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群体的诞生 (经文:以弗所书一1-8)
牧者耕心 讲员:黄方涵(古晋晋福堂助理传道) 日期:2021年1月31日 讲台:古晋晋福堂 前言: 总会未来四年的主题是“更新的教会”。试问,我们的教会需要哪方面/哪一种的更新?要回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教会的本质,因为唯有回归本质,了解什么是教会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才能客观检验出现今教会的发展趋势与上帝最初设立教会的心意与样式是否存在着差异。如此,教会才能针对差异的部分进行重整,这样教会才有更新的可能性。 另外,晋福堂今年的主题是“建立与神与人的关系”,也是作为教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今年,我计划能按部就班的将正卷以弗所书从头到尾讲过,带领大家一起思考教会的本质,并一切学习过着爱神爱人的生活。以弗所书是一卷谈论教会的书卷,作者保罗从最本质的新生命谈起,再到由新生命为基础所产生的新群体(教会)。这个新群体是有别于世界的福音群体,其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在这暴力的世界中带出和平的新国度,在这混乱的时代里,带来社会的更新。正如约翰卫斯理所说,救恩不仅仅是个人的重生和成圣,也包括整个社会乃至自然界的转化。以下是以弗所书的大纲: 1.在基督里的新生命、新群体(一1-三21) 2.在基督里的新生活(四1-六24) 新群体的规范(合一和圣洁) 新群体的家庭生活 新群体如何抵挡魔鬼 一、暴力帝国中的恩惠与平安(一1-2) 以弗所书第一节清楚指明本书的作者是保罗。保罗在写以弗所书的时候是身处于罗马帝国,而写作的对象是居住在罗马帝国中一个大城市里的信徒——以弗所的信徒(2节)。若要了解以弗所信徒所身处的时代环境,就必须了解当时候以弗所的背景。 以弗所是小亚细亚省的省会,是当时最大城市之一,位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东岸。由于其地理位置是海陆重要道路的会合地,所以就成了小亚细亚一带的商业重镇,因为许多贸易商品都会先经以弗所才送到各地。 以弗所除了是繁荣的商业重镇,也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神庙随处可见,其中最著名的是堪称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亚低米神庙。另外,以弗所在当时也成了古代罗马人的娱乐中心。作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娱乐和艺术产业自然有了市场和发展空间,图书馆、妓院、剧院等娱乐场所接二连三的出现。大家可以想象今天的吉隆坡、香港、巴黎等大都市,这些地方的特征与以弗所相似。虽然很多人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但在大城市生活真的好吗? 虽然在大城市能够获得多元的物质享乐,也能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但试探与挣扎也会随之增加。都市人有一种特质,那就是容易感到焦虑,因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必然就会出现竞争力、效率和生产力,这也无形中塑造了功利文化的社会。在讲求功利的文化里,我们会遭受群体的压力,被迫用现实的手段做出一些能提高自我价值的事情,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当你达不到一定的物质水平和社会预期的成功时,你就会很焦虑,然后就开始自我否定。即便你努力干出一番大事业,像马云也好,像世界首富也好,像各种你羡慕的企业家也好,但那时你可能早就被异化了。所谓“异化”,按社会学家马克思的解释是指,原本自然互属或和谐的两物彼此分离、甚至互相对立。我之所以在这里引用马克思的“异化”是要说明,我们在大都市中会经历关系的违和,其中包括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分离或对立。当一个人失去了关系的和谐,这很悲惨,因为你的内在依然孤单一切皆虚空。 以弗所信徒就是在如此的社会脉络下生活,相信他们正面临许多的挣扎和试探。保罗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提醒以弗所信徒,就算没有混到社会预期的样子,但他们依然是有价值的,因为他们在基督里拥有丰盛荣耀的地位与恩典,是有别于世界的上帝国度中的新群体;作为上帝的新群体,生活当与蒙召的恩相称,而不是与功利文化相称,以上两点就是以弗所书的主题。 保罗在问安的语句中提到了两个重要的词——“恩惠”以及“平安”。恩惠是上帝赐给人的白白救赎恩典;平安是指当人享受上帝的恩惠以后,关系和谐的状态,即人与神和好,也彼此和好。 简言之,保罗的问安带出的信息是上帝的恩惠带来了新的国度,然后我们领受了救恩就有了新生命,意旨能在新国度里头得享与神与人关系的美好,并被赋予儿子的身份成为这国度里头的新群体。在这个国度里,我们不再是竞争关系,不是什么都要争第一,而是同归于一;我们不再被异化,而是被上帝的爱融化,拆毁了与上帝与人中间隔阂的墙,相互共融,成为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