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241期

毕理学院新校舍上梁礼拜 池金代:学校应教导智慧

毕理学院新校舍工程进展顺利,特于10月10日下午进行了上梁礼拜,一块写上“以马内利”红布缓缓升挂在屋梁上,代表将此建筑物献上为主所用。 吾会会长池金代牧师在上梁礼拜分享信息时表示了对毕理学院新校舍的期待,希望新校舍将会造福未来的本地子弟。 “有研究表示,未来世界的人类的脑袋是预录的,任何知识只需要把‘知识’叫唤出来即可,为何还需要上课上学?就如同现在的谷歌,只要一个按钮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答案,往往这些答案还不止一个。然而,你们知道哪一个答案才是最有智慧的吗?” 箴言九章10节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就是聪明。池牧师认为,教导下一代并不止是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而是教导他们如何能够更有智慧。 “如果你空有许多的知识,但你却不知如何使用这些知识,那这些知识也只是空泛的资料罢了。” 池牧师强调,这种情况就好比,你知道上帝是道路、真理和生命,但你必须要先懂得谁是上帝,才能够找到道路、真理和生命。(韵琴)

展望:毕理旧教育楼拆除拟建四层楼半建筑 提供更多更好学习空间

卫理毕理学院一栋两层旧教育楼拆除重建,改建为一栋四层楼半的新教育楼,整个工程耗资800万令,工程约14个月。该工程动土礼于2018年11月13日进行,并邀请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主持与祝福。 池金代牧师指出,毕理学院利用所赚取的学费盈利进行重新投资,重建已老旧的学院建筑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及教育素质,让更多学子受益。毕理学院院长许钧凯则在动土礼上透露,毕理学院两层旧教育楼建于1971年。目前,毕理学院的学生人数已超过一千人,学院也将推出更多的科系,因此教学空间变得更有限。为此,有素质的教育是必须包括所提供的教育设施,时下年轻人的学习模式不同,该学院希望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及活动空间。 因此,学院将原本只有两层楼的旧教育楼,经过重新设计和规划后,改建为一栋四层楼半的建筑物,提高和增加学院生可使用的空间,包括增设课室、学生活动室、层半的图书馆,为学院生提供更现代化和舒适的学习空间。 同时,该建筑物竣工后,原本的图书馆也会迁移到该处,而目前图书馆的位置则会作为信息技术中心,即像“迷你谷歌办公室”的概念,让学生善用该空间进行更多的讨论及研究项目。

历届院牧心声

我能改变得了什么呢? 文:刘会明牧师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後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太五13) 我们今日在商店买的食盐是纯氯化钠。但早在圣经时代,食盐并没有像今日所使般的纯净。因此,当他们收集到没有咸味的盐时,就被扔掉。 主呼召我们要活出像盐一般的生活,就是不妥协,而要纯净和真实地活出基督样式生活。 可是,许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力量单薄,无能为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等来为自己解围。但,借口是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成熟的。 Edward Everett Hale 说过下列的话: “虽然我只是一个:却是一个。虽然我并不能完成一切,但我还是能够成就一些。就因为我不能做所有的事,因此我更不会拒绝做那我能做到的事(I am only one, but I am one. I cannot…

三文凭毕业生获 兰卡斯特圣经学院录取

卫理毕理学院三名考获幼儿教育文凭的毕业生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兰卡斯特圣经学院(Lancaster Bible College)的录取,进修幼儿教育和圣经学习学士学位,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他们在2013年来到卫理毕理学院,花了大约两到三年的时间进修幼儿教育文凭课程,并以考优异成绩,良好的英语水平和品格,而被毕理学院推荐申请,后获兰卡斯特圣经学院颁发的全额奖学金。 卫理毕理学院和兰卡斯特圣经学院于2016年签署谅解备忘录,允许毕理学院的文凭毕业生将其文凭学分转入兰卡斯特圣经学院的学位课程,继续进修学位课程。卫理毕理的幼儿教育文凭课程获得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的认可,因此被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美国大多数的高等学府所接受。在兰卡斯特圣经学院继续深造是毕理学院文凭学生完成学位课程后的另一条理想的途径。 主啊,我在这里 我今年 22岁,住在古晋西连,目前家中有三个家庭成员:父亲、妹妹和我。父亲是一个敬虔的人,他非常注重教育,而我继承了他的学习精神。这就是我选择提升自己,继续升学的原因。 当我在毕理学院(MPI)学习时,我非常喜欢与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作业,一起玩,彼此学习。 我非常珍惜自己在毕理学习的时光,也参与学院的聚会及敬拜时光,也参加校园晨祷。 在主耶稣的恩典中,我的讲师推荐到美国兰开斯特圣经学院深造,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因此听到这消息时,感到非常兴奋。 我对教育领域,特别是与幼儿打交道有着极大的热情,因此非常希望自己有机会继续学位课程。 借此机会,我可以学习更多,对幼儿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成功的专业人员。 我之所以选择儿童学前教育作为专业,是因我非常喜欢小孩;而且我能激发新一代对学习感兴趣,在成长中有良好行为,特别是长大后可以成为敬虔的男人或女人。 错误中吸取教训 我原本是一个胆小、自卑的女孩,但上帝使我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关怀、友善和勇气的新人。从那时起,我成为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人,要在我从事的每个领域(例如学习、教会事工和家庭事务)中尽力而为。我会尽心竭力做我所能做的一切,并坚持做正确的事。举例来说,在我的第一次育儿实习期间,几乎放弃实习课程,是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我做决定,也要处理面临的所有问题。 然而,我全心全意地祈求上帝赐予我力量与祂的怜悯。我也试图与他人接触并寻求帮助,最后我克服了难题。有时候我跌倒了,但我知道自己必须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并从所犯的每个错误中吸取教训。例如,即使我一开始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司琴,但我仍继续在教会中任司琴;但我坚持练习并向他人学习。现在,我已经可以在教会中服事了。 我从小认识耶稣基督,在基督化家庭中长大,12岁时接受成人洗礼。每周日参加崇拜,小时也参加主日学,因此对圣经故事十分熟悉。少年时,我参加团契,担任司琴,但信仰并不坚定,也没有真正认识上帝与耶稣基督。我不常读经祷告,只是名义上的 “基督徒”。 更靠近上帝…

幼儿教育系(校友/毕业生感言):

谢谢在毕理遇见的每一位“你” 在毕理求学时期里,对我来说最难忘的是巧晶、我和一群热爱音乐的人一起创办音乐社;我们虽不是专家,但音乐把我们聚在一起。 我经历社团从无人知晓到众所皆知,它从小课室的表演进到了大礼堂的演出;我享受与大家玩音乐的时光,纵然过程中发生许多愉快的或不愉快的事。 在这社团里,我学到非常多的东西,其中一个是“领导”。我自认自己并非一个好的领导者,但我很幸运,因为我有机会尝试并学习。在当中,我认识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在艰难的过程中,我曾想过要放弃求学。我觉得自己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厉害”,觉得自己并不适合所报读的科目。我爱与他人比较,我想要比别人更强;但我又觉得自己差别人一点,甚至很多。 不过,这是我自己所想的,事实并非如此。很感恩我来到毕理学院,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感恩身边有朋友鼓励我,告诉我,其实我也很棒。感恩,身边有院长和老师帮助我克服困难,教导我如何面对挑战。 毕理学院的教育方式不只是在知识上,也在品格塑造上——忍耐、勤奋、才智、自制、宽恕、专注。虽然只有六个重点,但说起来很容易,行出来却不简单。可是,学院的氛围促使我坚持不放弃。 谢谢老师的爱心教导,使我在课业上勤奋学习,在学习上也使自己更加专注和自制。多元化的学生使我增长自己的才智和远见。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不可爱的人学习忍耐与宽恕。 十分感恩自己最终选择了毕理学院,使我在求学过程认识自己,认识了许多知心朋友。 特选此照以示在毕理学院求学时最大的祝福和幸运,是上帝寻回我这只迷失的羊。非常感恩,能与崇拜委员会同工们一起服事,每一位在我的生命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教导我、鼓励我、建立我;是上帝,是你们在信仰上为我建立稳固的根基,使我不至动摇。 谢谢老师给我这机会分享自己在毕理学院的得着和学习。 谢谢你们让我: 知一万毕(学习理解本质使万事尽通) 洞彻事理(透彻且深远的远见) 笃信好学(信仰忠实,勤奋好学) 深宅大院(在灵里为富贵人家) 谢谢在毕理学院遇见的每一位“你”。(张孔馨) 学院环境让我身心灵得喂养 最后一个学期时,我在学校只拿一个科目(最后一科);所以时间特别松,就在学校食堂打工,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打工。也因着那段时间在食堂打工,那些在毕理读书了几年都没说上话的同学,到打工时才有所接触。看着大家来来去去,吃吃喝喝,服务大家,让我感到很荣幸(虽然只是收拾、洗洗碗筷、点餐、算钱赚钱)。 服务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同学、老师、校长,是另一种我从未体验过的经历。很庆幸,人生第一次的打工是在毕理学院,让我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电脑科学系(校友/毕业生感言):

一边求学,一边服事 我在2006年进入毕理学院就读Diploma in Computer Science。那是我第一次离家出外地读书。因此在求学的那几年,最难忘的就是住在宿舍的生活。那时认识了许多一起住宿的朋友。虽然各住一间房,但仍然要一起生活,一起煮饭,一起逛街,一起看戏,一起去教会,有的甚至一起参与服事等;也因此与他们建立了如家人般的感情,因为每天上课回到宿舍后,看见的都是他们。所以要说最难忘的回忆,莫过于就是住在宿舍的这段时日了。 在求学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应是我的学业。虽然我对电脑深感兴趣,但在完成一些作业时,偶然还是会遇到瓶颈,不晓得该怎么前进。所幸当我请教同系同学,他们都愿意帮助我完成。特别是面对我的Final Year Project时,倍感压力,深怕自己毕不了业。感恩的是,当时我的Mentor和讲师都不断地指导我,让我可以顺利完成且毕业,感谢主! 毕理学院是一间比较不一样的学院,她除了在学术上提供知识,造就人才,更在属灵上提供喂养,培育门徒。 学院栽培了我,给我专业的知识,让我除了学习独立,也学习如何与其他人共同完成作业。虽然过程中有些许的不如意或不称心,但为了同样的目标——毕业,我们都愿意克服;也因此带给我生命的成长,学会自主且懂得如何积极克服困难。 至于毕理学院的属灵风气,我相信也比其他学院或大学来得强;因为在当中有特别的“宗教节”,让一群来自不同教会的基督徒在学院里聚集,奉耶稣基督的名聚会。不仅如此,也让基督们可以在学院中接触非基督徒,借机会传福音给他们。 我很感恩在求学的那几年有机会参与宗教节的服事;一边求学,一边服事,是上帝给我的恩典;让我在属灵生命上得喂养也不缺乏,也能与主内弟兄姐妹们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彼此守望、代祷、建立生命。 毕生难忘好回忆 理之当然好教育 学老于年人才出 院长师资人人赞 (李家屏) 度过人生最纯洁的时光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 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辗转毕业离校十六年载,回想那短暂的两年求学时光,我在毕理这浓厚的育人氛围里迈青春脚步,度过了人生中最纯洁,最完美的时光。当中风雨兼程,奋发努力,成长成功。得益于师长教诲,锻造了知识和潜力;必须不会忘记,当初有许多在毕理学院的第一次。在毕理,我遇见我太太Jenny…

管理系(校友/毕业生感言):

改变最多的是心态 求学最难忘的就是开学那天遇到自己的高中同学及假日打工的同事。虽然知道彼此都有升学的打算,但完全没有约定要到毕理学院升学,甚至聊过没有类似话题。见面的那一刻,我们充满喜悦,后来也彼此陪伴、成长,直到一起毕业,再各走人生的路。虽然不再一起上课,但那记忆却是永存的。 求学时期最大的困难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也因为离家不远,不想上课就会想回家睡觉。平时也爱跟朋友出去玩,即使第二天有考试或需要交功课,也是如此。所以我的成绩不理想。后来学会制定时间表及建立写手帐的习惯,改善时间管理,并建立“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感谢老师们不断地提点,鼓励我用功读书及规划自己的生活。 在毕理学院上课的这几年,改变最多的估计是我的心态。从一开始的懒惰、吊儿郎噹,到后来为了留学拼成绩。从完全不虑家庭经济地一直不及格重考,到为了获得奖学金而用功读书,这都是毕理学院老师们的耐心、不厌其烦地带领我,才有今天的我。真的很感恩,有机会可以在毕理学院学习。(钟筱玲) 将自己所学与员工分享 我进入卫理公会毕理学院(MPI)的第一步是生活中有新体验,遇到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历。 首先,是我的朋友。在MPI三年半时间里,遇到许多朋友,我们虽是不同国籍,但仍然很要好,其中大部分是华人,他们很照顾我,我们也互相学习。 其次,是飞盘游戏,这是我未曾知道的新游戏。以前我常踢足球,但到MPI时,我开始玩新游戏,非常喜欢,因为它让我到马来西亚不同地方,遇见许多人,甚至获得多次冠军。 第三,我喜欢讲师,他们以英语教学,善用教学方式让我学习。我是外籍学生,他们也很关心。藉着上帝的爱,他们给了我许多东西,我我永远不会忘记。 最后,在MPI生活及学习的三年半,藉由爱、关怀及建立自我能力,以致有美好的经历。 MPI求学时,难免遇到挑战,比如: 语言,英语不是我的第一语言,所以上课有些吃力。最困难的是,朋友都说华语,而我只能使用英语,因此会很难沟通,甚至产生误会。因此,我有时得靠谷歌翻译来沟通,并且学一些简单的华语或马来语单词。 无论是华人还是马来人,都与柬埔寨文化不同,我很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行事方法。为了克服文化差异,我必须耐心地向我的朋友、讲师、教会会友等学习,他们给我建议,对我帮助很大。 食物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在三年半里,我品尝许多当地食物,多数食物油腻,而且多肉,我并不喜欢。所以我不会花太多时间吃外食,而是自己烹饪。 有些科目的学习对我来说也是挑战,特别是数学;因此,我必须找人指导我,并向讲师寻求支援。 在我完成商业管理文凭课程后,我回到自己的国家,更容易找到一份适合我的好工作。我有机会在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Enterprise(简称“IDE”)的国际组织工作。我应用自己在MPI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让我有更多的机会,赚取更多收入,并与周围人有良好的沟通;我也将自己的经历与所学和员工分享。 在MPI求学期间,我是MPI崇拜委员会的一员,在教会中服事,增加许多经验。所以,回国后,被任命为教会领袖,并在教会中分享上帝的话。(Phearom)

会计系(校友/毕业生感言):

MPI塑造我的品格 曾经,我是一个无比自卑的人。 由于家境不好,遭邻居亲戚瞧不起,也不懂什么是“开心”,什么是“自信”。我几乎都是低着头走路,不敢抬头看人。 家里有九个兄弟姐妹,我排行最小,父亲告诉我,他们一定要送我去深造。那时,我一口拒绝,因为我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也为这件事纠结很久。感谢上帝,不久后我就接触到MPI。MPI学费是那时候我的家境可以负担的,而且只要成绩优秀,还可以拿奖学金。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要用最短的时间念完diploma,然后出来社会工作赚钱,好让我的父母能无顾虑地享受退休的生活(因我的学费还需要他们负担),并提升父母的生活素质。这是我那时的想法。 我选了MPI最具“招牌”的Diploma In Accounting。进入学院后,才发现这里的老师都很和蔼可亲,不会带“有色眼镜”看待我。还记得那时候我每天都是骑单车去上课,可老师们都没看不起我,只要我在课业上有不明白的地方,他们都会尽全力为我讲解。也因此,我渐渐地不那么自卑了,真的要谢谢老师们。 最让我惊喜的是,原来MPI也有学生团契,我毫不犹豫地就去了学生团契。感谢主,很快的我就当选委员。我知道上帝一步一步牵引我,把我带到MPI求学,还可以在校园事奉祂。 我特别感谢许院长,谢谢您在我学院的生涯里一直都给予我鼓励和信心。每一次您都不会让我“落单”,虽然你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可您的举动给我很大的肯定,谢谢您。 MPI不只让我在工作上打好基础,加强知识,也塑造我的品格。感谢主,让我遇见MPI,给我创造了不一样的人生。(罗仁婷) 学习实践“坚持不放弃” 毕理学院留给我最难忘的经验莫过于两天一夜的新生营;透过营会,我有机会与不同家庭背景的新生们交流并进行各种各样的趣味游戏。 在求学过程中,我面对着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压力。当中有幸得到讲师、家人和朋友的扶持,让我不断坚持,不放弃学习。从中,我深深领悟到胜利往往在我们坚持的最后一分钟取得。不仅如此,那胜利的成果往往超乎我们所能想像的。 修读ACCA课程对我来说本不是件容易的事。透过这学习过程中,讲师们不断尝试让教学趣味化,并积极“鞭策”我们取得最优秀的成绩。讲师们的爱心和苦心深深感动我,并激发我更加努力考取好成绩来回馈和肯定讲师们对我们的付出。 当中,我的生命亦经历成长和改变。我学习实践“坚持不放弃”的精神更加勇于面对挑战。为此,我深感庆幸当初选择来毕理学院修读课程。我也深信毕理学院ACCA课程可与西马Platinum级别的学院媲美。 毕理学院让我体验快乐学习,我特别喜欢和期待每周的税务课。(Nur Aqilah Hasrin Binti Hamillton…

毕理学院简史

座落在诗巫莉莉路的砂拉越诗巫毕理学院(Methodist Pilley Institute,简称“MPI”)为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属下的一间高等学府。该学院于1991年4月成立,前身则是创建于1967年的毕理私立中学。 毕理私立中学创建之初,目的有二:一来帮助当时因考试成绩未符合教育部规定,而无法在政府中学就读的学生,能以在私立学校完成他们的初中或高中课程;二来,是纪念一生奉献于宣教及教育事业的美籍宣教士──约翰.毕理夫妇(John A. Pilley),故学校亦取名叫“毕理中学”。 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响应我国教育政策的改变、以及工作市场的需要,董事部开始策划把中学提升为开办文凭课程高等学府。开办初期,的确面对不少挑战,包括申请学院开办准证,筹备办学经费,聘请合格师资,学生的挑选与来源等等,最终在1991年顺利开课。由数十位学生开始,发展迄今已有近千名学生。这廿八年来,栽培了数千名学生,在各个领域皆是人才辈出。 1991 开始会计文凭、商业管理文凭、电脑科学文凭的课程。 4月,陈兆杰出任院长一职, 次年1月卸任。 1992 2月,正式委派许长南接任院长。 1994 6月24日举行首届毕业典礼,文凭毕业生共48位。同日,亦与美国AZUSA PACIFIC大学签署协议,毕理毕业生在该大学能继续学士课程。 1996 陈则敏出任院长一职至1999年底。 2000 黄良蓉成为第四位院长,服务到2016年方卸任。…

院长献词:凭信心爱心 参与教育大业

文/许鈞凯 Nelson Mandela 说教育是改变世界最强的武器。教育,可以兴邦,也可覆邦,其威力及影响力,甚是惊人! 卫理公会立足砂州一百多年,教会一开始就是透过牧养、医疗及教育,从灵、魂、体三管齐下,祝福人群,改变社会。可惜过去数十年,我们不小心失去了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大部分的掌控和影响力。年会教育部过去数年的尝试,发现要重新夺回这一块失去的土地,所需要的资源、人力、财力是多么的庞大,其过程是多么的艰难! 毕理学院,是卫理公会在东马仅有的一间大专。感谢主,在过去20多年的努力和耕耘,已经渐上轨道。因此,我们不止要好好守住,更是需要不断的提升。不然,在来自过国内外的激烈竞争、政府日渐繁多的管制、以及科技和人文的变迁等等所带来的冲击下,毕理学院若不提升,很快就会失去现有的竞争能力及吸引力,然后就会被淘汰。 办好一间学府,最关键的是好的师资、良好的设备及不断提升地研究能力等,才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吸引好的学生。但毕理学院若是单靠目前所收取的低廉学费,这实在是有困难。为了帮助及祝福更多的孩子及他们的家庭,我们一直以来都收取近乎全马最廉宜的学费。只是又要便宜又要最好,在办教育的事上,鱼与熊掌实在难以兼得。当其他国内外大专都已普遍使用Interactive Learning、设备和素质不断在提升的同时,若我们却还在停留在白板式的教导,我们如何吸引学生来报读呢? 举凡世界各地顶尖的大专,也都需要政府的资助以及来自各方的捐款等其他收入来维持收支的平衡、推广创新、培训和提升设备。以美国的私立非盈利大学为例,在2017-2018的学年,大约百分之六十的营运费是靠学费以外的收入来支付。因此,若是要毕理学院提升其竞争能力,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容我大胆的请愿,若现有参加崇拜的每一个人,每一年奉献RM100给毕理学院,我们每一年就有将近RM500万来装备讲师、提升设备,把毕理学院办到成为全国最顶尖的大专。这样,我们的孩子们就可以不需要耗费太多的钱或跑得太远,就可以在一个有很好的属灵环境里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样,我们可以更直接的祝福社会、转化国家。 甚愿你有感动,凭信心和爱心来参与这教育的大业。若我们每一个人,像当年摩西在旷野要建会幕的时候,大家都愿意把自己有的掏出来献上!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更充裕的资源来把毕理学院推向更高的境界了! 谢谢!

张济仁称毕理学院是年会最大“堂会” 塑造学生灵魂为终极目标 积极提升师资软硬体设备

采访:卢韵琴 受访:张济仁(卫理毕理学院董事长) “我们不想毕理学院在弟兄姐妹的眼中,仅仅是一间教会所办的学院,我们想要的是,弟兄姐妹把毕理学院视为属于卫理大家庭的高等学府。”卫理毕理学院董事长张济仁希望,能够藉着此次毕理学院的筹建新校舍工程,弟兄姐妹们对于该学院的认知可以改变。 张济仁表示,长久以来,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属下各个堂会都“认识”毕理学院,但仅仅是“知道”她是年会属下的一间学院,是教会办的高等教育学府,却没有认为毕理学院是“属于大家的”那种认知,这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 为此,趁着此次毕理学院的兴建新校舍筹募活动,该学院决定效法当年摩西建会幕一般,把所需要的告诉老百姓,即向全砂131间堂会发出呼求,告诉大家这是年会属下最大的“堂会”,因为毕理学院的学生人数超过900人,需要大家的同心协力来牧养。 “同时,2019年,也是毕理学院正式踏入一个新里程碑的一年,即长久以来第一次拥有全时间的院牧,来帮助我们牧养这900多名学生。” 关心学生身心灵健康 张济仁强调的是,毕理学院的学生并没有拥有顶尖学术的成绩,更不是大富大贵的子弟,毕理学院是以塑造他们的灵魂为终极的目标。 他以自己的经验为例,坦言自己在英国求学与工作了8年,过了这些年,对于学校所学的,他已经没有什么深刻印象,仅仅对3位师长拥有着无法忘怀的记忆。该3位师长有一个共同点,即是他们都用心来教导学生,不单单只是教导知识,也同时与学生交心,关心他们的身心灵健康。 “第一位恩师请我和几位同学到他家吃饭,亲自下厨煮米饭给我们吃;第二位恩师则带我和同学回家看他亲手制作的木制品与装饰,教导我们如何运用木头来装饰;第三位恩师不但教导我课程中的知识,更是我在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老板,当他得知我决定回国之后,他还送了我许多建筑相关的书籍。” 他坦言,上述的三位恩师对他生命的影响很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让他深知一名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不一定能让学生记住他,但老师对学生的用心付出却可以让学生谨记于心。 因此,他也希望毕理学院的讲师们可以在教导知识之余,也可以做到用心来看待学生,塑造他们的生命,并以自己的生命影响他们。 “我们不要毕理学院成为一间没有灵魂、只有成绩的学院,我们要的是学生在毕业离开之后,还依然以自己曾经身为‘毕理人’而感到自豪。” 担任毕理学院董事长一职已经长达12年的他,在被选为董事长之前,已经在毕理学院董事会中担任了8年的董事,对于毕理学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特殊感情。然而,这样的他决定在这一届任期届满之后,卸下董事长的职务,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达成,未来要其他人去再创高峰。 “当年我被选为董事长时,我并没有想太多,只知道毕理学院应该开办更多的课程,甚至是学士课程,而我也致力去办好这件事。感谢主的是,让我有机会认识了UCSI大学的创办人Dato’ Peter T.S. Ng,通过与该大学的合作,成功让毕理学院在本地开办了多个学士学位的课程,让本地学子只需要在诗巫求学,就可以获得学士学位。” 可以接收外国学生 在这12年来,毕理学院在他与董事部及老师们的努力下,从原本经济不独立的情况下转亏为盈。“以前每年年会都需要拨款20万令吉给毕理学院,但近10年来,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学生人数的增加也就代表着学院的收入提高,经济已经独立了。”…

灵修日程:放手 (十一月13日(三))

文/Loe Griffith(美国Arizona) 读经:申命记卅三章1至12节 经文:“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 以……我们也不害怕。”(诗四十六1-3) 差不多是中午了,我感到焦虑。我正等候医治带状疱疹的药物送来,我一病发就要服用这药,这样才会有效。我不会驾驶,而最迟的送递时间是中午。等候与不确定触发了我的创伤后压力失调症。 我的眼光越过仙人掌和树丛,远眺山脉。忽然间,我想到上帝会看顾我。我把药名写在一张纸上,把它放进“上帝的盒子”里,这是实体的记号,提醒我要把忧虑卸给上帝。 不多久后,我收到电话,说那药会在当天内送到。但在接到电话之前,我已感到更平安,因为我放开了忧虑,确信上帝总有办法帮助。 牧师说:“得胜并不是没有难处的意思,而是上帝在你的难处中与你同在。”虽然我希望不用受创伤后压力失调症的苦,但我感谢上帝帮助我经过。我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能会难以信靠上帝,但当我们把忧虑卸给上帝,上帝就医治和供应我们。 祷告: 亲爱的上帝,当我们感到焦虑,帮助我们信靠祢。感谢祢给我们平安,即使当我们感到忧虑。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当我把忧虑卸给上帝,我就得着平安。 代祷:创伤后压力失调症患者 反省问题 ~哪些物件或操练提醒你要把忧虑卸给上帝?当你焦虑、沮丧或疑惑时,你会实行哪些属灵操练? ~今天你难以放手的是什么事?在这处境中得着平安,对你来说是怎样的一回事?你祈求事情有怎样的结果?你教会如何扶持你经历这一切?

抓鼠有感:改变生命的地方

文/翁震凌 生命中如果能遇上一些良师、益友,那将会是人生最大的收获与祝福之一。 自小,我对“师”字辈(教师、律师、牧师等)一向都是既敬且畏(故远之);随着年纪渐长,虽已多有改善,但也因着过去的“敬畏”及“尊卑有序”(也习惯与老师们保持着安全的距离),所以能与之谈笑风生如朋友般的老师,着实不多。 但是,生命有幸,在求学路上总能遇上几位这样的老师,如师如友。他们不一定要充满“威”与“严”,却依然可以春风化雨,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他们留给我的也不只是知识与学问,更是许多做人的道理与待人处事的原则。 特别是在神学院进修时,学院总会将学生分入不同老师的辅导小组,每两周都会聚一次,老师们也会定期个别关心我们的学习状况、教会实习与事奉、生活状况,甚至身心灵健康等。这样的关怀不但无形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是让我们可以从相处中看见他们“言教身教”的生命见证。 有些老师也会在午餐或晚餐时间,与同学们一起用餐,聊聊近况。记得有好几回,不管是在餐厅还是在图书馆,逮着机会就“抓”着一位教系统神学的李老师不放,穷追直问,想要解惑。李老师总是温和又有耐心地授业解惑,但有时也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属灵状况与内心问题,让我不得不直视自己一直想要逃避的黑暗。 除了良师,还有不少的益友,何尝不是在求学路上相逢的呢? 中学时的同窗,直至今日,仍旧是属灵天路上的良伴,即使各在一方,也从来不忘记彼此。大学时交的朋友,是一辈子的朋友,在我人生的高山低谷,陪着我欢笑、陪着我流泪。神学院时遇见的同学,是与我不同国籍的人,但在上帝的国度里,却成了最亲近的姐妹。 学习生涯,或许五味杂陈,苦喜交加;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生中许多良师益友,都在学习路上,一一相遇。 这一期是毕理学院的特辑,从校友/毕业生的心声,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还有那位改变他们生命的主!盼望毕理学院日后能诚如她的主题所言,继续成为:一个改变生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