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2 百50 余万人口,华人占24.5%(约61 余万);其中105 余万名基督徒,华人基督徒21 余万名。如若,砂拉越华人基督徒约21 余万名,扣除天主教徒只剩下13 万名基督徒;而这其中出席崇拜者只有约6.5 万人。在6.5 万名华人基督徒中(扣除受英文教育者),约6 万人能阅读中文报。

这些人也是卫理报的读者对象。砂华卫理文字事业部所出版的早期资料包括:1937 年6月出版的《诗巫基督徒布道团团刊》(林开臻编辑,诗巫美以美务德会出版);1945 年出版的礼拜单(注有日本昭和年的字眼);1946 年出版署名牧人所编写的《经诗选要》;1947 年出版教区录;1948 年12 月26 日出版《基督教要道问答》 。

1949 年出版《四运特刊》,1951 年4 月21 日转型《卫理报》 。1952 年成立文字事业部,出版《卫理报》及设立福音书局。

《卫理报》1951 年创刊时为期刊,1958 年为年刊,1960年为月刊,1998 年成为双周刊,2006 年转型为周刊,并于2014 年设电子报。

目前,《卫理报》为周刊,另有英文版Connection 为双周刊,另有两份双月刊——《超越》(1996 年出版的青少年刊物)及《童真世界》(1999年出版供主日学学生阅读的刊物)。

坚持本地创作
此外,1995 年至2005 年出版百周年丛书系列,共15 种;1999 年至今出版卫理报丛书系列,共100 种;另推出华卫丛书3 种、卫理研究中心3 种、其他约35 种。至今合共约160种。事实上,自廿世纪的90 年代中才有计划性地固定出版书籍。

马来西亚的中文出版,从稿源、编辑、印刷到营销都不尽完善。马来西亚中文媒体或书局甚至读者普遍崇外,更加关注中国大陆和港台作家的作品,对本土作家及书籍的支持力度不够。

整个市场成为港台中的海外华文书刊的消费市场。全国的中文出版社不多,大多数的中文书刊都是由中国大陆及港台引进。这种现像在教会的出版销售情况类似。无论教会内外,一般书局销售的95% 以上海外书刊。

因此,砂华卫理文字事业部目前平均一年约有5-8 本书,并坚持以本地、本土作者与内容的创作为主。

《卫理报》面对之挑战电子媒体已经为时代阅读模式经历“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但同时也是最热烈丶最宜于参与文字事业的时代——人们从早到晚都在参与写作的经验。

然而,《卫理报》也有回应时代的契机――报纸的福音版。自1986 年开始,部分报章就辟有福音版,打破基督徒了窄小市场,面向300 万中文读者。再加上,东马砂拉越各地的报纸,时而大篇幅刊登教会活动之消息与报导,透过文字在社会与教会之间搭起一座福音桥。

此外,还有与社团合作(如:福州公会丶兴化公会),参与移民史料之撰写。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移民史中有相当多的部份包括教会史料。这是一种从文化与历史层面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及参与。

砂华年会另有跨越其他语文的工作,比如:1960 年代就协助出版伊班文主日学教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