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许世韬( 退休校长)

有个来自乡间小镇的青年在市区一家大企业上班。在他的母亲去世后,戴了“黑色孝”上班,被人事部主任劝说,最好不要戴“孝”上班,以免影响同事的工作环境,让他不知该怎么办 ?他说,在他家乡的亲人个个都“戴孝”,以尽孝道并表示对先人的追思。如果他不戴孝,会被别人说是不孝的人,难以面对家人。对此,他心中很不平衡。

实际上,依照华人传统习俗,为了纪念先人去世,在世子孙都要披麻戴孝一段日子。

据说这风俗是孔子留下的。相传,一天早上,孔子正在台上向弟子们讲经的时候,忽然,快马来报说他的母亲得病过世了!孔子听到这噩耗,有如晴天霹雳轰顶,就随来人火速回家。孔子到家后,扑到母亲床边跪下大哭,还坚持送母亲到坟茔安葬。当时孔子披麻戴孝、拄柳木棍子、趿拉鞋子为母亲送葬。后来,这就成了淮阳一带人们效法的对象,一直流传至今。

至于我们的先辈们,到达本地参与垦荒大业期间,一切都依照祖居地的习俗。从衣食起居的细节到教育和农工商业的发展,没有一件不是沿袭祖居地的习俗,连葬礼也不例外。那些孝子贤孙等都要披麻戴孝,遵礼进行,否则定必遭人鄙视为不孝之辈。

内心的追念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人们的思想已经有了改变。此外,因宗教信仰的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也让人们对这些传统的习俗,有了更新的意念。所以近年来,特别在丧礼上,嚎啕大哭,披麻戴孝的场面已少见。所有传统礼节都甚是“轻描淡写”,只做个“意思”而已。

就以最简单的“戴孝”为例,当年的所谓“粗孝” 也改为一块“小黑布”;而且戴孝的时间也从三年渐渐缩短为一年、半年、三个月、一个月,乃至几天。如今,由于社会的各种因素影响,有心人还建议为了避免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干脆就不戴那块小黑布,或者反戴在衬衫内,仅仅表示“有心意”而已。

对于这个小职员的事件,实际上也可以“因时制宜”,就是上班时不戴,或者反戴在衬衫内;下班回家乡时,可以依俗戴孝还乡。这样便让大家都感觉到“舒服”,又不失为“面面周到”的解决办法。

不过,圣经说,我们只不过是人间客旅,转眼几十年很快就要过去。先人只是“先我而去”,我们其实“随后就来”。作为基督徒的我们,要追求的是永生的盼望,乐园的喜乐。对于先人的离去感到难舍,自然是人之常情。

若要追思的话,最重要的还是内心深处的追念,期望将来相会在天家,或者传承先人的美德,遗爱人间。“戴孝”只是表面的标志,是虚浮的,是做给人看的,不必太过强求,切不可因小失大,丧失了永生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