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头山的故事

美以美的故事
@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切头山?这名字有点吓人;这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呢?!切头山(Jeoldu-san,beheading mountain)原来是一处天主教信徒殉道的地方,位于韩国首尔的麻浦区俯瞰汉江的古渡口山坡上,毗邻杨花津外国人墓园。“切头山”原本是形容山顶部高高吊起的情景,因与蚕的头部相似而被称为“蚕头峰”。山下有杨花镇渡口,各地方的租税谷物运输船与其他农渔蔬果船只则利用汉江出入。

主为我们而死,或活或死我们总是主的人

1866 年至1871 年期间,韩国三度受外来强国入侵,也因此引发仇外的情绪,政府更在此时期展开大规模的逼迫行动。特别是1866 年2 月,法国军舰假借朝鲜镇压天主教为由驶入汉江,一路挺进杨花镇与西江。当时朝鲜的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大院君乃当时朝鲜王朝爵位)大为震怒,下令在蚕头峰斩首约8 千名的天主教徒(史称“丙寅迫害”或“丙寅教难”),占约当时天主教信徒人口的一半,所以后来此处就改称为“切头山”。

韩国天主教会为纪念丙寅(1866 年)迫害信徒殉教100 周年,于1967 年10 月成立“殉教纪念馆”。如今的切头山内有韩国天主教会相关史料与文物、遗物展示馆,及供奉28 位殉教者遗骸的遗骸室、参拜圣堂、殉教者教育馆、户外展示馆等。切头山殉教

圣地是天主教先人用信仰与生命见证了韩国天主教会的殉教精神,是意义不凡的圣地。1984 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访问了该圣地;一年后,印度德丽莎修女也来访。纪念馆目前有约3000 具遗骸。

韩国原是以佛教为主的国家,也被形容是“隠秘国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国基督徒不到总人口的3%。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韩国教会经历祷告的力量,在危险时,上帝仍垂听他们祷告。虽然南北韩因政治因素分开,不过在南韩,半世纪以来随着经济起飞之际,教会也发展神速!

韩基督徒占人口25%

今天南韩的基督徒占全国人口的29%,虽然近年有停滞现象,但在亚洲诸国里,除了菲律宾以天主教徒居多,就数南韩是基督徒比例最高的国家。

据悉,南韩礼拜堂总数超过3 万间,牧者超过5 万人,基督徒约1 千6 百多万人。福音工作不但在该国兴旺,韩国基督徒亦实践向普天下传福音的使命。现时,南韩共差派2 万多位宣教士到世界各地宣教,也以金钱支持各地的福音工作。其中,单单韩国卫理公会就差派了7 百多名宣教士到近70个国家宣教。若加上天主教徒的5 百40 多万人,总数超过1千8 百万人,占人口(5 千多万人)的30% 多。

韩国教会复兴的因素很多,不过一般多归纳于圣灵的工作;另外,韩国教会一直处于危机及逼迫中,相信这也是导致增长的重要推力。

纪念馆内的雕像

以爱赢得信任

美国长老会及卫理公会于1884 年至1885 年期间,先后从中国及美国调了三对宣教士夫妇到韩国传教,成为韩国教会史上的第一批宣教士。最初,宣教士把人力资源集中于兴建医院及学校。

除了较早的天主教徒受迫害事件,韓国于1910 年被日本吞併后,教会受到日本执政者的排斥与猜忌,甚至屠杀。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韩国民众发起的独立运动,独立宣言代表签署的名单中,33 人内有15 人为基督徒领袖(其中9 人是卫理公会代表),导致日本政府对教会的逼害更甚。当时约有47 间教会遭焚毁,数百名基督徒被杀害,数以千计的男女被捕入狱受酷刑。但也由于多次爱国运动都有不少基督徒参与,故教会及基督徒领袖深受民众敬重,视为爱国精神的维护者。

1930 年代,日本开始在其管治的殖民地,大力推行神道教的膜拜,下令所有教育单位(包括基督教学校)要设有神道祭坛。韩国基督教学校的宣教士拒绝让学生及老师向神道祭坛膜拜时,日本政府便对他们展开更大规模的逮捕与逼害,使不少宣教士及教育学者难以忍受,以致1940 年期间差不多有90% 宣教士撤出韩国;留下来的宣教士则继续面对日本政府的种种迫害,甚至殉道。

日本执政者对韩国教会实施一系列打压政策被视为“黑暗时代”,逼迫持续至1945年才结束。这一年,二次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北韩教会续遭共产政府仇视打压。1950 年,南北韩战争爆发,数以万计的北韩基督徒纷纷逃到南韩。在这三年内战中(1950-1953),南北韩基督徒同甘共苦,每天清晨到教会一起读经、祷告和禁食度过这艰难期,上帝的话语成为他们在艰难期的唯一安慰。而清晨祷告的习惯,成为韩国教会每天必有的祷告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天。

话说,美国卫理公会在1885年4月5日差派第一位宣教士亚扁薛罗(H.G.Appenzeller)夫妇来到韩国,兴教堂办学堂及医院等;十年后(1895年)十月间,监理会(美国南方卫理公会)也派来宣教士Hendrix及Reid两位牧师。两年后,该会派Mrs Campell专门负责妇女工作,这也是该会后来发展的重点。

虽然如此,当时南北两方的卫理公会在神学院上有合作,并于1930年联合归入“韩国卫理公会”的名下。经过120年的发展,韩国卫理公会现有12个年议会,216个教区,5,825间堂会,8,930位牧者,1,534,504名会友(2007年统计数字)。

两次的复兴火焰

韩国教会的增长乃基于属灵运动的复兴。1903年,由宣教士罗伯夏地(Robert A. Hardie)所点燃的“黄山属灵运动”(The Wonsan Spiritual Movement)是韩国教会的伟大的传统。1907年,在平壤的复兴之火更燃遍整个朝鲜半岛。这些灵性复兴运动形塑了韩国基督徒的日常生活,比如:每日清晨五点钟的祷告、读经、主日,与周三晚的崇拜,还有每日敬虔度日的心志。
到了廿世纪的70及80年代,韩国卫理公会在人权运动方面也扮演决定性的角色。2003年,韩国卫理公会朝向“三百万信徒运动”努力,教会大有增长。

注重信徒及女性领导

从早期的历史来看,韓卫理信徒在教会发展方面贡献甚大。在1955年,韩国卫理公会第一次按立女性牧者。拫据卫理公会的法规,每个部门必须确保30%员工是女性。

韩国卫理公会除了差派海外宣教士,在地教会也非常注重当地的社会关怀及宣教工作。在首尔市的多所卫理公会堂会,都建有社会关怀大楼,从事各种社区活动(如:售卖二手旧衣服、派食物给穷人,还包括关怀军警、监狱事工、乡区事工及环境、外劳、贫穷等事工)。韩国卫理公会属下有78个社会福利组织,及137福利基金会,与499社会组织(由个别堂会管理)。除此之外,韩卫理教会也支持移民工作,支援面对世界所面临的危机(如:灾害、飢荒、突发及战争等事件)。

同时,该教会属下有6所大学及6所神学院,另有54间中小学校。韩国卫理公会是除了非洲及菲律宾以外,世界卫理教会组织中增长最快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