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黄孟礼
受访:黄顺锦(医生,年会会友领袖)
整理:卢韵琴

砂拉越卫理公会一路来,牧者与会友平行领导教会;尤其富雅各(1935年)之后,会友领导多,如:林开臻牧师也仰靠会友传道等协助牧养教会。一直至1960年代,牧者“专业化”,不再有会友“兼职”(牧养);虽然仍是平行领导,但似乎已演变成“牧者在上,会友在下”的领导模式。同时,由于会友没有接受“专业”的神学装备,因此会友在有些特定活动或仪式中就会受到诸多限制(比如不能担纲主持),总是居于“被动”的地位。
在今天不断变化的时代里,这种教会领导模式是否应有什么调整的地方?同时,教会又当如何加强会友在教会、社会甚至国家的影响力呢?年会会友领袖黄顺锦医生在接受《卫理报》总编黄孟礼干事的访问时,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想)法。

牧者是个装备者
“在教会中,牧者与会友应该是一种共同依存的关系,牧者可以以牧养为中心领导会友,但不能以职分为中心来主导教会。身为全职并‘专业’的属灵领导者,除了讲道、带领祷告事工,牧者在领导上更是个‘装备者’。牧养会友的本质就是门徒训练,装备会友成为有使命感的门徒。”
黄医生指出,吾会一路来都是牧者与会友一起领导,牧者主导的模式可以说是我们教会的传统,这制度有它的长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模式所带来的挑战要与其他传统教会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一起探讨。
首先,牧者主导会使教会向内发展,即过于注重内部的信徒与工作,从而忽略了活在世界中,信徒对外的影响力与传福音的任务。目前的情况似乎牧者有如机构的总裁,会友则是组织下的成员,大家都要办好教会,以便年底能呈上成绩佳的报告书。
砂拉越卫理教会百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制度化,按照传统分立了各种肢体及团契,各团契有自己的许多活动,整年安排了满满的活动,忙累了牧者。这样一来,牧者天天忙着聚会、会议和教会管理,最终失去了牧会的方向。无形中,忽略了教会的异象、培养以及对外传福音的任务。
黄氏也表示,这样的教会能够提出很好的主题,如“合神心意的教会”,但却无能力去实践。教会看起来很活跃,但实际上装备了多少真门徒,能去生产门徒的门徒呢?
“坦白说,我们今天的教会对会友生命的影响是越来越小。很多会友都已采纳世俗生活价值,并且认为圣经只有一部分跟生活有关。许多基督徒家庭也没察觉他们有能力和影响力;因此,我们正在失去下一代。我们都在以节目为导向的密密麻麻教会行事历中,提供一种反文化的生活方式;然而,这样的做法根本无济于事。”

双方都不健康
身为会友领袖,黄医生也观察到,另外一方面,牧者主导模式将导致教牧人员的权威主义。“牧者们都太强调自己是专业人员,有如旧约的祭司,贬低了‘信徒皆祭司’的理念,尤其是大型教会;一旦进入管理型的模式,进而将变成官僚作风,甚至体制僵硬化。随后,他们将会失去了教会的使命感,甚至与使命脱轨。”
也是医生的他,提出牧者为主导的观念,意谓:牧者对教会一切的事工与每个信徒都需负责任,所以产生了权威主义;也加上压力影响了牧者与教会领袖团队的的凝聚力,牧者与会众脱节。一旦得不到领袖的全力支持时,就会导致冲突,如牧者要改变教会的一些计划。
他说,“会友则期望牧者在每次活动都要出席,否则将认为不被重视,如此一来,牧者就必须预备,出席每周十一项活动。“有位牧者与我算过了,这11项活动分别是乐龄、成年、初成、少年、青年、妇女会等日常聚会,还有晚祷会、诗班、早祷会及各种课程。这种情况对双方都不健康,影响了事工。”
黄氏也提醒,牧者主导的教会使信徒在事奉上变得无力,造成无论在牧会、教导与管理的事工上,信徒只是在旁的助手,不能完全发挥恩赐,更忽略了牧会训练会友成为真门徒的本质。另外,缺乏有效的门徒训练与领袖训练,将导致信徒无力事奉。牧者也不能放手,不安心释放信徒作祭司的职分,更让信徒陷入沉睡,冷冻了有恩赐的人力资源。
“更糟糕的是,这样的教会将难以适应时代变化的环境。”黄医生说,如此的教会已经忘了现今遗留下来的所谓“传统”也是当时应时代变化而形成的。面对21世纪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将触动传统模式对变化模式的敏感警铃。当然,除了教义与福音的内涵与本质,若有需要,其他的旧观念可按圣经的指示及在法规的范围内应势变化。可以肯定的是,对时代变化的无知,将成为事工进展的障碍。

教会是信心群体
他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牧者主导不是大问题,但牧者和会友都应先拥有正确“牧会本质”的理念与方向,并对“教会论”要有正确的理解。
“我们要明白,教会并不是建筑物,也不是售卖宗教产品与服务的机构。教会是我们可以归属的一个信心群体,把上帝的国度带给一个失丧的世界。因此,我们要纠正思维,教会的存在不单是为会友,乃是为社群。身为基督门徒,我们乃是蒙召出世,却又被差入世,即是差派进入世界去履行作门徒的使命。”
他强调,每一位门徒都是上帝国度的代理人,都应将上帝的使命带到生活的每个领域。“我们全是被差往非基督教文化中的宣教士。”
“教牧的本质就是门徒训练。每一位信徒都应该是门徒,要学像耶稣、效法耶稣、活像耶稣。门训就是大使命的内容,是生命与生命的关系为动力,而不是单上课程,以知识为导向,知道却做不到,如带领人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并且精心培训他们成长达成基督样式的生命,以及能有生产/生养的能力,即在其他人身上倍增这整个过程。”

从向内到向外
对于今日教会所面对的处境,黄医生开出了四帖“处方”(挑战),他认为,教会必须要改变领导的范式:
首先,从向内到向外。在确定教会拥有落实大诫命和执行大使命功能的前提下,将过于敬拜形式的聚会(只叫人来作礼拜)转换至分享式的聚会,以聚会为主(向内)转至以服事为主,致力实践门徒生活操练――向外而非重内而已。
“为此,我极力推荐成立小组,但不是那种只有查经的小组,而是那种谈及生活中面对的挑战,并且是刻意性且真实性的小组。带有灵命塑造,生命转化的功能,并使组员能成为有基督样式的门徒。”
对于牧者来说,教会不以职分为中心,乃是以牧养为中心,并以门徒训练为目标的牧养。牧会过程必须从教练开始,进而模仿、指导、培训、动员与差派。从组织化的关系演变至属灵家人的关系,并从单方面的传达转换至全方面的传达,信徒各尽其职。
对于会友而言,不单成为作礼拜的会友,更是要成为有使命性的门徒,成为被差遗出去的人。“信徒是教会的主体,意味着要唤醒信徒,并进行分享式的聚会,以小组连接彼此,更赋予门徒的特权。”
黄医生引用美国阿斯理神学院的讲师腓立梅多斯(Philip Meadows)在去年举行的“卫斯理神学硏讨会”上所宣称的:“使命门徒训练意谓着在圣灵的力量中跟从耶稣,作全人的门徒和每日的宣教士。我们透过深密地住在上帝里面并在世上过着使命性的生活,日益长像耶稣。”
“这就是说,在每一天,每一个层面,每一种情况,每一个呼召,都要全心全意作门徒。有使命门徒在哪里,那里就是我们的宣教工场;不论是家、学校、职场、邻舍、公园或是机场。以家庭为例,家长就是首要的宣教士,也是儿女们每天观察、活生生的福音实例。”

父母是家庭首要门训者
同时,门训当以家庭为中心,并在教会支援下进行,也要熟悉现时代带来的教会扰战,作好准备,推动教会与家庭的文化转变。
他强调,教会是父母首要的装备者,父母则是家庭首要的门训者。“家庭是上帝在婚姻里设立的,其成员关系乃源自婚姻、血统或领养。教会是上帝的家庭,包含所有的会友家庭。”
按圣经背景,龙汉德(Ron Hunter Jr.)称:“上帝把家庭定义为代代的父母们影响他们的子子孙孙”。正如申命记六章(D6)所详述的,上帝要父母教导子女灵命长进,使他们以后也一样教导他们的子女。汉德在的书《The DNA of D6-Building Block of Generational Discipleship(D6 的基因—代代门训的建筑模块)》中,倡议更广的家庭定义。“他认为作教导工作的‘父母’应该包括父母亲、继父继母、单亲父亲、单亲母亲、养父养母及监护人。伯叔姆婶、舅父舅母在跨代门训的宣教层面也是重要成员。”
广泛来说,家庭事工是专注的门训,涵盖了家庭与教会各阶段的伙伴配搭。“我们之中有很多已熟悉‘家庭事工’这词汇,它目前的含义似乎只是专注知识转移的会议或工作坊。我们需更进一步,不但讲求学习真理,更要追求家中的生命转化。我们的焦点是门徒训练,就是学像基督的成长过程;家庭门训是在家中成长像基督。因此,门训是生活方式,是要行过的历程,有其最终的目标。耶稣吩咐我们去使万民作祂门徒时,祂要的是整道过程,从领人归主(布道),带他们在主里成长(门训),一直到差遣他们出去重复这个过程。”
“家庭事工”是一道协调教会惯例作法的过程,为要使全部家人建起多元的门训关系,也使家长受敬重、得装备并负起责任充当儿女生活中的门训者。
我们必须强调,教会必须负责会友家庭的整体幸福;因此,教会社体需负起责任,确保他们服事的家庭,能在各个健康家庭支柱上稳健成长。照样,每个家庭也要明白,他们必须为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向教会负责。家庭就不能再成为秘密居所,不让教会领袖或其他会友踏足。当然,教会和家庭仍需按圣经教导一起制订“互动空间”。
“圣经不单告诉我们,上帝要藉家庭门训成就什么,更说明该如何去行,以及谁要去做。”我们也要清楚明白,上帝对教会与家庭的呼召,有独特的权限与目的。一直以来,我们都沉陷在以节目为中心的文化和同代相聚的结构之中,却在培育门徒方面未能达标。因此,我们需要回归圣经模式,以家庭门训运动寻回各代。
为了要实践家庭门训,我们必须把“家庭支援,教会为中心”的事工改成“教会支援,家庭为中心”的模式。我们不能否认,目前以节目为导向的门训方法,无法有效的装备家长去培育子女成为门徒。

婚姻门训需先做好
在致力强调透过亲子教育去进行家庭门训的当儿,我们不能忽略婚姻中的门训。我们若要在家庭中立定稳固基石,以门训下一代,就一定要先做好婚姻中的门训。
婚姻中的灵性纪律基础如果不强,我们便欠缺强而有力的处境来进行家庭门训。我们也需要强调婚姻门训;因为,唯有婚姻强稳的家长才能在家庭中成为胜任的门训者。
在以家庭为中心去发展信仰的模式中,家庭就是培育和门徒训练的中心。教会的角色是为家长作老师训练,发电供应上帝的能力与爱,装备家庭作邻里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