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达雅节是达雅族的丰收节,许多原住民朋友都会回乡过节。向来都知道这节庆的欢腾热闹,只是惭愧得很,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能亲自参与盛会(今年也因出门而再次错过)。扪心自问,总觉得自己对原住民邻舍的关注远远不足。

即使有许多原住民就生活在我的周遭,但无论是成长环境还是求学过程中,都不曾与他们有过任何交集;更因着对他们不了解,过去自然也是敬而远之。

进入卫理报工作之后,我才有比较多的机会“认识”原住民。说是“认识”,其实严格说起来,仍然是一种“纸上谈兵”的概念--透过报导、消息、採访,了解一些原住民的故事及事工。当然,对于他们的观感与理解自然也渐渐有所改变。

真正与原住民有了一小步的近距离接触,是因为所属堂会推动国语事工已有经年,有越来越多原住民加入我们的大家庭(毕竟教会牧区内本来就有不少原住民)。只是,由于他们一般都参与国语崇拜,如若没有参与国语事工服事,基本上交流的机会也是极少。

语言并不是最大的障碍
然而,就在这极少的机会中,我有数次与原住民弟兄姐妹一同服事的经验。当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相异造成的沟通障碍(另一种的“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每每都需要旁人协助,才能把话表达清楚,或听明白他们的意思。不过,至少对我这向来因“语言不通而恐惧”的人来说,也算是个小小突破。于是,鼓起勇气接受了国语事工牧者的邀约,日后有一次机会能到他们当中证道(虽然还是得靠人来翻译)。

说实话,当我看到陈华新牧师的服事见证(页6),才深深自叹远远不如呀!

陈牧师即使不谙国语、伊班语,但靠着他人翻译,服事了一批又一批的原住民。可见,语言并不是最大的障碍,最大的阻拦其实是我们的心--有没有从心里真正愿意关爱这些邻舍,愿意为他们付出一些些?是不是仍带着优越感,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看待他们?是不是认定他们就是一群需要华人信徒不断扶持却依旧扶不起的“阿斗”?是不是对他们的文化嗤之以鼻?是不是非我族类,就其心必异……

或许,不管我们接下来能在原住民长屋事工或国语事工中投注多少心力、人力、奉献……

但最起码,我们对他们的心态与态度都得调整,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尊重,或许就如伍秀娟宣教士说的,至少在称呼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尊重。同时,常在祷告中记念他们的身心灵各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