,在他的一生中,卫斯理不断敦促传道者首先当传讲上帝的爱,因为上帝的爱是一切诫命的总结,之后也当传讲道德性的律法。对他来说,两者兼施的传讲是避免“轻忽医治百姓伤痛”的途径。

小结
从上所述,我们发现就富化天国特质而言,卫斯理的思绪是很清晰的。一切的富化努力都当以天国为主轴。天国的本质厘定了什么是天国的特质,也为卫斯理的富化努力定位。这说明了为何卫斯理就其一生不遗余力善用各种创意牧养管道以协助卫斯理复兴运动的游行传道、执事及卫理信徒富化在他们心中的天国特质。这其中包括带领崇拜与祷告聚会,主持圣餐;鼓励禁食;鞠躬尽瘁按时讲道,仔细讲解圣经教导;出版祷告手册、神学性讲道集及圣诗等。除了常常运用上帝所设的这些“施恩管道”之外,卫斯理也敦促大家当常常善用这些管道以惠益自己。再者,他设立设立和强化年议会/ 会社/ 班会/ 小团的系统,以深化和富化在众人心中的天国特质。对于那些无法会面的肢体,卫斯理则执笔书写牧函鼓励敦促他们当向圣灵敞开,靠主恩富化天国的特质。

四.终末性生活(2):体现天国特质内隐的特质孕育会导引出外在好行为的果实。这是卫斯理一生不变的清晰信念。他认为好行为就是信心的果实。 没有工作的信心不是信心。它“纯粹只是一个死的,空的概念。” 然而,卫斯理却也清楚阐明,不是我们的信心产生好行为,而是圣灵。因此,他也把好行为看作是圣灵的果实。他深信在恩典国度内被圣灵充满的新创造,会结出好行第 1087 期 2016 年 9 月 4 日 9为的果实,即“敬虔之工”和“慈惠之工”。对卫斯理来说,敬虔之工和慈惠之工是一个钱币的两面。慈惠之工是敬虔之工的试金石;不以慈惠之工为辅的敬虔之工反而是朝天之旅的障碍。以下的篇幅,我们就集中讨论卫斯理对于慈惠之工的理解:

1. 负责任的钱财营管
卫斯理很清楚钱财的本质。一方面,他说这本是“上帝美妙的赐予”;另一方面他也鼓励作为管家的我们当在顾及整全生活时,节俭生活,同时也不断改善手中的工作,精益求精,不贪婪的尽所能赚钱,也有策略的营管上主所托管的。

为何尽所能赚钱?让钱财发挥最高尚的目的。卫斯理在这方面作出至今仍合时宜的智慧劝导:(1)照顾自己和家人的日常健康生活所需;(2)为儿女提供所需,但不至于纵容他们的骄傲、贪婪、虚荣心及挥霍无度;(3)为后裔留下足以维持生活的金钱,其余的捐献以尊荣上帝;(4)若有剩余,按能力让有需要的信徒得着及时的帮助;(5)再有能力则协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当尽自己的能力去关顾有需要的人,因为“这是活出基督信仰本质的实践行动。”

在营管路上,卫斯理也劝勉我们当常常带着祷告的心,谨慎的自省 :我是用管家(而不是业主)的身份来用这些钱吗?

我所作的顺服祂的话吗?

我能以这种行为、花费、作为献给上帝的祭物吗?

我有理由相信这工作能在义人复活的时候得到报答吗?

2. 多元化的慈惠关顾
卫斯理如何践行他对有需要的人的关顾呢?卫斯理的回应是:先亲身去探访他们,因为这会让他看见和听见贫穷者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探访所见所闻不但协助他实际的关 顾他们,而且也成为他推动卫理班会/ 会社和小团参与关顾邻舍的论据基础。

除了探访之外,卫斯理也看重“与穷人生活在一起”的实践。事实上,当他更深的委身服事时,他发现自己更愿意与穷人、社会中被看为卑下的基层,甚至是被遗弃的人生活在一起。他认为服事他们其实就是服事基督。当基督徒看见穷人的真实需要时,其实就看见基督的面谱(脸孔)了。这样的委身不是一种情感上的依附,却是如同 Jennings所形容的,是一项“优先的选择”(preferential option)。

因着这样的选择和委身,卫斯理不但为无力的穷人提供基本的食物、衣服和住宿,有时候也为他们筹集物资或行乞。事实上,他在82 岁那年,仍然在寒冬时,为穷人行乞!这样的身教榜样成了他鼓励游行传道、执事和班会班长为穷人行乞的有力基础。

卫斯理强调不只是较富有的当关顾穷人,较有能力的穷人也当关顾无力的穷人,特别是会社中贫苦的肢体。当他这样强调时,他尝试普及众人对贫苦实境的回应。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他发动会社的联属力量,为穷人筹集基本生活所需的款额。此外,也集合会社的力量,以更机制化的途径参与扶贫的善工。以下,只列出一些的实例:(1)建设Kingswood 学校;(2)设立裁缝企业;(3)为营运面对困难的商人提供贷款;(4)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和药物;(5)出版Primitive Physick,为家庭带来廉宜实惠的医药关怀;(6)开始“贫苦之家”,使被遗弃的寡妇和儿童有栖息之所;(7)当城市中的会社接触越来越多的穷人时,他于1790 年成立“陌生朋友会”(The Strangers’ Friend Society),不分宗教信仰的为陌生的贫苦朋友提供基本需要的援助。

当卫斯理越与穷人生活在一起,他越意识到穷人的贫困常常是与社会偏差和政府的不公施政有关。这引导他开扩其慈惠之工的范畴:从筹集经费、设立相关机制以改善穷人的生活素质到参与社会公义。为了替穷人伸张公义,他于1773 年向有关当局提呈公共经济政策的建议书。其中一份被称为 《当今粮食短缺的省思》(Thoughts on the Present Scarcity of Provisions)。在这份建议书中,他建议以下:(1)禁止非法蒸馏酿酒;(2)减少出口和供豪华战车使用的马匹;(3)削减农耕土地的售价和专利权;(4)抑制奢侈的生活;(5)把国债减半:(6)废除养老金制度以作为周济全英国穷人的途径。此外,他也使用不同管道抗议不同形式的剥削和压迫,如:市场上的不公操守;非法贩卖烈酒;医生和药剂师的贪婪;律师们的不诚实;殖民主义的邪恶;及贩卖黑奴的不人道等。

上述努力是卫斯理及其同工关顾穷人,体现天国特质的一些社会性表达。日久,它成为卫斯理与同工的服事标志。

3. 分享(宣讲)福音:三重好消息卫斯理深知人生最大的贫穷就是灵魂及与上帝关系的贫穷。他也深知基督徒的存在就是把耶稣基督介绍予邻舍。James C. Logan 准确的指出卫斯理坚持基督徒必需做的就是“宣讲基督”。为何坚持“宣讲基督”呢?原因有二:(1)若与未认识耶稣基督的人相比,基督徒享受更多上帝的护理和供应。因此,向未认识耶稣基督的邻舍介绍耶稣基督是当仁不让的事;(2)若与富裕的人相比,福音更容易植根于穷人当中。

本于上述信念,约翰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之外,也不遗余力的尝试透过各种可行的管道(如交谈、户外讲道、教导、写作、编辑及班会聚会等)向穷人宣讲福音—三重好消息(即基督为众人死、因信得救恩及上帝恩典的国度)。在众多分享福音的管道中,约翰认定讲道是邀请、説服、把耶稣基督献议予 (offer) 其听众及建立他们的主要管道。他竭力讲道以邀请人回应耶稣基督的邀请,在祂里面生活,并为祂而活。

在1772 年,他写信予他的弟弟查理斯卫斯理(Charles Wesley)。信中这么表白:你和我的职责(business)就是拯救灵魂。当我们承接牧职时,我们承诺把这事务当作是我们唯一的职责。若我们没有如此做,我们的每一天就白费了。Sum totus in illo(我完全被这职责占据了)。

1781 年,他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达宣讲福音的重要性。他说:“我需要继续前进;去传讲那交托予我的福音;我若不传讲福音,我就有祸了。”因着关切灵魂的紧迫性,约翰除了捉紧机会传讲福音之外,也积极招募、训练和差派平信徒担任游行传道,向邻舍遍传福音。

结论:
从以上的讨论,我们发现在卫斯理的神学理解中,朝天之旅不只是一道攀向天堂的上升阶梯。它更是面向上帝,钉根国度又脚踏实地的上行和前行之旅。在这旅程中,我们不断怀抱终末性的盼望——盼望能重获原初的公义,也盼望富化我们的内在特质,委身于负责任的终末性生活。既然朝天之旅是在地的踏实旅程,卫斯理期望我们聚焦于终末的荣美愿景时,也当积极的践行营管操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卫斯理对于终末性生活的理解也提醒我们:面对世界的复杂面向时,让我们不被困囿或迷失。相反地,当仅记我们还有一个目的性面向:面向上帝及其永恒治权。因此,祷求施恩的上主引导我们怀着这个面向的光照和引导,带着盼望在这片充满伤痕的土地,追随基督,活现我们作为上帝子民,土地管家,甚或是“第三股力量”的职事,藉着圣灵所启迪的创意管道,为这地祝祷,为这地的好处而负责任的殷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