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262期

《卫理报》启用SarawakpayMCO文章集结成册赠读者

交流站 《卫理报》在9月已恢复每周一期的正常刊印出版,并将持续更新网络版《卫理报》,以让弟兄姐妹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教会消息。 大马政府自3月18日进入行动管制令(MCO)期间开始,因受疫情与行动管制令影响,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迫于无奈,只能暂停刊印纸本《卫理报》至7月底;又基于各项考量因素(如:堂会何时全面恢复实体崇拜,或可能造成囤积问题),8月份也仅出版一期。 虽然弟兄姐妹在行动管制令时期无法收到纸本《卫理报》,但《卫理报》的相关内容与文稿依旧每日不间断地在本报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weiLiBao/)与网站(http://scaccmm.sarawakmethodist.org/)上载发布报道、消息、见证、专文等。 这期间互联网发布的文章与稿子集结成册,以书籍(上下两册)方式出版,赠予所有读者,一来补足近四个月来的“阅读空白”,二来也纪念这全球历史性的“非常时刻”。目前,书籍正在编辑与印刷中,期盼能于9月底顺利出版。 另一方面,同样由文字事业部出版的刊物,如英文刊物《Connection》、少年刊物《超越》与儿童刊物《童真世界》都已以两期或三期合并的方式出版,己订阅的读者即日起可向礼拜堂索取,未订阅者则可向文字事业部订阅。 付费记录需截图通知 为了让广大读者付费方便,文字事业部即日起增加无现金支付管道(可用Sarawakpay),读者受促善用此服务。 欲付款或奉献的读者仅需要使用自己的“Sarawakpay”支付钱包,扫描以下二维码,即可进行支付。 当然,为了方便处理后续事宜,支付者受促将付费记录截图,发送至WhatsApps手机号:013-8346988,并加以注明姓名(如有堂会更佳)及所付款项之项目,以便对应所支付之款项,方便作业。若是付款后未通过WhatsApps通知说明,款项将全数归为奉献。 如无Sarawakpay支付钱包者,依然可使用银行转账,并在注明后,将收据发送至WhatApps手机号013-8346988,或是电邮至scaccmm@gmail.com。 同时,读者亦可亲临文字事业部办公室进行付费,多种付费管道,任君选择。

美里少年军第三分队与美安堂齐力环保提倡垃圾分类醒觉运动

年会报道 文:刘久贤 美里少年军第三分队于8月30日(少年军主日)当天,在美安堂崇拜中推动环保,提倡“垃圾分类醒觉运动“。一群分队军员们——王仁旭、林孝晢、黄祈恩、刘立哲、黄孝涵及蔡骏皓在队长刘久贤带领下,筹备六个月后,于当天崇拜中推动垃圾分类。这些军员们满有勇气努力推广,鼓励美安堂400多位会友(无论参与线上和实体崇拜)响应环保运动。他们带出环保最基本的原则——3R原则:Reducing(减量化)、Reusing(再利用)和Recycling(再循环);而这次环保醒觉就是透过“垃圾分类”学习3R。 军员们也趁机分享相关的时事课题与数据(如2010年数据显示砂拉越人民一人一天丢弃约0.67公斤的垃圾;美里人平均每一天丢弃约268 吨的垃圾等)。同时,据马来西亚环境局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马来西亚每一年所丢弃的垃圾中,其实有30%是可回收的;而且过多的垃圾频频拿去郊外填埋,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令人担忧的“垃圾围城”。 这次,美安堂“垃圾分类”环保运动,从最基本的三样开始:铝罐、纸类及塑胶类垃圾。会友们可按回收垃圾的分类指示在美安堂范围内进行垃圾分类;之后,美安堂将会与杜当回收中心合作回收垃圾。砂拉越人民的环保意识非常薄弱,垃圾分类的知识也不多,对于垃圾处理从一开始就已错了,因此需要从小教起。 美安堂主理陈祖义牧师在崇拜时提到,上帝将这世界托付给人类,不是叫我们不断索取地球的资源,而是要我们管理,好像祂有条不紊地创造世界一样。所以我们可以透过环保管理,保护我们的环境,并借此提醒我们应要妥当使用资源。况且,作为基督徒应在环保行动上积极主动参与,这样既可以荣耀上帝,又能使人得益处。

庇护工作坊工程完成逾50%卫理关怀中心成人事工将迁入

年会报道 文/韵琴 诗巫特殊人士庇护工作坊建筑工程已经完成超过50%,预料将在明年年中竣工,卫理关怀中心成人事工将迁入,继续服务社区。 诗巫特殊儿童协会秘书兼刘钦侯儿童护疗中心负责医生卓德福表示,该庇护工作坊是为了特殊人士而设的一站式工作坊,希望完成后,能为中区特殊人士在18岁以后的就业培训、就职提供一站式服务。 而诗巫卫理关怀中心在特殊人士的就业培训领域上,已经有超过20年的经验,为此,特殊儿童协会与卫理关怀中心将共同使用该庇护工作坊,以达致双赢。 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年会社会关怀部主席黄敬胜牧师、年会总干事刘邦耀、年会副会友领袖黄惠清、诗巫卫理关怀中心主席孙光中、社会关怀部员周素贞等人,在关怀中心主任黄其薇的带领下,巡视了工程正在进行中的工作坊。 同时出席的还有诗巫特殊儿童协会主席拿督甲必丹刘文惠、刘钦侯儿童护疗中心负责医生卓德福、庇护工作坊场地工程负责人黄礼南与承包商代表等人。 该庇护工作坊原订计划在2021年2月28日完工,但由于行动管制期的施行,工程只能延迟至明年年中,并希望在年杪可以启用。 特殊人士庇护工作坊位于诗巫爱之家及诗巫华团会所之间的空地上,占地大约2.17依甲。整个建筑及发展工程预算耗资1300万令吉,并由启德行集团承担。 据了解,该庇护工作坊楼高3层,建筑物分为左右两翼,左翼为特殊儿童协会使用,右翼则归卫理关怀中心使用。除了各自的办公室、会议室、教室与培训室之外,该工作坊还设有手工艺展示中心、洗衣店、资源回收中心、活动中心、面包厨房与洗车间。

卫理毕理学院新教育楼移交不日即可搬入启用

年会报道 文/韵琴 卫理毕理学院新教育楼建竣,承包商于2020年9月4日上午正式移交予毕理学院,待取得入伙证后,即可搬入启用。 该学院董事长张济仁、院长许钧凯、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砂拉越伊班年议会会长史提越戴曼牧师及众董事见证下,移交完工信函予建筑公司 Akron Construction建筑公司代表罗广德,而较后罗广德将一把模型钥匙移交予许钧凯院长,象征着正式将在8月杪完工的新教育楼移交予该学院。 耗资850万令吉的新教育楼楼高4层半,备有4间课室、10间小型会谈室、2间大型会议室、底楼有学生事务部、中庭、也设有咖啡厅。 除此之外,新教育楼的顶楼为毕理学院图书馆,楼中楼式的设计占了一层楼半的空间,面积较旧图书馆大两倍。“我们要打造一间人声沸腾,有别于传统的图书馆,因此,在构思时就注入了很多巧思。”毕理学院董事长兼新教育楼总设计师张济仁在受询时这么表示。 毕理新图书馆有完善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除供该学院和卫理神学院生使用,也对外开放。同时,除了借阅书籍与查找资料外,民众也可在图书馆内举办小型讲座等活动。 该图书馆还有一个深具历史意义的地方,即楼中楼的阶梯木料出自原建于1968年,现已拆除的旧教育楼,因为木料的质量好,在拆除后被保留并打磨做为新图书馆阶梯木料。 毕理学院新教育楼于2018年11月开始动工,原订14个月后完工,但因为MCO的关系,延至2020年8月杪才完工。

喜与小孩为伍 毅然投身幼儿教育巫以诺:幼教系关乎幼儿的所有成长

不想“受困”于办公桌前的工作,又从小就在主日学中长大,再加上长大后在主日学当助教,巫以诺深知自己喜欢与孩子为伍,便毅然投身幼儿教育,报读毕理学院幼教系。 刚开始以为幼教系就是来学如何教小孩子读书,像他对教小孩已经很有经验,应该不是难事;但始料不及的是,幼教系所学的与他所想像的,却是完全的南辕北辙,根本不是那一回事。 来自古晋磐石堂的他,是毕理学院幼教系2020年毕业的唯二男学生中的一位。他在受访时说,幼教系的内容并不是简单地教学,而是关乎幼儿的心灵发展,还有肢体的协调等等方面。总而言之,幼儿的成长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 同时,毕理学院的幼教系不但是理论课,更有实习课,这也是他在整个学习中觉得最难忘的事,不为别的,只因唯有在实习中,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学以致用。“那段实习时间,我真的用尽我所学的,不断地翻查课本与资料,才能从中找到答案。” “在学习中,我也很感激讲师们在整个课程中的带领,每当我有不懂的地方,只要提出疑问,他/她们都会不辞劳苦地讲解,谢谢各位讲师。”

毕理学院2020年毕业礼戴口罩无亲友 全场遵循SOP

年会报导:毕理学院毕业礼 文/韵琴、拔绮 睽违20年,因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关系,卫理毕理学院重回卫国礼堂举行毕业典礼,更是一场全程戴着口罩进行的毕业典礼。 毕理学院第27届毕业典礼于2020年9月4日上午9时在卫国礼堂正式开始,共有181名学生顺利完成在毕理学院的学习,并即将开启另一段的人生道路。 在181名毕业生中,其中有8名为大学学位毕业生,1人为特许公认会计师毕业生,其余的均为文凭课程毕业生,分别来自会计系、工商管理系、幼儿教育系与电脑科学系。 由于院方必须严格遵守标准作业程序,整个会场只有毕业生、董事部成员,以及负责现场工作的工作人员,毕业生家属则被安排留在院方准备的场地,透过直播的方式观看整场毕业典礼。 履行神赋予你的责任 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会长池金代牧师提醒毕业生,我们的生命除了追求在世的种种拥有,还要履行神赋予你的责任,那就是赞美和荣耀神。 在他看来,上帝的美好旨意都可以在最佳的人生课本——《圣经》中找到,因为圣经是上帝的话语,是生活、教义和义务、使命和计划、信仰和行为的导航,带领世人在人世和天堂做正确的事。 90年代初,正值池牧师在卫斯理教堂服事,当时教会领导和会友都在祷告与计划把卫理毕理学校转变为一所学院。30年后的今天,毕理学院成了东马,甚至东马地区外著名的学院。 “然而,毕理学院不能因现有的成就止步,反之要继续前行,朝设立基督大学的梦想前进,将上帝祝福带给教会、社区和国家。” 于低调中展现杰出 毕理学院董事长张济仁则期望毕业生在余生都能牢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今后在家庭、职场、服务社会和人生当中,能于低调中展现杰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出版的一本书中强调了教育的4大支柱,即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然而讽刺的是,大多数人包括家长、讲师和学生都只在“学求知和学做事”,而且是付学费地来学。 今天的马来西亚已经长久地困在“学求知和学做事”中,导致越来越多人不了解生活在一起的方式,更甚的是,越来越多的领袖不懂得如何当领袖。 他引用了《腓立比书》二3节至5节,劝请毕生们“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收获智慧及经历上帝 毕理学院院长许钧凯在毕业典礼上表示,1994年,毕理学院第一届毕业典礼的举行地点是卫国礼堂;2000年,是毕理学院最后一次在卫国礼堂举行毕业典礼(之后都在其他地方进行)。然而,2020年,毕理学院的毕业典礼重回卫国礼堂,更是首次以直播方式进行,并持续通过YouTube频道向全世界放送。 这些年来,毕理学院不断地成长,无论是课程与校园硬体,然而,在种种的改变中,坚持不变的是,毕理学院为社区提供优质且可负担教育的使命,以及上帝在所有跌宕起伏和日益挑战的坏境中,不断给予的丰富供应。 许院长也引用他在新生入学时都会做的4个提醒:…

卫理报新书出炉!

书名:蒙恩蒙福的人生 作者:潘光平 RM:20 中国知名作家沈从文(1902年-1988年)曾形容自己的“人生实在是一本书”,读的是“社会这本大书”。潘光平的著作文笔气势不算磅礡与恢宏,但他用本身经历来活出生命与工作的意义。简朴的文字描述追求平直与诚实的生活,对自己梦想的寻觅与实践,对家庭与社会的爱,对自我的反省与改变。 潘光平就是一本书,内容故事有跌宕起伏,有一般人所没有的经验。他的这本书肯定让人爱不释手。

九月份本地宣教士代祷事项

献上馨香祭 Lawas Care Centre~江梅花 1. 求神赐我爱心、耐心、聪明智慧教导孩子。 2. 为我身心灵代祷尤其是精神和体力。 3. 求上帝赐我聪明智慧带领孩子们灵修(特 别是内容或方式),好更有效地提升孩子 们的属灵生命。 Lubok Antu,Sarikei~萧信安(本处传道) 1. 继续祷告,保此警惕,求主阻挡疫情蔓延到 砂拉越长屋。 2. 为我们已考察好的长屋居民祷告,祷告他们 愿意欢迎我们进入他们长屋里带领崇拜。…

行在水面上

宣教学堂文/黄珊珊(年会宣教士) 2020年,你在宣教上有什么计画或目标吗?可能你计画要参与本地原住民短宣队、海外短宣队、大专短宣或短期宣教等等,或以祷告、关怀或金钱来参与,或者直接以职场作为自己宣教禾场来领人归主。无论是什么,宣教使命跟你我都有密切关系。 如果你面临环境带给你的压力而惧怕得想要退缩的话,我鼓励你:不要惧怕,勇敢踏出第一步,迈向上帝给你的宣教呼召,前进吧! 马太福音太十四27-28:“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 相信大家对这段经文的背景都非常熟悉。在风浪大作的黑夜里,耶稣行走在水面上,门徒看见了,就惊慌地以为祂是鬼怪。当门徒知道那是耶稣之后,彼得就请求耶稣也让他在水面上行走。耶稣应允了。彼得带着信心踏出小船,而途中因为看见风大便害怕,因而沉下去。所幸被耶稣赶紧拉住了。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像彼得一样,在面对宣教呼召时看环境的限制过于看耶稣,如:自我设限的想法、对将来模糊不清、或事情还没有100%成就等。无形之中就选择让惧怕掌控了,以致无法回应上帝的呼召。 宣教是条信心的道路坚定地信靠上帝,将焦点放在祂的信实和祂永不改变的应许上是最实际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要常常亲近主,正确地明白祂的心意。若一直看环境的话,就听不到主的声音。 当我们以信心回应上帝的呼召,踏上从未走过的道路,回应从未经历的挑战时,惊慌害怕是正常的。就像当年的彼得,已经看见耶稣可以走在水面上,才勇敢踏出小船。可是没多久,因被翻腾的水溅湿了衣服、狂风在耳边作声,就心生害怕,身体开始往下沉。在宣教生涯中,我们有时候也会像彼得一样,因为环境而产生怀疑和困惑,成了小信的人。 但是,要记得上帝是信实的神。当我们愿意往祂所呼召你的方向去(走在水面上,Walking on the water),祂会与我们同行(Walking with us),从而经历祂的大能,靠祂完成你无法办到的事。 宣教是一条信心的道路,而信心是从上帝的话语而来的。上帝既呼召你出来,祂必带领你。“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言十六9) 踏出我们的第一步2020年对我和夫婿陈梅满宣教士来说,是宣教道路上一个很大的转捩点。就像是走在水面上的彼得一样,回应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去年随着北九州宣教禾场的改变,促使我们今年需要转换据点。在这过程中,未来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很大的压力。 感谢主,透过圣经的话语来提醒安慰我们,原来我们看环境过于耶稣。于是我们悔改,将烦恼都交给祂。在不断地祷告寻求后,带着信心来回应,踏出我们的第一步,经历到上帝回应祷告的恩典。我们找到很乐意接纳我们一起配搭的日本教会,申请到签证,并且很快在新据点安定下来服侍。 如果你觉得宣教离你很远,邀请你花一点时间来专心寻求,发掘并把握住上帝在你的生命中独一无二的呼召。如果你正面对洪水翻腾或因现实的变数让你感到惊慌,那你要知道风浪中上帝仍稳坐在宝座上。耶稣正对你说:“孩子不要怕,是我。”你听见了吗? 试着踏出“船身”(舒适的生活圈子)吧!不要自顾在心中盘算解决之道,试着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告诉主耶稣,请教祂:“主啊,我该怎么做?”求主帮助我成为一位追随耶稣的人,愿意往祂所呼召的方向走去。

2021年《每日活水》续订福音书局送续订好礼

若想诗巫卫理福音书局续订一年12期的2021年《每日活水》,可获得优惠礼物(以下二选一): A: 一本由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于2020年出版的最新书籍《阿尧面子说6》。阿尧就是刘世尧牧师(马来西亚卫理神学院讲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已出版过5本《阿尧面子说》。 B:一份精美的2021年迷你台历 & 二张由诗巫知名画家所拍摄的精美照片而制成的书签。 1.我什么时候需要交上2021年续订单呢? 答:优惠截止日期是10月15日,请填写完整的表格后(续订表格在2020年11月份《每日活水》第1页)拍照Whatsapp至书局手机011-18633049。 2.我什么时候需要付款呢? 答:付款截止日期是11月15日,付款后将收据截屏或拍照Whatsapp至书局手机011-18633049。 3.我可以续订2年吗?有什么优惠呢? 答:可以。续订两年可获得上述A+B。 4.我订了《每日活水》之后后悔了,可以退款吗? 答:不好意思,不能。敬请考虑清楚再下订。 5.我拿到续订的礼物了,可我好像比较喜欢另一个,可以更换吗? 答:不能,因为数量有限。 6.我订购《每日活水》有什么好处呢? 答:固定提供您一份优质的纸本灵修材料,供应您每日的灵命粮食。 7.2021年的《每日活水》有调涨吗? 答:没有,价格依旧。…

我是网络霸凌的受害者

现身说法 文/余家振(诗巫宣道堂主理牧师) 加拿大对网络霸凌(又叫“网路欺凌”)深有研究的教育者Bill Belsey给网络霸凌的定义是:“一种涉及对信息及通信技术技术的应用,以支援针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恶意的、重复的、敌意的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个人在这方面有经验可谈。 约莫十年前,同性恋课题在我国开始占有话题位置。当时只有极为少数的基督徒以自身的价值观作回应。在一次尝试在《当今大马》的留言区回应这课题后,开始了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被“网路霸凌”的旅程;范畴也从社会课题,到宗教信仰。精彩又刺激! 为什么对此(表达个人信仰与价值观)乐此不疲呢?因为除了可以藉此增加对相关的课题的认知,网络也是种很好的修灵操场。但是,相信这条“护教”之路却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经受得起的。 个人所遭遇的网络霸凌,被污蔑、诋毁、谩骂、嘲笑等是基本“菜色”,霸凌者肉搜并暴露个资,甚至骚乱年会及教会领袖(另类“提告”),无所不用其极,令人惊讶。 平心而论,被霸凌的感受实在不好,在所知有限的情况下,气愤、忧惧、无助等等点滴在心头。 正所谓“经一事长一智”,累计了相关课题的知识、论辩的技巧、网路的安全认知、自我的保护素养,的确帮助我在社交媒体的世界作屈伸、自在进出。虽然无法力挽狂澜,但是至少可以提供另一种观点,也期盼不重演“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路廿三23)。

三思而后说

特稿:键下留人 文:许碧珠(美里美安堂) 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全球而促使政府发布行动管制令期间,幸好倘有网络供应,让我们可以在线上参加许多属灵课程,参与线上主日崇拜、教会活动,使我们在家也能充实地过每一天,这都是网络的便利,幚助我们不能往外跑时,还能促进灵命成长。 由于网络盛行,网络霸凌也层出不穷,显出人性的可恶,原是好的工具,却被无知的人滥用。起初上帝造万物原是好的,但因人类悖逆,不听命于上帝,甚至以自己的“喜欢”做了许多害人伤已的事。 前年,我在诗巫时,有位亲戚给我看脸书,伤心地说:“我们的牧師被‘換身’了。”那在图像中把某位牧师的头像拼接在一个露胸的女人身上,当时我感到非常恶心,很想找对方理论,却不知道对方是谁?后来想想,对方既然恶意中伤,找到也无事于補,等于“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算了吧,交给上帝吧,因为经上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不过这事也提醒基督徒即使在网络世界,“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我们更要学习控制身上最软最难控制的——“舌头”(包括网络留言),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凡言要三思而后说,才能荣神益人!

不陷入网络霸凌的试探

特稿:键下留人 文/李同心(新恩堂代理牧师) 记得2012年,诗巫发生一件令所有人心寒的杀人案件。一位17岁的少年人潜入邻居家里偷东西,被发现后,先杀害男主人的76岁母亲、之后是男主人和2个孩子,另一个重伤。唯女主人听到状况不对,反锁房门逃生。由于女主人是中国籍大马媳妇,而且是继母,全家只有她生还,就引起民众万般揣测。虽然当时网络不如今天普罗,但是网民在真相还没水落石出前,就已在网络的一些社交平台,针对女主人谩骂连天。女事主不单一夜之间失去亲人,还被外人恶言攻击,所幸并无因此寻短见。当真相大白时,民众的舆论将焦点转向嫌犯,继续另一波的谩骂。 2015年仅24岁的台湾艺人杨又颖长期遭遇职场的霸凌,而时常出现在身边安慰她的熟悉友人,却在网络暗中造谣,以匿名来污蔑她,引起网民的侮辱叫骂。当她发现后,无法忍受,选择自杀身亡来表达自己的清白和受伤。 类似这样的案例,多不胜数。只是受害者最终选择怎样面对的方式严重程度不一。历史中,圣经记载了家财万贯的约伯,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子女全亡、满身毒疮。圣经对他的评价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一1)。遭遇如此大难后,他三位好友看似要来安慰他,却落井下石,从心里看轻他,认定他是一个假冒为善的大罪人,大大得罪上帝、遭到上帝的惩罚。在没有搞清楚真相之前,凭着自己个人经验、看法,一口咬定约伯遭难,是因果报应,必须悔改认罪。经过一番批判后,他们甚至认为约伯还需遭到更大的惩罚(伯十一6)。 可见人云亦云是多么的可怕。当有人带头“站出来”,高调地表达自己不一定是真实的立场时,只要振振有词,就会带动或影响他人起来附议、赞同、异口同声地定一个人(甚至是无辜之人)的罪。此景亦发生在主耶稣身上。彼拉多曾将耶稣与囚犯巴拉巴对比,想要民众衡量谁的罪更重。岂知,民众回答要钉耶稣于十字架。彼拉多其实找不出耶稣基督的罪来,但民众的声音越来越大声(太廿七23b:他们便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最终,彼拉多见自己多说也无济于事,反而要生乱,就将耶稣交给民众去定罪。民众并不觉得当下起哄的决定是错误的,甚至有人回应彼拉多,杀耶稣的罪归到他们和他们的子孙身上(参太廿七24-25)。当时如果有网络直播,见到这么多人喊钉耶稣于十字架,你和我是否也会陷入叫骂、成为定罪的一员呢? 你们不要论断人 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讯息的工具,尤其在疫情中,透过网路就能及时得到第一手新闻。透过网络社交平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简化了许多社交的附带条件。然而,网络平台的便利被滥用时,亦更容易成为伤害人、甚至杀人的工具。因为,无须花费金钱、时间、精力聚集,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发表评论,纵使与被评论者或未曾谋面,相互不认识。加上在社交平台还可轻易匿名,很容易掉入不负责任发表言论的陷阱,成为起哄人群的其中一员。 耶稣曾提醒:“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路六37)又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路六41-42) 上帝在西奈山上颁布的十诫中,除了教导要怎样敬畏神,也清楚指出祂子民与人之间相处时的规范;其中包括不可杀人,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的诫命,这是命令我们应当看重每一个生命。无论使用什么形式,总不能陷害人、攻击人、使人失去生命。 在使用网络社交平台时,我们须谨慎自己的言行。罗马书六4b“……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在真相没有水落石出前,不随意掺和大部人的言论。即使真相大白了,也不随意对他人人身攻击。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弗四29)。不要使用“言论”将对方打死,记得你也是一个罪人;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四15)。盼上帝恩待我们,不叫我们陷入成为网络霸凌者的试探,拯救我们脱离成为被网络霸凌的受害者的可能性。

你的留言决定他人的一生 网络霸凌的神学反思

特稿:键下留人 文/黄方涵(古晋晋福堂助理传道) 前不久,网络流传一则校园霸凌的新闻,在澳洲有一名9岁的侏儒男孩在学校遭霸凌,向妈妈哭诉,甚至向妈妈要绳子自杀。可见,霸凌行为对受害者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这类型的校园霸凌事件,主要是强势一方透过肢体、言语、关系排挤等方式来欺压弱势一方。但到了互联网盛行的现代,加上言论自由的权利过度膨胀,导致霸凌从近距离面对面的欺压,延伸至远程的网络暴力。现今,每个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例如:Facebook、Instagram、Wechat、Whatsapp、Twitter等等)用真名或匿名的方式针对某些人事物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而且随时可取消或更换账号。许多人以为只是纯粹透过键盘留个言和表达情绪,并无伤大雅,岂不知他们的留言可影响他人的一生,对别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何谓网络霸凌? 网络霸凌是指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透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针对个人或群体发表具人身攻击、威胁性、毁谤性、侮辱性、煽动性的言论;又或者透过文字、图片、视频、散播谣言等,导致他人感到被羞辱、恐吓、威胁甚至危及自己的人身安危。最常见的还是文字霸凌,也就是透过社交媒体上的留言或po文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这些言论或图片会直接造成他人名誉受损,或使他人的精神和权益造成严重的危害,让人活在恐惧中。 曾经有一名拉曼大学学生自杀,而自杀原因跟他人在网络上的语言暴力有关。根据死者朋友表示,有人针对死者的言行举止反感而在网络上进行人身攻击,严重影响死者情绪。另有一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新闻报道,是有关一名美国的小提琴天才自杀的事件。这名小提琴天才名泰勒,他是一名同性恋者,遭到大学同学的网络霸凌。在大学的寝室里,泰勒两名室友偷偷安装了网络摄影机,偷拍到他与另一名男子亲吻的画面之后,他们就将偷拍到的画面在网络上曝光,任由网友去嘲讽。这起事件对泰勒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他不堪被羞辱,最终选择了断自己的性命。这就是网络霸凌下酿成的悲剧。 根据科技比较和评论网站Comparitech.com公司在2018年向28个国家展开的网络霸凌调查显示,我国排在亚洲第二,有高达23%父母认为自身小孩曾遭遇网络霸凌。当然这份统计数据只是针对父母所做的研究,仅供参考,不一定代表网络霸凌的真实情况。 另外,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项2019年的调查显示,马来西亚每10名年轻人中,将近3人是网络霸凌的受害者。根据调查约28%的大马青年受访者指他们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43%指他们在社交媒体中被人通过私讯进行语言攻击。可见,在言论自由的网络世界,网络霸凌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网络霸凌所带来的伤害程度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底线和敏感地带都不同。例如,有些人的敏感地带是肤色,如果有人对他的肤色进行人身攻击,即便只是无心的玩笑话,也会让他感到被歧视而深受伤害。 哪些人容易遭受网络语言的霸凌? 根据我的观察,名人或公众人物是最容易受到网络霸凌的,因为他们的曝光率高,影响力较大,而且媒体很喜欢拿他们来做文章,所以他们的言行举止就很容易受到关注,这也是为什么明星的丑闻特别多。网友基本上都是从网络上得知名人的消息,一旦看到有关他们的丑闻,就疯狂地评论、留言、转发。当然,这跟媒体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媒体所使用的报导语言和呈现方式会影响读者的解读,容易带风向,即便是清白的人也可以被某些照片和标题抹黑。 2015年,台湾年轻女艺人杨又颖因网络霸凌,而有传闻说是吸氦气自杀身亡,她在遗书中透露长期受到网民谩骂抹黑造谣,使她精神上受到极大压力。她称希望自己的死,能让网络匿名霸凌的问题受到重视,此事件在社会引起很大的关注。其实,有些名人没有犯任何错,只不过或因长得不讨喜,或言行举止有些人看不惯,就会遭到大肆批评。 除此之外,身心障碍者和社会常态化以外的弱势群体亦容易被网络霸凌,例如一开始提到的报道——侏儒男孩和同性恋者。这些群体的身体或心智结构的特殊性,抑或像同性恋者性取向是属于社会常规以外的,就常被社会大众贴上污名化的标签,进而引发许多歧视性的语言,例如不正常、怪怪的、丑陋的、娘娘腔、白痴等。 犯人和犯人的家人也是网络霸凌的受害者之一。先前在台湾发生过捷运随机杀人的案件,凶手郑捷在捷运上随机杀人,网络上除了有谴责郑捷的舆论,也有很多舆论是谴责和谩骂郑捷的父母,并要求郑捷的父母道歉。这些网络舆论不仅无法伸展公义,且对凶手父母造成二度伤害。 父母没必要为一个成年的孩子负责,况且小孩的问题不一定都是家教的问题,即便父母在管教上有疏忽,但也有很多因素驱使一个人去杀人,不应该盖棺定论,并把所有指头都指向父母,更不应该在网络上对犯人的父母进行攻击。 我也时常看到很多网民会在网络上攻击与他们价值观/立场不同的人,可是有很多只不过是人云亦云,跟风向走,不分青红皂白,这群人就被称为“酸民”。当然,有时候我们无意的留言和玩笑话也会造成别人伤害。记得好多年前,我曾经在朋友的动态帖文下留言,我忘了留什么,总之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了一些比较激烈的文字,结果就造成了伤害。那位朋友立刻私讯我,向我表达她受伤的情绪,及心中对我产生的恨意。我当下非常讶异,没想到自己一句话却带给她这么大的伤害。过后,我立刻删除留言,并向她道歉。 网络霸凌下的批判性反思 网络霸凌是人类堕落的产物,也是无法避免的罪行。为什么我会说网络霸凌是无法避免的罪行呢?因为按照人类堕落后的罪性,上帝放在我们里头的形象被玷污了,所以人类必然会被罪恶吞噬,以致我们没有不犯罪的自由,也失去爱神爱人的能力。在后现代的社会脉络下,人权过度被高举,加上无节制的言论自由,塑造了“不尊重文化”的意识形态。讽刺的是,“不尊重文化”是打着尊重的旗号,但实质上却是自私和个人主义。这就意味着,即便你不同意我说的话,你也该捍卫我说话的权利,就算我的言论是不尊重他人的,但你也要尊重我的“不尊重”。 请问这种论调是出于尊重吗?这根本就是谬论! 可悲的是,“不尊重文化”在网络世界格外明显,甚至成了被大部分人推崇的流行文化,因为人们可以透过对他人的不尊重来宣泄情绪以及突显自己的自由。“不尊重文化”的呈现形式是透过不尊重之语言的输出,其语言架构的形成可追溯至人类社会的起源。 (一)人类的堕落造成语言的扭曲…

向网络霸凌说“不”

特稿:键下留人 文/黄拔绮(南村三一堂)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都可以透过网络做很多事情,如:打游戏、找资料、看视频、与他人社交等。虽然网络给予我们很多方便,但有时也带给我们伤害或负面产物,如网络霸凌。可见,网络真是把双刃剑啊。 网络霸凌又被称为“网络暴力”或“网络欺凌”。简单来说,网络霸凌就是透过使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对个人或群体进行长期、恶意、重复、敌意的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 在网络还未盛行时,霸凌通常发生在校园内。随着近几十年来网络渐渐普及化,网络霸凌的案例不只层出不穷,更是变本加厉。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霸凌者还把自己的霸凌过程上载到网络上广传,以向众人展现自己的“威风”。也许大家会认为网络霸凌的受害者大多数都是少年人(尤其是女性),其实网络霸凌的对象是不分年龄、性别、职业、身份等,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网络霸凌的受害者。 不要掉入网络陷阱 还记得几年前,中国社交软件——微博上出现了一位网红。由于这位网红疑似整过容再加上修图软件P图,他的照片往往都是眼大尖下巴,所以网友都称他为“蛇精男”。网友常常嘲笑他的面容,甚至用言语嘲笑他。其中不少人受“从众心态”的影响,觉得嘲笑、侮辱这位网红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却不知道自己无意间也成为了网络上的霸凌者。 另外,Youtuber的行业在近几年渐渐崛起,很多年轻人都“进军”Youtube界。其中,一些youtuber的题材以prank(作弄)为主,常常被网友辱骂,我想这也是网络霸凌的一种。 由于网络上可以匿名或不用自己的真名,很多“键盘侠”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或认为自己不需要负责任,常常用语言对受害者进行人身攻击。他们往往带着“说一下又如何?会死吗?”的心态肆意发言,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指尖打出的区区几个字,或许会带来多么严重或不可挽回的后果。很多网络霸凌受害者包括学生、网红、明星等自杀的新闻都已屡见不鲜,但网络霸凌依然不见得受控制。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自己是个看热闹的人,殊不知自己的点赞与分享无形中助长了霸凌者的霸凌动力。 我们必须向网络霸凌说“不”!凡在网络上看到霸凌影片,我们就要立刻举报。如果偶然发现网络霸凌,我们也不该“凑热闹”,而是速速离开。马太福音十九26就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虽然我们未必能实际做什么或知道怎么做,但我们至少可以祷告,祈求上帝出手帮助那些被网络霸凌的受害者。 总结来说,网络验证了新时代的崛起,但同时也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更适合犯罪的环境。在这个充满罪恶的网络时代,我们非常容易掉入网络陷阱中,而做了一些上帝不喜悦的事(包括网络霸凌);但愿我们时刻留心聆听圣灵对我们的提醒,让我们即使在网络世界也有上帝的同在,走在祂的心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