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何处寻?

想一想小语

文/ 王启安

何谓 “幸福” ?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幸福就是使人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这样使人称心如意的地方去哪里找呢?许多朋友可能会告诉你:“去不丹吧!那里是一个美丽的国度”。

不丹在哪里?它在喜玛拉雅山南坡脚下,人口只有约70万,是夹于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小国。由于过去常受外族入侵、破坏,不丹人很重视保护他们的传统文化,而且人人都必须参与植树,把许多山林留给后代。他们为了要在保护大自然和传统文化与国家现代化之间找到政策的平衡,甚至编制了“幸福指数” 来计算国民幸福感的变化。这指数是由第四任国王旺楚克提出的,他决定有限度的开放不丹,迎来外国游客。

国王旺楚克认为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但西方有不少富裕的国家,国民却不幸福。因此不丹政府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注重参考幸福指数的构成因素,包括:健康、教育、文化、生态、精神生活、生活水平、时间分配、社区活力,和良好的治理。

当然,这些因素在别的国家制定政策时,也会考虑到,但关健在于如何平衡各个因素所占的比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为首要任务。但不丹则不同,虽然不丹人平均一年的收入仅得约2,000 美元,它却愿意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使国民过着较简单朴素稳定的生活。

简单朴素稳定的生活就是幸福吗?推行幸福指数的灵魂人物,当时的不丹首相廷里说,当电视刚开放时,国民看到世界各地诸多灾难时,许多人因自己生长在不丹感到欣慰,甚至要求政府取消一些电视频道,担心那些频道对传统有不良的影响。

可是一年多前,廷里受访问时坦言,许多不丹人逐渐背离传统价值观,受物欲诱惑,开始重视经济发展。有许多年轻人想离开不丹,因为他们看到游客随心所欲地花钱享乐,以为外国的生活比不丹的更幸福。他们却没有看见我们的年轻人为了房屋贷款和一日三餐而奔波,并饱受欲望的折磨;而我们却想像不丹是一个美丽称心的乐园。

任何国家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需要编制幸福指数来衡量国民生活的感受。但随着时间的过去、社会的变迁、人思想的改变,构成指数的因素也会跟着调整。在不丹,国会在辩论政府施政方针时,幸福指数备受关注,指向正视人民所关心的课题。时间的过去,指数各因素的比重也必然会被调整。

如此看来,幸福指数只是衡量人们当时对生活的态度与感受,社会变迁是无法停止的,虽然改变并不一定是破坏,但至少是在寻找一个新的平衡。在今日的社会,一切都讲求效率,人们饱受工作的圧力和物欲的折磨,改变就可能来得更快。因此,幸福指数所衡量的似乎没有永恒的一面,不管是在已受污染的土地上,或是在将受污染的净土上,都随着时间的过去在改变。

其实,幸福或不幸福是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只要一个人能够保存一块心灵的“洁土”,避免受物欲的践踏,尊重自然,并以爱心待人,就会感到生活幸福,脸上也会有纯真的笑容。

张明哲教授说,“个人被上帝的生命充满,心中完全是上帝的良善祥和,就是幸福”。作为基督徒,我同意他的说法,当然这是很高的境界。我们除了遵行圣经的教导,更必须把污染心灵的杂物清理干净,让圣灵舒畅地住在我们心中,顺服地倾听祂的引导,每天过着感恩的生活,自然会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以充满良善祥和的心灵与人相处,自然融洽和睦,彼此同心互爱,与基督连合为一体。这不就是永远的幸福吗?( 作者王启安博士是退休大学教授。在诗巫出生、长大和信主,现居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