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215期

交流站:第三届青密杯(青少年中心拉密杯) 现在接受报名

由MY Centre SIBU和Unplug BoardGames Retailers联办的第三届青密杯(青少年中心拉密杯)将在2019年6月16日进行,欢迎各拉密好手踊跃报名参加,以免向隅。 有关比赛将在位于阿曼路的诗巫MY Centre进行。报名费为每人RM 10,截止日期是2019年5月17日。比赛名额只限32位,先到先得。 本届入围决赛圈的4位优胜者将获得7月19-21日的全国拉密大赛名额及精美礼物。 欲知更多详情或报名者,可在办公时间致电084-311311/311313查询。

交流站:2019道声剧团全砂剧本创作比赛

第一组:圣诞音乐剧(30-40分钟) 冠军:RM1200 亚军:RM800 季军:RM500 入围:RM150 (3份) 第二组:福音小品(10-15分钟) 冠军:RM800 亚军:RM500 季军:RM300 入围:RM90(5份) 比赛的要求与规则: 1. 圣诞音乐剧是要在圣诞节时演出的音乐剧,所以必须要有圣诞节元素的福音剧,而且必须要有歌曲和音乐元素的考量;编剧不一定需要提供歌曲的曲调,但必须要写歌曲的歌词,而且必须是原创。 2. 福音小品是要在不同场合或节期时演出的福音短剧,所以除了圣诞节,编剧可以自由选择任何题材或节期为此短剧的故事内容或元素。 3. 无论是圣诞音乐剧或福音小品,都必须是福音剧,包涵福音信息,作为布道用途,是演给非信徒看的;否则将直接被淘汰。 4. 参赛者必须注明参赛剧本的组别。…

RUN 4 DFC 2019 现已经开始接受报名

想要参加义跑,却又没有能力一次过跑完全程,MY Centre的“RUN 4 DFC 2019”就很适合你。 继2018年的Family Run,MY Centre在2019年主办RUN 4 DFC 2019,以新式运动Virtual Run的方式,一起动一动,透过运动来抒发生活压力,提高人们对运动健康的意识,在保持健康之余,同时也能参与公益。 参与者需在主办方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其目标,但不受限于任何时间和地点。参与者完成15KM,规定时间内达成目标的参与者将获得奖励。 除此之外,也为了提高公众对无国籍或边缘孩童的关怀意识,因此,活动的剩余款项将捐赠给Destiny For Children Association Sibu。 挑战距离:15公里(无年龄限制) 注册日期…

2019年马基督教医院探访事工 你所爱的人病了

2019年马来西亚基督教医院探访事工——“你所爱的人病了”将分别在雪隆和古晋区举行,通过神学理念探讨临终课题,进而深入了解如何探访癌症病童,并以绘本和艺术治疗的方式,关爱病患及家属。 医院探访需要多方的弟兄姐妹参与,医院有着不同的需要,如经济、住宿等种种关爱行动;深信在医生和探访队伍互相配合下,必有更多人受到祝福。 雪隆区:26-27/7/2019 地点: GEREJA METHODIST SUBANG JAYA (CAC) SS15(W-1-13,Jalan SS 15/4g,Ss 15, 47500 Subang Jaya,Selangor) 古晋区:16-18/8/2019 地点: WISMA METHODIST…

受难周送暖到深山

4月14日星期日晚上,当Sungai Tau的Rumah Chandi长屋多数居民正好参加丧礼时, 该长屋突然发生火灾。大火不单烧毁了22户住所,也导致一个行动不便的老奶奶身亡。Sungai Tau属于民都鲁教区的关怀范围,此区域距离实兰沟布道站仅47公里;因此民都鲁教区沐安堂与诗巫北教区实兰沟布道站的执事们对此事同时作出迅速的反应。两堂在短时间内就筹集白米、快熟面、矿泉水和旧衣服。另外,两间教会配搭参与救灾,载了两车救济品于4月17日(星期三)下午抵达灾区,送暖慰问灾黎。德兰修女曾说:“爱就是在别人身上看见自己的责任”;因着爱,让两个邻居(沐安堂和实兰沟布道站)有机会携手关怀社会,向世人传递基督的爱。(熊小莹)

消息:阳光天使志工培训营 向残障群体“举手之爱”

你可曾想了解视力障碍人士如何适应周边环境与物体?你可曾想体验坐在轮椅上玩球类运动及跳舞的感受?你可曾想研究聋哑人士手语表达的含义?又或者,你想掌握如何与残障人士沟通的技巧? 由美门残障关怀基金会主办的“阳光天使”志工培训营,正可协助你达成履行志工服务的心愿。长达3天2夜的培训营,是为了提升社会人士对残障群体的认识与关怀,并且更有系统化地培训志工,教导志工照顾残障群体的正确技巧,以保障残障人士及志工本身的安全。 此外,培训营期间,营员将有机会与障友有切身的交流,了解他们在生活上的不便之处及所需要的协助。与此同时,营员们更可争取机会在现场实践所学的技巧知识。 此培训营公开给16岁或以上并热爱志愿服务的公众人士参加。 第15届阳光天使志工培训营“举手之爱”详情如下: 日期:2019年6月21日至2019年6月23日 时间:星期五早上8点至星期日下午6点 地点:Dynasty Hotel吉隆坡 报名费: RM220(健全人士) RM180(健全人士——学生) RM90 (残障人士) 截止日期:2019年6月09日 可透过网上报名:https://forms.gle/Tji4MvZ4GJk1qfCE9;若想了解详情可上https://m.facebook.com/events/402111710577330参考,亦可联络Ms. Helen(03-7873 6579 / 03-7875…

彩虹见证:采摘果子的工人

文/丘玮玉(美里义恩堂本处传道) “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长。”(林前三6) 不记得是哪一天的晚上,我提着苹果到美里中央医院做医院探访。就是那个晚上,上帝让我遇见玉梅。她是一位佛教徒,患淋巴癌已两年了;非常友善的她,愿意让我进入她的病房,于是我递给她一粒苹果,告诉她:耶稣爱你。她接受了我送给她的苹果,两人就开始聊起来。 她的新生命 从交谈当中我发现,在我还没出现前,她已经接触过不少基督徒朋友,这些朋友都是在她住院时认识的。她提到其中有一对夫妇,在玉梅过去住院期间,那位太太因身体不适,住院时就恰巧住在玉梅隔壁病床,接受治疗。那丈夫每天都会到医院照顾太太,那段日子里,玉梅从他们的分享中认识耶稣。还有另外一位患有脑癌的年轻姐妹,也是在住院期间认识玉梅,与她分享了许多上帝的话。还有一位姐妹几乎每天都到医院为病人祷告。玉梅告诉我,这位姐妹每次在祷告完毕后,都会告诉她说:信耶稣上天堂,然后要和她击掌表示同意;可是玉梅每次都不理会她。当天晚上,我趁此良机与玉梅分享福音。之后,我就成为玉梅的“微信朋友”,时常联络,也常在她入院化疗时到医院探望她。 过一段日子,当我探访玉梅时,再次提起福音;玉梅告诉我说:“那位祷告的姐妹又来了,我与她击掌了。”当时玉梅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我知道她开始“接受”福音了;然而,她还未“信从”福音! 当玉梅的病情开始恶化,她的身体已无法躺下,吗啡只能成为她暂时的止痛药,我决定再向她传福音。这次,她欣然接受并要求牧者带领她作决志祷告。那天下午,牧师带领她接受耶稣成为她个人的救主,并进行洁净祷告,将所有属假神的东西粉碎焚烧,清除干净。一个星期后,玉梅受洗归入基督名下,也在当天领了圣餐,我为她的新生命感谢上帝。 诚如林前三6所说:“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上帝叫他生长。”感谢上帝使用我这个果园工人,在园里工作的其他人努力栽种、浇灌之下,我可以做采果子的工作;更感谢上帝,让福音果树成长,结出玉梅这粒果子。 最后一次的合影 玉梅信主后,她的病并没有得医治,每天还是需要服用吗啡,而且身体肿瘤越来越大,导致她无法入睡,双脚肿大,渐渐地无法行动。虽然如此,她从来没有质疑上帝为什么不医治她,也没有埋怨上帝;她在病痛折磨中,会要求牧师姐妹们为她祷告。虽然她对圣经不熟悉,但她会说:“感恩”、“阿们”。 玉梅很喜欢别人探望她,坐在她身边,即使不说话,只要陪陪她就行了。看到她被病魔折磨,身体越来越虚弱,于是在我生日那一天,特意带着一片小小蛋糕,想与她一起分享我的喜悦;却万万没想到,她为我预备了一粒蛋糕。我当时非常感动,因为她是癌末病人,却在身体饱尝痛楚时,还会想到为我这健康的人庆祝生日。罗马书十二15不是说:“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于是,我当下抱住她,和她一起拍照,而这一张是我们唯一的,也是最后一次的合影。 两个星期后,玉梅安息主怀了!在她的追思安慰礼拜中,她的家人听到福音,其中三个未信的儿子为此感谢教会的弟兄姐妹爱心关怀,也希望有一天能在天堂与玉梅相会。 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我深愿福音不是停留在玉梅的永生里,而是不断在她的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结果,等着果园里的工人来采摘。

家庭礼拜程序:主题:修复与和好

编写/杨欣荣(诗巫天道堂主理牧师) 经文:路加福音15:11-32 【合家敬拜,同颂主名】 静默主前 宣 召   耶和华用恩惠待我们的家,用美物使你们所愿的得以知足。我们要在万民               中称谢他,在列邦中歌颂耶和华的圣名。 立 敬拜歌颂 《活出主的爱》(可以彼此走动握手,表示和好) 亲切温暖的家庭,若是没有爱流露就失去温馨也不再有生气 没有爱主家庭,只剩下表面问候就如响的锣钹充满虚空 副歌:付出我们的爱,凡事包容忍耐…

民都鲁希望中心

民都鲁希望中心(Bintulu Turning Point Centre)No.19, 1st& 2nd Floor, Parkcity Commercial Phase 1, Jalan Tun Ahmad Zaidi, 97000 Bintulu, Sarawak行政电话:086-318880;辅导专线:086-312280面子书“Turning Point Centre…

美里心弦中心

辅导热线:085-439359 晚间电话辅导时间:一、三、五(7:30pm-9pm) 美里心弦中心2019年活动/课程 3月 第1届“家庭儿童性教育课程”——守护下一代幸福 日期:2-30/3/2019 讲员:黄碧仙、钟丽珠、黄龙珠、许美玲 地点:怀恩堂 目的:为师长带来正确和健康性教育知识,让孩子看“性事”不再是邪恶和罪。 5月 生命成长营1.0 日期:24-26/5/2019 地点:Sallih Bakam Farm(美里) 营会奉献:31/3之前 RM250;30/4之前RM280 专题:单身时的预备与等候;单身时的价值; 单身旅程里的挑战 目的:帮助单身者预备面对环境及各种需要时不…

幸福家庭与辅导部特辑(上):有爱有家有幸福

陈倩明(幸福家庭与辅导部主席) 在国外有一个被关在隔离牢房22年的年轻人,出狱后叙说他在监狱里惨痛的遭遇,他说最苦的其实不是监狱里的苛刻待遇或人际关系,反而是心灵和精神的煎熬。在隔离牢房,他是一天24小时都不能见到人的,所有饭食也只是从门的特别设计处传送和回收。因为不能接触人,他会用尽各种方法去自残,因为当他受伤时,会有人进来救护,使他得到所渴望的人与人接触,和人们的语言沟通。虽然只是短暂的接触,而且肉体要付上很大的代价,但他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残害自己的身体。出狱后,他身上各处的疤痕是惨不忍睹。 原来,当一个人被长期隔离,没有机会与他人接触时,心灵的苦楚是无法体悟的。很多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教育学家、行为学家等都同意人是群体的生物,孤独是最痛苦的。有人说如果用火来比喻地狱的苦楚,那孤独就是世上“地狱的火“。为什么孤独会带来那么大的苦恼?也许要回到最初的根源——神学的理念。 简单来说,我们是被造物,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而造的。上帝拥有的性情也会在我们身上反映出来。虽然罪损毁我们该有的上帝形象,但仍是有迹可循。我们的上帝不是一位高高在上,孤单在天的神,祂是三位一体,同尊同荣,三位格彼此有美好密契的关系。主耶稣在福音书里常提到祂与父为一,主耶稣不凭自己做事说话,祂说,“我爱父,父怎么吩咐我,我就怎么做。”(约翰十四31)正因我们的神是一位有相互联系关系的上帝,我们被造也有这样的渴望。我们的内心深处渴望与人建立关系。上帝把每一个人放在家里成长,就是要人在当中建立相互的关系,从中我们学习爱和付出。说实话,我们就是不能没有家,不能没有社体。 把上帝的幸福带进每一家 当今世代的家庭与婚姻正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冲击和挑战,我们需要回到根源,认识上帝对婚姻与家庭的心意,才能以真理抗衡错缪。本部的宗旨是以圣经为基础,以卫斯理神学为实践,以卫理公会法规之社会准则为道德标准,透过不同的活动来教育及辅导民众个人身心灵的照顾及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幸福。策略是透过营会、讲座、课程、工作坊、电台、报章文字等媒介来教育及提升民众的醒觉。我们也提供辅导与重建,以陪伴及协助受辅者能以正面积极的想法去面对及处理压力与困境。 本部的名称是“幸福家庭与辅导部“,顾名思义,就是希望能把上帝的幸福带进每一个家。期盼大家积极参与也鼓励身边的人按个别需要参加不同的课程,学习彼此担当重担,彼此守望,彼此同心,彼此接纳,体会有爱有家有幸福的生活。

我思故我写:守安息日之益处

李鸿志(台湾文字牧师) 我读了《不忙碌的门徒》(校园出版)后,便决定每六天要守一个小时的安息日。我已守了第三次,觉得益处不少,很想把所得的跟您分享。 外表看来安息日只守一小时,好像不算守安息日,但这一小时却与之前六天所做的事有关。正如出埃及记廿章9-10节所说:“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 若要守安息日,大家都有不同的六日经历,但不论经历如何,“六日要劳碌”有一个意义:把六天的工作形成记录,再回头看自己究竟在忙什么。 安息日,若从星期五的傍晚算起,那么傍晚前的这一日便叫“预备日”(马太福音廿七62)。预备日,当为进入安息而做准备。了解这段经文之后,我便在六天工作之后,找一个小时的时间整理过去所做的事,好进入隔天守一个小时的安息日。 我守的安息日是守其精神──每六天一个循环,且只守一个小时。正如今天,刚好是一个六天周期的最后一天,我便在昨天把过去六天所做的,写了十件事在一本笔记本上,好在今天找一个小时作为个人安静、回顾与感恩的时刻。 分出时间去回顾 生活太仓促,只会带来焦躁和不安,也不会有真正的朋友;但静下心来,重新省思所经过的,您必发现有许多可感恩之事。对我而言,六天前我还在感冒,现在好了,我怎能不感恩呢?六天前我要去大陆,不知是否能平安返回,如今安全回来了,我怎能不感恩呢?六天前我还不知道会接待五位菲律宾的交换学生,如今接待了,我怎能不感恩呢? 像这样,我只是回顾六天来的对比,就让我有很多感恩之处。多思想感恩之事,心必有正能量,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要感恩,非得分出时间去回顾、去思考才行;否则理论仍是理论,实际仍是实际。这是为何我们必要守安息日的原因。 今天我花了一个小时为所经过的十件事祷告,那是何等美的回忆,也是圣灵对我进一步的指引。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的:“人生像船后的波纹,唯有经过之后,才能看出它的美。”唯有写下所经历的,且以纪律之心做成记录,将来回忆起来,人生才不会变成一片空白、或一团浆糊。 人生就像世界旅行一样,不论去到有名的国家公园、或天然绝境去参观,回来后都只剩回忆而已。唯有以纪律之心来记录,才能把有价值的事形成清晰的回忆。这样的回忆与记录,有可能也会减低我们患失智症的可能。 每个人过去所经历的,彼此都不同,这是正常的。我写下这些,作为个人的备忘,因此毋须羡慕或嫉妒,就当作参考吧! 1.我已培养了把三句名言、两句灵修心得写在手上,作为一天默想的习惯。 2.把赴香港、深圳四天的心得写出来,才不会忘记所经历的人与事。 3.接待菲律宾灵惠学院的老师珍珍,带她去买睡袋、食物,并请她吃午餐。 4.到基隆去拜访李国良弟兄,认识他一生行船的经历。 5.去陈丽娟医师那里拿药,吃了之后,感冒渐渐好了。 6.把七月的初稿印出来,改了两页的进度。 7.和妻子一起回龟山老家,享受两人单属于对方的时空。 8.教了北京黄作群姐妹写灵修笔记,并为她的母亲、女儿代祷。…

路德家乡趴趴走(九):全球最早最大的 法兰克福书展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法兰克福,正式名为“美茵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是德国中西部黑森州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德国第五大城。法兰克福,在拉丁语中“Frank”指法兰克人,是古日耳曼人的一支,“Furt”在德语中是浅滩的意思。“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意为“法兰克人在美茵河畔涉水而过的地方”。 背包忘了拿下车! 从德累斯登(Dresden)坐巴士到法兰克福后,咱们一行五人拉着行李过马路,看到电车(tram)站,就向看似中东籍的司机探听旅馆地址的方向。司机回答说,这辆电车会经过我们的住处,因此我们就买了票,上了车。 从地图上看旅馆的距离不远,因此过了两站就下车;但司机说还没到站,又重新登车。终于到站时,司机在隔间的司机舱中以手势示意,一伙人就赶紧下车;过了一条街口,在下才发觉匆忙之间,背包竟仍留在车上,还有重要的护照在里面。因此就急忙回到下车的站点,看到下一辆电车来了,马上讯问司机能不能通知之前的司机,司机摇摇手说得要打电话到电车服务中心查询。 在手忙脚乱之下,有一位路过(似乎是印裔)的乘客帮忙打了个电话,交待我说半个小时后再打去服务中心,会告知背包在何方。由于语言不通,我们也无可奈何;大约15-20分钟之后,原先载我们那辆电车沿原路回头,司机远远看到我们就摇手示意,并拿出背包,物归原主。失物寻回真让人喜出望外,谢谢他之余,要求与他拍一张合照,也扭转了对他们原有的刻板印象。这是初抵法兰克福的初印象,有惊无险,感谢主。 法兰克福城区有73万多人,由于位置关系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国际机场为德国规模最大的商用民航机场,也是欧洲重要的航空中转站。同时,法兰克福是全德国乃至欧盟的国际金融中心,有“美茵河畔曼哈顿”之称。除此之外,法兰克福是人文思想家歌德的诞生地,他的名字与德意志文化的传承及传播紧紧相连。法兰克福大学即以歌德为大学(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命名。 到法兰克福的游客一定要到罗马广场(Römerberg, Roman Mountain)打卡,那是自中世纪以来的市政厅广场,面积约4000平方米,也是法兰克福老城的中心;美茵河铁桥以北,西侧为市政厅,南侧为老尼可拉教堂,东面200米外就是该市的发源地法兰克福主教座堂。 1944年,该广场受到英国空军的猛烈空袭,几乎全毁,战后重建。广场正中央的正义女神像,面对着市政厅昂然而立,手持天秤与剑,俨然成为这个城市的精神象征。 历代皇帝加冕堂 法兰克福大教堂(或称“皇帝大教堂”,全名是Kaiserdom St. Bartholomäus),是德国城市法兰克福最重要的天主教堂,兴建于1250年到1514年间,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1356年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此选举产生,并兼为德意志诸邦的国王。自从1562年起,到末代皇帝法兰兹二世(神圣罗马帝国)加冕的至1792年为止,历代皇帝皆在此举行加冕大典,使它在当时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建筑之一。1867年,教堂毁于大火,随后重建为今天的风格。 18世纪开始,这座教堂因为世俗政治的巨大荣耀而被奉上了“Dom”的名义,仅在于彰显其政治史上的地位,而非就宗教意义而言。在下于2018年10月12日与太太每人花了3欧元还登上该教堂的钟楼顶端,俯瞰法兰福克的城市。当然更兴奋的是在教堂一侧找到了传说中的“德国脚车”而享受了一顿中餐。 新老尼古拉教堂…

马基文告:强烈谴责斯里兰卡恐袭

供稿/马基协会 马基协会极至强烈地谴责发生在斯里兰卡之处心积虑对教会和酒店的“复活节滔天袭击”。 马基协会与世界教会理事会斯里兰卡全国教会理事会立场一致地极至谴责发生于复活节当天,对斯里兰卡教会和酒店处心积虑的滔天袭击,并导致二百余人丧生及数百人受伤之事件。 在斯里兰卡教会和国民遭遇苦难期间,我们献上心底至深的慰问与祷告,特别是对那些伤者和受害者的家属。 宗数狂热份子因宗教动机而刻意犯下的暴行,旨在煸动仇恨,破坏民主社会中多元社体的和平共处。 面对出于宗教动机而恐怖主义增长的现实时,马基协会特为此声明要弃绝借宗教或种族为名的任何暴行。 马基协会支特新近的“吉隆坡和平宣言”,并且坚决与世界全民团结,承认宗教的多元与自由是现代进步社会的基石,共同建立和平又公正的环境。 我们祈求,也深切盼望,斯里兰卡政府将这起滔天暴行的罪犯,绳之以法。 为了与斯里兰卡基督徒同具祷告心的团结,我们宣认:要跟受迫害的站在一起,并且肯定因为有了复活节,恶势力绝不能动摇上帝的公义和公正的旨意。(此为译稿,一切内容以原稿为准) Rev. Dr. Herman Shastri 马基协会秘书长 22/04/2019 致各堂会:保护崇拜场所 马基协会得知警方在纽西兰清真寺受袭之后,我国警方已在全国采取额外措施保护崇拜场所。 全体堂会必须留意下述: 1)警方会加紧监控崇拜场所的四周。 2)日间制服或便衣警察会来巡逻,尤其是在崇拜时间。…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王美锺盼上帝之光照耀不同人民 大马地利人和具宣教优势 鼓励信徒把握时机传福音

采访:黄孟礼(卫理报总编辑) 受访:王美锺(博士,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院长) 整理:卢韵琴 在危机已经存在的今天,倘若我们没有警觉,进而力挽狂澜,后果只会不堪设想。然而,危机也是一种时机,若能把握时机,满园的庄稼都已经成熟了,正等待着我们的收割。 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院长王美锺博士提醒基督徒要善用时机,把握机会向未得之民传福音,扩展上帝的国度。是以,他目前正在致力于协助促成欧洲华人教会与白人教会之间的合作,以面对教会的日渐世俗化,还有欧洲社会的伊斯兰化、同性恋课题的挑战,以及移民和难民的福音工作。 “中东已经是伊斯兰世界,东南亚也有一些国家很强,如果再加上欧洲这个必争之地,就再也无法制衡了。所以这是个非常时间,必须很努力地做欧洲的工作。” 王博士是土生土长的槟城人,还是一位福州闽侯籍人;然而,他却不谙福州话,只知道父亲是来自闽侯,而他随母亲说福建话。 除了最初的两年牧会之外,迄今,他已经在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服事了24年。首2年他是代院长,随后任院长之职至今,已有22年的时间。“在这20多年来,我深得一个体会,那就是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服事,我们都要寻求上帝;因为上帝把你放在这个位置都有特别的使命,而我从一开始接任院长之职就向上帝祈求带领。” 在他看来,马来西亚华人神学院在宣教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大马是一个多元种族、文化、宗教与语言的国家,在地理位置又极富策略性,在东南亚的中心点。以槟城为例,北上可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再上去就中国、云南、四州,往西可至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与孟加拉,东可至菲律宾、印尼。 “这些国家的土地总和虽然还不到整个地球的一半,但是这些国家的人口很多;所以我就求告上帝,让我的神学院不但可以惠及华人,惠及马来西亚,更能够把上帝的光照耀整个区域的不同民族,这是我在当初的一个梦。” 然而,他的这个梦就像芥菜种一样成长起来,所以该神学院的学生人数就有了一倍,两倍,十倍五十倍,甚至是百倍的成长。然后,事工也是深入了全球的50多个国家,并在好多地方建立了100多家的神学院与宣教学院,服事了超过100个族群。“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因为我们把神学教育与使命结合在一起,而且上下一条心,无论是老师还是董事会、职员。” 如今,位于槟城的马来西亚浸信会神学院校本部拥有50位全时间同工,其中25位为全时间讲师,25位职员,学生总人数则超过600人;而世界各地不同分院的学生则有4、5千人。“这些都是主耶稣的精兵,可以在各个禾场里面去收割、浇灌,付出、以及经历上帝的作为。” 第一间提供中文宣教学博士课程 他强调自己是个很认真的人,做什么都要看上帝的旨意,上帝要他做的他才做,上帝不要他做的,他就不会勉强去做。“在上帝的恩典和带领下,我们已经进入欧洲设立分院,如意大利、法国、和罗马尼亚,并在希腊有使徒脚踪的证书课程。再过一个礼拜,我会到巴黎去主持‘第二届华欧宣教研讨大会’,主要是探讨如何帮助全欧洲的华人教会合一,跟欧洲白人的教会一起配搭来回应欧洲的世俗化、伊斯兰化、移民、难民、同性恋等等的挑战。” 王牧师再次重申,上帝是工作的;当我们愿意工作,而上帝又愿意使用的时候,上帝所能做的事,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 目前,王牧师也在进行着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的工作。在此之前,他就有幸接触到在二战时期,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幸免于难的幸存者,并与他们有过美好的聚会。“二战结束后,超过10万的犹太人回到了以色列,他们在本地听不到福音;而这些幸存者每个月都有上千人过世,所以我们要加快脚步地做。” 其实在以色列的基督徒人数很少,不到1万人,当中人数最多的并不是以色列人,而是巴勒斯坦人。虽然生活在圣地,但他们并没有什么机会听见福音,因为信奉基督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背叛。 然而,他坚信,上帝的工作是有时机的,所以应该要把握时机做上帝的工作。“其实很多事工,我们都不是第一个做,在此之前,一定会有人做了。所以当我们想做什么之前,一定要先祷告,祈求上帝开路。” 在过去20几年中,他不止是从事神学教育,也致力于跨文化宣教,而且是带着整个神学院来做,是一种战战兢兢,却又很兴奋、很享受上帝的恩典与服事,但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他透露了一个在阿拉伯世界建立教会的事工组织,单单在去年就建立了几十间的教会,但其中也有6名同工为主殉道。 “我们华人在这方面所付出的代价不大,仅仅是花时间陪他们一起祷告、一起欢笑一起哭,提供一些资金帮助、分享一些的策略,以及给予同工训练与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