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256期

交流站:武汉账灾共筹卅万令吉

日前因着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继续恶化,急需医疗防护用品;吾会本于“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之圣经教诲(来十24),亦发起为武汉账灾募款,并收到善款RM308,416.95,愿帝赐福众人手所作的。 此笔奉献款将由吾会社会关怀部救援赈灾小组,透过与CREST救援机构合作,将作为向中国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提供防护用品之捐助。

交流站:毕理所得税教育讲座

卫理毕理学院举行了“个人所得税教育讲座”,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纳税人责任的认识,并教导公众如何使用电子报税。此讲座会邀请诗巫税务局客服部门的行政职员Abdul Hakim Bin Hussein先生和Raymond Kang Dai Ming先生作为演讲嘉宾。 当天有160位讲师、学生、父母和公众前来参加这次教育讲座,以了解更多的纳税资讯、提交的截止日期,使用电子报税的优势和过程,及2019年表格申报指南和个人税收减免方面的知识。 有兴趣的公众可向毕理学院询问税务文凭课程,此课程即将在五月开课,欢迎拨电 084-322268或扫描二维码了解。(毕理学院供稿)

毕理ACCA讯息日 分享ACCA升学途径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是一家全球得到认可的专业会计师协会,也在180个国家/地区拥有200,000多名会员。目前毕理学院拥有12名合格的ACCA讲师。 ACCA包含一系列由专业考试组成的13科考试;在课程当中,学生将获得会计和财务领域以及组织管理和战略等其他领域的技术知识。毕理学院的 ACCA学生在2019年12月的考试中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绩,并达到77%在13张试卷中有10张试卷高于全球及格率。同时, 毕理学院也提供免费的ACCA书本及奖学金以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 ACCA马来西亚高级业务发展经理陈志荣先生,于2020年2月28日在毕理学院举行的“ACCA讯息日”上,分享ACCA升学途径及就业机会。该活动由马来西亚ACCA赞助,并有70位毕理学院 ACCA讲师和学生参加该活动。 有关更多信息,请游览毕理学院网站http://www.pilley.edu.my/programmes/pro-acca/了解有关ACCA计划的更多信息,或参与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的开放日。当天报名的学生, 也可享有优惠折扣。(毕理学院供稿) 毕理学院的 ACCA优异生 后排(左起): 李光宇、 罗立恩、魏永鸿、孙杰毅、黄忠凯、丁华宏 前排(左起): 林佳慧、林佩诗、陈敏、陈芳婷、郑筱静、林周怡、林佩仪、张伟亿 林佩诗和林佩仪是2017年在毕理学院注册CAT课程的姐妹。她们在每一次ACCA的考试中都表现优异。 佩诗(姐姐)说:“ 毕理学院的讲师经验丰富,在课业上给我很大的帮助。我喜欢和妹妹及同学一起复习课业和练习往年的考试题目,这让我非常有信心地应付ACCA考试。”佩仪(妹妹)也补充说:“毕理学院的学费非常实惠,还免费赠送课本和奖学金奖励那些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我也给自己设定目标, 每一个学期, 我都要考取好成绩。”…

彩虹见证:赶上那一艘快艇!

文/张小微(诗巫再恩堂) 每个星期日,我都要从住的地方——诗巫再也返回工作的地方——桑省;我需要乘搭两种交通工具才会抵达目的地。 2019年正月13日,当我在巴士亭等巴士(或“霸王车”)时,突然刮起大风接着就是下暴风雨。我站在巴士亭里面等待,虽然撑着雨伞,但风从后面及旁边直扑而来,衣服都不禁湿了些。我心里默默祷告,让雨小一些,以方便我上巴士(或“霸王车”)。上帝是垂听祷告的神,雨真的渐渐小了。 接着,一辆霸王车从我面前驶过,我正打算上车,她却说还要再转一圈,拒绝载我,心里顿感失望。我想搭了五年的“霸王车”,第一次被拒载;再等了一会,有些许担心,因为离我每次乘搭快艇的时间迟了大概15分钟。我心里默默祷告:千万要有交通工具呀!感谢主,巴士终于来了,我急忙上了巴士,总算松了一口气。 可没料想,巴士一路都有上上下下的乘客;到了加油站,巴士司机竟然下车添油,添完油后又去搬煤气桶(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巴士司机在有搭客的情况下搬煤气桶)! 等巴士司机弄完一切继续开车,经过大星超霸级市场,感觉自己真的已经有点迟了,不免开始有点紧张、煎熬;但心里仍相信上帝会保守我,让我来得及搭上快艇回到桑县。此时的巴士正经过Rosli Dhobi中学,还有中学生陆陆续续下车。 一路奔向快艇 那已经是2时10分左右,我开始完全控制不了自己,心里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万分——离2时30分的快艇出发只差20分钟了!我马上写信息告知好友,说我发生了一些状况;好友立即安抚我,并二话不说地帮我跟快艇船员要求,好让我能顺利搭上回桑县的快艇。 从巴拉路到码头巴士亭的三个交通灯居然又一路红灯,而且又离奇出现状况;再加上塞车,离快艇出发的时间越近,心中越是心焦如焚。无计可施的我决定静下心默默祷告,求上帝一定顾念我,来得及赶上回去桑的最后一艘快艇。 2时25分,我终于到了码头,三步并两步地一路奔向快艇。幸好,朋友跟船员说了我的情况,而我快到快艇登船门时,也有几个搭客也刚上快艇;在随他们上了快艇后,门就这样关上了。这是我第一次花了将近两小时才到码头,心中焦虑是不在话下,但我仍感谢上帝,因我最终赶上了。 我感谢上帝垂听我的祷告,更感谢祂带领我的每个脚步,是祂的恩手在牵引。即使是件小事,我也能体会:“耶和华坐在洪水之上,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遠。愿耶和华赐力量給祂的子民,愿耶和华赐平安的福给祂的子民。”(诗廿九10-11)

《橄榄球传奇》 电影培灵会

片长:124分钟 发音:英语 字幕:中文 砂拉越华人年议会资讯传播部将于2020年4月18日(星期六),晚上7时15分在诗巫新安堂举办电影培灵会。当晚将邀请蔡常业传道分享信息。 欢迎弟兄姐妹踊跃出席观赏,有意者即日起可在办公时间前往年会资讯传播部、卫理福音书局、生命书坊及诗巫各堂会认献入场券,每张入场券认献价为RM8。欲知更多详情,请致电084-347675洽询。 《Woodlawn——橄榄球传奇》电影简介: 本片根据阿拉巴马州的伍德劳恩高中橄榄球队的真实故事改编,这部鼓舞人心的作品跨越了种族的藩篱,透过爱与信仰的力量将一支球队,甚至将这座小镇团结在一起。故事的背景是在70年代,美国政府刚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但阿拉巴马州的种族冲突还非常严重。而伍德劳恩高中橄榄球队美则在传教士威尔斯的引导下,让黑白学生的球员能够团结合作,特别颇具天赋的球员东尼尼森更要拥抱他的信仰,并带领其他球员创造奇迹……

家事国事天下事:COVID-19全球病例增加 砂拉越扩大防疫措施

整理/震凌 虽然2019新冠病毒(COVID-19)在中国境内新增病例看似有减少的迹象,但向全球蔓延开来的趋势越发加剧;如今五大洲都已有病例出现,几乎全球沦陷,有些国家甚至病例急遽增加,让全球各地越发惶惶不安。 截止2020年3月6日止,全球确诊病例共98,129宗,死亡人数达3,358,54,029人痊愈。除了中国病例最多(80,428宗,有3,013人死亡),紧随其后的是韩国(6,284宗病例,现有43人死亡)、意大利(3,858宗病例,148人死亡)、伊朗(3,513宗病例,有107人死亡),就连钻石公主号邮轮上也有696人感染,6人死亡。 近日,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法国、西班牙、瑞士、英国等都连续爆发多宗病例。比如:德国就在单日内感染人数激增百多人,感染遍布各州;法国疫情亦告急,单日增138例,意大利更是确诊病例与死亡人数大量增加,疫情全面扩散…… 马来西亚截止3月6日止也有55宗确诊病例,针对此疫情全面扩散,砂拉越政府亦扩大防疫措施。砂拉越灾难处理委员会曾于3月4日发出文告,禁止曾在十四天内到访中国(包括港澳台)、南韩、意大利与伊朗的外国人入境砂拉越;除了砂拉越人外,大马公民包括沙巴和西马的人士如果过去14天曾前往中国(包括港澳台)、韩国、意大利及伊朗,也同样暂时不要入境砂拉越。至于所有的砂拉越人、砂拉越永久居民、工作证与学生证持有者曾在14天内到访上述几个地区,在回砂后必须自行隔离在家14天。除了实行入境禁令和分发入境健康申请卡,砂拉越卫生局也在入境处为入境者测量体温。 此次疫情全球扩散不仅感染人数以万计,更是严重冲击全球经济与股市,旅游业大受打击,带来难以预估的影响。

一介书声:人的揣测不能成为信仰

文/萧新富(诗巫天锡堂) 书名:第三只眼看道教 作者:王瑞珍 出版社:台湾校园书房出版社 这一套“第三只眼看民间信仰”书中,包括了《第三只眼看祭祖》、《第三只眼看算命风水》、《第三只眼看佛教》、《第三只眼看道教》、《第三只眼看一贯教》等五册。我之所以选择阅读《第三只眼看道教》的原因是因为在我身边有许多亲朋好友是已经“清口”(素食者)的虔诚天道者,所以希望透过此书籍,让我知道如何以属灵视角看道教,并以基督教信仰立场观察道教信仰(可是看完整本书后,发现道教和天道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并不是同一个宗教)。 作者出生于传统民间信仰的家庭,后来信了耶稣,他在书中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我并不是不拜神了,而是专心敬拜至高神”。基督教并不是背弃整个传统,而是真正的“认主归宗”,追朔到一切的根源——至高神上帝那里。作者后来相信上帝是真神,并成为虔诚的基督徒,作者希望透过此书籍能让更多非基督徒了解基督教的真实性,也期盼他们像作者一样认罪悔改并成为基督徒。 道教的渊源复杂久远,从秦汉时期就开始直到如今,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强盛到衰落,没落到兴盛,面对着其他宗教宗派的冲击,佛教的鼎盛,后来基督教传教士的传入,道教可说是历经了许多风风雨雨,起起伏伏的残年数月。为何道教至今还能茁壮般的成长呢?因为道教崇拜的对象无所不包,众多的传说和传统都不加分辨地混合在一起。道教的人生目标是修练心性,得道成仙,表面上是多神论,其实是“精灵论”,相信鬼神的灵遍存于万物之中,各种东西都可以成为崇拜的对象,因此容易让人接受,所以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崇拜神因神比人高 我发现,有时候与非信徒交谈时,他们认为只要是引导人向善,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什么宗教都是好的。但是,个人认为崇拜的对象如果弄错了,还是不好。道教把神拟人化,把神弄得像人,符合多数人的想法,所以很多人膜拜。然而,真正的信仰不是照着人的需要来制造神,而是照着神的期待来改造我们。 人崇拜神是因为神比人高,如果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聪明来想象神的世界,便是把神矮化了。神的世界,人怎么会知道?神之所以为神,因为祂高过人,人的揣测不能成为信仰。那么,人如何懂得神的事情呢?唯有藉着神向人的“自我介绍”,就是“启示”。 话语的启示——上帝感动一些人写下圣经,圣经所记载的道是超越人的经验与聪明。道成肉身——造物者成人,就是耶稣,跟人生活在一起,让我们认识神的恩典和真理。 上帝是创造宇宙万物的真神,“除了上帝以外,不可拜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以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埃及记廿3-5)。上帝是十分厌恶我们膜拜那些人手陶铸的神。所以我们要儆醒,时常警惕自己,更不可跪拜及事奉其他偶像,我们应当认罪悔改并专心仰望我们的上帝。 最后,上帝是惟一的真神,生命的源头,完美、公义的真神,祂不愿意让我们走向沦亡,因此就差派祂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降世来承担我们的罪,代替我们接受死亡的残酷刑罚,所以我们应当相信祂,接受祂,专一敬拜祂,让祂做我们生命的主宰,使我们做一个蒙神喜悦的基督徒。

心乡处处:向死而生 ──由疫情说起

文/拉结 2020年2月20日 在这“偶数”并排的日子,我“偶然”定了张机票飞往缅国,还拉了大妹一起出游。购买之初是看机票便宜就抓紧买了,也没想到会有武汉疫情的爆发,波及全球。在大家纷纷取消旅游计划的当儿,我观望了几周,决定还是按初衷一往前行,因为只要不是去重灾区,被感染的机率大概都是一样的;说难听一点,与其在办公室被感染,不如在路上被感染。就如意外随时会临到,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意外就一辈子困在家,杯弓蛇影,还未生病人就已经成了病人。 在这样的时候,常常想起孔子老先生曾说:“未知生,焉知死”,我们人对“活着的意义”还没琢磨透呢,怎么敢遑论死后的世界呢? 耗了多少精神在想着如何避免死亡,却没好好思考如何生活;这是现代人的悲哀,也是许多人带进辅导室里的生存焦虑。 有些人生不如死,天天想着如何可以终结自己的痛苦,于是放弃生命。有些人还没好好活过,害怕遗憾,却又不敢面对现实。圣经说,“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既然这是无法扭转的终点,那就“向死而生”吧,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而活。但是我对于这个“活”的要求并非停留在感官层面的享乐,而是精神世界的活跃。 直视死亡如直视骄阳 最近因为各种工作的忙碌,晚上睡眠也很浅,甚至也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里继续干白天的活。白天则紧绷得像在前线打仗似的,需要高效而专注地完成许多事情。有时感觉浑浑噩噩,不像一个“活人”,连上厕所的功夫都没有,更别说好好吃饭了。因为明白自己的极限,于是会常常给自己安排短期的出行,放空几天。 活了这把年纪,慢慢领悟了什么是“不能放弃”的事和人,什么是“不需要”的负担。有些创伤放下了,就变成感恩的回忆;有些折磨转身了,就变成人生的功课。有人说我是个较真的理想主义者,有人说我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挥着拳头不愿与残酷的现实妥协。有些事可以顺其自然,可是有些时候总不能坐以待毙。所以我情愿将生命活到极致,毫无保留把时间奉献给那些值得自己投入的人与事,比如教学,比如下田野,比如赤足,比如中国。 十年前,当我在漂流着寻找自我的时候,没想到自己会重回马来西亚,重回高校,重回到一段遗忘的回忆。日光之下没有新事,过去的事还要再来,所有的未知,其实也都是已知的,因为终点都一样! 有时在辅导室里,我会和个案探讨他们的生存焦虑,和死亡的阴影。如果现在所有的不适应行为(或症状),都是为了逃避死亡而产生,那么接受了人最终会死亡的命题,也许就是治愈症状的第一步。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亚隆在《直视骄阳》这本书里也说道:直视死亡,就如直视骄阳那么刺眼,那么不舒服;但是如果不去直面这个人生命题,我们或许会在生活各个夹缝里遇到焦虑。 焦虑使我们害怕,使我们失控,使我们失去自由。就如疫情之下的封城、隔离和恐慌,民众对口罩和物资的抢购,整个社会运作陷入瘫痪。那些原本应该上的课没上,该开的工厂没开,该救助的弱势群体没法救助,该保护他人的医疗人员却失去生命,该爱的不敢爱,该恨的不敢恨。全部都是因为对死亡本能性的害怕,怕被无辜的人传染,怕所爱的人被感染,怕“壮志未筹身先死” 等等。有人害怕都是因为没有“活够活好”;也有人的害怕,源自肩头的责任,怕没有保护好他人,怕因为疏忽被问责,怕愧对亲人和社会。领导有领导的恐惧,草民有草民的害怕;越是被束缚在恐慌里,就越容易产生一种安全感的假象。 其实,我们的生命,如雨后的朝露,转瞬即逝,没有人可以夸自己明天或后天可以做什么;因为给予我们生命的不是我们自己,是那个掌管我们气息的主。我们只不过是时间的管家,把自己的生命做最好的规划,然后其他的由主人来决定。 生命简单脆弱如斯,我们何必多花力气复杂化?何必喧宾夺主?即使2020年真是主耶稣将再来,那也是在我们无法预知的时刻;我们只能回应: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我思故我写:向前线抗疫的人员致敬

文/跬步思(美国) 世界上各个角落,每逢有任何灾情发生时,总是有那么一群奋不顾身的人士——官派的、受薪的、自愿的等等——义不容辞地站上第一线进行抢救的工作。这些人个个都值得我们给予最高的敬意,因为若没有他们,任一情况肯定都会更加严峻。让我们向这些曾经或现今,在灾情前线上分秒必争地奋战的勇士们致敬吧! “疫情吹哨人”走了 “等我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李文亮医生,你食言了。 “用生命预警的英雄”,年仅33岁的李文亮医生于2020年2月7日逝世了。这位辽宁北镇人,一名眼科医师,是八名最早向外界披露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医生之一,被称为“疫情吹哨人”。遗憾的是,这名“吹哨者”自己也不幸地被病毒感染,不治,走了。想当初,本于医者父母心,他“吹哨”时,披露了可能潜在的危险疫情警讯,好意提醒大家注意防范,却被认定为“不属实”,被当作造谣来处理;于今,他离去的讯息传出来,可恨的,却不是谣言! 在面对此次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除了李文亮医生和其他7名“吹哨者”之外,另有无以数计的医护人员都在第一线上努力地与此病毒进行着“殊死战”。直至目前为止,无人知晓有多少位外人所“不知名”的医护人员因为投入抗疫前线,已经不幸被病毒击倒了。这些不幸殉职的抗疫英雄、英雌们,以他们的生命和毅力,坚强地奋战到最后一个时刻,只可惜,未能等来自己所渴想的胜利,无奈地走了。这些“无名”的英雄、英雌们之贡献和牺牲是值得大家致以最高的敬意! 愿您们平安 于今,这场战役依旧在激烈地进行着。站上前线医护勇士们的艰辛和付出,又有多少人知晓?在按下了红手印或签下姓名的那刻起,他们就开始进入“防疫第一线工作”,忙起来昏天黑地,不知道今天几月几号,当下几点几分。在隔离病房里,医护人员皆需全程穿着整套穿脱不易的防护隔离衣。一件防护衣仅能使用一次,因而不少医护人员在穿戴之前一段时间,就开始少喝水及少吃东西,甚至在穿戴前,先穿上纸尿裤以防“万一”,藉此节省救治时间和医疗资源。在奋战的那段时间里,还得忍受住衣服湿了变干,干了变湿,不停歇地继续努力。 除了身体上的不适、体能上的消耗,还得承受心理上的压力。在疫情爆发之后,这场没有硝烟味的战役带来了巨大的沉重压力。这些站上前线抗疫的医护人员舍下温暖的家,都仅能在屏幕上“拥抱”自己幼小的孩子,日复一日地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让我们向这些在前线抗疫的医护人员致敬:愿您们平安! “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缘故,我要说:愿平安在你中间!”(诗一百廿二8)

时事回应:从大抢购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

文/王育新(美国恩福基督教会牧师) 2020年2月29日,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Washington State)出现首例因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俗称“新冠肺炎”)的死亡病例;该州旋即宣佈进入紧急状态。 此前,美国夏威夷卫生署(Hawaii Department of Health)曾呼吁民众要为疫情提前做好准备,并建议民众比照应对天灾的作法,囤积大约14天的食物、水和其他必需品。(https://health.hawaii.gov/news/corona-virus/covid-19-daily-update-february-27-2020/) 华盛顿州下方的俄勒冈州(Oregon State)和加州也已出现数宗未能确定感染来源的病例,令人担忧疫情或会在西岸蔓延开来。 缘由老中对疫情潜在蔓延的高危害,从害怕的心理演变成了恐惧、恐慌的心态;再加上微信、Line、WhatsApp等即时通讯上的“耳语”,造成一丁点的风吹草动,草木皆兵。结果,二月份的最后几天,掀起了一股抢购潮——以前有戴着口罩抢钱,现今有带着钱抢口罩;更别说疯抢米、水、厠纸、罐头和肉类等的日常用品。 美国知名的大卖场COSTCO,在二月底、三月初的周末,店外等候入店的“长龙”及店内等待付钱的“长龙”,真可媲美每年十一月的黑色星期五之购物潮。另一间相似的大卖场 SAM’S CLUB的情况也不遑多让,想要入店抢购的人潮,排到外头停车场。 熟悉造成无所谓 “有点意思”的是,这股抢购潮,主要是发生在华人群居的几个地区或城市。说白了,抢购者几乎都是华人;而老美和老墨等则是老神在在。我特在三月1日下午前去老墨区的超市走一回,并无发现老墨在抢购。未知是老美、老墨等神经过于大条,还是老中神经过于纤细,所以容易“过敏”?!兴许,这乃是因为老中受到国内家人、亲友等之关切叮咛,造成防范意识被强化的结果。 想保命、想活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到目前为止,整体而言,除了美国西岸和东岸华人群居较密集的社区和城市有出现华人抢购的短暂现象之外,美国绝大部分的州和城市之居民都还是在重复着正常的日常生活作息;并没有出现恐慌的情况,遑论过度恐慌。 严格说来,此“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似乎来势汹汹;截至三月3日为止,已造成约九万多人被确诊感染,约三千多人不幸死亡。但是,相较于美国每年的流感,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据美国“疾病管控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我思故我写:政治——影响众人的事

文/张遥禹 从23.02.2020年2月23日到3月1日这八天的时间里,无论你是什么阶层,什么种族,什么信仰背景,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只要你是马来西亚人,相信都度过了一个惊心动魄、动荡不安的星期。经过这样的一个星期,很多人对政治提出很多疑问,并不是因为政治易手,而是在这过程中见证了人心的黑暗面。于是我写了这文章,试着检讨身为基督徒的我们能从此事中得到什么教导或鼓励。因为政治的走向与评论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所以我无意去评论政治家的言行对错(我不是上帝,唯有祂能审判);但文中若不小心下了论断,我在此道歉。另外,此文只是个人意见,绝不代表真理,仅与诸位读者分享,与自己勉励。 苦难的意义 一个民主国家,其政权更替极大多数都是由民意直接影响。虽说百姓投票,以个人角度来看,似乎影响不了大局,但是参与投票就是参与了整件政治发展的过程。在这次的政治更替中,让所有的百姓感受到一场直接影响我们,但却没有让我们参与的事情。因为这样,正常的思维结论就是我们亲自感受体验了一次“不公义的政治更替”,我相信这种不公义的感受,是大多数百姓所共同感受到的。 有基督徒觉得,若我们看509的政治更替是上帝的作为,那我们也必须认为这次的政变同样的是上帝的作为;因为,我们总不能把自己喜欢的说成上帝的作为,而自己不喜欢就说不是吧! 如果这样的逻辑是对的,那这次的政变似乎只有两种结论,要不是上帝没有能力(根本没能力让509更换彻底,或没能力控制这次的政变),就是上帝不是善的,对我们不好(选择不阻止政客们自我发起的政治更替,或不阻止政变成功)。这样的思维逻辑其实可以被理解为“苦难的问题”或“邪恶的问题”(“Problem of Evil” or “Problem of Suffering”)。 邪恶或苦难的问题由古至今被广泛的探讨;以这个问题为基础,哲学家们提出了以下的逻辑理论: 前提:上帝是全能,上帝是全善,世界有苦难 所以结论是: 上帝若是全善的,上帝一定不是全能的,因为祂没有能力除掉苦难; 上帝若是全能的,上帝一定不是全善的,因为祂不要除掉苦难; 又或者,上帝既不是全能的也不是全善的。 从这样的逻辑来看,似乎把我们的上帝“逼进”了一个死胡同,没有出路。苦难是一个很广的课题;请允许我用有限的理解尝试提供一些看法,思考此政变引发的信仰挑战。 首先,苦难大多数都是领人更接近上帝的。苦难虽苦,却是把人带到上帝面前最直接、最好的“工具”。在顺境里面,人很容易过分高抬和高估自己,甚至把自己当成神一样的看待,不是吗?你看我们连流行界都有什么歌神、舞神的称呼。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些称呼看成只是对某些有特别成就的人的“赞美”,无伤大雅;但是,单单将这些称呼冠在人身上,其实就可以看见我们是如何将“神”的概念渺小化,把人的地位提升。…

时事回应:大马的宪政危机

文/晖(退休公务员) 过去一个星期,从2月23日开始,直到3月1日早上,大马处于无政府状态,政府的日常事务都是仰赖公共服务机构执行,勉强维持政府职能的正常运作,并避免陷入停顿的窘境。任谁都不能否认,这是大马建国以来所面对的其中一场最为严峻的宪政危机。这是天大的不幸! 一个由民意授权所组成的合法政府,却在拂逆民意的情况下,被有心人骑劫,自行阉割,废去政权,不可谓不悲哀!此先例一开,国家将面向一个更加不可知的未来!恐怕人民也只能自求多福。 在世上所有的政治体制中,惟有民主制度是深受普世推崇,缘于是以民为本,其最大的优点是人民被赋予权力,遵循一人一票的原则,透过手中神圣的选票,以和平的方式选出心目中的政府来治理国家,并为百姓谋福祉。2018年5月9日的第十四届全国普选,选民所作出抉择是再明确不过的——托付希盟政府管理国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希盟执政还不到中途却发生这一场惊天动地的夺权计划。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是全国人民心中的疑问,也急于知晓其答案,而身为国家掌舵人的原任和新任首相欠全国人民一个清楚的交待! 无人能独善其身 此时此刻,国人无不担忧,这一场宪政危机的后遗症:本国所奉行的君主立宪、议会民主制度将受到莫大的伤害,不仅使普罗大众对国家体制失去信心,政客也将竞相效尤,从此国家将不可避免的继续往下沉沦! 正当国家和整个世界面对经济不景气,东、西方均遭受新型冠状病毒疾病肆虐的时刻,政客们却置国人的生死于不顾,忙于争权夺利,再一次暴露了彼等的从政意图,令大众感到心灰意懒,无所适从! 任谁都不能否认,尽管新首相的人选已经出炉,国家远未渡过宪政危机的困扰,因为新政府的正当性备受公民社会的质疑,而整个国家体制也正在接受全民的检验。如果处理不好,是否会导致制度的崩溃,甚至祸延咱们的下一代子孙?显而易见,马来西亚各族同胞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无人能独善其身。 是时候,举国上下同心同德捍卫民主与法治,齐心协力克服国家当前所面对的政治动荡、经济萧条,以及新冠病毒所带来的公共卫生安全的艰巨挑战。

Direct Talk总编面对面:从镜头看山河色变 留下原住民“真面目” 刘任峙:文明发展破坏天然景色

采访:黄孟礼 受访:刘任峙 摄影:林礼长 刘任峙于1938年在民都鲁出生,又在一个淳朴的小渔村成长。当时,在这样没多少人口的单纯环境里,他没机会接触到很多新鲜玩意;只是有一次生日时,收到父亲送他的一台Yashica相机,让他喜出望外,格外珍惜。这也触发他这一生对摄影的兴趣与热诚。那一年是1952年,他考完试并得以升入中学的时候。 有一天,仁峙看到一位从香港来的年轻书法家,提着两个行李袋,到民都鲁开书法展,这引起他的注意与兴趣。那时,他看到这位书法家只要拎着简单行李,就能到处走天涯,竟让他兴起自己也可以离开这小地方的念头。他想,如果有机会,自己也要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从此,在他脑海中就有这种挥之不去想要“离开”这小镇的想法。 有一年,住屋旁来了位新邻居,是开照相馆冲印相片的,他不时就跑到那里玩,看邻居怎么冲印相片。大家认识久也熟了之后,邻居更把他叫来暗房协助拿水及搅拌药水等工作;那时的他觉得好玩,也慢慢地学习了如何冲印相片,仁峙就在这种情况下“玩”出冲印相片的基础。后来,他向人借了一台相机拍些风景照,这是他第一次的摄影经验,很是好奇。 到了19岁那一年,任峙参加了一项摄影比赛,赢得婆罗洲摄影比赛的第二奖,让他有机会与著名的摄影老前辈黄杰夫会面,后者给了他一些摄影技术的建议,他因此得到很大的鼓励。 前往长屋取景 1960年代,任峙开始教书生涯,先到民都鲁北边一个乡区学校教书。由于这学校位置偏远,因此周末时,他经常背着一台相机前往长屋取景,同时拜访学生。 1963年,他进入诗巫师训学院深造,并与周碧云相遇相识,后来结婚。毕业后,任峙被派往美里教书。当时美里天主教Anthony Dennis Galvin神父(1919年-1976年)于1960年至1976年在美里任职,经常到峇南(Baram)及汀渣(Tinjar)的内陆访问原住民,故而他也会讲肯雅(Kenyah)话。只是,他需要有人摄影,于是就找任峙幇忙,并提供他买底片及旅程费用等。 那个年代,一提到长屋去,很多华人家庭仍为“原住民猎人头”的谣言而有阴影;所以,有时为了得到任峙太太的“准许”,让任峙随他一起去内陆拍照,Galvin神父还特别送些小礼物给刘太太呢! 说到Galvin神父,他对人类学也很感兴趣,曾于1947年至1956年间为砂拉越博物馆的期刊写文章。当时博物馆院长汤夏里森形容Galvin神父是一位充满知识的主教,经常与他在古晋露天巴刹共进晚餐。在还没派到美里前,Galvin神父任古晋巴都林丹师训学院院牧,也曾撰写过一本叫做《峇兰河畔》的书,是本有关肯雅人的传说。 与此同时,刘任峙接触到美国出版的《生活杂志》(Life Magazine,1936年-2007年),那是一本以相片为主的新闻杂志,对摄影文章印象深刻,也直接影响他对摄影有新想法——原来相片还可以如此拍! 以镜头看人生 对大半辈子背相机的刘任峙,以镜头看人生,他称:“每个民族,甚至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摄影就是要将他们的性格拍出神韵来,从相片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属于什么种族。” 1968年,刘任峙有机会与仍在雨林过游牧生活的本南人初邂逅。那年的圣诞节,他在峇南河上游Long San的一座肯雅人长屋,遇见有一批本南人到该村落寻求宣教士所兴建的诊所的医护协助。这让他有机会与这批“森林的主人”相遇,被他们纯朴及天然生活与纯真面容,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心忖自己有义务要为这些还未受到文明“改变”的民族留下一个记录。…

灵修日程:信靠

文/ Lindsay L. Gray(《灵修日程》总编辑) 经文:“(耶稣)倚靠上帝,上帝若愿意,现在就来救祂,因为祂曾说‘我是上帝的儿子’ 。”(太廿七43) 信靠似乎是很简单的道理,或许因为我们常常这样说:“信任这个过程”、“你可以信任我”、“相信自己”、“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箴三5)。但实际上,信靠真的这样简单吗?信靠的定义是放弃掌控,却要依靠某人或某些东西,期待一个并不保证的结果。 对我来说,我难以去信靠,部分原因是要放弃掌控。放弃掌控是极难做到的事,然而,日常生活许多时都需要信靠,例如父母把孩子交托给老师和学校、汽车司机互相信任大家会遵守交通规则。今期(2020年3-4月份)《灵修日程》的作者们都相信,读者会凭着爱心去倾听和领受他们的故事。 信靠是大斋期的适切主题。在今期(2020年3-4月份《灵修日程》)内多篇文章都谈到在不晓得前面如何的时候更全心地信靠上帝。当我们在耶稣死前四十天跟从祂,祂就会让我们明白,信靠上帝并不是免于发问、疑惑或害怕。即使是耶稣也会犹豫,祂说:“父啊!你若愿意,求你将这杯撤去。”(路廿二42)在十字架上,祂向上帝呼喊说:“(祢)为什么离弃我?”(太廿七46)然而,纵使耶稣有疑问和恐惧,但祂仍放弃掌控,选择在每一步上信靠上帝。 耶稣呼吁我们也要这样做。当我们在愈来愈接近复活节时踏出信心的每一步,我们就信靠耶稣,祂走在我们前面,引领我们步向复活与新生命的盼望。 2020年3-4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欢迎向本报订阅。 每期一句 “耶和华使列国的筹算归于无有,使众民的思念无有功效。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祂心中的思念万代常存。以耶和华为上帝的,那国是有福的!祂所拣选为自己产业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华从天上观看;祂看见一切的世人。从祂的居所往外察看地上一切的居民。祂是那造成他们众人心的,留意他们一切作为的。”(诗33:1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