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2019

我对原住民呼声的回应,您呢?

年会布道部干事/刘会先牧师 布道部原住民事工小组已经成立了廿年。从一开始,身为主耶稣的门徒的我就在参与动员年议会要去“使原住民成为耶稣的门徒”。我为何如此忠心在推动这事工呢?我在这方面的事奉根基——永不动摇的根基——乃是马太福音廿八19-20:“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动力没有减少 奇妙的是,我对主耶稣托付教会与我的这大使命,从没有感觉动力有所减少。尤其面对人际关系的挑战,比如:有些人面对打击时,就会想退出原住民事工;与异文化族群配搭及沟通上有困难时;华人基督徒对原住民的软弱不够忍耐及不够有爱心时;华人基督徒对原住民被I化不够觉醒时;华人基督徒对原住民传福音缺少使命感等等,我反而有圣灵来的感动,认为这些“挑战”其实是好的。 因为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不完全,我们作主耶稣的门徒更要多多谦卑自已,依靠三位一体的上帝,多多体贴上帝的心意,学习聆听祂的声音,对人多多忍耐,多多不断教导上帝的话,甚至重复又重复,好让其他的基督徒也看到原住民事工的重要性,并肯付出代价去行动。 有这些“挑战”,我们才有向原住民宣教的使命。没有挑战,哪里有使命?如果不是因为世人有罪的挑战,耶稣为什么要在木头上舍命呢?因为人有罪,上帝才成为人,并且牺牲生命成为罪人(你我)的赎罪祭。 身为耶稣的门徒的我,我已准备好完全献上自己生命让主使用,包括:在向砂拉越原住民(或华人)宣教、布道及牧养时,我要牺牲生命。这是我对耶稣赐给我的牺牲大爱的最真诚回应,您呢? 大使命就是我的事奉,我要在谁身上履行这大使命呢?上帝藉着耶稣不断让我听到砂拉越原住民的呼声,看见庄稼已熟,可以收割了。太多原住民,无论是在郊外长屋或城市,都在等着我们“收割”;也有太多原住民基督徒缺少或没有牧人牧养。 对于我而言,真实具体地回应是: 一.在我还没有“见”耶稣之前,祂给我的感动是要接触五百间长屋。我(现在是53岁了)要动员华人及原住民基督徒去这些长屋宣教及牧养。目前,很兴奋地告诉大家,我已经接触115间了。以后每年都会跟大家告诉我所接触的长屋数目,彼此勉励(或当您遇到我时,也可以问一问我)! 二.我要把目前卫理宗九个月的“金本”和“紫本” 门徒课程翻译成国语。目前我们有国语版的《红本门徒》和《青本门徒》。这课程能很具体地在神学思想、态度和行动上塑造基督徒成为耶稣的门徒。谁能预料,我们以后的国家的首相、部长、国会议员、州首席部长等,或会出自我们所培育的原住民呢?! 三.我要成为卫理神学院国语神学部的部分时间讲师。布道部与卫理神学院配搭计划在2021年要开始国语神学教导;我和其他讲师将会训练华人和原住民神学生如何牧养原住民。 四.从明年开始,我会成为布道部的全时间干事(布道部在今年会议中推荐我),好让我有更多时间接触原住民和动员堂会去长屋宣教及喂养长屋原住民。 五.我要去更多堂会呼吁主的门徒回应上帝的呼召,成为本地宣教士和接受神学装备成为国语牧者。 我对原住民呼声的回应是这样的,您呢?

原住民呼声:原住民工场的期待

年会布道部主席/黄敬盛牧师 在砂拉越传福音、布道,我们不能不关注原住民。以目前的人数来看,原住民占砂拉越总人口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从策略思考、资源动用、人力安排,原住民事工绝对是重点。 我们也总要用尽方法和原住民接触,在学校、长屋、教会,透过老师、宣教士、牧者/弟兄姐妹,将耶稣告诉他们。另一方面,只要大家愿意,无论是年轻人或任何人,都可以在原住民布道的事上一同努力。 推行“但以理计划” 如今,有一班年轻的华人兴起,在原住民年轻人当中传福音,帮助原住民更加认识基督信仰,挑战他们献身,多方引导他们。我们打算把这班华人年轻人所做的叫“Daniel Project”,原因有:让原住民守住信仰;让原住民成为时代的领袖;也让他们去影响其他原住民。这三方面就是但以理的生命。 另外,原住民母语圣经是布道部原住民事工小组正在努力发展的事工。我们在这方面没有经验,但我们和SIL合作,慢慢学习,慢慢进步。福音、信主、栽培和文字都是重要的。因此,我们尽所能为原住民留下他们的文字。这事工非常艰难,但是值得,愿主帮助我们。 目前,布道部有9位宣教士。明年,至少有2位加入,但工场之大,我们还需要更多更多的宣教士。有呼召的弟兄姐妹或牧者都可与布道部联络。此外,我们非常欢迎弟兄姐妹与我们分享你们的看见。若是可行,布道部可以安排你们去到你们建议去的工场为宣教士。我们深信上帝也感动你们,并且让你们看见方向和地方。 最后,让我们一起从腓立比书一7得提醒和鼓励:“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叫我或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里,可以听见你们的景况,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

献上馨香祭:本地宣教士代祷事项

Lawas Care Centre 江梅花 为会考生代祷:Jessica(SPM);Yornee、Solumi(PT3);Alvinie、Yosua、Imanwell(UPSR);Liliani、Robina(毕理学院) 为着我的身心灵代祷。 Ulu Julau,Matop 林芳芳 为教会青少团、主日学、妇女会能积极参与服事,灵命长进,一直跟随主代求。 为同工能同心合一配搭祷告。 为我的身体健康祷告。 为去长屋的路途,教导主日学、青少团一切顺利,并能合神心意祷告。 为生病居民祷告,求主看顾保守逝者的家人,求主亲自安慰。 7月有多场证道及分享,为我能全心全意预备讲章,把上帝的话语教导会友,为主做美好见证祷告。 泗里街 蔡国贵、林莲钦(夫妇) 为我们7月25-29日带领加影CAC短宣队去Tunoh的路程/行程祷告。我和SIAC牧者安排行程,求主帮助我们的沟通能有上帝的引导;也请特别为当地一间长屋出现两个屋长祷告,求主赐下“和平之子”打破他们间的关系障碍。 古晋西教区客语事工 蔡建清和蔡晓虹夫妇…

宣教的脚:“天国候选人”(CKS)布道火焰持续燃烧 让原住民族影响同胞

CKS(Calon Ke Syurga,意为“天国候选人”)火焰点了就不能熄灭,且不可熄灭。在一群一拍即合的青年人服侍了伊班少年人后,带着同样异象,陆续在一年余内于不同内陆地区原住民少年人中间继续洒下福音种子。昔日CKS服侍的对象皆是内陆少年人,如:加帛、巴干、Lubok Antu;然而今年,CKS服侍对象开始转向城市中的伊班少年人。上帝在CKS中赐下的异象最清楚不过:当伊班基督徒被兴起,同族要彼此激励,彼此成长,再以生命影响生命,复兴、唤醒沉睡的同族同胞。而最适合不过的开始点,就是从市区的伊班族开始,将他们引回上帝的面前,加以培训,再带领他们进入内陆长屋服侍同族人。因此,首批城市伊班少年人的服侍聚会就在诗巫柏迈区Good Harvest Centre,于5月25开始三天两夜的CKS Permai 1.0营会。此营会齐聚65位分别来自诗巫不同郊外学校的少年人,其中包括:SMK BAWANG ASSAN、SMK LUAR BANDAR。上帝的灵感动这些少年人,重新在上帝面前承认宣告信仰告白,且有23位少年人愿意献身。肩负这次营会营长一职,也是我第一次参加CKS。这次营会招收很多新同工,由于磨合得还不够,也缺乏深层的了解,所以在搭配上难免会有些争吵,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我们都藉着祷告完全交托,因为“祷告”是CKS推动原住民事工一直以来的关键。营会也让我看见学员们投入的精神,当中有数位是曾参加过ULU BAWIE营会的营员,他们这一次再参加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渴望聆听上帝的话,全心专注地听道和做笔录,高声欢呼,虔诚敬拜。营会里也有几位营员原是较难接触和沟通的,但藉着兴趣班,他们心胸也放开了些,让导师们有机会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接下来,CKS火焰会持续燃烧,且以不同主题重新进入内陆长屋,继续服侍曾服侍过的少年人,栽培他们。特愿各教会关注CKS,且支持、鼓励有意服原住民的青年人一同加入CKS成为义工。更多CKS营会义工招募咨询,请关注面子书:https://www.facebook.com/cks.womenbuyiyang/ IG:calonkesyurga2(杨政程) 带领少年人祷告这是我第一次参与CKS,也难得有机会成为义工。我在营会中经历属灵的成长。我和其他义工彼此分享宝贵经验与得着,彼此激励,继续服事上帝。在营会里,上帝让我有机会带领祷告,这对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祷告不仅是为自己,也为身边的人与事祷告——透过祷告,触动代祷的对象。在这营会中,我感觉上帝在我里面动工,使我更有信心地带领其他少年人祷告。我私下也常为营员们祷告,盼望他们与上帝的关系更密切。我也把握机会向营员们分享上帝如何在我生命中动工,见证祂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我们生命中有美好的计划。最后,CKS在这群上帝的孩子中建立了团结的合作精神。若没有义工们的同心合一,整个营会不可能顺利进行。每位营员和义工虽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种族,但我们在主里的友好是件很奇妙的事。我们不分你我,透过诗歌、舞蹈、戏剧等,一起来敬拜神。(Ismelredda Shima Anak Melinggang) 不要看轻自己一位伊班牧者说:“我不愿意听人家说,我们伊班人很笨,没头脑”,这是她对孩子们说的话。这么一句话,却让我瞬间泪崩,因为想到了我妈妈。妈妈是伊班人,嫁给爸爸后就住进夫家。我们一家从小就在爷爷奶奶家住。妈妈像寄人篱下一般,样样都要看家人脸色。也正因为这样,她常提醒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找份好工作……把书读好来,不要被人瞧不起。”因此,就算经济缺乏的情况下,妈妈还是会想方设法把我们送去补习班,让我们认真面对学业,也不怕浪费钱。正因为受教育,我才有机会在学院认识基督耶稣,也才有机会服侍祂。当营里的孩子们和我分享家里的困难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特别是有个孩子,她来自穷困的家庭,父母离异,父亲常酗酒,家里经济有不好,被长屋居民排挤、嫌弃。这种种的压力,就这样压在这孩子的肩膀上。但上帝给她极大的天赋与恩赐。我原以为,在如此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特别自卑没自信,但她不是……我望着台上分享画作的她,很自信,也很有想法,一点都不胆怯;虽然她画得不是最美的,表达却是最棒的。愿这孩子,所有的伊班孩子们,都能像那位伊班牧者一样:不看轻自己,因为知道在上帝眼中,自己是何等有价值,并在任何环境中为上帝发光发热。(邓佩菁) 突破环境学习语言一次又一次想要回来这团队帮忙,最主要原因是伊班友族是上帝所爱的族群。这回,上帝把我放在不同位置让我看见,自己的生命需要提升,甚至突破环境学习他族的语言,这是很大的挑战。这次营会有牧者在当中指导和遮盖,是件感恩的事。这团队也慢慢有家的感觉,就像大家长及兄弟姐妹齐聚着。若不是上帝是爱,岂能叫互不相识的人在短短三天两夜的营会凝聚一起,并期盼下一回的同心服侍。愿每次让我经历丰盛的上帝也感动您来经历生命的更新,加入下回的CKS!(黄馨怡)…

灵修日程:暴风中的平安

文/Trish Krider(美国Florida) 七月14日(日) 读经: 诗篇四十六1-3 经文: 诗人写道:“我若不以你的律法为乐,早就在苦难中灭绝了!”(诗一一九 92) 尽管我大半辈子都居住在佛罗里达州,我们还是头一次遭受飓风吹袭。虽然曾见过暴风过后的破落景象,但从不曾这样切身体会。我们焦虑地看着在飓风经过的路线上对各个岛屿造成的破坏,尽力为房子做好防风措施,又去到安全的地方静候飓风过去。 我们在恐惧、徬徨和压力之中等候,完全不晓得这飓风将会吹袭什么地方,飓风过后又是怎样的情形。我们不单为自己,也为朋友和家人而担心。我们也祷告。 在这一切经历当中,有一件事情是不变的,这带给我平安。我知道上帝与我们同在,不管飓风过后情形变得怎样,祂也会带领我们经过。当风势缓和,我们起程回家,我知道无论前面有什么等着我们,我们都有上帝在身旁,我们必能经过,因此我有平安。 祷告: 天父,帮助我们谨记,人生中没有任何风暴带来的破坏是祢不能应付的。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在每次试炼当中,我都可以依靠主。 代祷:应对自然灾害的人 2019年7-8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请向本报订阅。 每期一句 “你要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的各城里,按着各支派设立审判官和官长。他们必按公义的审判判断百姓。不可屈枉正直,不可看人的外貌,也不可受贿赂;因为贿赂能叫智慧人的眼变瞎了,又能颠倒义人的话。”(申命记16:18-19)

抓鼠有感:不被牵着鼻子走

文/翁震凌 近日,香港“反送中”的新闻常佔据各大媒体版位(甚至头条);但比较下,却很少媒体关注报导,远在非洲东北部的苏丹的平民老百姓在数次示威中,遭受血腥镇压,造成百多人死亡,70几名妇女受辱,数百人受伤的事件。 根据报导,这事缘自苏丹长期以来的经济窘境。去年12月,政府又雪上加霜调高物价,于是造成大批民众上街示威抗议,事件却越演越烈,最后民众要求执政卅年的总统巴希尔(Omar al-Bashir)下台。 巴希尔在今年2月时就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甚至给保安部队权力镇压。接下来4月时,苏丹军方却称其回应示威者要求,推翻巴希尔并拘捕他,政权落入军方之手,改由军方接管掌权。 然而,民众示威还未结束,他们继续为民主发声,希望军方可以还政于民,让文人政府执掌;于是,军方与民众就谁掌权的事上,再次产生强烈分歧,而军方也不只一次暴力镇压、枪杀和平示威者。 在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与埃塞俄比亚的协调下,如今军政府与民众反对派重新谈判,并于7月5日达成协议:由军方成立过渡政府,21个月后将移交政权于文人政府,并举行大选。 成也媒体,败也媒体 《香港01》的报导就表示,苏丹军政府如此肆意妄为,主要是因为在国际社会孤立无援的处景,西方政府与国际媒体对示威屠杀也视而不见。其实这句话,从某程度上也反映出:许多大众新闻媒体的取向与态度,其实多多少少都影响或潜移默化着读者们对某事件的理解与判断。简单来说,大众媒体其实可以运用它们的影响力,让读者只看到他们想要读者看到的,向读者揭露他们所认定且要公诸于世的“真相”,甚至“形塑”读者对于某些事的认知、评断及态度。 然而,这次苏丹民众的示威活动却同样也不能缺少网路媒体的影响。当地的苏丹专业人士协会(Sudanes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不时透过社交媒体与互联网发表与连结示威者。特别是年轻人更是善用网路讨论、呼吁、组织抗议活动。正因着网路与社交媒体无国界的影响力,不只让他们更易凝聚,也引起外界关注。 据新闻指出,有一名大学生在示威中因保护两名女士不幸中弹身亡之后,其亲友就将社交媒体头像改为蓝色,并且催发“#BlueforSudan”及“#TurnTheWorldBlue”运动,并逐渐让国际社会开始关注。 虽不致于说“成也媒体,败也媒体”,但我们不免也从这种现象中思考:教会该如何醒觉,善用媒体,而不是被媒体牵着鼻子走!

交流站:卫理报外出分享售书

本报在上半年已经在砂拉卓卓恩堂、实兰沟布道站、诗巫宣道堂、美里义恩堂、八打灵新市堂、诗巫卫斯理堂等(堂会/团契)分享文字事工及售书,下半年将继续在不同堂会进行类似活动,欢迎大家支持!

图说新闻:独中生生活营25学生主里联谊 确认学生与上帝的关系

砂拉越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基督教教育部校园组于5月27日至29日在泗里街广恩退修中心举办独中生生活营。生活营的主题是“随机应变”,并邀请林忠锦牧师与独中生确认他们与上帝的关系。 生活营中,年会资讯传播部干事黄靖斌也与学生们谈及手机和网络的诱惑,及如何防备跌入陷阱。除此之外,年会基督教教育部干事余明丽在“揭开面纱”课题中提出独中生所要面对的事项。 三天两夜的生活营中,四所独中的25位学生通过聆听主话、分享、康乐烧烤活动,增进在主里的联谊。(振平)

图说新闻:诗巫区基督女少年军公祷日

诗巫区基督女少年军全部的十七分团于2019年6月22日下午两点于诗巫北教区锡安堂举行一年一度的公祷日聚会。 当天下午的聚会由诗巫第三团女少年军主催。此次聚会的目的乃是为了帮助众军官及团员认识及体验集体祈祷的多元与丰富。第三团的军牧杨智仁牧师传讲信息,主题为“结果累累——喜乐满满”。 聚会中穿插多样化的祷告形式,如:带领祷告、启应祷文、开声祷告、个人祷告等等。此外,聚会也透过乐队、经文、诗歌、信息、花式操步、舞蹈等等,让会众经历集体祷告可以有的活泼与互动。当天出席人数约700人。(世彬)

我思故我写:属灵(一)

文/王育新((美国恩福基督教会牧师) “属灵”二字是基督教的术语,大概只有基督徒略知其涵义;说“略知”,实不为过,毕竟有不少基督徒被此二字所迷惑,以至于被此二字所“捆绑”。说得比较严肃一点,有些基督徒甚至被此二字所“陷害”,造成属灵的自卑,自责又自惭;信主越久,越是失去当初信主时,灵里所得着的那种喜乐和释放。可见“属灵”二字,害基督徒匪浅。 “属灵”二字常给基督徒一种制式的印象,也即是说,当有人在讲说某某人很“属灵”的时候,听者的脑海里,立即会浮现出的画面是:这个“属灵”人一开口,必然是圣经经文如流水般源源不绝;他一祷告,既大声又有力,能力十足,必有神迹出现;他一唱诗,举手投足之间,彷佛天使下降;他一奉献,绝不含糊;他是全教会会友们的典范,脸上永远都挂着“蒙娜丽莎”那甜美的微笑,显现出他那在基督里所拥有的平静安稳之喜乐,如果有幸,你或者还可以看出他额头上隐约地浮现出那似有似无的十字架印记呢! “属灵”人真的是如此这般吗? 当按全备真理定义“属灵” 许多基督徒在得知要追求作个“属灵”的基督徒时,往往被错误地教导,认为说,一个属灵的基督徒必需是怎样又怎样,如果不是,那就是灵性出问题。这也就是说,不少的基督徒往往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而非依据圣经全备真理的教导,煞有其事般,给“属灵”下定义、画“框框”,给人的印象恍如他们就是“属灵”标准的最终裁决者。 简单来讲,举凡符合他们给“属灵”所下的定义,又或者出现在他们给“属灵”所画的框框里边,那就是他们所谓的“属灵”。反之,一句话,盖棺定论:“不属灵” ! 讲说一个人很“属灵”,往往是具有一体二面的含义。正面来看,是一种称许和肯定,那当然很好;可是,反面来看,不只不是一种赞赏,轻则,兴许是一种带有调侃的意味,重则,很可能是一种嘲讽。因而,有朝一日,当你听到有人在讲说你很“属灵”时,可别高兴得太早啊!更何况,一个人“属灵”与否,不是靠人的判断和评价,千万别陷入这种不切实际的陷阱里。毕竟,圣经并没有提到任何的“属灵评比表”或“属灵排行榜”让我们做依据来评断。 追求“属灵”生命的成长,毋庸置疑是每个基督徒一生所要努力的目标。之不过,千万别把“属灵”当标签,随意给人贴上,玩那毫无意义的“属灵游戏” 。使徒保罗给我们立下了一个好典范——当路司得城的人看见他行神迹之后,要来崇拜,他却强调说:“诸君,为什么做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徒十四15a)

时事回应:关注我国原住民的困境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当非政府组织揭发马来半岛的吉兰丹瓜拉格村的巴迪原住民(Bateq,现仅存二千多人)于5月开始,接连传出15人可能因为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卫生部化验后却认为夺走原住民性命的是麻疹,当局且对原住民进行注射疫苗的工作。 然而,长期关注与协助原住民争取权益的多个非政府组织都对此表示质疑,他们咸认为原住民面对的根本原因,从来不被政府聆听与正视。“原住民关注中心”指出,瓜拉格村原住民发生集体死亡事件,真正的死亡原因并非医疗问题,而是因为原住民社区的习俗地权利不受承认被剥夺,并以“进步和发展”的名义被破坏土地和耗尽资源所产生的直接结果。 反观,东马砂拉越原住民也经常面对类似的问题:土地权益丶森林被砍伐丶环境被破坏等问题,皆如一种“火烧“的行为。砂拉越报告指称,糟糕的管理和人心的贪婪,已耗尽砂拉越关键的收入来源之一——自然资源。为此,建议砂拉越州政府采取彻底改变的方式,管理经营曾无比丰富的“经济来源”;毕竟面临如今的困境,全因过去对繁茂森林的无情对待和贪婪破坏。 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本该与由上帝所造的人与物和谐共处——人是祂创造的(林前十五45),万物亦然。人若只想着“物用其尽”,将与万物割离,也无法对万物尽责(反倒污染环境,残害野生动物,使人陷于与自然界无法调协的地步)。 从此事件,也在此提醒我们对最小的弟兄要加以关爱,因为这是咱们应尽的本分。

家事国事天下事:香港基督徒走上街头 把赞美诗变成抗议颂歌

文/振扬 香港为“反送中”(《逃犯条例》)而举行系列游行中,在其中有一群基督徒,成了“另类的声音”。此次游行,不只有些教会开放,为游行者分发食物饮水,提供休息之地(如循道香港堂),甚至还有基督徒在香港政府总部前聚集或直接参与游行。 在这香港史上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中,有很多基督徒认为,若是耶稣在的话,绝不会待在家里享受冷气,而是会出去帮助众人,参与游行。在游行中,更因着基督徒的《唱哈利路亚赞美主》(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的赞美诗回荡在天桥与临时搭建的营地之间,成为了抗议活动的一曲非正式的颂歌。 在英治下,香港基督徒曾身处高度享有宗教自由丶民主制度和人权自由等的环境。如今,在这个750万人口的城市内,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尽管仅占九分之一;但在抗议活动中,基督教一直在提供感召与安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对于“反送中”修例,基督徒更是怕一旦通过,将会剥夺教会的言论自由;所幸这项法案(将允许犯罪嫌疑人被移交到香港以外的司法管辖区受审,包括中国大陆)被暂缓修订。 香港最高领导人林郑月娥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因此事加以道歉,并承诺将更好地倾听公众的担忧,却仍然未能止息众怒;甚至首批站出来反对修例的人中,就有已退休的香港天主教主教陈日君。 香港前循道卫理会长袁天佑牧师指出,今天的香港是被撕裂的社会,但这种现象并不是始于今天。要解决现今困局,必须要成立独立委员会客观地调查。除了调查今次事件外,也应研究过去几年民间的“怨气”何来?该如何疏导?他认为基督徒的使命,就是要在撕裂中撒播和平,用和平和仁爱去建立公义。袁牧师表示:“我们存着盼望,为美好的香港,齐心努力。我们要继续去散播爱与和平。我们要告诉世人知道,在任何情况下,上主仍看顾香港。在黑暗中,我们看见光明,因为‘黑暗却没有胜过光’(约一5)。这是我们的信念。”

宣教部代祷事项

1.宣教部于8月12日举办“做一天宣教士”营会。为60位义工和300位参加者精神和体力饱满,天气晴朗但凉爽,运作顺畅,参加者能深入体验宣教历程,并且受感动献身宣教祷告。 2.宣教部在修订一些原则,以让宣教士得到更好的关顾,同时也得到更严谨的监督。为宣教士能够以正面的心态接纳并得到正面的帮助祷告。 3.宣教部全职同工:干事王宝星牧师、工场主任刘宜棋传道、行政助理吴秀雯姐妹和财务助理马瑛霙姐妹各自都有繁重工作,甚至需要多走几里路。因此需要为我们祷告:有健康、智慧和特别委身来服侍。 4.2020年宣教士人数目标100位,如今已差派66位,但还缺34位。祷告上帝兴起委身宣教的门徒,愿意走出舒适区到前线传福音;祷告每队短宣队员至少有一人愿意献身作长期宣教士;祷告献身者不再拖延,勇敢申请进入神学院装备做宣教士;祷告整个年议会动员,火热,传福音,到地极。

宣教呼声:2019 全球差传数据

全球人口 按年增减比率 全球人口总数 7,714,577,000 1.20% 城市人口 4,296,446,000 2.15% 成年人口(15岁以上) 5,734,949,000 1.53% 都市化 超级城市(人口百万以上)                   565 2.24% 城市贫民 2,500,000,000 3.10% 贫民窟人口…

宣教呼声:一路走来……

文/阮文顺(年会宣教士) 宣教?我从来没有想过。一直以来,我只想好好留在砂拉越这安全地带牧养。后来,因着一些想法让我有了宣教的异象,而我一心一意想要去到较落后的国家宣教,可是万万没想到我却来到英国的文明大城市。 2010年,牧养第二年,当时开始对内陆本南人充满负担。虽然没有如愿以偿到他们当中全时间服事,宣教的火把就是在那时被点燃的。同年,我参加了海外短宣队,我享受在异文化中的服事。还记得,在那儿宣教了20年的德国宣教士走向我们夫妻俩,鼓励我们到海外宣教。这可是第一次上帝藉着别人对我俩发出宣教呼声。 2011年至2013年,我参与了民都鲁教区穆若水坝事工,此工程凝聚了6千多中国同胞劳工。第一次接触他们,恍然大悟,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中国人不曾听见耶稣这名字。两年半服事的日子中,传福音的心志熊熊烈火般地燃烧我心,宣教的心怀也渐渐在我心中萌芽渐长;我更加看到海外宣教的重要性。 2015年,我和师母余惠信决定成为宣教士并于随后一年踏上英国的宣教旅程。6年的时光中, 从无宣教异象到内心死心塌地; 从自我信心十足到完全的奔溃; 从舒适环境到突破自己的极限; 从心中挣扎害怕到完全的仰望; 从落后的国家到文明的大城市; 从万万不可能一直到千真万确。 我真不知为什么吗? 一路走来,回首一看,始终要感谢上帝拣选我卑微的仆人来成为上帝的器皿;虽我来英将进入第四年的服事,如今翻开日记,蓦然回首,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 2016年3月31日,晚间7时50分,我走在机场前往登机的路上,凝望着玻璃窗外从天上洒下一粒粒的雨水,雨水滋润大地也填满了平时干燥的沟渠。不知不觉,我的眼眶里也如雨水般填满了我的眼泪,心中充满着无数的恐惧、惊慌和压力。 2016年8月28日,到达英国5个小时后,我就前往宣教旅程所服事的教会——爱心镇循道会(卫理公会)励德堂。在昏昏沉沉中,我告诉自己已经离开了所熟悉的牧养对象、环境、语言等等。我忐忑不安,还没镇定下来,就措手不及地要面对不同背景的群众,有讲粤语、华语及英语的信徒。我开始害怕,因为粤语和英文实在不行。当大家欢喜快乐欢迎新牧者的到来(励德堂已经三年没有牧者牧养),在我内心深处的压力顿时有如千顿重的石头狠狠地扎在心里。我又在想:为何要这么辛苦来到英国服事和宣教?留在砂拉越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许多次的“为什么?”让我扪心自问,“我真不知为什么吗?”其实我是知道的,因我要去到英国这陌生的角落,优越民族、语言文化不同的角落。有些人听到我要到英国,就对我说:“去英国啊!爽哦!又赚英镑!”我听了只能哑口无言。 一路走来,都是上帝的恩典,若是不是耶和华的膀臂扶持我,我将一无所得。保罗说:“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架。”(林前二2)感谢主恩典,这十字架是我今天仍然可以向前走的力量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