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317期

交流站 pg.35

砂卫理社关部欢迎大专生申请 “免费机票,回乡投票”2.0运动 首相依斯迈沙比里于10月10日宣布解散国会。选委会于10月20日宣布提名日为11月5日,投票日为19日。三个州也將解散州议会与国会同步选举,有另外十个州还未表态。 为配合第15届全国大选,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基督徒社会关怀部即日起发动“免费机票,回乡投票2.0”运动,呼吁全国人民不分种族和宗教,一起参与捐献;并欢迎有需要的大专生申请免费机票,回乡履行公民义务,投下手中神圣的一票。 基督徒社会关怀部主席汪立昌表示,上届大选该部发动“免费机票,回乡投票”运动,获社会大众热烈响应,共筹获约马币二十万令吉,成功赞助600位在籍大专生回乡投票。该部决定再次发动“免费机票,回乡投票” 2.0运动,由美里教区社会关怀执行会协办,盼望汇集社会大众力量,赞助免费机票予全国有需要的大专生回乡投票。此运动纯属关怀行动,与选举结果无关。全国在籍大专生皆可申请,不拘选区,“先到先得”。主办当局绝不询问或干涉申请者投票倾向,同时也谢绝任何政党及政治人物捐献。 投票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及责任,因此,基督徒社会关怀部干事林宝玲牧师呼吁全国18岁(法定投票年龄下调至18岁)以上的公民,竭尽所能履行公民义务投票,参与国家建设。 “免费机票,回乡投票2.0”运动负责人陈俊杰牧师表示,在国会解散后,好些上届大选获免费机票的学生纷纷来电或信息,表示1.0运动对当时仍为学生的他们助益良多。现在他们已入社会工作,希望有机会回馈,参与2.0捐献,让更多学子得到帮助和祝福。 有意捐献者可以将款项入会卫理公会美里教区的银行户头Hong Leong Bank 25500017529(Miri District Conference of Methodist Church),并将单据whatsapp至013-2582833即可。 同时,欲申请免费机票大专生须上网提交申请,并附上有效学生证及合格选民证明。网址为https://forms.gle/WBSTVqiGDd88t7yKA,截止日期为10月27日。负责团队将按照所收到的捐款数额,依申请者名单的先后秩序,为申请者订购机票。此项运动只给机票不给现金。至于有能力购票或已购票者,也请将机会让予真正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毕竟资源非常有限。 任何疑问,可以whatsapp的方式联系陈俊杰牧师(019-8548175)。

父母要陪伴孩子走一段信心旅程 pg.27

林圣贵:第二代缺乏信仰经历 基督信仰代代传承 古晋西教区教区长暨蒙恩堂主理林圣贵牧师在作总结时表示,第二代基督徒面对最大挑战是只有信仰模式,却没对信仰的亲身经历。身为父母需思考如何让孩子经历上帝更丰富的恩典。身为父母的要陪伴孩子走过这一段信心的旅程。 父母需与孩子分享上帝在生命中的恩典,特别在自己家里经历充满感恩的事,要告诉他们:这是上帝的恩典,是祂的赐福,祂的公义,要学会感谢主!这会让孩子更多经历:原来生活中美事都有上帝的同在,虽然这属灵经历不一定是他自身的,但同样会影响孩子更有信心地信靠上帝。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就是如何让他经历上帝的恩典,丰富自己与上帝的关系。 “我们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有一天,当他们离开我们时,会想起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待人处事,也身体力行地仿效,实践信仰生活化。那是孩子开始操练信仰的时刻,特别当他在外要独自一人面对、承担与承受一些事时,从小在家里被父母的信仰实践与圣经真理“潜移默化”的他们,就会开始经历信仰的真实。”林牧师语重心长地说。 他强调,父母不要觉得孩子不懂而轻忽教导,反倒要竭尽所能去谈论信仰,务实地在日常生活中活出来基督的样式。当孩子面对人生的每一步,以上帝的话语辅导、帮助和指引他。他以司柴可(Robert Leaonard Schenck)的一句话--上帝希望家庭成为我们第一间医院、第一所学校、第一个政府、第一间教会--勉励弟兄姐妹。 所谓“家庭成为我们第一个医院”,林牧师认为,家庭是树立健康自我形象的重要场所。父母如何教导孩子,孩子就会在父母的教导和指引下,树立起怎么样的自我形象,这是必然的事。所以,“第一个医院”指的就是当孩子面对心理创伤、悲伤、沮丧、绝望时,作父母的要陪伴他们走过生命艰难的时刻,“治愈”他们的心灵。林牧师提醒父母,孩子面临失败时,不要说一堆大道理;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为他祷告。 家也是学校,在孩子还小时,父母就要教育他们,教他们辨认是非对错。“让上帝的话成为家庭重要的支柱,这也是当孩子渐渐长大时,我越发能感受到一件事。因此在第一所学校--家庭中,父母要将上帝的话语和箴言转化成为家庭的‘积蓄’。” 家庭也是“第一个政府”。林牧师表示,“当孩子渐渐长大时,有时会跟我请求买这买那,也有时候很厌烦父母说:没有钱。当孩子懂事后,我会跟他分析一年的收入,家庭经济开销支出,在儿女身上的花费等等。让孩子了解家庭财务状况后,他们便懂得如何谨慎消费,知道要节省。告诉他们实情,就是让他们明白后自发参与财务规划。” 林牧师打趣地说,“我们好像政府,孩子就是平民百姓。首相做得好,平民百姓就安好。所以我们家庭会分享如何规划生活,甚至告诉孩子十年计划,给予他读书深造的希望;若他认同,我们就一起努力朝那方向前行。家庭是第一个政府,孩子会学习规划他的人生,懂得如何在有限度的范畴里安排生活,筹划未来,以至如何与别人相辅相成。” 我们不能追回过去,但可以调整未来。身为父母的可以想想现在能做什么,让家庭成为第一个医院、第一所学校、第一个政府、第一间教会,以挽回我们的孩子。林牧师勉励父母亲要将这概念存记在脑里,求圣灵帮助我们,更懂得如何引导孩子们活出敬虔的信仰,荣耀高举上帝的名!

父母立下良好的信仰榜样 pg.26

父母立下良好的信仰榜样 基督信仰代代传承 @刘展腾 刘展腾在2岁时来到蒙恩堂,是由基督徒父母养育的第二代信徒。在谈及基督徒应如何活出信仰时,他直说,信仰对他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家里,会因为基督信仰的关系,进行祷告或家庭祭坛等活动。他的父母有时会进行家庭祭坛,尤其是在疫情严重而不能回教会那段时期,他一家人就会在家里同心敬拜神,聆听上帝的话语及诗歌等。还有,饭前祷告是他们家里的一个习惯。 父母给展腾立下良好的信仰榜样,通过种种的行动让他接触到基督信仰,比如,父亲在教会中服事,让展腾看见父亲对事工总会努力、尽心尽力地去做,正如父亲常说的:“要做好神的工,神的工要做给神看。”展腾坦承,父亲的举动对他的思想带来很大的影响,让他学习在处世为人时要以父亲为榜样,有父亲一样的信念,不敷衍了事,不半途而废,是尽心尽意尽力地完成责任,做好本份。 “至于我的母亲,在我们小时候就让我们到教会接触基督信仰,过教会生活。是母亲的这个举动,让信仰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令我知道在遇到难题时要主动向神祷告,不犹豫地时时依靠主。” 他表示,在学校,多数同学或周遭朋友是佛教徒;但他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受影响.,甚至会尝试找机会,和这些同学、朋友谈谈宗教或信仰的话题。虽然没有成功地把福音传扬,但还是会想尽方法帮助他们接触与认识基督教信仰与基督耶稣。 展腾说:“信仰在生活中已深深影响我的生命,所以我的信仰是自然地体现在日常生活里。”

让人从我身上看见基督样式 pg.25

让人从我身上看见基督样式 基督信仰代代传承 @钟赐鸿 钟赐鸿认为,无论我们在哪里,都应注意自己所做的是否讨上帝的喜悦,不应跟随世俗的浪潮,随意放纵自己,忘记自己神国子民的身份。我们更应该活出基督的样式,跟随耶稣的脚步,过每一天的生活。 因此,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赐鸿都会问自己:耶稣遇到这事,祂会怎么解决?然后想清楚了,才去采取行动。无论是在家里、学校,他都希望自已能够活出基督的样式。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面对不同的人和事物,身为基督徒的他认为,基督徒在处理人际关系或某些事物时,应要与属世的人不一样。基督徒的一切行为举止都会在别人的关注之下,因此,如何面对或解决生活中的大小事,我们要做的就是:真实地活出基督的信仰。 他分享说,自己在学校不会与某些同学一起挑事惹是非,也不参与他们一些“奇怪”的活动;只是认真学习,以期在学业、行为上,让人从他身上看见基督的样式。

基督教是可信的 pg.24-25

基督教是可信的 基督信仰代代传承 @黄霖凯 黄霖萱 黄霖凯和黄霖萱两人都认为基督教是可信的:“我们的存在就告诉我们:上帝创造了我们。”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一点,因为顺着肉体的人,思想属肉体的事,就是一切敌对上帝的思想。属肉体的人无法得到上帝的喜悦,因为他不顺服上帝。我们都是罪人,也曾属肉体,所以耶稣曾说:一个人如果不重生,就不能见上帝的国,更不能进上帝的国。 他们更提到了哥林多前书曾这样说:属血气的人(英文翻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也就是一般人,是无法领会属灵的事;只有当一个人重生,他才是属灵的人,明白属灵的事,能以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不过,人是无法“重生”自己,因人都是“被造,被生”的。 耶稣说:“风,就是圣灵,随意而吹。你听见风声,却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上帝拯救了我们,不是本于我们自己,而是照着祂的怜悯,祂的主权。当上帝重生一个人时,圣灵就会使那人明白、相信上帝的话;然后身边的人会见证圣灵在那人身上动工,看出那人的生命变得不一样了--变得越来越像神,渴慕神,寻求神,并能够遵行神的旨意。 否则,一个人就算能将整本圣经背完,圣灵没有在他心中更新改变,他不会以心灵与诚实来敬拜上帝,生命也结不出果子。当然,如果一个人不读圣经,或完全不认识上帝的道,也极有可能不会经历重生,因为上帝是藉着祂的话和圣灵重生一个人。为此,两人同心感谢上帝赐下圣灵,使祂的子民能透过祂的话认识祂,有机会活出新生命,成为新造的人,能从心里以生命敬拜上帝。

父母言行影响孩子巨深 pg.24

父母言行影响孩子巨深 基督信仰代代传承 @方友杰 方友杰目前在UTAR就读软件工程学士学位(Degre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对于如何在家中认识基督教,他表示: 第一,身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他认为父母的言语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是因为孩子会以父母为榜样学习。如果孩子从小看着父母在生活中读经、祷告、服事教会、学像耶稣行为等,这些会自然而然地烙印在孩子的脑里。 第二,父母要尽早教导孩子正确的观念,建立他们的信仰根基,让孩子能在最年幼时,就能接触基督的信仰与知识,认识主耶稣。 第三,父母要了解孩子,毕竟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所以父母要考虑如何以孩子能吸收学习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让他们认识基督信仰。 友杰认为氛围或“环境”对人的影响与塑造至深。先是家庭中的氛围,家庭是否和睦相处,父母是否常灵修、读经、祷告,还是有不良的习惯影响孩子;再来是伙伴,这些伙伴是信主的基督徒吗?还是常抽烟、打牌等;最后是学校的氛围,周遭的同学、校风等,都会给一个幼童或少年人带来影响。 他说,孩子要健康地成长,就必须给他一个健康的环境;一个属灵的环境会养育出属灵的孩子。因环境能改变一个人,会铸就一个人或毁灭一个人。而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不是被环境改变,反倒要改变环境(作光作盐),以基督的爱影响他人。 第四,孩子要自己决定,是否接受主耶稣基督成为个人的主。

我们家将信仰生活化 pg.22-23

我们家将信仰生活化 基督信仰代代传承 @张嫣恩 嫣恩目前在房地产行业工作,预备7月去诗巫的UTS读学士课程,主修“物业与建筑管理科学”(Science in Property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她小时在柔佛,那时并没去教会;直到8岁,她们一家搬回诗巫,因外婆是很虔诚的基督徒,就会带著他们去教会(福源堂)参与崇拜。本来她是要去主日学,但她很抗拒,每次去主日学就想哭,所以家人就带著她一起参与大堂崇拜。她12岁时,又举家搬来古晋。虽然那时家离教堂很近,但因刚搬来,也没特意到教会去。直到她的外婆从诗巫到古晋来玩,又带著他们一同到古晋蒙恩堂。 嫣恩参与几次崇拜后,有人来做家庭访问,并邀请她和姐姐参与少年团契。起初她因觉得很陌生,不想去,后来转念一想,不如去看看吧。没想到去几次后,慢慢开始习惯,于是每个星期六就定时去参与少年团契。不知不觉,又从团契开始慢慢融入到教会这个大家庭,开始与人沟通,融入教会的氛围中。她发现团契很不错,也在团契中学习到许多上帝的话语。 嫣恩从少年时期渐渐开始认识上帝,且更加坚定耶稣就是她的救主。之后她参加了团契的某营会,并在营会里作了决志祷告。她表示自己接触基督教是因著外婆的引领,进而在教会团契中慢慢学习,参与服侍,也更与上帝亲近,更加认识祂。 嫣恩的父亲虽已受洗,但是个“挂名”的基督徒,也不去教会。母亲则是在看到两个女儿于团契中学习成长,也逐渐融入教会生活,参与服事,追求认识神,如今也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我们家将信仰生活化,除了每星期参与崇拜,星期六参加团契,在每个星期日晚上都会举行大家庭的家庭祭坛,参加者有姨姨、表兄弟姐妹、舅舅等。我们在家庭祭坛中彼此学习代祷,一起聆听上帝的话,也持续不断为我爸爸祷告,希望有一天他能看到我们生命的改变,透过我们的生活与见证让他相信我们的主是又真又活的神。” 至于嫣恩本身十分肯定主基督就是她的救主。她说,自信主后,她的性格、想法有很大变化,很多不好的习惯也改了。同时,她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虽然现在的生活中,有时还是会做了上帝不喜悦的事,但她被圣灵提醒,同时希望自己能更加认识主,且做上帝喜悦的事,远离祂不喜悦的事;好让她能在生活中做好见证,将福音传给更多还没认识上帝的人,激发他们像她一样,能在上帝的爱里改变自己的生命。

蒙恩堂的第二代你们好吗? pg.21-22

蒙恩堂的第二代你们好吗? 基督信仰代代传承 整理:林顺雁(古晋蒙恩堂) 古晋蒙恩堂成年团契信仰组于5 月28 日主办“家庭门训--信仰传承”分享会,目的是要听听成团契友的孩子们对基督教的认识与了解。有关分享会由成团信仰组的方和兴弟兄主催统筹,会后仍有分组讨论,并邀请古晋西教区教区长暨蒙恩堂主理林圣贵牧师作总结。 把孩子的手放在上帝手中 “耶稣是唯一的道路吗?为什么一定要信耶稣?人说,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人也说:信宗教是我们精神上的寄托!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吗?!” 当孩子们把这些信仰问题抛出来时,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我们是否把基督教的真理传承给我们的儿女?我们是否活出基督的样式,成为主耶稣的门徒?在家里我们是否是光是盐,成为一个能够影响儿女的主门徒? 方和兴说,成为基督徒是个人透过主耶稣,与创造宇宙的耶和华上帝建立个人关系;因着主耶稣的牺牲所流出的宝血才能洗净我们的罪,唯有认罪悔改,被基督的宝血洗净的我们,才能成为上帝的儿女。 他表示,我们所信的基督教信仰,不是加入一个宗教组织,更不是找个精神寄托,也不是使我们能行善,做一个好人而已。信耶稣也不只是上天堂,得永生罢了,我们要严正看待基督教信仰,传承给下一代;比如:陪伴孩子探讨人活着的目的,上帝造人的目的,以基督的眼光看世界等等。 记得作父母的我们当年将孩子领到圣台前接受儿童洗礼,在上帝面前谨慎立约。领洗时,牧师会对作父母的我们说:“你们既带领这些儿童前来,领受基督教的洗礼,使他们成圣,归入主的教会……” 因此,父母要明白自己的本份,在儿童能够学习的时候,教导他们明白洗礼的意义与目的,是他们学习圣道的原则与基督教生活的本质,并要藉着父母的行为榜样尽力引导他们敬爱上帝,服事主耶稣基督。 儿少时,父母们牵着孩子的小手上主日学,青年时父母们要把孩子的手放在上帝的手中。方和兴相信,当我们把孩子带到上帝面前,是祂所喜悦的,也是我们正确的决定。因此,我们要谨慎:是把孩子占为己有,要孩子们走我们的路,去完成我们的心愿;还是把主权交给主,让孩子自己认识上帝,靠圣灵的帮助去经历祂,让我们的神也成为孩子们的神,让神成为孩子们的引导,走上帝要他们走的路。当我们的孩子到成年时,我们希望孩子可以自己握住上帝的手。 成团弟兄姐妹是否预备好成为教会的主干,将孩子交在主耶稣的手中。方和兴盼望大家能反思,自己是否将基督教真理传承给儿女,个人是否活出基督的样式,成为主耶稣的门徒;在家里,我们是否是光是盐,成为能影响我们儿女的主耶稣门徒,让主耶稣的吩咐与圣经的真理教导,成为我们思考与行事为人的价值观,成为生活与生命中的一部份。 他最后以马太福音廿八20与众人共勉:“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要教训他们遵守”,并反思我们是否将主耶稣所吩咐的率先遵守了,然后才教训我们的孩子遵守。他表示耶稣爱小孩,也看重小孩。马太福音十九13-14记载,那时,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给他们按手祷告,门徒就责备那些人。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当晚一共有六位年轻的分享者:1.张嫣恩(契友张永南、赵莲芳的女儿);2.方友杰(契友方和兴、陈秋莺孩子);3.黄霖凯、黄霖萱(契友黄国进、刘丽忆的两名孩子);4.钟赐福(契友钟增祥、许萍的儿子);5.刘展腾(契友刘奇旺&吴艾玲孩)。分享的内容包括:基督教可信吗?人从哪里来,死后又往哪里去?如何在家里认识基督教?在家里,主基督是否是我的主?父母如何活出信仰,及如何在家里活出基督化生活?我们可以如何在家里、学校或工作场所活出信仰,以生命影响生命?如何活出信仰等。

守住并延续基督教信仰 pg.14-16

加帕多家地下城 圣经中的土耳其 图/文:林履星(Connection主编) 今土耳其中部的加帕多家地下城(Cappadocia Underground City)的形成市,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13世纪赫人(Hittite)时期。也有的说法是最初由弗里吉亚人(Phrygians)在公元前 8-7世纪挖掘的;主要的用意乃为了保护居民免受外敌的侵害,他们就在该地区柔软的火山岩中凿出居住空间。 直到公元前2世纪,第一批基督教徒为了躲避罗马军队的镇压,逃难至此发现了隐藏在地下的城市。由于有很多出入口,难被发现,他们便进一步挖掘,扩大地下城的规模。 加帕多家估计约有 200 座地下城市,已经发现的有36座,其中最热门的为德林库尤(Derinkuyu,最深)和卡伊马克勒(Kaymakli,最大)。而我们于2013年11月造访的便是后者。 Kaymakli 地下城,据说直到1960年因牧羊人的小羊掉入洞穴中才被发现的。它在整个阿拉伯拜占庭战争(Arab-Byzantine wars,780–1180年)期间,几个世纪以来都被用作当地基督徒的避难所。在此期间,它又得到扩张,最终成为土耳其最大的地下城市。据估计,在其鼎盛时期,Kaymakli 的人口增长到约3,500人。 14世纪时,在面对蒙古人帖木儿的袭击中,地下城继续为基督徒提供了一个避风港。 后来,在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统治之下,为免遭迫害,地下城再次成为基督徒的避难所。一直到20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者称为“东罗马人”(Rûm)的居民,仍然利用地下城来逃避奥斯曼帝国的周期性迫害。 Kaymakli地下城原本有八层,约40公尺深,规模宏大,层层叠叠,纵横交错,共有1200间石头小房子,可居住1万5千人。目前只有靠近地面的4个楼层可供游客进入,并于1964年向公众开放,到了1985年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位。 守住了基督信仰…

特洛伊古城因史诗闻名于世 pg.11-13

荷马木马成地标 圣经中的土耳其 图/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话说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从特罗亚(原名Aexandria Troas)出发,再到马其顿,开启了西方宣教史的序幕。特罗亚北上34公里就是以“木马屠城”闻名的Troy(今名Truva 或称Troia,中译为“特洛伊”)市镇。 木马屠城的故事 曾被但丁形容为“诗人之王”的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BC9-8 世纪,生于小亚细亚),其所著的《伊利亚特》(Iliad)与《奥德赛》(Odyssey),被统称《荷马史诗》。前者内容讲到五千年前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的10 年冲突;最后希腊人诈败,特洛伊人把希腊军士留下的一个巨型木马拉进城内,以示战争胜利。午夜,藏在木马里的希腊伏兵尽出,里应外合,在全城烧杀掳掠,百年古都就此沦陷。2022 年9 月5 日,我们一团人参观古城遗址前方仿造的大木马,与其他游客争相拍照,在千纳卡里市区海滨广场也放置一个被拍成电影的大木马,成为特洛伊的地标。 施利曼是有功者抑或盗宝者? 其实造成木马的吸睛果效还得归功一位德国人于19 世纪末,因为看了《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故事,对这个看似古老的传说,认定是事实,并计划挖宝,寻找书中所提及的特洛伊(Troy)与迈锡尼(Mycenae)两个地方。他就是德国富商兼业余考古学者施利曼(Heinrich Schliemann,1822-1890)。 终于,他在土耳其的千纳卡里(Canakkle)的希沙里克(Hisarlik)挖掘时,找到了大量古代珍宝,都是属于青铜时代晚期。他挖掘出了特洛伊的正确地点,后来考古学家也在这基础上挖出了特洛伊9次建城的遗址。 不过,这位德国考古学者被土耳其人形容为“搜括宝藏者”,因为他把找到的珠宝给太太穿戴还拍照,并偷运出去的。近年来,在德国、美国等国际考古团体的努力下,使得千年古镇特洛伊更完整地重见光明。土耳其与德国及俄罗斯交涉后,有一部分特洛伊宝藏(Trojan…

保罗由此开启西方福音事工 pg.9-10

第9篇:特罗亚遇见犹推古 圣经中的土耳其 图/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安可(uncle),不要踩踏石墙边,会摔下去的!”导游如此提醒著。走在挖掘出来的阿历山大特罗亚(Alexandria Troas)遗址的两个洞坑边沿时,在下想到两千年前坐在会堂窗口的犹推古,因听保罗讲道睡著,摔下楼来的故事;此事就记载在使徒行传廿章7-12,这里就是当年的“案发现场”。 “有一个少年人,名叫犹推古,坐在窗台上,困倦沉睡。保罗讲了多时,少年人睡熟了,就从三层楼掉下去。扶起他来,已经死了。保罗下去,伏在他身上,抱着他,说:‘你们不要发慌,他的灵魂还在身上’。保罗又上去,擘饼,吃了,谈论许久,直到天亮,这才走了。有人把那童子活活的领来,得的安慰不小。” 犹推古原是奴隶的名字,可见这年轻人是在辛劳的一天后,参加聚会感睏倦而跌下楼摔死了。但保罗却使摔死的犹推古复活,这件事成了“转禍为福”的传福音契机。 保罗听见马其顿呼声特罗亚(原称Alexandria Troas)的古城位于Kestanolluk地区,由亚历山大的一个将军Antigonos Monophtalmos于主前310年设立的,那时叫做“Antigoia”。但亚历山大去世后,将其改名为“亚历山大特罗亚”,与木马屠城的特洛伊(Troy)仍有一段距离,后者还要北上约35公里。 当年,这城是有规划的海港市镇,全城占地约390公顷,有8公里长的围墙。考古发掘到二世纪兴建的水渠桥,供应城內的用水。附近还有三处澡堂,及护佑水的水神庙、剧场等,这也是一路走来发现古代罗马各大城市的“必备建築”。 特罗亚当年甚是繁荣,因它位于达达尼尔海峽与爱琴海的入口处,控制了黑海进入地中海的咽喉,如果想从亚细亚地区前往罗马,最直接方式就是从特罗亚跨越海峽,抵达马其顿的那不勒斯(Neapolis,尼亚坡里),再銜接若格那太大道(Agnatian Way),就可一路前往。可见特罗亚的优势地理位置和其重要性。但当君士坦丁大帝將东罗马帝国设在巴占庭(即君士坦丁堡,今日的伊斯坦堡)后,这座城市就逐渐衰落。 “oversea”的前哨站 保罗第二次布道行程中,原本打算前往庇推尼去,圣灵却引导他到了特罗亚,看到马其顿人的异象(所谓听到了“马其顿的呼声”),而改变行程前住欧洲。这里是“oversea”的前哨站。 保罗第三次的布道行程也是经由此城前往哥林多,回程时依然经过这里,然后就发生了上文所述的“犹推古摔楼”事件。事发后第二天,保罗让其他门徒搭船前往亚朔,然后自己走陆路到亚朔与他们会合(徒廿13),一般推测这时候,保罗可能也觉察到自己前往耶路撒冷后,会遭受死亡威胁,并再次坚定自己跟随基督的決心。第二次布道行程中,保罗走向了欧洲;第三次行程时,他帶着殉道的觉悟,从特罗亚踏上前往耶路撒冷的路。 奧古斯都为了政治和经济因素,修建便于通往罗马的大道,最终反而成了传扬福音的道路。我们一行人走在一段罗马时期建的大道上,踩踏著保哥曾走过的脚踪,提醒我们在这末后世代,应更坚立参与各方面宣教的心志。 导游在古城废墟中指向爱琴海方问,表示那是当初保罗坐船前往马其顿的码头;但这个港口今天已堵寒淤浅,不能再使用。1993年,考古队才开始在这里挖掘,因此很多地方仍待挖掘;考古队也发现这古城可能是当年Anatolia省最大的市镇。

腓力希拉玻里殉道 pg.7-8

希拉玻里化为棉花堡成旅游胜地 圣经中的土耳其 图/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2022 年9 月1 日,我们一行人自孔雅(以哥念)市出发,先到彼西底安提阿参观露天古城废墟,包括圣保罗教堂(参系列之第7 篇),后经过Egirdir 湖畔餐厅用中餐。然后,继续前往希拉玻里。希拉玻里(Hierapolis)是位于土耳其西南部弗吕家的一个城市,在Denizli 附近的Pamukkale(土耳其文意为“棉花堡”),今天都称之为Pamukkale(棉堡)。 石灰岩景色闻名于世 古时,Hierapolis 这名字是由Hiera(意为神圣,sacred or holy)与Polis(意为城市,city)二字组成;此城现代名为Pamukkale,则由Pamuk(cotton,即“棉”)和Kale(castle之意,即“碉堡”)二字组成。古代的Heirapolis(希拉玻里)是别迦摩王(EumemesII,主前197-160)所建。当年别迦摩王用Hiera 之名来称他所建的Polis(城市),为的是要纪念神话中建立别迦摩的Telephos 王之爱妻Hiera。由于希拉玻里有矿泉,又有一个称为普卢托宫的深穴,它便成了崇拜弗吕家神祇的宗教中心。普卢托宫有毒气冒出,传说此处乃是地府的入口,当地的居民相信有一个祭司坐在穴中的深处,不时向寻求的人说出预言。 这城于主前133 年转由罗马人的统治。当提庇留(Tiberius)皇帝在位时,希拉玻里在主前17…

重温保罗古城宣教的热诚 pg.4-6

第7篇:彼西底安提阿 勿忘福音的根本 圣经中的土耳其 图/ 文: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巴拿巴与保罗在主历47 年3 月间第一次布道行程时,自塞浦路斯岛坐船北上到土耳其西南的阿那托利亚(Anatolia,也称为小亚细亚的旁非利亚)海岸边的別加(Perga)镇。那时,保罗已是近50 岁的人了,很多人在这年龄可能都预备退到幕后了,但他才开始最艰辛的福音旅程。他的目标是往托鲁斯山(Taurus)背面內陆地区去。这时,三人行中的马可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了,保罗极不开心,认为马可是逃兵。 保罗与巴拿巴动程越过平原,第二天开始爬山越嶺。托鲁斯山脉自其家乡(大数)的更东边开始,一直延伸至此地。这山路崎岖险竣,马车和拖车都不能通过,使徒们必须与商旅结队而行,一天大概只能行15 英里。由于山上天气变幻无常,午间异常炎热,晚上则严寒刺骨,而且不时会有滂沱大雨,又要防备盜贼的侵袭,这是艰辛的旅程。可能日后保罗写哥林多后书,述说一生的辛苦经历时,心中必然想起这次的旅:“遭江河的危险,盜贼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哥林多后书十一26) 行行复行行,他们是最早期的行山健行者,几经风霜,终于抵达加拉大省的高原。保罗与巴拿巴继续前行,来到世界上最美麗的淡水湖之一,就是如今的伊格拉底湖(Lake Egridir)。此湖長50 公里、寬5 公里,面積482 平方公里。他们沿着湖岸行走,三天后终于踏上了康莊的罗马大道。两千年后,我们一团旅客来到湖边的餐厅,一面享受湖光山色,一面吃着土耳其餐,似乎看到两千年前最早的布道队,擦身而过。离开湖后向东北方向行了20 公里,保罗与巴拿巴在一个安息日前,抵达目的地,那是罗马的一个殖民城,名叫彼西底的安提阿(Pisidian Antioch)。 从地中海北岸的別加镇走到这里,今天的距离测出为246 公里,但直线行走的话也要203…

城已毁教堂亦塌了保罗第一篇讲道:今天仍然在说话 pg.3

城已毁教堂亦塌了保罗第一篇讲道:今天仍然在说话 抓鼠有感 文/黄孟礼 在土耳其走保罗路线时,经常会踩到野草种籽,卡在鞋底,要跺脚去掉这些难缠的“鞋钉”,不禁让人想起保罗为何有“跺脚”的举动了。 两千年前,保罗第一次布道旅程中,攀越众山,长途跋涉,来到一千多公尺高原上的彼西底安提阿(现称Yalvac),在安息日进入会堂,向同胞和敬畏神的人讲道(内容详见使徒行传十三17-41)。 保罗从亚伯拉罕的故事说起,上帝如何藉著他们的祖先,在埃及生养众多,出埃及,在西奈山立约,以迦南地作产业。祂带他们经过士师列王时代,应许大卫王的一个后裔要立一位救主,就是耶稣。 保罗在讲道中,见证耶稣就是上帝应许的弥赛亚,耶路撒冷官长却要求彼拉多把祂钉死在十字架上。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照著应许耶稣从死里复活,向许多人显现。 在结语时,保罗指出,“赦罪之道是由这位耶稣传给你们(以色列人)的。在你们靠摩西律法不能称义的一切事上,信靠祂的人就得称义了”(徒十三38-39)。这是新约第一次提到在基督里因信称义的公式用语。保罗宣认,靠人或律法不能与上帝建立关系,惟有藉着基督完成的赦罪之道,神人才能“天地通”。保罗以自己的故事说明耶和华的拯救故事是真实发生的! 大卫帕默(David Palmer)形容保罗这篇有记录的第一篇讲道,首次出现神学宣言:惟独在基督里因信称义,对早期基督徒群体的身分认同,及对基督徒宣教使命的塑造,都有深邃的含义。(详参《21 世纪新约导览》一书)两千年来,这道理至今仍然向人说话及具有效性,影响了奧古斯丁、约翰卫斯理、黄乃裳、林开臻……你我他! 保罗传讲基督,有些犹太人和敬畏神的人相信了。但是,第二个安息日再讲道时,却遇到冷待遇,还被赶出境外,但外邦人听了藉著信基督而成为盟约社群的正式成员,“就欢喜了,赞美神的道;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徒十三48-49)标志著福音开启了外邦之门,也说明保罗蒙召向外邦人传福音,成为“外邦人的光”(徒十三47) 保罗亲身经历到人未能自救,惟一救赎之道就是相信基督,新约社群更是向万国之民开放的。虽然遇到反对与逼迫,保罗与巴拿巴“跺下脚上的尘土”继续向东行至以哥念、路司得与特庇。 这是有文字记录的保罗第一篇讲道,申明上帝在历史中藉着弥赛亚完成救赎计划。 踩在安提阿古城废墟的石头上,每个新约旅人的背包里,都该有一份清晰明确的“天地通”救赎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