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世德(民都鲁恩光堂)

很高兴看到池金代会长写了这篇《不要失去下一代》(2018年9月23日第1185期卫理报)提醒教会注重家庭事工。不少西方传统教会因为后继无人而没落或解散,确实非常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我小时候父亲不信主,家里没有家庭祭坛,也没有什么宗教教育。感恩母亲从小送我去主日学,奠定信仰的基础。长大后透过参加团契、崇拜和特别聚会坚定信仰,42年来没有远离主的教会。在主日学学的短诗和背的经文成为我一生的帮助和祝福(感谢我从小到大的主日学老师)。
过去十年,从主日学到现在的儿童团契服事,成长许多,也深深感觉到教养下一代的挑战越来越大。很多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很难专注,不太喜欢上主日学,很难教。我想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物质更丰富(看不起主日学的奖励了),见识更多(老师讲的故事和东西早就听过了),被宠爱而容易变得自我(不顺服权威很难受教)和电子娱乐产品的刺激太多(主日学的教学相对变得枯燥)。
不过有一样东西是现在很多的孩子缺乏的,就是真实的关爱。所以老师如果用心认识孩子,跟他们建立关系,就有可能影响他们改善。老师也要不断成长,用“18般武艺”来教学,正如歌罗西书三16所说:“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

父母才是主要宗教教育者
我想以前的基督徒父母在家努力做宗教教育的也不多,但是还好环境单纯,所以孩子在教会打滚长大就不太会变坏。现在的社会风气日渐败坏及不符合圣经教导,所以家庭宗教教育变得比以前更重要。问题是:有多少基督徒父母如申命记六4-7所说的,在家“殷勤教训你的儿女”呢?很多人错误地以为孩子的宗教教育是教会的责任,殊不知父母才应该是孩子的主要宗教教育者!李台莺博士说得好:“对有孩子的信徒来说,要履行主耶稣升天前交代的大使命(马太福音廿八19“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第一个要救和训练的门徒就是自己的孩子。”
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不要失去下一代,最重要的就是如池金代会长所说的重视家庭事工。具体来说,第一是坚固信徒的婚姻家庭的事工,再来就是儿童事工(包含少年事工)。儿童事工包括了主日学、儿童与少年团契以及男女少年军的事工。教会极需要:1.在主日崇拜多多宣讲婚姻家庭和亲子教养的真理(不管已婚未婚都要学习和教导,不能交给其他“专家”来教);2.各堂会要想方设法帮助弟兄姐妹建立家庭祭坛;3.鼓励更多人加入儿童事工,并多多提供训练和资源,使他们更有能力和技巧去教养孩子。感谢年会每年用心举办主日学老师训练会,但诗巫以外地区的老师参加不易;故此建议应该把所有内容放在年会网路,让各地更多老师受惠。

化危机为转机
根据网路的资料,主日学(Sunday school)大约始于1750年代的欧洲。当时很多中下阶层的孩子从小做工,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于是有基督徒在他们没有做工的星期日开办学校,教他们读书写字,并且认识圣经真理。后来教育普及了,主日学渐渐变成跟成人崇拜同步进行的圣经教育班。
年会主日学同工也察觉需要帮助孩子长大后适应大人的崇拜,所以在过去几年,改变教材,改革主日学成儿童崇拜。我觉得,主日学如果成功,不应该会因为隔离成人和小孩的敬拜地点而成为教会失去下一代的原因。我看过一些台湾教会,就是透过优良的主日学把许多未信者的孩子带进教会,然后大人跟着来,带来教会的成长和复兴。
另外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差不多11岁以上的孩子才渐渐拥有比较好的抽象思考能力。成人崇拜的信息对4年纪以下的孩子来说太抽象,如果硬是要求他们每个礼拜跟着大人安静听道,会不会太强人所难呢?长远来说,这对他们的信仰是好是坏呢?有些父母不晓得或不愿意花时间做宗教教育,趁着他们崇拜时,让有恩赐的老师用孩子能明白的方式,把上帝的话存在他们心里,不应该是一个错误。
我们年议会之下大多数堂会的主日学儿童人数逐年下降,令人担忧;但我深信透过圣灵的引导,池会长英明的领导和年会主日学牧者同工的集思广益下,定能化危机为转机。让我们大家举起祷告的手,支持儿童事工,祝福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