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待防 悦读有价

抓鼠有感

文:黄孟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杜牧的《清明》诗。

今年清明傍晚出现了一阵空前的“狂风暴雨”,对诗巫人而言,不只让下班堵塞在路上的人们有欲断魂的惊悸,更造成好多戶住家屋顶被掀开吹走,树倒电断,夜宿底楼,看著雨滴流水到天明。

诗巫人,或许说是许多马来西亚人向来有同样的心态——“我们的国家沒有天灾人禍”──这句已被“现实”打破了。风来了,雨来了,不再是诗情话意,而是倾盆甚至造成破坏的大雨。过去颱风遙不可及,今天吹到门前了。回想一下,2015 年沙巴兰瑙出现6 级地震,造成神山18 名登山者的喪命。更早的2004 年12 月26 日,苏北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了槟城70 人溺斃与失踪,自此,海啸被列入大马可能面对的天灾之一。新冠肺疫横扫全球,三年来,我国也未能倖免,有4 百多万宗病例,导致3 万多人死亡。

咱们是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共同体,万物都互相依赖,彼此分享、共存。实际上我们是活在一个经常“震动”的地球,任何风吹草动,过去是遙不可及,如今可能就近在眼前。我们为著过去生活在没有太大天灾人禍的国度里,心存感恩,但同样要有心理準备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震动”。

4 月23 日是世界阅读日,提醒阅读对于提升个人知识、素质、视野都有所帮助。尤其在地球村,不,现在是由网络连结的世界国度里(Wired andconnected world)),除了外在天灾人禍的惊恐,內在世界也受到电脑、手机铺天盖地的好坏或正负资讯困忧,这是心灵及思维上不能逃避的“轰炸”与“攻击”。我们如何分辨及选择要可用可看的信息,这就考验每个人心智的判断力,而博览群书是一种思辩力量。

最近看一本名为《当蜜蜂消失的那一天》的书,其指出大自然就如一本书,“其空间提供日常生活的各种资源,有限的取用量使自然界得以再生。人类和动物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却往往因为开发城市生活,不能了解地球发生了什么事,却热衷于别的星球,但对于自己居住的地球,只认识一小部分的生命型态,而且还一直没有学会如何加以尊重。”我们应如何仰望一个不能震动的国度,却又能在不断震动的国度里活出“在地如在天”的生活呢?

“因此,我们既然在领受一个不能被震动的国度,就让我们怀有感恩的心,藉此以虔诚和敬畏,照着上帝所喜悦的来事奉他。”(希伯来书十二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