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美敲开隐密国福音门

美以美的故事(35)

@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mengleiwong@gmail.com ,欢迎交流】

韩国卫理宗成为胸怀普世教会

作者(右1)摄于仁川宣教士登陆纪念公园

话说,麦利和博士是曾在中国福建省任宣教士25 年,然后在日本宣教10 年,为东亚卫理教会铺设一条福音通道。1884 年6月24 日,麦利和被委派前往朝鲜王朝与当时的高宗王会面,并获批准可以在朝鲜半岛展开医务及教育的工作。

第二年(1885 年)二月,美国卫理公会派遣的第一批宣教士阿扁薛罗夫妇、医葯宣教士威廉斯克兰顿(Dr. William B. Scranton)医生夫妇及斯克兰顿母亲玛丽(Mrs. Mary Scranto)来到日本的横滨。

阿扁薛罗夫妇与斯克兰顿及美国长老会的宣教士元杜尤(Horac G. Underwood, 1859–1916)于1885 年4 月5 日(复活节当天)一起踏上了被称为“隐密国度”的朝鲜半岛。他们坐船到Chemulpo(现称“仁川”)海港登陆。虽然仁川距离汉城(现称“首尔”)仅有20 里,但由于在半年前(1884 年12 月间)传出“甲申政变”事件,就是朝鲜开化党(改革派)借助日本力量进行政变,三天后在守旧势力要求下,中国袁世凯等率领清军,击败开化党人。由于局势不明朗,美驻韩国的大使富特(Lucius Harwood Foote,April 10,1826-June 4,1913)为了安全起见,劝告他们“回头”——在日本等两个半月后再来。

首办医疗服务

当这些宣教士再动身前往韩国,并于1885 年5 月3 日抵步韩国后,斯克兰顿发现长老会的医生安连(Horace N. Allen,1858-1932)在早一年(1884 年)的9 月15 日已来到大使馆提供医疗服务。在政变中,Allen有机会为前驻美国的领事Min Yong Ik 及明皇后治病,因此得到高宗王的信任与批准,还给了一块土地充作诊所之用。因此,斯克兰顿曾在Allen 诊所工作一段短暂时日,后来就开始自己的医疗服务工作,把自己住处改建为诊所。后来,王给他的诊所取名为Si Pyung Won(“普世病院”的意思);病人日益增加(韩国中下层人士似乎很能接纳西医)。

后来,斯克兰顿在西门附近设立了诊所,在外头放了一块招牌:男女老幼,每个患者带个空瓶子,每天十点来美国医生处看诊(空瓶是要装药带回的)。由于诊所位置在贞洞,王的住处也在附近,导致一般老百姓要来看病有些困难,因为王的警卫会检查往来人流。后来,斯克兰顿
医生把诊所移至南门附近,那是一般住宅区,可以遇见更多穷人。他认为医院事工的成功是卫理公会宣教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卫理海外妇女协会则差派了女医生荷活医生(Meta Howard)于1887 年前来,在贞洞附近开了女性专用医院。不过,两年后,荷活医生因为健康问题回国,差会又派了两位女医生前来——罗斯打施活与玛丽卡略医生(Rosetta Sherwood Hall and Mary Cutler)。施活医生与丈夫威廉豪医生(Dr. Willam James Hal)也是平壤卫理公会的创始者。

蒙召日本韩国宣教

阿扁薛罗(Henry G. Appenzeller,Feb 6,1858-June 11,1902)是美国宾州人,于1858 年出生在Souderton,是第四代的荷兰移民。父母是德国路德宗信徒,从小母亲以德语教孩子们读圣经,少说英语,因此阿扁薛罗第一语言是德语,在家也都以德语优先。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在书写方面都以德文为主。

1876 年10 月6 日,当时18 岁的阿扁薛罗在West Chester Normal School 读书,遇见了卫理信徒,也经历了个人的属灵悔改及生命转变。1878 年,阿扁薛罗进入兰开斯特市(Lancaster)的Franklin and Marshall 学院就读,他受到小组聚会吸引,而加入学院附近的兰开斯特美以美教堂。他决定将会友籍自德国归正教会转到卫理公会。虽然仍然在读书,他
就已经被委任为一间布道处的助理传道,同时认识了一名会友Ella Dodge 小姐,且于1884年12 月17 日结婚。1882 年学院毕业后,他进入新泽西的德鲁神学院(Drew Theological School)就读。在德鲁神学院求学期间,他对日本与韩国的宣教很有负担。1885 年,阿扁
薛罗毕业后,于2月3日在三藩市由C.H.Fowler会督按立为牧师,并被派往韩国为宣教士。新
婚太太愿意夫唱妇随,他们先抵步日本后再转去韩国。

韩国首间学堂教堂

阿扁薛罗来到韩国的两个月后,得到官方的办学批准。11 月6 日,阿扁薛罗太太生下第一位女儿Alice。学校到第二年(1886 年)的6 月8 日正式开课,朝鲜王把学校命名为“培才学堂”。

与此同时,1886 年6 月间,阿扁薛罗在居处曾举行了第一次的公共聚会。过了一年,1887 年7 月24 日,他为第一位归信的韩人施洗,然后10 月2 日为第二位韩人施洗。很快地,他就主持了圣餐活动。这一年他还去了一趟平壤考察。不过有教堂的聚会是到了1887年10 月9 日才开始的,那是一座名为“伯特利”的教堂(Bethel chapel),也是于1898 年正式兴建的“贞洞堂”的前身,这间教堂被视为在韩国的第一间卫理公会教堂,是当地最古老的卫理公会教堂,名为“贞洞卫理公会”。不过,仁川区内另有一座教堂——内里卫理教堂(Naeri Methodist Church)也被视为是最早的教堂,并声称是阿扁薛罗于1885 年开始,在1891 年兴建的教堂。不过,一般上,韩卫理都指称贞洞是第一教堂。

1888 年-1890 年,阿扁薛罗或个人、或与长老会宣教士曾走访6 个北部的省份。自他被委派来韩国(1885 年至1900 年),都是韩国宣教的监理,同时负责财务工作。

内里教堂的最早宣教士先锋阿扁薛略等人的石雕
内里教堂
韓国卫理第一堂:贞洞教堂

与此同时,阿扁薛罗也与其他宗派合作翻译韩文圣经。其实,较早时,罗约翰(John Ross,1842年-1915年)受苏格兰长老会差会派遣到中国东北(曾被称为“满洲”),后来到奉天(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市),于1889年创立 “东关教会”(又叫“东门教会”)。有一天,罗约翰会见一位朝鲜商人,便决定把《新约圣经》翻译朝鲜文版,并于1887年完成后带到韩国。不过,阿扁薛罗则认为需要重新翻译。

1902年,阿扁薛罗前往参加圣经翻译的会议,途中却不幸沉船溺死,享年44岁。虽然阿扁薛在韩国仅17年,却已为韩国卫理公会奠定了基础,随后美国卫理公会继续派来许多宣教士,参与教育、医务及牧会等事工。

杨津花坟场

笔者有次走在韩国首尔汉江畔的杨津花坟场内,心情有点沉重,又有些与有荣焉。这些墓碑下的,是宣教士,却又不仅仅是宣教士。他们为了上帝和福音的缘故,将生命摆上,浇奠在这块土地上,对韩国的教育、医疗、社会关怀、文明精神等带来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今天韩国的宝贵遗产。

这坟场最受人注目的两个墓碑,当属最早来韩国的宣教士——卫理公会的阿扁薛罗(Henry Gerhart Appenzeller,1858-1902)及家人,还有长老会的元杜尤(Horace Underwood,1859-1916)。

在其中也有另一位福州来的美国卫理公会宣教士武林吉牧师的衣冠塚。武林吉(Rev. Franklin Ohlinger,1815-1919)于187O至1890年在福州办英华学校(Anglo Chinese School)、《郇山使者》(The. Zion Herald)月刊等。1891年至1893年被派往韩国帮学校出刊物,设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及出版《朝鲜丛报》(Korean Repository),后因2位孩子病逝,返回美国。1895年,他重抵福州并在兴化办孤儿院(Rebacca Orphanage),同时兼任教区长。19O2年,武林吉牧师在福州办福音书院,且出任《华美教保》刊物主编。1919年,他回到美过,后病逝余奥亥俄州的辛新那堤(Cincinnatti,Ohio)。这位能讲英语、福州话、兴化话及韩国话的“红毛人”,为了扩展上帝国度,把一生都摆上,真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