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关怀专题讲员陈心洁博士强调健康与灵命成长是分不开的:“当我们身体不舒服,心情也会低落,接着就影响我们与神的关系。”
陈博士透过五位圣经人物所遇到情绪的问题,如以利亚疲乏而向神求死、摩西因心烦乱而发怒、约拿跟上帝赌气、约伯把气都转向自己、扫罗常幻想有人要陷害他等等说明。
她表示,根据心理学家Maslach的研究,非人性化和个体成就感降低是“情绪枯竭”(Burnout)的特质,这些特质会影响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属灵和个人关系。至于牧者同工常身心枯竭,起因多如:薪水低、服事不被谅解、同工间身份模糊、受助者退步、新手经验不足等等。
陈博士透过一杯“千疮百孔但仍不断倾倒挤压”水杯,形容属灵生命因各种因素而枯竭,会促使我们寻找一些东西填补内心的枯干。在这样情况下,我们很容易以属世方式,如:来自人的荣耀、上网、吸毒、传播流言蜚语等来填满内心的枯竭。“近50年来,有多宗神职人员性侵犯的丑闻,也很大可能源于内心的枯竭。”
陈博士最后提醒,世上有许多事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能改变的就是预防情绪崩溃。要打破情绪枯竭的恶性循环,就要接受自己的痛苦,因为:唯有当生命有破口,太阳才能照进来;唯有生命有破碎,上帝才能进到我们的生命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