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巫人民之父32 年无私奉献

美以美的故事
@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保罗卫理教堂

富雅各纪念室

诗巫人民之父32 年无私奉献
富雅各鞠躬尽瘁埋骨砂州

自美国路易斯镇(Lewistown)往南走65 公里抵步康科镇(Concord),这里是在中国福州、日本横滨的美以美宣教先锋──麥利和牧师的家乡。在这里找到了麥氏于1840 年任职于康科德卫理教堂的议案簿的签名(详参“美以美的故事”32-34 期)。

离开康科镇,再向南驶40 公里,来到雪边堡(Shippensburg),那是富雅各教士唸中学、师范学院的地方。离开Shippensburg 南方约9 公里,就到了富教士的故乡──格林村(Greenvillage);再行7公里来到昌伯斯堡(Chambersburg)。不过,近日有一位富雅各亲人,传来富雅各在格林村故居消息,后来已成为当地的牧师屋。由于我们前往格林村前沒联系到人,就直接到保罗卫理教堂,那里有个主日学教室充作富雅各纪念室,除了有些相片,也有富氏当年从砂拉越带回有关婆罗洲的资讯。在远离诗巫一万多公里的异乡,看到有关富公的相片与刊物,內心感到相当激动。

农村孩子,情系诗巫

富雅各(James Matthews Hoover,1872-1935 年)是个与诗巫的发展分不开的名字。他在诗巫32 年的服侍中,不仅是名宣教士,他也发展当地经济和建设,更藉着建堂办校,对人的灵命知识展开全人生命的关顾。邱文光牧师(Rev. D. P. Coole)称他是“诗巫人民之父”。

富雅各于1872 年8 月26 日生在美国宾州(Pennsylvania)的格陵村(Greenvillage)。父亲约翰(John)除了务农,也是一名鞋匠。母亲安美丽(Emily)从小教导富雅各凡事寻求上帝的国和上帝的义,影响了富氏一生的信仰与行事为人。后来,他带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薄被出门,每晚陪伴他度过在砂拉越宣教的日子。

格陵村的美以美会是富雅各从小成长的教堂,15岁时他就立志要一生顺服上帝的安排,活在祂的旨意中。18岁,在家乡东北方的雪边堡州立师范学院(创于1871年, 1883年升格为“雪边堡大学”)就读。毕业后,他随家人搬到了南方8公里的昌勃斯堡。富雅各在一间黑人学校教书,曾担任过校长。与此同时,他在目前的圣保罗卫理公会聚会并参与主日学服事,担任务德会(青年团契)的主席、本处传道等职。
 

呼召临到,犀乡宣教

1899年,26岁的富雅各领受上帝的呼召,在印度美以美会督多本牧师(James M. Thoburn)的呼召时,本想要到印度去,但却被派往槟城为宣教士。1903年,他被委任为砂拉越华人工作者,成为诗巫福州垦场第一位长期宣教士。

诗巫早于1872年开埠,1901-1902年间,黄乃裳透过中国美以美会招募了三批1,118名福州垦民,于郊外的新珠山与王士来开辟两处垦场。后来,黄乃裳因资金不足等因素,垦场面临倒闭,垦民病的病,死的死,许多人逃走或回中国去了,剩下差不多600人。1904年,黄乃裳离开砂拉越回到中国,富氏被砂拉越白人拉者委任为福州人的“头人”(首领)。

当初随黄乃裳来的垦民中,三分二是以美以美会信徒为主的基督徒。他们在新加坡万会督陪同下来到诗巫新珠山,第二天就设立了第一处美以美会;第二间则是在王士来垦区的下坡。垦场擴散后,没有教堂的地区,就由本处传道在家中领会讲道。每个垦区皆建立教堂作为社区的中心。

办校建堂,教养兼备

除了教堂外,富雅各在新珠山教堂里设立了美以美会男校。学生早上学英文,下午学华文。富教士早上教书,下午巡视各区的礼拜堂,探访会友,甚至帮助他们处理许多繁杂的生活问题,包括:治病、教导农耕、诠释法律、建筑屋子、处理案件等。星期日当然在礼拜堂讲道和教导。这些行程都得走好几公里或划几个小时的船才能抵挡另一处。因此,富雅各的服事很是繁重。

1904年,他与杨玛丽(Ethel Mary Young)结婚。富师母也负责教书,且颇具语言天分,除了会说马来话和淡米尔语,也熟练七音的福州话、兴化话及福建话。此外,夫妇俩还可以与达雅人和马兰诺人用马来话沟通。富雅各还编了一本一千多字的《达雅词汇集》。居民们都很敬爱他们,尊称富雅各为“端”(Tuan)。

设立总部,引进橡胶

1905年,富氏从新珠山搬到诗巫市区住,以此为中心和总部,且设立教堂和学校。富师母在男校中另设了诗巫第一间女子学校。

最初垦民主要是种稻米、胡椒、马铃薯、甘蔗等,后来在富雅各推介下,购得橡胶树苗和种子,交给黄景和与郭友竹在诗巫西岸试种。富雅各同时鼓励黄景和继续于周末协助牧养教会,黄氏也经常陪同富氏到各牧区拜访和讲道,协理季会圣工,处理垦场事务。后来,种植橡胶逐渐成为诗巫主要的经济来源,为福州垦民经济的第一波转型,这也是学校、教堂的重要经济来源。

富雅各除了是宣教士,还是牧者、教师、医生、推事和整个移民公司的总裁,事务繁杂但是办事效率又高又有效。

富雅各在诗巫期间曾:

*引进诗巫第一架脚踏车;

*引进诗巫第一艘蒸汽船,并倡导成立合股公司经营船运;

*引进米较进而设厂提升了粮食的产量(1908 年);

*诗巫开始用无线电时,他是第一位操作人员;

*引进发电机并组织公司经营电力供应(1914 年);

*引进制冰机(1916 年)并组公司管理;

*引进圆锯;

*引进链锯(1923 年),由好朋友马斯兰(C. W. Masland)赠送;

*木桂兰设立了较胶丝的机器厂(1924年); 

与此同时,当1911 年兴化蒲鲁士宣教士来诗巫考察时,也是经富雅各引见,与拉者会面并蒙允许兴化人前来开垦。

1912 年,富雅各为了预备当地教会将来可以自养自立,向政府取得木桂兰约300 依甲的地种植树胶,作为教会的产业。教会委派农业专家戴维斯(Charles Davis)来发展木桂兰。

1919 年,诗巫成为一个教区,富雅各被委任为教区长。

1927 年,在美国马斯兰夫人(Mrs. Masland)为纪念先夫而进行捐助教堂重建落成,称为“马斯兰纪念教堂”(Masland Memorial Church,既福源堂)。

1928 年三月,诗巫市区发生大火,五百多间木屋在三小时内夷为平地,包括教会的宿舍和会所。当时因忧郁、精神问题而身在美国养病的富雅各无法自己执笔,只好由富玛丽代笔向美国各教会请求援助。

1930 年,由于胶价低落至每担4 至5 元,富雅各在取得拉者的同意后,以工代账。这一年,富氏委任林开臻为教区助理,陪伴他到各堂会讲道、襄理、协商会务等。与此同时,富雅各开始了第一次的传道师学校,以训练大约30多位的传道和教师。

作者(右3)在保罗卫理教堂看见富雅各教士的相关资料,心中甚喜;左3 为萧招和牧师。

染病去世,各族惋惜

1935年,富雅各因疟疾去世,息了在婆罗洲砂拉越一切的劳苦,安息主怀。消息传开,不但是基督徒,就连非基督徒,不管是华人、达雅人、马来人或印度人都非常悲伤。政府各机关下半旗,并禁止娱乐,拉者还在福源堂设立铜牌以纪念富雅各的奉献和贡献。

富雅各爱神,也爱人如己,把一生献在婆罗洲砂拉越的诗巫,因而被称为“婆罗洲的富雅各”。当时砂拉越的辅政司克罗克尔评述说:“‘端’富雅各在砂拉越事奉的历史,就是拉让江的发展史。”

百年后,黄顺舸部长评论富氏也说:“诗巫社会的诞生、成长与兴旺是与富雅各牧师、卫理教会唇齿相关。富氏令人钦佩的地方就是“但问耕耘,不求收获”地服务,“只求奉献,不求回报”,抱着“辛苦自己一个人,造就许多人”的伟大精神,在一片蛮荒之地贡献一生。

黄敬胜牧师曾形容,富氏是社会的发展者和代议士,经济的摇篮手和执行者,文化的宣教士和耕耘者。这是富氏初抵诗巫时的心愿:这个拉让流域一定会发展成一个新的文明地区——他希望打造诗巫成为一个荣耀的佳美之地。  

宣教服侍的好榜样

32年里,富雅各在拉让江流域一共建立40间礼拜堂和41间学校——礼拜堂代表信仰的传递和实践,学校代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两者都是社区发展的基本要素,也符合宣教的使命——一边传扬福音带来神国的降临和扩展,一边更新文化带来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建立一个荣神益人的社区。姚炳华说,这就是“把生产、信仰、教育三者联为一体。”

截至2020年,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有110间堂会、22间布道处(中心),共132间礼拜堂,牧者223位。诗巫也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市镇,而如今教育和医疗都由政府接手,延续先贤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