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素贞(年会残障关怀部干事)

回想小时候写作文时,我的志愿常会写“老师”。那年龄,其实还不太会想,长大后要做什么!
青年时,我开始思考人活在世上的目的。那时,刚踏入社会工作,做一份不是我感兴趣的工作;我也常问自己“难道我就这样继续过我的人生吗?”
20岁那年,我接受主耶稣为生命的主。在一次聚会呼召中,我立志一生跟随上帝,让祂使用我,成为他人的祝福。当时,我的成人主日学导师及青团顾问欧孝聚先生是位退而不休的福利官,退休后依然活跃于社会关怀服务。他启发我对活在社会边缘、有需要的一群人的关注。
1991年,在欧顾问的推荐下,对社会关怀事工有负担的我加入教会机构——救世军服务。机构的格言是“Heart to God,Hand to Man”,至今仍烙印在我心中!在救世军的六年时光,我学习如何服事与关心因家庭破碎而住进儿童院的儿童与青少年。后期,我的工作范围也扩及到孤居老人、食物银行等。
如愿当上老师
我属灵的家是卫理公会。当我获悉吾会策划开办服务于有特殊儿童的家庭时,我好欣慰并决定回应,那是20年前。
1998年6月,诗巫卫理关怀中心投入服务,我也如小时候写的志愿当上老师;但,是特教老师!我的第一批学生是26位0至6岁的可爱小瓜。向来喜欢小朋友的我,自此每天开开心心地跟他们一起玩乐、学习。如此过了一、两年,我开始考量到自己的有限,并定意要装备自己。
当时,在本国选修特殊教育的选择不多。我要读特教,看似不易,但我坚信我所信靠的是“在旷野开道路,沙漠开江河”的上帝。我很清楚关怀中心是祂成立的,当我们对中心的所在还没头绪时,祂就已感动黄书兴弟兄奉献屋子。当我们不懂地如何做时,祂就预备了马来西亚基督徒关怀协会的专员来督导我们。
2002年至2008年间,上帝的恩典让我完成特教硕士文凭。在纽西兰、英国的日子 ,民间及政府对身心障碍人士的态度、接纳、政策、服务、设施等,不只带给我许多思维的改变,也预备我在接下来的日子更有效地策划及带领同工们扩展中心的服务。
没有人是多余的!
“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创世记一31)
每个上帝所造的生命都是美好宝贵的,没有人是多余的。在我们周围的身心障碍人士及他们的家人,每天面对许多的困难与挑战;有些家人也因为太辛苦了,而抱怨身心障碍的家人是他们的累赘。其实,身心障碍儿童与所有儿童享有同样的权利和需求——他们有生存与成长的权力,融入社区生活与社会健康地生活,并充分发挥其潜力。身心障碍人士面对的障碍,多数非来自其生理(如:不能行走,看不见或听不到),而是来自社会的排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社会、文化、态度差别待遇,和充满障碍的空间、政策的不足等的“困难/障碍组合”。
20多年前,我曾问自己“我要如何样继续我的人生?”,我感恩,上帝给了我祂造我的目的的答案,感恩这18年来,我有一份我深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