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前行的华人教会(三): 疫情中不间断的牧养
疫情中前行的华人教会(三) 整理/震凌 疫情中不间断的牧养 莊信德:信仰聚焦不在教会复兴而是基督再临 自2月份,由世界华福中心主办了第一场网路研讨会“疫情中屹立的华人教会”后,再次于3月19日晚上开启二部曲——线上直播第二场网路研讨会“疫情中前行的华人教会”,藉此反思如何在困境中效法耶稣的样式,活出基督信仰,完成上帝托付的使命。 是次研讨会再次由台湾石牌信友堂董家骅牧师及救世传播协会谢光哲会长主持,并邀来南韩爱的教会中国语礼拜堂主责柳永俊牧师、意大利基督教米兰华人复兴教会主任牧师黄爱敏牧师、世界华福法国区董事黄玮珥执事、西班牙教会陈正波长老分享疫情近况;另外受邀嘉宾包括:中国浙江大学哲学系宗教所研究员曾劭恺教授、台湾台中磐顶长老教会主任牧师莊信德牧师、台湾iM行动教会主任牧师松慕强牧师及香港建道神学院神学系副教授兼Flow Church流堂发起人陈韦安博士。 诸位受邀者分别就四个层面探讨:疫情中不止息的关爱(意大利、法国、南韩华人教会代表分享在疫情中的近况,彼此同行代祷);疫情中不停止的崇拜(网路的崇拜是崇拜吗?教会如何在疫情中延续崇拜的生命?);疫情中不间断的牧养(福音对疫情中突显出的人性问题,有什么话要说?受疫情影响没办法聚集的时候,我们可以如何彼此牧养?);疫情中不缺席的社关(网络资讯真真假假,我们该如何分辨及减少人心中不必要的恐慌?疫情带给社会不同层面的苦难,教会能为苦难中的人作什么?) 疫情中不间断的牧养 因为防疫关係,除了崇拜外,许多小组团契亦被迫终止;在此之际,教会当如何牧养?台湾台中磐顶长老教会主任牧师莊信德牧师就“疫情下的牧养再思”分享几个概念: 一.重新建构我们对教会本质的理解 教会首先面对的就是“聚会的惯性”被打破,教会真实的挣扎是:如果没有聚会,是否是没信心的表现?而最令人纠结的经文大概是希伯来书十25:“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莊牧师指出,将焦点放在重要关键——彼此劝勉——因为如果我们的聚会没有关系中的“彼此劝勉”,那聚会许多时候就只是服事的分配。如今,“惯性”被打断让我们重新反省:每次连结时,我们的关系是否真实?! 教会第二个真实的焦虑就是奉献会减少。但透过这段经文:“ 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项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路廿一1-4),耶稣并未将焦点放在“两个小钱”上,而是寡妇与她奉献的对象之间的关系,那是信心与关系重新被看见。到底过去教会所收的奉献是为了牧者薪水?是为了建筑物?抑或即便没有例常性聚会我们也愿意继续奉献?! 教会本质重新面对挑战的第三点是关系的会遇,有否重新回到接纳。这次疫情常让人焦虑的是:谁生病了?病例数目增加多少?在耶稣与撒该会遇的经文里(路十九5-7)帮助我们撕掉标签,耶稣看见的是被疫情影响或因疫情被标签的人。 莊牧师指出,从创世记到使徒行传,在上帝眼中,一个信仰群体的本质是不断地离散,只有透过被“打散”的教会,才有可能祝福万民。 二.重新建构我们对圣礼的认知 直播中的弟兄姐妹如何领受圣餐呢? 莊牧师认为,信徒常会纠结有关圣礼的神圣性;然而重点不在表面形式,重点在于纪念基督(耶稣说:“你们每逢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神学家加尔文强调,圣餐的改变是一种“在圣灵中的改变”;因此真正的改变不在于礼拜空间或形式等,而在我们如何在圣灵中改变。 三.重新建构我们对盼望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