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教会?辅助教会?

宣教学堂

文:陈梅满(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宣教士)

“近代宣教之父”威廉‧克理开始了更正教(或新教)的宣教历史。二十世纪前后更进入一段宣教的高潮期,欧美宣教士奠定了亚洲国家教会的雏型,并在二战后逐渐地从主导退至辅助角色。随着教会努力自立自治自传之下,又加上网路资源与连系的突飞猛进,似乎宣教士已从建立教会的角色成为协助教会的配角,试从三方面大略回答:

1.大使命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廿八19-20)


相信这段关于大使命的经文,大家都非常熟悉,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两段经文看到耶稣基督要求门徒做的,进而知道宣教主要范围:向万民传福音与使他们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领他们归主(受洗)以及教导他们,这三个范围都算是宣教的服事。

2.开拓宣教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罗马书十五20)


罗马书十五20节,保罗告诉罗马信徒,他的志向是要在没有福音的地方传福音,建立教会。如同历代宣教士,特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欧美宣教士为了福音的缘故,到不同的国家建立教会。因此开拓教会成为典型的宣教士印象。当然,至今仍有宣教士在对福音不友善的国家中开拓宣教。

3.协助教会
“眼不能对手说,我用不着你;头也不能对脚说,我用不着你。不但如此,身上肢体人以为软弱的,更是不可少的。”(哥林多前书十二21)

有的宣教士开拓教会,有的牧者牧养教会。可是欧美、日本等国较多弱小教会,需要宣教士协助牧养。如同哥林多前书十二章的比喻,教会各个团契是不同的肢体,同样的,世界不同的教会就是耶稣基督不同的肢体。世界不同教会因民族、文化、思想、地区及社会等所呈现不同的强项与软弱之处,是我们需要协助与学习之处。以日本传统教会为例,在软弱之处帮助(如:IT、劳力),不同之处彼此交流(如:牧养方式、教会宣教观),失败之处吸取教训(如:高龄少子化、高龄者牧养高龄者)等,能帮助日本和砂拉越教会成长。

不过,还记得自己神学二年级时,一位讲师对教会的描述:“建立教会就像是生孩子,牧养教会就像是养孩子。生孩子容易,养孩子困难。”确实,建立教会比较容易,教会的“经营”却是困难。虽然笔者宣教经验并不丰富,不过也曾看过一间由宣教士建立的教会,在建立5年后因宣教士离开而关闭;亦曾看过由宣教士建立的教会正面对教会接续的断层;更多的是看到许多老教会关闭。其实热衷于开拓教会没有错,但我们更多需要的是经营和拓展已经存在的教会。

不管宣教士的任务是建立教会,或者扶助当地教会,只要是向万民传福音与作耶稣基督的见证、领他们归主(受洗),及教导他们,这三范围始终都是宣教的服事。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万民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