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帕多家地下城
圣经中的土耳其
图/文:林履星(Connection主编)
今土耳其中部的加帕多家地下城(Cappadocia Underground City)的形成市,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13世纪赫人(Hittite)时期。也有的说法是最初由弗里吉亚人(Phrygians)在公元前 8-7世纪挖掘的;主要的用意乃为了保护居民免受外敌的侵害,他们就在该地区柔软的火山岩中凿出居住空间。
直到公元前2世纪,第一批基督教徒为了躲避罗马军队的镇压,逃难至此发现了隐藏在地下的城市。由于有很多出入口,难被发现,他们便进一步挖掘,扩大地下城的规模。
加帕多家估计约有 200 座地下城市,已经发现的有36座,其中最热门的为德林库尤(Derinkuyu,最深)和卡伊马克勒(Kaymakli,最大)。而我们于2013年11月造访的便是后者。
Kaymakli 地下城,据说直到1960年因牧羊人的小羊掉入洞穴中才被发现的。它在整个阿拉伯拜占庭战争(Arab-Byzantine wars,780–1180年)期间,几个世纪以来都被用作当地基督徒的避难所。在此期间,它又得到扩张,最终成为土耳其最大的地下城市。据估计,在其鼎盛时期,Kaymakli 的人口增长到约3,500人。
14世纪时,在面对蒙古人帖木儿的袭击中,地下城继续为基督徒提供了一个避风港。 后来,在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统治之下,为免遭迫害,地下城再次成为基督徒的避难所。一直到20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者称为“东罗马人”(Rûm)的居民,仍然利用地下城来逃避奥斯曼帝国的周期性迫害。
Kaymakli地下城原本有八层,约40公尺深,规模宏大,层层叠叠,纵横交错,共有1200间石头小房子,可居住1万5千人。目前只有靠近地面的4个楼层可供游客进入,并于1964年向公众开放,到了1985年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位。
守住了基督信仰
地下城除了居住空间,还有储藏室、酒窖、水井、公共厨房、教堂等,甚至连马厩都有呢。可谓一切生活机能均不匮乏,可容纳4千多人在此生活3个月以上。至于通风系统,整个地下城围绕着通风竖井而建,通风井下降80公尺为所有楼层提供氧气,因此内部不仅通风良好,氧气充足,也不会有难闻气味的问题。难怪我们置身其中,完全没有窒息感,空气甚是流通且凉爽。原来,这地下空间终年维持着13-16°C的恒温。
地下城每个社区和区块都互相贯通,通道迂回曲折又低又窄,人在里面只得弯着腰或蹲伏着前进(据悉,Kaymakli的通道比Derinkuyu的更窄更低,也更陡峭)。我们除了要弯腰蹲伏穿梭之外,方向感不好的话就像处在迷宫中,不知所措。今天当局做了标示,红色箭头为向下参观方向,蓝色箭头为向上出口方向。
我虽然没有幽闭恐惧症,但身处这样不见天日、硬邦邦的空间,当下唯一的想法是,如果是我,这住得住、呆得下吗?毕竟不是一个星期、一个月的事,往往至少得呆个三个月或半年以上。而今,经过了一场新冠疫情的行动管制以及生活习惯的强制改变之下,从一开始的不习惯不安到后来的适应、习以为常,我想或许处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人的适应能力其实是很能屈能伸的。
其次,好比《犹太人惹了谁?》书名所示,那基督徒又惹了谁?!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命运在某个程度上都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基督徒惹了谁,以致从过去到现在,都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逼迫,有的是外在,有的是内在。然而,这些早期的基督徒,不管是殉道的,或藏匿在洞穴和地下城的,他们不但守住了基督信仰,更延续了基督信仰。
我真的不敢说,就算有枪指着我,我也可以做得到但他们的的确确成为我活生生的信心榜样。我只能小小声地对天父神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编者按:此篇《加帕多家地下城》非此次2022年土耳其行程中,乃作者林履星回忆于2013年游访土耳其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