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黄钦钗(诗巫锡安堂助理牧师)
记录:卢韵琴

基督教常常被称为“歌唱的宗教”,因为在绝大多数基督教的礼拜、小组、主日学、家庭礼拜或者团契聚会等,歌唱和音乐都占了相当重的比例。音乐或诗歌实在是上帝赏赐给我们很棒的恩赐和礼物,因为音乐总是有种很特别的神奇力量。
“譬如,在礼拜中的讲道,很多信徒可能会睡觉、看次序单、看手机等等;但是,在唱诗歌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会醒过来,有的还会非常感动,甚至掉泪,这是音乐的力量。”
毕业于亚洲圣乐圣仪学院,专修“礼拜与音乐”的黄钦钗牧师注重教会音乐,并认为教会音乐是功用性的,是辅助礼拜的,而不是一种表演。
她分享自己牧养的经验,表示有个身心障碍的年轻人,在礼拜中只要一到听道时间,就会无精打采;可是一开始唱诗歌,又会整个人活过来,激动、高昂投入在歌唱赞美中。“所以,宗教改革家加尔文认为,音乐有非常大的力量,歌曲有很大的感情与活力,来激起或使人心火热,以猛烈的热情的心呼求或赞美上帝。”
同时,在她探访的时候,也常遇到单以文字言语的关心、祷告常不见得有反应,但是唱诗歌的时候,总能让对方的心灵平静下来,有的甚至会流下眼泪。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带给对方安慰与鼓励。
她强调,音乐具有一种神奇和几乎难以置信的感人力量,可以表达文字和言语无法描述或表达的感受。当我们在歌唱过程,人的思想意念会被唤醒对上帝表露感谢、赞美、顺服与信靠。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教会敬拜或聚会完全没音乐,没有唱诗,整个过程单以语言来进行,我想,那样的聚会是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所以,诗歌和音乐实在是上帝给教会一个很棒的礼物和给人的恩赐。”

音乐彰显上帝荣光
其实不只是现代,旧约时代也是如此,所罗门时代的人们用诗歌和音乐来敬拜耶和华,就如同历代志下五章13-14节所云:“吹号的、歌唱的都合一齐声,赞美称谢耶和华。他们配合号筒、铙钹和其他乐器,扬声赞美耶和华:耶和华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那时,耶和华的殿充满了云彩。祭司因云彩的缘故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上帝的殿。(和合本修订版)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若是礼拜中,牧师讲道到一半,就突然站不住跌下来,不是因为中风,而是因为上帝的荣光显现,上帝荣光充满着圣堂,这实在令人惊叹,敬畏和感动。这样的荣耀,就是藉着合一和谐美妙的音乐彰显出来的。”
黄牧师说,教会的音乐与一般的音乐是不一样的,教会的音乐是分别为圣,归属三位一体的上帝。礼拜中的诗班、敬拜团在圣堂台前并不是个人表演舞台;圣堂不是在为他们提供一个舞台,他们在台前也不是要展现出自己音乐才能有多高,而是要特别献给上帝,主要目的是带领全体会众一起敬拜上帝,赞美感谢上帝。
她强调,教会音乐事奉是上帝所赐美丽的礼物,是献祭给神的,是要尊崇和荣耀祂的。因此,教会音乐应该是完美,毫无瑕疵的奉献,并且成为礼拜的祝福和荣神益人。
不但如此,不是只有音乐要分别为圣,音乐事奉的人,也需要分别为圣。历代志下五11-12节说得很清楚,“当时,所有在那里的祭司,不论哪个班次供职的,都使自己分别为圣。祭司从圣所出来的时候,所有歌唱的利未人,亚萨、希幔、耶杜顿,和他们的众儿子、众弟兄都穿细麻布衣服,站在祭坛的东边敲钹,鼓瑟,弹琴,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一百二十个吹号的祭司。”(和合本修订版)

音乐事奉者要分别为圣
“在大卫王与所罗门王建完圣殿之后,就特别挑选出一群祭司带领负责圣殿中乐器与歌唱的事奉。他们就是祭司利未人,是一群被分别为圣的仆人。他们都是从万人中拣选的,他们是全时间分别为圣献给上帝的人。”
她也提醒今天教会中的音乐事奉者,要将自己“分别为圣”,不管是乐团、诗班员、敬拜团、司琴、舞蹈员、助唱者等等都一样,要将自己连同音乐一起献上。因为上帝是圣洁的上帝,而所有音乐服侍者是被分别为圣在教会里的仆人。这就是基督教音乐中的“神圣”的本质。不但教会音乐应当是神圣的,就连教会里面音乐事奉者也应当是神圣的。
因此,教会音乐事奉者必须拥“上帝必兴旺,我必衰微”的态度,而不是自我为中心。他们必须有群体、合作与和谐概念,要以整个教会事工有妥善的配搭。这些音乐事奉者,应该不只是在礼拜或事奉的时候要分别为圣,而是每天的日常生活也是要分别为圣。
“我们不能在台上事奉很虔诚,而平常生活却是乱七八糟。上帝喜悦人在敬拜中尊荣祂,但是上帝更喜悦人在生活中实践活出礼拜所领受的福音真理。就是说‘真正敬拜上帝的人’必然会对我们的邻舍,在社区中散发出上帝的见证,活出上帝爱的人。”
因此,她也认为,诗班的指挥是教会音乐的灵魂人物,必须提升诗班的功能;这样一来,诗班指挥最好拥有基本的神学装备。

乐器也要献给上帝
“在七月节期的时候,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到王那里。以色列众长老一来到,利未人就抬起约柜。祭司和利未人将约柜请上来,又把会幕和会幕一切的圣器皿都带上来。”(代下五3-5)从上述经文可以发现,分别为圣的不是只有音乐事奉的同工,甚至连乐器也要分别为圣。
在原文中,圣器皿(圣器具、用具,sacred furnishings、holy vessel),可以拿来指乐器,例如“唱歌的器皿”就是直接翻译成“乐器”。所以在这边圣的器皿,很可能不只包括会幕的祭坛、金灯台等,也包括所有乐器。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乐器也被分别为圣献给上帝!
“平常我们在用的钢琴、电子琴、鼓、吉他等乐器,甚至歌谱、圣诗、圣经、麦克风、音响等等,都是归属上帝,我们要爱惜和尊重。有时,在教会中,我们会发现使用者对这些器具随意对待,用完没有收拾好,这段圣经实在是很好的提醒。”
同时,她也对教会是否必须使用昂贵的乐器提出疑问,到底教会需要花这么多钱在乐器上吗?其实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有时不容易达成共识,因为有人觉得乐器很重要,有人却觉得有其他事情更重要。
她指出,圣经记录了所罗门王的时代,有一百二十人吹号角的乐团。所罗门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乐团呢?这些钱拿去做其他的事情会不会更好?所罗门王作为国王,他可能真的有那个财力,甚至他自己皇宫的乐团规模可能都比圣殿的乐团更大(圣殿的乐团可能还算是小的)。如果他让圣殿用很小的乐团,或许会遭受很多人的批评,甚至可能他自己良心也过不去。
“其实当初大卫王就是这样,自己住在非常华丽漂亮的皇宫;而上帝的约柜却在简陋的会幕里,他良心不安才想要建圣殿。但是上帝并没有让大卫建圣殿,等他的儿子所罗门王即位之后,才让所罗门王建圣殿。因此,教会要用多少钱在音乐的事奉上,或许是跟教会和社会的文化和财力有关。”
“然而,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用心灵敬拜。”她还记得,当年在乡下牧养的时候,教会只有用脚踩踏的风琴,而会众仍然可以敬虔赞美敬拜上帝。
其实,要把最好、最美的音乐献给上帝,不只是金钱上要奉献,而是更要花很长的时间练习。音乐服侍者要愿意奉献时间,肯花时间、心力、肯殷勤、谦卑的,有受教的心态学习,这样奉献的心态,真的是值得我们敬佩。毕竟,音乐是不能走捷径的,一定要认真的操练。

礼拜的中心不是音乐
教会音乐是上帝赐下非常珍贵的资源和很棒的礼物,但是,音乐也很脆弱,有时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所罗门王时代的敬拜是何等的尊荣、华丽和隆重,但是,所罗门是否有持续好好敬拜上帝呢?没有!所罗门王后来就去拜偶像了。这么好的敬拜,后来为什么还会出问题?当时分别为圣,单以音乐事奉的祭司和利未人,后来有持续好好敬拜和事奉神吗?也是没有。”
黄牧师以“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为例,那位被人打到半死、丢在路边受伤有需要的人,第一个从旁边走过去的人就是祭司,第二个就是利未人。从此可以看到,也许他们在圣殿的音乐事奉得很好,但是,可能他们是为了赶去圣殿事奉,而不去救那位受伤的人。由此可见,他们没有真正活出上帝的爱。
用音乐敬拜和音乐表演非常相似,所以一不小心音乐敬拜就变成一种表演,就样就可能带来骄傲。在音乐领域事奉很长一段时间的她非常清楚这个问题。“感谢上帝赐给我机会上教会音乐的课程,并接受过专业的声乐与诗班指挥的训练。过去有机会在合唱团,诗班中担任独唱的角色,在诗班中做领导的角色。如果有机会在礼拜中献唱或指挥诗班,都成为我‘表现’音乐才华的机会。”
礼拜中,她会很担心自己歌唱的表现,也担心诗班员会不会出状况,有否唱错。如果唱的不错,她会感到自豪、骄傲和开心,倘若“表现”得不好,会感到沮丧懊恼。“我的外表给人看起来好像很属灵,也带给别人感动,但其实这是一个假象;因为在礼拜中,我的内心根本没有办法好好敬拜上帝,因为我把焦点放个人音乐的表现上。”
在她看来,音乐事奉者在平时努力,用心学习,认真的练习,如果在礼拜中失误,如唱错、弹错、敲错等,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的人其实是听不出来的,而且那也不是礼拜的中心。
“我们常常会忘记礼拜的中心并不是音乐事奉者,而是上帝。音乐更不是礼拜的中心,音乐只是辅助教会礼拜,从而增加礼拜的庄严性、圣神性,并带领人更虔诚的亲近神,引导人到上帝的面前。”
她认为,音乐的敬拜如果变成音乐表演,事奉的人也会去计较表现的机会,或是计较自己参加的是大场面或小场面的演出,有的甚至可能觉得小场面人数较少,不需要我这个“等级”的人。因此,教会音乐事奉者一定要清楚,上帝给我们音乐恩赐,不是在表现自己的才华,高举自己才干,不是要得人恭维、赞赏,这一切乃是要彰显上帝的荣耀。
不但如此,音乐变成一种表演,不只影响音乐事奉者,也影响每一个参加礼拜的人,参加礼拜的人会很容易变成一种看表演、消费和批评的心态。“我们有时会忘记,在礼拜中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是观众吗?是评鉴的委员吗?都不是,我们的角色是敬拜上帝的人,在礼拜中我们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专心虔诚地敬拜上帝,不是在看别人。”
黄牧师提醒,礼拜中只有一位观众,那就是上帝。上帝在查看每一个人在祂面前的表现,我们对祂有否以敬畏、虔诚的态度来朝见祂呢?其实诗班、乐团、敬拜团或牧师不是在表演给我们看,他们不是在演奏音乐会,而是在帮助、带领我们可以更专心投入地敬拜上帝。

内心和生命见证更重要
另一方面,每个人习惯的音乐都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风格,但也多少对另一些音乐风格不适应。有人喜欢古典音乐、有人喜欢现代音乐风格;但上帝喜欢哪一种音乐风格呢?会不会有些世俗的音乐或乐器,是上帝不喜欢的?这真的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其实从教会历史来看,教会自古至今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而且有些教会为了敬拜音乐风格而起了很大争执,两派僵持不下。为了解决这些纷争,教会要举行两种或更多种风格礼拜,然后将它标为“现代”(contemporary worship)、“传统”(traditional worship)或者是“综合”(blended worship)。
过去,很多教会在讨论爵士鼓、吉他能不能放在礼拜堂里,因为大家觉得爵士鼓或吉他有点世俗,可能不适合敬拜上帝。
“然而,在更早以前,几百年前的教会是在讨论钢琴能不能放在礼拜堂里,因为当时的教会都是用管风琴,钢琴是世俗在使用,有人认为不适合拿来敬拜上帝。而在宗教改革时代(14世纪),教会讨论管风琴能不能放在教会里,因为宗教改革家加尔文认为管风琴是世俗的乐器,不能在礼拜中使用,所以他的信徒拆除全部教会内的管风琴。”
她表示,乐器是不是世俗,其实和生活经验很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的人从小在教会就看到钢琴,所以我们不会认为这些是世俗的乐器。但是,以前的世代的经验是,这些乐器都是出现在教会之外世俗的地方,所以会认为是世俗的乐器。因此,是否让人感觉到这些乐器是属于世俗的,其实不是决定于音乐本身,而是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有明确的关联。
无论教会要使用哪一种乐器,主要的必须适合神圣用途,符合教堂的传统,而且又能使信徒们获得益处。总而言之,教会音乐一方面必须是活泼、有活力、不断发展、前进,另一方面又得保持神圣和传统,这可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是教会要努力思考的问题。
“上帝到底喜欢哪一种音乐风格?我不是上帝,我不知道;但我一直觉得,说不定上帝喜欢的不是音乐,而是我们内心和生命的见证。如果我们对上帝的敬拜,音乐弹奏承现,歌唱不是出于内心,信仰与生活是脱节的,上帝会觉得很痛心和难过。”
黄牧师说,上帝命令以色列人停止歌唱,停止弹奏乐器,因爲他们过着虚伪的信仰生活,他们生命没有活出信仰见证,他们对人没有公义和怜悯的心。这是上帝给音乐事奉者一个很严厉警告,也是今天所有音乐事奉者一个重要警惕。
“诗歌或音乐是哪一种风格,形式,那些其实都是表面,更重要的是内心敬拜的态度。但是,人与上帝不同,反而都去注意表面的音乐,有时碰到不同的音乐、诗歌,就无法适应。然而,上帝在意的是我们的内心,是我们的生命见证。”

爱与合一的音乐
上帝的荣耀是如何彰显?她认为,不是只有藉着音乐,更重要是藉着“爱与合一”。爱的音乐、合一的音乐,让上帝的荣光充满圣殿。音乐可能带来问题,但爱的音乐会带来祝福。
“我们很容易让音乐才华带来骄傲与表现,或是互相比较。可是爱会提醒我们要有公义、怜悯、舍己、成全别人,不一定要自己表现,而是学习去鼓励别人、配合别人。”
她强调,音乐可能带来消费或批评,但爱却带来接纳与承担责任。“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有问题,不管是音乐或态度的问题,在爱中就不是只有批评,而是会接纳他,替他祷告,甚至承担责任帮助他。”
还有,习惯的音乐可能不同,但爱会带来鼓励、欣赏与支持。不习惯没关系,我们还是可以在爱中彼此肯定。这就是耶稣给我们的新的诫命,也是圣经中最重要的诫命之一,就是彼此相爱。
古代教父圣奥古斯丁曾经说过,“会爱的人,才会歌唱;歌者之声,圣爱之火。”也就是说,教会音乐能够扩大和增强人类对上帝的爱和对人的爱;倘若教会中没有爱火,教会便失去其内在的生命力,也就失去其“圣神”的条件。
她认为,要创作、弹奏或唱出教会音乐,首要条件是热爱众人,热爱敬拜、祈祷,让这份爱成为教会的灵魂,不然的话教会音乐只会成为“俗乐”或成为“噪音”。
“虽然我们的爱、音乐不完全,我们也不完全,但没有关系。我们本来就不可能靠自己付出爱,我们的爱一定要来自上帝。在上帝的爱中我们就不用担心犯错或不完全,我们可以慢慢地学习、慢慢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