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帖的迷思

想到写到

文/ 许世韬

日前一个朋友接到一个“红色炸弹”――请帖,翻开一看,发现那是朋友为儿子授室的婚宴。心想这是享受美食的良机,也是和好友相聚的好平台;可是多看一眼却发现后端的RSVP 日期已经过了好多天。一时让他思潮起伏,心中不平了好几天。

那天下午一见到我,就一脸委屈地述说他的感觉。他说这发请帖的人缺乏诚意,居然在RSVP日期后才发请帖给他,让人觉得受邀者是排在第二轮的名单上,因为前一轮的邀请者不能出席,所以才由第二轮的补上。他迟收到请帖就表示他是“候补”的角色,让他觉得很不自在,有被人看扁的感觉。

老实说,办喜事宴请宾客,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在拟定宾客的名单上,常令人伤透脑筋。通常除了近亲必须在受邀之列外,其他人物包括商场的、同行的、教友等等,实在不容易取舍。当然,经济能力强的,一切都没问题;但经济能力普通的,就该斟酌再三,而且还要当心会被人讥笑有高攀或鄙视之嫌。

另一方面,有些人请帖采用中英文,因为受邀的客人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中式请帖和西式请帖有不同之处。中式的请帖的后端都会加上一句“恕乏价催”或简写“恕催”。“恕乏价催”或“恕催”的意思是“请受帖人原谅,主人没有人去催促您赴宴,请您自己准时来到”。因为按照旧俗,主人请客,在宴会前要有仆人前去催请客人出席,若没有仆人前去催请,就是不够礼貌,所以要求饶恕。但是如今社会已经不兴这一套,主人都是“恭候光临”,既没有第二轮的名单,也没有要你回复。

相对的, 西式请帖后端却加上一句“RSVP” 以及日期。这句附加语原是法语“ R é p o n d e z s ‘ i l v o u s
plait”,意思是要客人在接到请帖后,无论能否出席宴会,都要尽早答复对方,以便主人安排。有时只注有“Regrets only”(不能出席请复)字样的,那就是请不能出席者及时回复。由此可见,中西方在请帖上礼仪的不同。

看在好友的份上,我就对这位朋友分析他的情况。我觉得,他的请帖既是用中、英双语,那么如果正面是写中文,用中文称呼的,那就跟随中式的请帖方式,意思就是不来RSVP这一套。这也说明主人家是诚心诚意邀请他,而他也不需自认是候补的角色。经过我这么分析,他似乎接受我的解释,也“接受邀请,欣然赴宴,诚心祝贺,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