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写
文:张鸿恩(诗巫卫斯理华语堂主理牧师)

“你知道诗巫有五条路的名字是以卫理公会牧师传道的名字命名的吗?”
“你知道福源堂的英文名为什么是‘Masland Methodist Church’吗?”
“你知道是谁把橡胶苗带进砂拉越,才会有上一代口中常说的‘割树胶吗?’”
在诗巫牧会即将告一段落的我,反思这三年来个人最大的收获和感触之一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实地感受与体会
不知为何,随着年龄越来越长,对卫理公会历史越来越感兴趣,我才发现原来现在的自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在他们用血汗,用泪水,用生命所种植的树下乘凉。
在筹备下半年的入会班时,我就在想,与其在课堂上用授课的方式来讲解“卫理公会在砂拉越州的历史和贡献”,何不善用诗巫独有的资源,带学员走出教堂,实地去参观,实地去感受,实地去体会。
就这样,我和刘雨航传道开始整理资料,编排课程,製作PPT,用Google Form 设计问答题,策划参访的行程……下半年入会班的学员就这样成了我们实验的“白老鼠”。
除了第一堂“认识卫斯理约翰和卫理公会的起源”和第四堂课“会友的职责”之外,
第三堂课我们带学员参观了卫理公会新的总部大楼,并介绍年会各部的工作。
第二堂课我们则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带学员到三个地点参观:

第一站:卫理公会历史文献馆
我们认识了当初黄乃裳港主带三批福州人下南洋到诗巫开垦;
我们认识了当初美国卫理公会第一位在砂宣教士富雅各牧师的贡献;
我们认识了当初林开瑧牧师的远见和付出;
我们认识了卫理公会在砂拉越州的发展。

第二站:富雅各纪念公园
虽然下着绵绵细雨,看着富雅各宣教士的生平简述及贡献,看着每一滴雨水沿着公园圆顶的设计顺流而下,让我体会前人的每一滴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是如何造福了新生代的我。

第三站:历史文物展览馆
在光华真安堂转型而成的历史文物展览馆,看着早已不复存在的建筑物以模型的形式重现眼前,听着每一个模型背后逐渐被人淡忘的历史故事,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息息相关。
讲台上挂着用福州话写下的《主祷文》和《十诫》牌匾,试问又有多少人有本事用福州话完整诵读呢?

回顾过去,反思生命
我曾像时下一些会友般讨厌历史,甚至忽视卫理公会在砂的历史。
殊不知,我知道的越少,失去的却越多。
我曾像时下一些会友般论断牧者,甚至轻看他们的服事。
殊不知,上帝透过一代又一代忠心的牧者,任劳任怨,默默付出,领人归主,包括我和我家。
我曾像时下一些会友般批评卫理公会,甚至萌生起换教会的念头。
殊不知,若非卫理公会的循规蹈矩和按部就班,诗巫和砂拉越绝不可能有今天的风貌。
我可以说卫理公会的瑕疵和不完美,但我无法否认其对社会国家的贡献;
我可以说卫理公会牧者的缺乏和不足,但我无法否认许多牧者的忠心和牺牲;
我可以说卫理公会会友的种种问题,但我无法否认许多会友的同心配搭;
我可以说卫理公会的神学不够整全;但我无法否认其在我生命中奠定基础的事实。
当年轻一代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大步向前走时,别忘了回头看看上帝在这片土地的恩典和作为。
透过这一趟“卫理寻根之旅”,让我回顾过去,反思生命,不得不说:
“虽然我不是人人称羡的‘富二代’,我绝对是上帝眼中的‘福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