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327期

海外宣教士代祷事项 pg.23

海外宣教士代祷事项 献上馨香祭 供稿: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宣教部 东南亚  Brother Ben(短期宣教士)求主赐下聪明与智慧给我和这里的宣教事工团队,帮助我们找到更有效方式传福音,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在主的带领之下。 同时,祷告我能更好地传好消息和作美好的见证,尤其是对信奉“I”教的外来移民群体。 求天父帮助那些听到好消息但仍不明白的人能明白福音,敞开心门接受耶稣成为他们生命中唯一的救主,并能受洗。 为我祷告,以便在这三个月里能与主建立稳固的关系,学习新事物,经历主带领,并听到主清楚的呼召。 为我在整个服事期间有充足的需要祷告,并求主保护我免受所有不想要的事物干扰。 为我健康祷告,以便在服事中,身体得到主的保护,加添能力。 东南亚  秀月正月,我接手管理P 路学习中心。求主赐我智慧和爱心来管理。无论面对任何挫折,靠主得胜,靠主重新得力,不因学校的忙碌而忽略福音的使命。 最近感冒,同时要拔智慧牙,纪念我无论身体或牙齿的伤口都可以早日康复。 祷告透过同工退修会让自己能暂时从宣教工场服事中刻意退下来,放慢生活节奏,在主面前以诚实的心察验自己,重新聚焦使命,提升事奉素质,使自己不因繁忙的服事而迷失了方向。 东南亚  念慈祷告园长和老师们能尽快适应新学期的教学。今年一共开了6班,全校目前共有130 位左右学生。无论在教导上或行政上难免都会有一些压力。 祷告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能够加以关注,并与老师合作。祷告趁着假期期间的家访,使我们可以和家长有美好的沟通。 新冠病毒导致我的肺部变弱,求主强化我的肺部功能,让我可以有洪亮的声音教导和传讲好消息。 日本  杜阜运 &…

无所不在的“广告” pg.18

无所不在的“广告” 宣教学堂 文:朱全彭(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宣教士) 在我们生活中,广告无所不在。虽然看起来厌烦,但却能成功提高知名度,将我们洗脑——思想被影响。宣教除了口传和派发福音单张,或许也可从广告角度思考现今的宣教模式。 广告的必要广告是为了推销产品或品牌,提高其知名度,并树立民众对品牌和产品的良好印象,甚至扭转民众对产品的不好印象。此外,有些广告也为了宣导正确价值观,如:开车要系安全带、酒后不开车等。 我们所传扬的是为了众人都得到好处,希望大家认识真理。所以,不“打广告”,谁知道耶稣曾为他们受死,换取他们的自由?若我们不“打广告”,谁能知道这宝贵的恩典 ?若没有人听过或知道这恩典,谁能相信和领受呢?圣经告诉我们:“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罗十13-14)。因此,福音的“广告”还是有一定的必要。 “打广告”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要思考如何“打广告”才不遭人厌烦。广告有时令人厌烦,是因为当我们满怀期待要看剧时,突然插播广告(特别是结局时);又或我们看综艺正看得兴起,明星突然拿起身边的酸奶打广告,让人有种被“打断”的感觉。 广告被厌烦,有可能是因它出现得过于突兀或过于频繁。然而,一个好广告在该出现时自然出现,就没那么容易引来反感,也不会让人有“置入性行销”的不愉快感。就如早期韩剧主角们几乎用的手机就是韩国国产的Samsung Note手机,让多少韩剧迷潜移默化地认为Samsung手机就是好的,梦想自己也买一台。 在一个好消息已被“厌烦”的地区,我们更不能突兀地“投放广告”。我们需要的是出现更多基督徒在他们身边,成为他们的邻居,成为他们的语言老师,成为他们的社区商人。接着,我们作为天父的代言人,必须透过自然的行为,在接触过程中,与邻居打交道的过程中,从内心散发的喜乐、平安、爱心等良好表现,让他们自然地为基督徒贴上“好标签”。 如此一来,当有一天基督徒将“信耶稣”的好消息传给他们时,他们不会拒绝;又或者有一天,有人介绍他们认识上帝时,他们也不会觉得这是异教;甚至有一天,他们会羡慕我们有不一样的生命特质,自发地要认识独一真神,我们便可以有机会介绍耶稣给他们认识。 记得有一次,我们夫妇在家里办小聚餐,邀请几位学生吃饭。有一位学生提早来了,想要帮忙预备食物。预备到一半时,学生问太太,你的先生怎么这么好,会在厨房帮忙,忙前忙后的?因为她爸爸从不会在厨房帮忙。我因此被激励了。是的,我自然的举动引起学生的好奇,这就是最自然的见证,最好的传好消息的机会。因此,广告不是被美化的理想,而是实际的工作。 广告与宣教如今的世代对福音好消息甚是厌烦,甚至敌对。如今的宣教,更应该使用无所不在,而且自然的“广告”——生活在他们身边。我们需要委身愿意活出基督的人,从心里散发新生命香味的人,活在人民当中。 宣教有不同层面的工作,大家要接受装备,以致可以在工场教导、布道、训练门徒。鼓励弟兄姐妹听从上帝的呼唤,做一个忠心的仆人,去,成为上帝的“广告”。

第一届西连短宣侧记 pg.16-17

第一届西连短宣侧记 宣教的脚 文:蔡建清 我认为用“一呼百应”这句成语形容第一届西连短宣,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消息发出后竟吸引67 位来自古晋东、西教区的弟兄姐妹报名参加,真的有点势不可挡。这次短宣落在2022 年12 月21 - 25 日,于西连省的新生堂及颂恩堂举办。 这次共有88 位小朋友参加在新生堂举办的儿童营,其中50 位左右是非信徒,而在颂恩堂举行的少年营则有47 位营友(有8 位临时不能参加),当中有32 位非信徒。 我们当时把队伍分为5 队,每队有5 -7 人,然后自行分为小队,在17…

主耶稣,我愿祢来!pg.14

主耶稣,我愿祢来! 我思故我写 文:文:张鸿恩(古晋三一堂主理牧师) 对全球的基督徒而言,我相信2023年2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2月8日发生在亚斯伯理大学休斯礼堂的复兴。在同一时间,我开始看到我的神学院朋友在脸书上发帖说:“亚斯伯理大学正爆发复兴!上午10点的聚会还没结束!学生和教职员都还在敬拜,很多人根本没有离开,也有一些人去上课后又回来了。崇拜完全没有结束的迹象!……” 由于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假新闻,我特地给住在那个地区的朋友发了一条信息来确认消息,她回答说:“是的,复兴是真的!”另一位十年未见的神学院朋友从泰国打电话给我, 惊呼着说:“亚斯伯理有一场复兴!”每个人都为之兴奋!许多人仍清楚记得1970年2月,在同样一个礼堂发生过同样的复兴。学生和教职员在上帝的同在中,经历了144小时的悔改、祷告和敬拜。复兴蔓延至美国各地130间大专院校,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 无论那是一场“复兴”,一种“觉醒”,还是一种“现象”,上帝有最终的话语权,就让时间去证明吧。有一件事可以肯定的,人们都渴望上帝的同在。这就是为何在过去的两周里,有成千上万的人不惜长途跋涉去到亚斯伯理大学参与复兴盛会。 身为马来西亚砂拉越的基督徒,我们需要知道在1973年10月4日,砂拉越的巴里奥(BARIO)也爆发过类似的复兴。根据《巴里奥复兴》一书,那次的复兴毫无预警地发生在一群中学生中。它如火焰般蔓延,先在父母之间,后在社区中,再从一个本地社区蔓延至另一个社区。复兴总有一个共同的迹象:人们在上帝面前的羞耻和罪恶感,这导致人们在悔改中拼命地寻求上帝,祈求怜悯,不仅仅是个人的罪,也为宗教的伪善和教会传统的束缚而祈求怜悯。 自1970年至今,亚斯伯理大学再次经历了时隔53年的复兴。我的祷告是:马来西亚砂拉越也经历自1973年以来另一次的复兴。主耶稣,我愿祢来! “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代下七14) 参考资料:

53年前的神圣时刻 pg.12-13

53年前的神圣时刻 我思故我写 文:黄良蓉(Judy Wong)译:履星 约莫2022年中,当我在整理旧书准备送给教会图书馆和友人的当儿,无意中发现一本52年前的书──《一个神圣的时刻》,作者是Robert Coleman。甫翻阅前面几页,即把我带回1970年2月3日的神圣时刻。那时我正在美国肯德基州威城(Wilmore, Kentucky)的亚斯伯理学院(Asbury College)参加早上10点的崇拜。 我们的上帝诚然奇妙又伟大,而且充满着惊奇、惊喜。53年后的2月8日,同样的地点(如今该院己升格为大学,Asbury University),同样的早上10点崇拜,爆发了另一场复兴。当我得知这消息,便不放过任何一个网络视频和直播。对我而言,好比重返1970年的神圣经历。现今的休斯礼堂(Hughes Auditorium)基本上没什么改变,除了增加一些装修后的新元素。我仍能想像自己坐在楼上右边的座位,面向台上和讲台。 我记得那年(1970年)2月3日10点崇拜开始前,坐在我左边的女士跟后排的朋友说,“他们说今天将会有圣灵的浇灌。”虽然听得清清楚楚,但我不以为意。 崇拜如常始于管风琴伴奏的诗歌。祷告后,学生主任分享说,一些热切为校园属灵觉醒祷告的学生的生命发生了一些变化。他是当天的讲员,但他受感邀请这些学生上台做见证。在雷诺主任(Dean Reynolds)分享了他自己的见证之后,那些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上台分享。 学生们的分享着重于圣灵在他们生命的安静动工后带来的认罪、悔改、饶恕、平安和喜乐。一个顽皮学长的分享更是震惊了当场的学生们。他说,“我不相信我会站在这里告诉你们上帝在我身上的作为。我在大学里一直都在虚度我的生命,直到昨晚遇见了耶稣之后,我不再一样了!昨晚,圣灵倾注充满了我和我的生命,我不一样了。现在,我人生第一次为成为一名基督徒而感到兴奋!我怎么也不想再回到昨天以前的空虚生活。”(《一个神圣的时刻》,页18) 当讲员发出呼召时,许多学生涌上台前,以至有些人不得不跪在礼堂前排的座位上。经过一段祷告时光后,学生们相继排队要上台分享上帝在他们身上的作为。他们承认欺骗、愤怒、苦毒、敌意、偏见、嫉妒等罪行。有的甚至当下向朋友、教授、父母请求原谅,与他们和好。上帝的临在是那么的真实和奥妙,以至当上课铃声响起,没有一人要离去的意思。那天中午的食堂也几乎空无一人。 上帝以特殊方式与人相遇礼堂里,当分享和敬拜赞美持续到下午,学校宣布取消当天的的课堂。到了晚餐时间,一些学生开始离开,但到了晚上,休斯礼堂又坐满了人。上帝强烈的神圣临在伴随着见证分享和诗歌赞美,不间断地持续了超过144小时。到了凌晨人数虽渐少,但第二天,礼堂又座无虚席。到了第三、第四天,人潮开始从四方八面的周边地区开车前来。当他们一进到礼堂感受到上帝满满的临在,无不油然心生敬畏,以至好些怀疑论者均感到上帝以特殊的方式与他们相遇。 我记得听到几位来自外区的女士们分享说,当她们进入礼堂,她们即脱下鞋子,因为她们感觉自己所站之地是上帝的圣地。 当这消息传到临近的学院和大学,他们要求亚斯伯理派学生代表来分享上帝在亚斯伯理的作为。于是一名学生代表飞去南加州的Azusa Pacific…

主啊,我一定不够爱祢!pg.10-11

主啊,我一定不够爱祢! 受难节幽思 文:丁华康(诗巫再恩堂) 受难日那一个午后祢被悬挂于天地之间那粗重厚壮的十字架满是羞辱和残酷祢涔涔的鲜血为我而流而我仰望的脸不敢与祢的眼神触碰 主啊,我一定不够爱祢!祢即将面对的死亡鞭策我去思考我千万个不愿意祢上这十字架岂知凭着人意的揣测不能得到祢的欢心我讥笑彼得鸡叫以前三次不认祢后来我才知道自己在强权和恶事面前也是静默无言主啊,我满脸羞愧岂敢仰望祢的双眸 主啊,我一定不够爱祢!祢用重价赎回我们而我在奉献时常陷入试探和软弱当奉献袋经过我面前我却陷入苦苦挣扎苦苦寻觅钱包里那几分微不足道的银角来打发祢无价的救赎在奉献中斤斤计较衡量得失在世界的享乐中却甘心一掷千金我岂是在回应祢的恩典?主啊,十架光辉下,我满脸羞愧 主啊,我一定不够爱祢!当世事不尽人意时我贬低了祢主宰的权利任由世人数落祢 当失落的朋友前来闲话家常论及无常 失意 以及失恋我竟然没有把天堂的入门票递给他这是祢用自己的死来换回来的免死特权而我竟然选择忽视在无数的饭局里连谢饭祷告都裹足不前也不愿意让人知道我和祢的关系活在世界中不是光 也不是盐主啊,面对十架上的祢我无言以对 主啊,我一定不够爱祢!在事奉上不愿意投入只愿意在主日来坐一坐就离开世界上的事 职场上的活已够我忙我用万千借口日与夜与祢展开了一场拔河不愿意在事奉上沾一个角“任凭闲空的人去事奉他们的主吧!”我等繁忙之人到退休之日才来事奉等荣休之日才来大发热心主啊 我打算用老来的廉价时光去打发祢厚重的恩典我老泪纵横的仰望十字架上为了我的罪而满身是伤的祢 主啊,我时不时在揣测祢在十字架上对我的叮嘱“去爱你的羊”“去照顾你的母亲”“去宽恕得罪你的人”…而我一时忘了为祢递上可解渴的水让祢在成就救赎大工时至少舌头得享快意当兵丁用苦胆调和的酒代替凉水我的歉疚油然而生泪眼汪汪却没有勇气目睹十架上祢的双眸 主啊,原谅我不够爱祢无数次的软弱把祢一次又一次地钉在十架上害怕别人对信仰的嘲讽所以选择静默害怕强权和恶势力所以选择无声退缩害怕众人认出所以无数次选择拒绝祢因为害怕 因此无数次伤透祢的心 主啊,求祢接纳软弱的我在受难节日纪念祢的救赎大能用心灵体会祢当年牺牲的足迹因为祢受的鞭伤,我得到医治,因为祢受的痛苦,我得到自由。原谅我小信的过犯原谅我曾经不够爱祢众人指望祢的救赎就像祢接纳了在十架边的囚犯一样切望所有信徒的苏醒免得来日遭到祢的训责“你们这些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离开我去吧!” 默思:耶稣的受死为世人开一条活路,叫世人透过信靠祂能得永生。“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二章9-10 节》主耶稣被列在罪犯之中,却担当多人的罪,祂既然代替世人受死,救赎沉沦在罪恶中的我们,信靠主耶稣的人,今后所言所行应当与所蒙的恩相称。

虚心有福的人领受天国 pg.4-9

大斋期/受难节反思 受难节 幽思 文:关福龙(古晋宣道堂助理传道) 耶稣基督传讲“登山宝训”时,所传递的第一个信息就是鼓励基督的门徒和非信徒要虚心谦卑,这样才有真正的喜乐和幸福,也因为这样的人会得天国的祝福。 主基督耶稣受难反映了他为全人类的罪而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主耶稣基督所完成的伟大救赎工作,就是要使人得着天国的福分。那,信耶稣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主耶稣基督对愿意跟从祂的人,首先关心他们该有的态度和生命表现就是虚心(马太福音五3)。 学习虚心“八福”中第一福所说的虚心,是指灵里感到贫乏。 卫斯理认为,当一个基督徒虚心,他在灵里就会感到贫穷(Poor In Spirit)。 虚心的基督徒不论外在环境如何,都渴望今生今世永远真实的快乐。 那些操练虚心的基督徒,上帝的国在他里面,而上帝的国充满公义、平安,并在圣灵中喜乐。 卫斯理认为认识耶稣基督的人,会看到自己的许多罪恶和不足。他们会悔改,是因为看到自己在灵里的贫穷而愿单单依靠主、渴慕主 。基督徒们一定无法忘记的是,当我们相信耶稣基督时,我们乃是觉得除了通过耶稣基督,没有办法摆脱我们的罪孽。这就是灵里感到贫穷,所以我们真诚地相信耶稣基督,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救得,进入天国。 回顾个人救恩的旅程,我是在11岁(1987年)接受洗礼。在受洗训练中,当年的美里美安堂主理朱新进牧师带领我接受耶稣基督成为我个人救主和生命的主,那时候,我非常喜乐。记得当我13岁时(1990年),接受了当年美里美安堂主理刘锦云牧师主持的“福音桥”训练。但为了确定我真的已向主耶稣基督承认我的无助和罪恶,需要相信和接受耶稣基督,我在训练会后某一个晚上,向主耶稣祷告,接受基督作我的救主和生命之主。我清楚地知道,必须相信耶稣基督才能得救。 有了这样的经历,我相信自己已开始体验到神国(天国)的来临:包括不再害怕死亡,开始学习被主耶稣基督掌权和在基督里的成长。这也可以说,当我们所爱的人还没有相信耶稣基督时──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的伴侣、我们的知己、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同学、同事或福音朋友──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无法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带领我们所爱的人信赖基督。我们觉得自己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无能为力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渴望寻求圣灵做工,感动我们家人来信靠耶稣基督,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当我们觉得自己无力带领家人相信耶稣基督时,这就是圣经所说的虚心。 我曾经为自己的一个非常亲密的家庭祷告,自认为没有办法带领这家庭相信耶稣基督。没想到有一天,这家庭的一位成员告诉我,她突然觉得她需要参加教会。靠着基督,奇妙的是她不仅信了基督,还把这个家庭其他成员都带到了主面前。一个卑微的祷告,却经历了神国的大能,神的国(基督的主权)也临到了这个家庭。 获天父救赎的爱卫斯理表示虚心的人会获得天父上帝救赎的爱,这是因为这些基督徒获得拥有来自天上圣洁的情感。 虚心表示自己如同穷人,觉得他们在属灵的事情上无能为力。虚心的人,在圣经里,感觉自己像乞丐,就像圣经提到乞丐拉撒路,向人讨饭(路十六20、22) 。一个人如果没有到不能靠工作、不能靠固定的家人、不能靠关爱的人养活自己的地步,他是绝对不会向别人乞求的。…

316 再思利他主义 pg.3

316 再思利他主义 抓鼠有感 文/黄孟礼 一个人的信仰会塑造一辈子的生命方向与价值。 出生在中国福建省闽清县偏远的六都湖峰村的黄乃裳,18 岁时遇见了从美国前来的薛承恩(Nathan Sites)教士,向他介绍了基督信仰,扭转他的一生。从此,他不再是坐井观天,而是走出闽清来到福州,参与教会文教工作多年,也积极推动社会运动;甚至年过半百,仍然发起划时代的集体下南洋移民计划,开天辟地。三年后,黄氏自砂拉越垦场返回福州,参与辛亥革命及社区服务,为中国的现代化尽了一份心力。 黄氏曾孙女黄碧瑶博士在本部出版《黄乃裳传》(中英双语版)中,清晰亦强调地为读者展现黄乃裳以基督信仰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由基督信仰为出发点,发展了罕见的“利他主义”理论。在黄的《七十自叙》中,他曾说过四遍“利他主义”概念,并将自己一生的行事宗旨都归结于这理念中。“利他主义”(altruism,也可译为“利他行为”,源自于法文altruisme,字源可溯自义大利文及更早的拉丁文alter,即其他/ 别人的意思),是一种无私地为他人福利着想的行为。在道德判断上,把社会或他人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认为别人的幸福快乐比自己的更重要。 若以斯托得(John Stott,1921-2011)的封笔之作《世界在等待的门徒》提到基督徒对基督有根有基的认识,才能成为彻底的门徒,活出彻底的真门徒,且是激进的门徒(The Radical Disciple),才有心意更新丶改变世界的教会。他归纳为八种概念──不随波逐流丶像基督丶长大成熟丶护理万物丶简朴丶平衡丶倚赖丶死亡。那么,笔者认为黄乃裳就是这样一位忠贞的门徒,虽然曾提及“不冷不热”的话,被大陆学者大作文章认为黄已丟弃“基督信仰”而专注政治工作;但综观其一生,不断提及基督信仰是一生的準则。这样一位改变福州移民先锋丶开民智丶启民主丶展现自由面貌的真门徒! 本部出版《黄乃裳传》(中英双语版)将于“福州垦场316 庆典”上推介。黄碧瑤博士于3 月17 日在本报的“黄乃裳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发表演说。“利他主义”对黄氏个人及他人的影响是无比深远的。其实,这“利他”与圣经中的“爱神爱人”是相符的思维。盼望砂拉越福州垦场与卫理设教122 年后的今天,福州人后裔都能不忘初衷,贯彻落实在所处的社区,仍是时至今日的重要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