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志联(诗巫新福源堂)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青年领袖大会,还以“28高龄”参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与会者年龄都在22岁以下,这深深触动我,因为香港青年人在青年初期就愿意委身,参会大会。那时,我心里无时无刻都想着:回到自己教会时,可以鼓励青年人不论年龄参与其中;也希望自己还可以参加来届在沙巴举办的青年领袖大会,同时鼓励更多青年报名参与。
其实,我在团契行政组讨论事工时,就知道这个由年会推广的领袖大会;当时一听,就觉得这大会是世界循道卫理宗华人区的大会,肯定有很多讲题和工作坊,也相信自己可以从中受益良多,认识各地青年人并与之交流事奉心得,了解他们牧养青年人的模式。基于种种原因,我就毅然决然地参加了。

按恩赐回应时代召命
大会将与会者分成28个小组,大部分的活动、节目、环节都以小组方式进行。还记得第一天晚上,我们就有小组时光了。我们一组比较特别,有两位来自香港地区的组长(其它小组都是一位),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位牧者在其中。第一晚小组时光,组员们都略显羞涩,所幸在组长带领之下,大家还是按大会所提供的题目分享。大会预备的题目包括:与会者本身对信仰的重视、自身的性格及恩赐、如何运用自身恩赐,还有思想“教会是什么”及“教会在社区的影响”。这些课题都能帮助与会者在大会中慢慢理解且深深感受。
大会的主题是“Ekklesia”,也就是教会。主题讲员们简单明了地把主题信息传达给与会者:上帝拣选我们,祝福我们,叫我们的生命经历艰难破碎,装备并差遣我们,带领世界进入光明,生命得上帝的救赎与改变。最后,讲员也呼吁时代青年按恩赐回应时代召命,进入世界,建立教会——并不是建立四面瓦墙的建筑物,乃是活生生的教会,在我们生活中、职场中、家庭里活出耶稣基督。

真正深入地关心关怀
大会其中一个环节是走入社区,虽非常累人但很有意义。每个小组会被派到一个社区,让小组组员们接触社区里的居民,让大家活出教会的本质——走出教堂,进入社区,服务人群。大会还预备了些资金给我们,让我们去适当地祝福需要的人群。让我很意外的一点是香港的老人家和弱势群体都很抗拒我们的“祝福”,可能是他们的警惕心强,也有可能他们不想欠人恩情。这也让我们看到社会上还是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真正深入地去关心关怀的。
大会也预备了许多工作坊给与会者。我参加了其中两项,一是职场宣教工作坊,导师教导我们如何平衡家庭、职场与事奉的生命,并找到信徒职场生命的优先次序。导师也告诉我们如何在职场实践祷告布道。有个见证很鼓舞我,他们成功地带领一个工厂中(几乎每一个)未信员工归向主耶稣。
另一个是社会关怀工作坊,大会邀请香港社会关怀组干事来与我们分享,同样深深感触我。我得知了香港卫理宗教会是如何积极地参与社会关怀,包括:儿童与青少年服务、家庭服务、学校服务、复康服务、长者服务、社区服务以及服侍基层弱势社群等。他们的关怀真的是“无孔不入”,十分值得我们的教会学习。干事也邀请一位姐妹分享,她从小就陪着妈妈服务人群,现在也在关怀中心带领小朋友上主日学,帮他们补习。想到自己在她那年纪时还在玩乐呢,实在是自愧不如!

在基督里的异地友谊
大会第四天是主日,每个小组都被安排到香港循道卫理宗属下堂会崇拜。我们一组去了一间小型教会,会所是租借停车场的其中一个楼层。教会租借停车场办幼稚园,然后利用教学以外的时间积极进行各个小组聚会、团契及崇拜。崇拜人数虽不到百人,但彼此间关系十分密切融洽,教友也都彼此认识。崇拜后,教友们还各自预备食物饮料一起分享,大人小孩共进午餐,一起聊天,其乐融融;他们更是非常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从外地来的主内肢体。
这次大会让我建立起“在基督里的异地友谊”。透过大会、小组,认识了来自西马和香港组员。在短短几天,我们经历:彼此代祷,一同灵修,一起分享,因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我们甚至开了Whatsapp群组,好在离开大会后还能继续保持联系,分享主话、生活点滴。值得感恩的是,两位来自香港的组长都准备今年献身,攻读神学,组员们纷纷献上祝福,也为他们感到骄傲。虽然万分舍不得,但我相信还能相见!

继续散发基督的香气
至于这次大会的众多学习中,特别想分享两点:第一,我很喜欢大会或香港教会带领敬拜赞美的方式,不形式化,也没强行规定要带几首诗歌,有时甚至只有两首诗歌,反复地唱,有安静时光可以默想上帝透过诗歌带给我们的信息。第二,大会安排的灵修方式是我第一次接触的,如:默写经文、明阵、灵步,可以鼓励青年人以不同方式灵修,毕竟现代年轻人很常忽略灵修生活。
盼望阿爸天父继续使用我们的生命,成为更多人的祝福,继续散发基督的香气,让世人看见我们,就好像看见我们身上的耶稣一样。末了,以大会主题曲与大家共勉:“让我们为祢作盐作光,让我们成为祢的器皿,宣扬祢,彰显祢的荣耀,温暖关怀每一个角落”,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