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2020

彩虹见证:遇危难都化险为夷

文/谢楣光(古晋圣淘沙堂) 在一生中,我想起主的恩典,从头到脚,大大小小,在每日生活中,真是数也数不清。正如诗篇诗一百零三2-5所言:“我的心呐,你要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医治你的一切疾病,祂救赎你的名脱离死亡,以仁爱与慈悲为你的冠冕。祂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 童少时期,快乐时光 我生长在一个基督化家庭,从小在祖父母、母亲呵护下成长。小时候,每逢主日早上他们都会带孩子们去教会上主日学,从无间断。我喜欢上主日学,因有圣经故事听,又可以唱好听的诗歌,有游戏玩等。牧师常到我家举行家庭礼拜,也教我们唱奋兴短歌,我背唱得滚瓜烂熟,至今还记得好几首! 少年时,我参加堂会报佳音队,手提灯笼走路到家家户户报佳音,唱圣诞歌,报告救主耶稣降生的大好消息,兴奋喜乐的心无法形容。信徒乐意接待报佳音队,大家有说有笑,欢唱敬拜神。记得有一年报佳音队至午夜才结束,回到圣堂时下起大雨来,大家都无法回家,最终留在圣堂过夜。那有说有笑的快乐时光,真是一生难忘的经历呀! 从小到少年时期,主恩主爱不断围绕我,让我有个快乐的童年/少年时光。我家住在拉让江边,江水清澈,除了煮食饮用洗衣是我们这班孩子最好的游泳场所,每天可以在江边游上一个小时以上!江中有许多鱼虾,这些都是造物主白白赐给我们的美好食物。当江水退潮时,我们就可以拾取又甜又好吃的圆螺。在我家后面的田芭里也有一大片美莲蕨,一遇下雨天就长出幼嫩的美莲蕨,采摘煮熟亦是一道美味佳肴;能蒙天父上帝白白赐我们美味食物,是多大的恩典。只可惜,如今因人类大量砍伐拉让江上游的树林,土地光秃秃,一下大雨,黄泥土被雨水一冲,冲下江中,直流到拉让江下游,再加上拉让江两岸木板厂林立,污水往江里倒也不是鲜事;从此清澈江水变成污浊黄泥水,已不能供给人们吃喝用,连江里的鱼虾也几乎绝迹,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小鱼。 失学复学,许愿还愿 念高一的上学期,我失学了,因为大哥赴台湾念大学,他原先教书的职位要我去代替。那时家境不好,我只好忍痛放下学业,到小学教书。我每天骑着脚车去工作时都会经过母校,真是尝到失学痛哭的滋味! 第二年,我因年龄太小不能继续教书,因此失业又失学,真是彷徨无助!我只好求天父给我再有读书的机会,并也胡乱应许祂,高中毕业后报读神学院,作个传道人。我的祷告蒙垂听,母校准许我跳班到高二继续念书。很谢天父顾念我的需要,再有机会回到母校求学。当我高三会考前,改变初衷想要去报考师训学院,当一名老师,不作传道人。但自我报考师训学院后,心中不安,觉得自己欺骗了上帝,夜夜失眠。原本的好成绩,也因精神不宁,结果会考成绩不理想,毕不了业。我知道这是上帝对我的管教,因许愿不还愿。 痛苦煎熬中,妈妈鼓励我去一个布道会,在会中我听到苏佐杨牧师大声疾呼:基督徒,要去抢救世上失丧人的灵魂。他举比喻说:“一个人坐在轮船甲板上,不小心跌入海中,大家都惊呼说有人跌落海中快抢救,但呼喊的声音多,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跳下海救他上来,不久那人就淹死了。”苏牧师继续说:“有人愿意献身作传道人,抢救世上许多失丧人的灵魂吗?”当时我心中被圣灵的火燃烧,圣灵充满我心,催逼我上台,双膝跪下,愿意献身作传道人给主使用。 第二年,我回母校重读半年并重考高三,终于毕业并得到华文高中文凭。这一次,我不敢再违背诺言,清楚知道是上帝呼召我作一个传道人,我义无反顾地报读诗巫卫理神学院,受陶造五年,得了道学士学位,成为一位合格的传道人。这五年费用是由一位不知名的主内弟兄/姐妹供给(愿主报答他的爱心),让我毫无缺乏完成神学课程,为此感恩感谢,因为上帝的恩典够我用。 牧会事奉,神恩保守 毕业后,我受砂华人年议会派司牧养乡村两个堂会两年。牧会期间,有一天探访会友回家途中,遇到一个中年疯汉拦路,又遇到一个老妇怒骂疯汉,结果激怒疯汉拿了一条长木棍追打我们。我叫老妇快跑,自己也跑到一个姐妹家把门关上。疯汉打了老妇一棍,又来追打我,因打不到我,他又返回用木棍狠狠敲打老妇的头。急得我们只能大喊“不要打,不要打”,结果后来姐妹手拿一把枪,向天开了一枪才把疯汉吓跑了。我们赶快去看老妇时,发现她竟然已经被当场打死了。想起上帝的看顾,自己未被疯汉打死,真是感恩。主内弟兄姐妹都说:“是主眷顾与保守,赐你平安”;连警察查问时,也说我命大未被打死。 又有一次在乡村堂会实习时,我被六、七名军兵包围,查问我农历新年初一大清早一个人去哪里?我说去:“Sembayang Allah,Allah”。他们向我拿身份证,看了一下便放我走,没有为难我。过不久,他们又带了三十多名军兵包围我们崇拜的地方,安静观看五分钟,看我正在主持新年崇拜,就悄悄离开。真感谢上主保守,没有骚扰我们的崇拜。下午我到另一个堂会主持崇拜时,告诉会友遭遇军兵包围却平安无事一事,他们都说:“传道,这是上帝看顾你,赐你平安。前几天有一对母女,给兵哥强奸。”我听了直说“好险呀!”这真是上帝的特别保守,赐我平安无事了。想起神恩浩大,遇危难都能化险为夷;甚至曾几次车祸,都是车毁人平安,难道不是天父差遣天使天军护佑我和我家平安吗? 除此之外,上帝常为我们预备,祂的恩典够我们一家人用,让祂所赐我的二男一女皆能赴美念大学,经费毫无缺乏。如今儿女都成家立业,天父赐我们内孙四男二女,外孙一男一女。是主的恩典一路相伴,让我一生能为主打美好胜仗,如今我虽已年老发白,但一生立志无论得时不得时,都以传主福音为念;并且立志“至于我和我们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廿四15下) 我每天祈求主,使我的子孙能成为敬虔的下一代。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身无长处亦可成神的器皿 参加短宣最重要的是心 李国华从不感兴趣到长期委身

采访:黄孟礼 受访:李国华(古晋晋光堂本处传道) 整理:卢韵琴 总是在教会听牧师传道说要去宣教,如果不去长期宣教当宣教士,也可以参加短宣队;那,参加短宣可以做些什么?又需要一些什么条件呢?如楼短宣队负责人李国华本处传道告诉你,只要你有一颗为主奉献的心,就算你自认身无长处,亦是可以成为上帝手中的器皿,为拓展神国度做大大的事。 “当年的我只会弹吉他和有一身的力气,但我去了;有一位阿姨她说只会帮人理发,她去了,长屋居民们排队等着她理发;还有一位弟兄只会开福音车,他也去了,为短宣队开车担起了接送的任务;甚至只要会讲话,就可以向长屋居民分享主的爱。就是这么简单,你还敢说你什么都不会,不敢去短宣吗?” 在古晋土生土长的李国华,祖籍福州,是古晋众多客家人中少数的福州人。原来,其祖父早年在诗巫生活,就连他的父亲都是在诗巫出生,后随祖父定居古晋,卒之,让他成为了古晋的“少数民族”。 “1970年代的古晋其他族群对福州人有着一定的敌意,所以在学校里我都不敢承认自己是福州人,省得被同学排挤,这也算是一种校园霸凌吧,哈哈哈……” 读完中学后,他本意是先到吉隆坡修读澳洲的大学先修班课程,然后再前往澳洲深造,但却遭遇澳洲教育改制;再加上家庭负担重,他毅然外出社会工作,减轻父亲的负担。 踏入了社会的他,在中药店、五金店、食油厂等打过工,后来进入了一家水资源处理公司,才算是安定下来。 纵然是在基督化家庭长大,但他仅以为只要父亲是基督徒,那他也就是基督徒,直到他参加了青年团契,才知道原来信主是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得到建立,从而重生得救,真正决志信主。 我可以帮忙搬东西 时至2003年,原本对原住民福音丝毫不感兴趣的他,却因为被牧师点名,在无奈至极的心情下,参加了如楼短宣队;殊不知,圣灵透过这次的短宣在他身上动工。从此,他便与如楼短宣队事工,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未变。 “那时的负责牧师,是已故的黄美英牧师。她在讲台上大大地分享着年会布道部的异象,鼓励晋光堂会友参加短宣队。我听了之后,也只是耸耸肩膀,说这不关我的事,因为我觉得我在吃、住与语言方面,都不适合去原住民当中传福音。再加上,我的灵命不高,1980年重生得救到2003年,一遍圣经都没有读完,这样的人去短宣可以做什么。于是,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直到某天,黄牧师点名叫我,只能勉以其难地点头参加了。” 回想起当年,他笑说自己一直都不积极准备,就连要带去的睡袋与用品都是其他会友帮忙张罗的,想不到的是,这个睡袋至今他还在用。 虽然是福州人,但他坦承自己的福州话是有限公司,听倒是没有问题,说也只会一些。再加上,因为他的母亲是福建人,而在古晋市区又是以福建话流通居多的关系,所以他的“母语”是福建话与华语。又因为教育制度的关系,让他对国语更是一窃不通,只会一些简单的市井用语。 语言不通,灵命又不高,更不会传福音,只会弹吉他的他,那去如楼短宣可以做些什么?“我当时只想到我还有一身力气,可以帮忙搬东西。” 拿什么为主做工 那一次的如楼短宣,国华与另外11位队员从诗巫启程到如楼地区,既走陆路又走水路地去了该区的12座长屋,收获满满,却也忧心忡忡。“收获是看见了一个新的世界,看见了工场大,作工的人却很少;忧的是自己空洞的灵命,拿什么为主做工。” 于是,他在从如楼回到古晋之后,毅然报读了卫理神学院的延伸神学教育课程,在2004年开启了自己的神学装备。经过了12年的不懈努力,他毕业了,并在2019年正式被堂会委以本处传道之职。 2004年6月,他再次回到如楼地区,12月继续第三次的如楼短宣行,每次的回访都让他有很大的感动,但也有忧愁,因为他看不见前景。“原住民其实有一种特性,他们很欢迎我们到长屋来办聚会,却不喜欢去别人的长屋聚会,因此,参加我们聚会的人数并不多。当时我们就在想,如果人数依然无增,那是不是还要继续下去?于是,短宣队员们就说好,如果下次再去的人数不多,那就结束他们在如楼地区的短宣事工。”…

灵修日程:奉主的名 (一月19日(日))

文/ Pratoom Pongjai(泰国Phrae) 读经:约翰福音十四章1至14节 经文:“耶稣说:‘你们若奉我的名向我求什么,我必成全。’”(约十四14) 我在基督徒家庭出生长大,却嫁给了一个非信徒,结婚廿五年了。丈夫要住院,医生说血液感染会令他持续肌肉疼痛和头痛,身体将愈来愈瘦弱。 我决定要鼓励丈夫信主,告诉他我在任何处境都信靠上帝,无论健康或疾病。虽然医生查不出他生病的原因,但我知道上主关注,祂必帮助。那时,我给丈夫一些经文,让他诵读,使他能跟我一起祷告,祈求上帝与我们同在。 两周之内,我们都奉耶稣基督的名祈求。最后,丈夫决志信主,把生命交托给祂。我和两个信主的儿女都很高兴丈夫成为基督徒,他还在住院的日子,我们一起信靠上帝,结果他得着医治。 祷告:怜悯人的上帝,教导我们相信和倚靠祢。帮助我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成为信心的榜样。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今日默想:我要每天为未认识基督的人祷告 代祷:未信主的家人

卫理报恭祝各位 新年蒙恩 迎春纳福

两期合并  2月2日无报 每期一句 “上帝愿意叫他们知道,这奥祕在外邦人中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就是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上帝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歌罗西书1:27-29)

抓鼠有感:为您送上四本新书

文/翁震凌 不知道您的一年大计中,有没有包含阅读这件事?!虽然稍晚了些,但“好书不怕迟”,要为您介绍2019年文字事业部所出版的四本卫理报丛书。 《我的中国文脉在祂的血脉里》其实是卫理报丛书自刊印以来,首本以“福音文学”为己任的基督教学作品。作者想透过这本书告诉炎黄子孙:基督教的福音书写里也有“中国性”的特质,基督教也有散文、诗歌与小说创作,它们和中国文学一样美丽。 当我们悔改信主时,我们觉得罪得赦免,真是太好了;得享永生,更是好得无比。但随着我们成为基督徒越来越久,环顾自己生活的真实处境,心中或许会产生疑惑:耶稣应许的丰盛生命在哪里?为什么基督徒的生活如此挣扎?试炼的困扰,似乎陷入无法克服的情况,怎么办呢?《剩下的那部份福音──享受神的整全救赎信息带给你的安息》的作者希望能透过此书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福音的其余部分”,与上帝建立更美好的关系,藉着整全的福音,活出应有的丰盛生命,好让“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歌罗西书一27)。 2019年,我们再次推出《留在犀乡的脚印2》,继续告诉我们24位海外宣教士在砂拉越这片土地的故事与足迹。在1960年代以前,砂拉越虽不致于是蛮荒之地,不过生活条件、基本设施相对落后;但许多宣教士仍然回应上帝的呼召,义无反顾地来到此地,投入在福音、教育、医疗、农业与社会关怀事工中,让我们真实看见上帝对这片土地与人民的爱是何等的长阔高深。 《绿洲》收集过去由民都鲁教区布道执行会提供给诗华日报福音版的文章,留下了许多弟兄姐妹的生命见证、信仰传承与福音故事;活现基督信仰是活的信仰。这些看似平凡的小品满载了上帝恩典的痕迹,也提醒我们生活处处有神恩,常常喜乐谢主恩! 这四本好书,也是2019年“卫理报之友”的赠书,连同赠品在近期内将送到2019年“卫理报之友”的手中。愿各位在新的一年中藉着阅读,再次经历上帝是何等丰富又有恩典的神。

圣道堂婚姻重新立约礼拜

共有30对夫妻在圣道堂婚姻重新立约礼拜中,再次向对方说“我愿意”。 配合圣道堂建堂30周年庆典,该堂于2020年1月1日上午进行婚姻重新立约礼拜,并邀请苏慈安牧师与师母杨函英本处传道担任讲员,分享夫妻相处真谛“真爱真幸福”。 30对夫妻中,婚龄最久的是在1950年结婚的刘加泉与黄秋月夫妇,迄今,他俩已经携手走过70个年头。

交流站: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

主办单位: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 截止日期:2020年3月31日 比赛细则: 对象:全马基督徒 语言:中文 字数:800字-1500字(必须是WORD档,不接受纸本参赛作品) 参赛作品内容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以“卫理报丛书”为指定读物。 2.参赛作品必须有作者自订的参赛标题(不可只写《我的阅读心得》或《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之类)。 3.参赛作品必须列下完整的书名、作者或编者、翻译者(若有)、出版社与出版年份(不算在字数内)。 4.参赛作品的“图书内容简介”不可超过全篇三分之一篇幅,需以个人心得、感想或观点为主要段落。 参赛规则: 1.参赛者只限投一篇,且必须是未曾发表过的作品;参赛作品恕不退还,请自行留底稿。 2.参赛者必须以真实姓名发表,请于作品后留下真实姓名、堂会及联络方式(电话与电邮)及个人照一张。 3.参赛作品敬请电邮至scaccmm@gmail.com。 若作品未符合上述所有参赛条件,一律被视为自动淘汰。评审对比赛有最后裁决权。凡得奖之作品版权归本部所有。 比赛奖励: a.首奖:现金RM350+礼券RM150+奖状 b.二奖:现金RM300+礼券RM100+奖状 c.三奖:现金RM220+礼券RM80+奖状…

基督女少年军聚集古晋国际营 Fonomarae结果累累喜乐满满

马来西亚基督女少年军于2019年12月5日(星期四)至8日(星期日)于古晋格兰多曼尼拉惹广场酒店举办四年一次的Fonomarae营会。此次乃本国举办的第10届营会,主题为“结果累累——喜乐满满”。营会共有185名来自马来西亚全国各地的军官与军员参加,其中更有来自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参与者。 Fonomarae营会是世界各地基督女少年军的传统营会,名称一词是来自两个字的组合。 “Fono” 为波利尼西亞语,意思是一群聚集的人。“Marae” 则是毛利语,含义为一个重要的聚会地点。此届营会的主轴为“生命冲击营”,一个模拟真实人生的室内大型游戏,由生命冲击营的砂拉越事工团队协助进行。 此外,此届营会还有两大特色:其一,是营员被安排参加砂拉越联合教会古晋分会主催的圣诞报佳音大游行;当中来自砂拉越以外的参与者对有机会公开地在街道上对不同背景的群众自由唱诗和宣告圣诞信息留下难忘的回忆。其二,是基督女少年军全国中学组圣经比赛的决赛。不止进入决赛的各州代表聚集一堂龙争虎斗,甚至营员们也有份为各自的队伍出力。(世彬)

卫斯理堂乐龄团契开特大 决定团契归属与举行选举

随着卫斯理华语堂于2019年11月24日宣告正式成立,原有的卫斯理堂乐龄团契第四届职员会第五次会议也议决召开特别会员大会,以决定团契的归属、名称,处理相关议题,以及举行选举的事宜。 卫斯理堂乐龄团契于12月26日晚上7时30分假卫斯理堂副堂召开特别会员大会,由团契原任指导黄敬盛牧师躬亲主持,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乐龄团契指导刘慈瑜牧师监督,刘牧师也是该团新指导。 大会对数项议程,包括:1、说明特大目的;2、团契归属;3、团契命名;4、鉴定团契该属第几届?;5、职员选举(2020年职员)进行深入的探讨。 刘慈瑜牧师以祷告为大会掀开序幕。特大主持黄敬盛牧师讲解,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召集大家的目的是要让卫斯理堂乐龄团契的会员自行决定团契的归属、命名及相关的事项,并提醒大家慎重认真做出决定。 原任主席刘忠为弟兄感谢大家出席大会,说明召开特别会员大会乃是按卫斯理堂乐龄团契第四届职员会第五次会议的决议,其目的是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乐龄团契当前所面对悬而未决的问题,此举可以帮助消除大家心中的疑虑,从而使团契回到正轨,向着标竿直跑。 刘忠为表示,随着本会英语教区的成立,原有的卫斯理堂一分为二,卫斯理华语堂也应运而生,因此乐龄团契必须参照法规与有关的条例决定团契的归属,以及厘清和处理相关的议题。这些重大问题攸关全体会员的利益,所以理当回到会员大会寻求了断,群策群力,以集体决定、集体负责的方式做出决定,因为会员大会是团契的最高决策机构。 主席补充,倘若大会议决团契归属于卫斯理华语堂,在此情况下,原有的卫斯理堂乐龄团契第四届职员会理当先行解散,让路给卫斯理华语堂乐龄团契第一届职员会选举,以赋予其正当性。卫斯理堂乐龄团契的情况比较特殊,会员是由中、英两个堂会的弟兄姐妹所组成,况且按团契章程,职员会的任期是两年一届。其他团契并无面对类似的情况,鉴于职员会的任期是一年,都于近期先后举行选举。他表示希望,新届职员会的阵容兼容中、英两个堂会的弟兄姐妹。 卫斯理堂乐龄团契特别会员大会在融洽与和谐的气氛下进行,并对各项议程作出仔细的探讨和表决,圆满成功选出卫斯理华语堂乐龄契第一届职员如下: 主席:陈梅周 副:刘忠为 文书:吴弨谚 副:郑雅华 财政:林廷香 查账:陈秀冰 信仰组:李美云 副:檀碧玲 宣教组:林英华 副:叶木元 见证组:黄美仙 副:刘世振…

圣道堂教育楼兼牧师楼工程动土 为神而建,靠神而建

卫理公会圣道堂教育楼兼牧师楼工程经已于2019年12月25日上午11时15分进行动土礼拜,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见证了圣道堂建筑和发展委员会与承包商的签约仪式,并与该委员会一起为工程动土。 由于现阶段的圣道堂面对空间不敷应用、教会办公室受限,以及泊车位不足问题,牧师屋设施陈旧和空间拥挤。因此,圣道堂迫切需要可供教会未来20年使用的空间,包括需要更大的教会办公室、更大的聚会处供少团、成团和初成使用、更多的泊车位、一个牧师楼、堂丁宿舍,以及供国语事工使用的空间等。 池金代会长则在动土礼拜上强调,上帝给我们最宝贵的产业是儿女。圣道堂建设教育楼,是要帮助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得到美好的教导。 池牧师也鼓励基督徒们要从现有的华人观念中改变,不但要生养众多,还要早生、多生、要生与保生。 然而,他也提醒会众,教育楼要装备父母们,父母则要回家装备自已的孩子,不要让教会的教育楼代替家庭的教育楼。在家庭里,父母应该做老师、校长,不要把孩子交给教会管教,因为孩子在教会的时间短,在家的时间长。 凭信心展开工程 在建委会的计划中,教育楼兼牧师楼整体工程经费预计耗资1150万令吉,主要费用即建筑工程和电机工程各占800万和20万令吉,工程实价将依据建筑商和电机承包商所签署的合约。有关工程包括兴建一座6层楼高的教育楼,以及3层楼高,拥有6个单位的牧师楼。 同时,也计划将现有的主日学课室装修为教会办公室用途,把现有的牧师屋和办公室装修供国语事工使用。扩充图书馆的空间,并设立可容纳200人的聚会场所、两个可容纳80人的聚会场所、两个可容纳100人的聚会场所、10间主日学课室,以及一个多用途礼堂供室内活动空间及未来扩建圣堂时崇拜的地方。 另外,计划项目也包括开辟54个泊车位、一个半开放式餐厅供接待和用餐使用,以及一个开放式的活动空间供户外活动使用。 圣道堂成立于1990年,由于地方发展和人口剧增,考量堂会未来空间发展需求,执事会于2008年申请教育楼的绘图。虽于2010年获批准,但被限只能兴建3层楼高。因此,再向政府重新申请。同年,上帝为圣道堂开路,购买位于教堂后方土地。在考量多方因素,最终在2011年决议把教育楼改建在教堂后,并展开物色绘图工作。 2012年至2014年期间,先后购置教堂后方的4块土地(东山路第7巷洛3225、洛3226和洛3227,以及东山路第9巷洛32280)。其中,2014年成功购买关键性地段洛3225,使现有教堂土地能够连接到教育楼。2015年积极与 KumpulanDesign洽谈有关教堂后方兴建教育楼和牧师屋的绘图,并呈上州发展单位申请批准。 以刘伯举为首的建筑和发展委员会阵容已投入增建事宜,成员有副主席刘世周丶文书和投标组林弼武、财政陈邦铣、筹款组杨锦华、设计组简福贵和詹长篙、工程组丁华谷,以及委员陈淑晶、阮振东、阮振雄、刘会添、江成德、许赞麒和何名兴。 目前,建委会自筹超过410万令吉,但距离定下的千万令吉目标尚有一段距离。然而,建委会成员凭信心展开工程,因这是“因神而建、为神而建、靠神而建”为了神的事工,为了传福音的前景,以信心跟随主,信众以感恩乐意的心奉献,荣耀主名。(韵琴)

本会成立英语教区 催生卫斯理华语堂

走过61载的诗巫卫斯理堂终于迎来一个初生的堂会——卫斯理华语堂,圆了数十年来植堂的梦想。卫斯理华语堂的诞生也是借助于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第四十四届大会,于今年11月21日正式通过成立英语教区的提案,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诗巫卫斯理堂是本会第一个以英语为媒介语的堂会。追溯1958年,当初来自国外的宣教士家庭与友邻,逢主日开始聚会崇拜,后来聚会人数逐渐增加,按部就班发展成为今日的卫斯理堂。卫斯理堂因应不同历史时期的需要而转变,起初只有英语崇拜,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展成为“双轨制”,即包括中、英语崇拜的教会。卫斯理堂也从原址卫理神学院三迁,到新福源堂,复于1976年到旧卫斯理堂,最后卫斯理圣堂于1984年落成,才固定在现址崇拜。截至2019年11月24日,卫斯理华语堂正式成立,卫斯理堂中文部已迈入了第39个年头。 卫斯理华语堂于11月24日晚上7时15分假副堂召开会员大会,并选出卫斯理华语堂第一届执事会,为原有的卫斯理堂谱写新的篇章。兹恭录2020年卫斯理华语堂牧师与执事名单如下: 主理 : 张鸿恩牧师 副理 : 刘慈瑜牧师(兼) 配属 : 叶荣珠牧师 会友领袖 : 陈秀冰 主席 : 郑佩香 文书 :…

卫理家政训练所假期班结业 22位学员顺利获得证书

卫理家政训练所2019年学生假期班于12月14日结业,共有22名学员获颁结业证书。 陈倩明本处传道受邀在结业礼上跟学员们分享爱的信息,告诉学员们耶稣是爱我们的神。 为期一星期的学生假期班于12月9日开始至14日结束,学习内容有圣经丶烹饪及手工,主要培养青少年的基本生活技能和独立能力。 通过老师们的示范与教导,学员们学会了多道菜肴的烹饪和烘焙各式美味的糕点、饼乾。除此之外,手工课还有基本的缝纫丶制作纸花丶包裝花束、缝制布包、十字架串珠等手艺,让学员们不但收获满满,同时也通过这个课程结交新朋友。(韵琴)

忆苑缅怀:卧病期间 仍关怀他人

文/黄巧光(新福源堂) 2018年8月31日下午,我接到电话说月姐(黄巧月牧师)进医院,叫我立刻也去医院。我万万没想到,她竟然病得这么严重才去看医生。这样一去,经医生检查,竟然是癌症末期。医生说要立刻动手术,9月1日下午就被推到手术室等着动手术。我默默跟在后面,待在晚上八、九点时,才等到她被推回病房,人依旧时迷迷煳煳的。 不过,在医院休养期间,月姐还是时刻关心着别人,她关心那些躺在病床上的姐妹,常常为他们祷告。在病痛之间,她忍住自己身体的痛苦,依旧关心着家人与亲友。 手术后一个礼拜,她就出院回家休养。但是医生对我们说,她的性命只剩半年,我们真是不敢相信,上帝会这么快接她回天家。然而,我们知道她就如使徒保罗所说的:当跑的路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她已经守住了。她就这样平安地离开了我们! 不过,她在世一切的劳苦,没有落空,也被人记念。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在2019年年议会期间(11月21日晚),在福源堂圣堂举行追思礼拜,悼念两位爱人灵魂的牧师──林道顺牧师与我姐黄巧月牧师,也赠送纪念品与慰问礼金。这让我们兄弟姐妹们感动又感恩。过去,月姐卧病时,也收到不少教牧同工及会友的慰问,我们同样铭感五内。愿我们在天上的父赐福各位,身心灵健康,同时能如月姐一般,竭力奔跑为主作工!

时事回应:诗巫林子明文化馆关门大吉

文/晖(退休公务员) 开年,最令诗巫市井小民感到震惊的一件事,莫过于诗巫林子明文化馆立时关门大吉的新闻!据消息称:诗巫中华总商会属下的林子明文化馆今日(2019年12月31日)最后一天开放,从2020年1月1日(星期三)起将不再开馆,正式走入历史。 新年伊始,正当华社对未来充满憧憬,引颈企盼本国的政、经、文、教、社会各领域将出现转机,渴望本乡本土的教育、文化事业,及各行各业也更上一层楼,岂料却传来“文化先锋”阵亡的噩耗,不禁使人,尤其是数以千计林子明文化馆的会员愕然及惋惜! 创办文化馆的宗旨 教育乃富国强民之本,创办文化馆有助于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发展,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阅读是一种乐趣,也是吸收知识的泉源,创办文化馆有助于提高公众人士对阅读的兴趣和培养阅读的习惯,以便求取知识充实自己及增加生活情趣。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创办文化馆有助于年青人在课余或工余之暇,多阅读有益身心的健康书籍,改善社会不良风气,促进国家社会的安宁、进步和繁荣。 有鉴于此,由诗巫中华总商会所创办的文化馆于1980年11月1日正式开放,名誉会长丹斯里阿玛林鹏寿(已故)热心文化教育事业,慷慨捐献文化馆基金马币8万令吉,故特将文化馆以其父之名命名之,以资褒扬。 文化馆藏书 文化馆总面积3,000平方尺,藏书以中文为主,图书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总类、哲学、宗教、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史地、语文和美术10大类。文化馆拥有60多种期刊和5种报纸,其中1种是英文报。此外,还有多套普通和科学百科全书,可供各界人士参考,文化馆现有藏书5万多册,包括1万多册儿童书籍。 文化馆会员 文化馆现有会员4,317人,其中学生会员3,010人,成人会员549人,永久会员685人和荣誉会员73人。学生和成人会员分别还入会基金3和20令吉,年捐2和12令吉及借书证1令吉;永久和荣誉会员须分别还入会基金100和200令吉。 文化馆经费来源 文化馆每年经常费用约5、6万令吉,该会会员每年捐献的福利教育基金,其中部份充做文化馆用途。教育组也展开长期性的捐款购书运动,以补充文化馆的藏书。 上述部分资料摘自2017年4月1日修订的《诗巫中华总商会属下林子明文化馆简介》,说明创办文化馆的目的乃是帮助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发展,诚属先贤先圣的远见与遗志,值得当今华社慎重思考。作为儒商,不可忽略企业社会责任,所谓:“取自社会,用之社会”,这是儒商的从商之道。 凡是对教育、文化、人类福祉有担当的有志之士,如:族魂林连玉、毁家兴学的陈嘉庚、大慈善家刘钦侯……等文化人,身体力行传承民族文化薪火与谋求人类幸福事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彼等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本地一位高瞻远瞩的华社领袖也曾说过,搞文化是要赔钱的,但文化是民族的根,即使赔钱也要做下去!他也以身作则,为华社的文、教、公益事业出钱出力,诚属华社的楷模! 林子明文化馆虽然隶属于诗巫中华总商会,但如今俨然已成为华社的共同文化资产,不知默默为华社陶造了多少英才。相信,没有任何一位对社会文化事业有负担的人愿意见到,诗巫林子明文化馆从犀鸟乡地平线上消失!而超过5万册的藏书,部分是由社会热心人士所捐赠,若沦为尘封的陈列品也将失去了意义!是时候集思广益为林子明文化馆开另一条生路!

一介书声:带着尊严离开的临终选择

文/郑仁娇 书名:《不在病床上说再见》 作者:宫本显二、宫本礼子著 译者:高品蕙 出版社:台北启示出版社,2017。 本书提出生命将尽时,没有人想要“被活着”。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让人安心终老的医疗。先了解这些,才知道要如何选择。而意识不清、不能言语、卧病在床、包着尿布,甚至被绑住手脚,仅能从口中的塑胶管灌入营养品,用这种模样来做人生的谢幕,有谁愿意? 日本高龄者临终医疗学会的创办人,在多年考察后发现,欧美国家不像亚洲一样,有许多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这让他们反思国内医疗的观念与现况。阻碍安详临终的到底是什么?身为家属又该为亲人选择怎样的临终医疗?以及欧美国家如何做到大多数人都自然善终的理想?! 作者提出过多的医疗反而成为平静死亡的阻碍——就算痛苦,也还是要求患者忍耐下去的医疗观。从美国的内科教科书这样教:人将死就会不想吃;如果已经没食欲了,不吃也无妨。但在家顺其自然地照护,并非任其饿死。 事实上,医疗的发达,只是更进一步地阻碍了患者安详辞世的权利。然而“尊严死”是不积极地争取活下去,“安乐死”则不管消极、积极,都是以放弃生命为出发点,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尊严死并非安乐死。 以下是值得我们反思与探讨的几个问题: 1.连医学界人士都不想面临的“反复受苦的临终医疗”,为何我们却坚持让家人去接受? 2.解开急救室里为何大多都是老人之谜? 3.欧美高龄医疗的重点在缓和痛苦与提高生活品质。我们亚洲则又如何? 4.能否发挥预立遗嘱的功能,关键在于主治医师。那么我们应可采取什么步骤? (比如患者选择是否愿做插管或其他延续生命的治疗,先预立遗嘱。) 5.究竟是哪种人才需要插鼻胃管,做胃造口导食手术? 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托尔斯泰惧怕死亡,想尽办法超克它,接着他信了基督,此后便在著作中只为耶稣的博爱与道德的社会服务了。总之,他认为生命的每一时刻都是走向死亡的时刻,日常生活中坦然面对“向死的存在。换句话说,基督徒有了永生,在世上活出有永生的盼望,坦然面对死亡,深知死后往哪里去。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今生要为来世做好准备。今生如何活,来世的结局便是如何。活着就要做正确的选择,因为这会影响今生及来生。永生或永死,在于今天的选择。耶稣对跟从祂的人说,今生得百倍来世得永生;而来世就是从今生开始,那就显示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视死如归的家人 85岁的先母去世前一天,住进中央医院,一到病房,呼吸困难用氧气罩的当儿,她一脸认真地告诉我,千万别祷告求上帝医治她。我心里很纠结,但还是故作轻松,笑着问她:妳很想回天家了?她回答:正是。因此医生问起是否愿意进一步的治疗,插喉管、切气管等延续生命的措施。我告知不用,她想回天家了。次夜陪伴着她,弥留状态之际,医生说,她就要回家了。这就是她的信仰,回到主的怀抱里,不再流泪、不再有烦恼与疼痛,好得无比!她活着,忠心做属长,周间她的属会里、左邻右舍走动关怀,分《卫理报》、教会的秩序单给冷淡的信徒,带单本福音书、福音单张给非信徒。她能视死如归,只因为她选择跟从耶稣,好好地活着。她的生命是死亡教育的课本,带着尊严离开的临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