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美的故事(44)
首批美以美会赴北京宣教士

韦烈士

从俄亥俄州St. Clairsville市的卫理公会“多本纪念教堂” 向西行约121公里,就来到曾斯维尔镇(Zanesville),这是刘海澜宣教士的家乡。

刘海澜( 字信涛,Hiram Harrison Lowry,1843 - 1924 年) 被称为美以美会第一位到北京的宣教士,使他打开了华北的宣教之冂。刘氏于1843 年5月29 日出生在曾斯维尔镇(人口不到三万)。1862 至1863 年南北战争时,刘海澜曾在北联第97 志愿步兵军团服务,于1864 年退伍,进入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前与聂女士(Parthenia Nicholson)结婚。

1867 年,刘海澜受美以美会按立为牧师并受差遣为宣教士,夫妇俩一起前往中国福州宣教。那是该会差派第一批宣教士后20 年的事了。1868 年6 月,福州美以美会差会原议决派遣麦利和、刘海澜两位传教士从福
州前往北京,开辟华北宣教区。不过,到1869 年正式动身时,却是刘海澜与韦烈士两个家庭前往北京开始宣教工作,他们奠定了该会华北传教区的基础。据历史记录,韦烈士比刘海澜早半年先到北京;不过,文献中都说刘海澜是第一位至北京的美以美宣教士。

韦烈士子女亡命旅

韦烈士(又译:裴来尔,Lucisu Nathan Wheeler,1839-1893)于1839 年1 月在美国威康辛(Wisconsin)
的沃基肖(Waukesha)出生,后来跟随父母迁移至威康辛州内的冯杜拉克市(Fond duLac)。不久,韦烈士的父亲去世,母亲单独抚养4 个男孩。韦烈士自高等教育毕业后,就学习拉丁与希腊文及印刷知识。

韦烈士在18 岁时出任一份报纸的编辑,且在1857年11 月20 日与May ElizaDavis 小姐结婚,太太也是威康辛卫理年会的试用传道。1865 年,他在一份教会刊物看到征求一位前往福州美华印书局任监督的广告,他去申请并被纽约卫理宣教部委任为国外宣教士。在经历了5 个月的航程,韦烈士夫妇俩于1866 年5 月31 日抵步福州。

在福州期间,韦烈士参与了中英的福州音字典的印刷,在保灵博士(Dr. S. L. Baldwin) 合作下创设了《教务杂志》(Chinese Recorder)。在福州三年,他的健康出现问题,差会想到要发展华北的宣教工作,想着可以让他换一个环境。

韦烈士的日记中写到:1869 年3 月12 日在经历了许多风暴及艰辛旅程,由福州坐船至天津,然后由陆路前往北京。由于天寒地冻,最小的男孩在找到一间租屋之前去世了。稍后,小妹妹
也因为出天花而去世。

韦烈士一家人在北京住了六个礼拜后,刘海澜一家来到北京,加入他们的行列。

韦烈士1866 年到中国宣教,于1873年因病回到美国养病,1878年及1881年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1881年9月间重返中国,当时J. F. Goncher捐献5千美元响应宣教士前往华西开展福音工作。这次韦烈士先到九江,第二年(1882年)12月2日,沿着长江抵步重庆,并租借一间房子。由于工作压力,韦烈士又面对焦虑症,于1884年3月返回美国休养。接着有6年时光,他在威康辛牧会,但在1890年,以美国圣经公会代表再返回中国上海,这是他第三次重返中国。由于工作勤奋,三年后韦烈士因中风而瘫痪,11天后(1893年4月20日)在上海安息主怀;其太太返回美囯,后其两位女儿也步父亲后尘,前往中国宣教。

海澜建立首间教堂

刘海澜

刘海澜到了北京后就购置产业,后来举凡北京、遵化、泺州、山海关等处的教会房地,都是经其手购入的。

1870年 6月5日,刘海澜用3,500两银子买到崇文门内大街路东,考顺胡同一所闹鬼五年、没人敢住的阴森宅舍。这一年8月22日,刘氏的同班同学──达吉瑞(Y.R,Davis)与李安德(L.W.Pilcher)两位牧师来北京与他同工。他们就在这里兴建了第一所华北美以美教堂——亚斯理教堂(Asbury Church,以纪念美国美以美会的第一任会督亚斯理,现称“崇文门教堂”)。这里一直是美以美会在北京的“中心教堂”,美以美会的华北年议会设于该堂,附近开办了众多的附属机构。1998年,时任美国克林顿总统访问中国时就在此参加崇拜。

1871年,美以美会除了建立“亚斯理堂”,并创办了“蒙学馆”,名“培元斋”,后改为“怀理书院”,开设博学(高等学校)、备学(中学或全日预科)、成美(相当小学)和蒙学(启蒙教育)四馆,后改称为“汇文学院”(燕京大学的源头之一)。1873年至 1893年,刘海澜被委任为华北宣教区的教区长。

1874年,刘海澜从北京出发,前往山东省肥城县安驾庄,建立山东省第一处美以美会教堂。

1881年12月,刘海澜与韦烈士前往重庆、成都,设立四川省美以美会;但几个月后,他又回到九江美以美会。
1900年6月,义和团进入北京,亚斯理堂和教会产业全部被焚烧,许多牧师、教友被屠杀,刘海澜和其他教士及中国信徒匆忙避入东交民巷使馆。事变平息后,1903年,美以美会获得庚子赔款,扩大地产。1909年,重建亚斯理堂,并重建汇文书院、慕贞书院。

1914年,刘海澜出任汇文大学(就是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的前身)的校长。1922年刘氏退休,并于1924年1月13日死于北京,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