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总1287期

马卫理公会有自主权 pg.8-pg.9

刘会明:马卫理公会有自主权 吾会虽源自英美卫理公会 砂华人年议会会督刘会明牧师强调,国外一些卫理公会,包括英国或美国卫理公会接纳同性婚姻议决案,他们的决定并不适用于马来西亚卫理公会;因为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自1968年起,已经开始自立自治,是有自主权的教会组织。 “纵然如此,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在某些程度上会引起一些冲击,以及担忧。” 圣经是生活准绳 同性婚姻的接纳,无论是在台湾、美国、英国还是欧洲国家,从来没有得到一致通过接纳的,在过程中,往往导致了教会的分裂与伤痛,是比较遗憾的事。同时,这些支持同性婚姻的论点、口号,往往基于人权观点而作出的。“他们常常都是以平等的口号要求自己的权利,并过份地强调自我主义时,就会压过了圣经的真理与原则。” 刘会督说,此次马来西亚卫理公会的回应,是从圣经与牧养观点来进行阐述,可分为3个方面,即:圣经的权威、圣经的婚姻制度,以及我们基督徒对同性婚姻的回应。 首先是圣经的权威,与人权是对立的,是提倡个人主义,还是降服在圣经的权威?基督徒就必须先做决定,内容才会不一样。 刘会督说,基督徒必须先认知,圣经是上帝所默示的(提后三16),是上帝的话语;虽然是由人所写,但确实相信是从上帝而来的话语、旨意、诫命。 同时,圣经于“教训、督察、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这说明了圣经教导我们如何过讨上帝喜悦的圣洁生活,不是我的权力要怎么过就怎么过。对于我们来说,圣经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的生活准绳,活着的标准与指标,都是从上帝而来的。 再者,圣经既是上帝的话语,它不受时空及文化的限制,乃是过去、现在,都是永远有效的。“就好像在1993年时,英国卫理公会对婚姻与两性的理解还是在‘正轨’上的,却在10年后,翻天覆地改变了,这是十分遗憾的。然而,当我们真真实实地降服在上帝跟前,那就要接受圣经不受时间、空间与文化的限制,它永远都是我们的权威。” 更为清楚的立场 第二方面,就是圣经在谈到婚姻制度时的定义。这从《创世记》可以看到,男女都为上帝所创造。(创一27),意谓着上帝创造你是男人,你在祂眼中就是宝贵的;上帝创造你是女人,即是美丽的,不存在“上帝创造是男人,但内心是女人”一说。 再加上,圣经说,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为上帝所设立的。(创二24),并且主耶穌肯定婚姻一男一女制。(太十九4一6) 那基督徒对同性婚姻的回应是什么呢?刘会督说,无论何时何地何文化,基督徒应忠于圣经新旧约的话语,更要重新肯定,婚姻制度是上帝所设立的:一男一女,一夫一妻制组成。 他重申,圣经没有支持同性婚姻,也反对婚姻以外的男女性关系。我们除了遵守圣经的婚姻教导,也肯定对邻舍的爱,即是教会一方面非常坚决地遵守圣经的婚姻教导,但一样需要用最敞开的心面对那些需要寻求服事的人。 刘会督也列出了马来西亚卫理公会法規(2016年版)对同性婚姻的多条规定,即: 301.3:“卫理公会认为,在分别会友出来担任牧职工作时,公开自称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恋、奇性恋和性别不确定者都不能被举荐担任本会任何层面之职份……” 84·4e:“我们认为同性恋不符合基督教的教导。不过,我们接受同性恋者是具有神圣价值的人。教会致力于提供他们辅导、治疗、引导和关爱团契的灵性及情绪上的支持。” 84,4f:“我们相信凡对自己性别感到混淆的人,需要上帝恩典的医治与转变能力,而不是采取变性手术。…

英卫理公会接纳同性婚姻的来龙去脉 pg.6-pg.8

英卫理公会接纳同性婚姻的来龙去脉 阮文顺:牧养的挑战加剧 阮文顺牧师表示,英国卫理公会此次会议的焦点不仅探讨与接纳同性婚姻,同时也通过了为没有结婚的同居夫妇感恩和祝福。 这场辩论的焦点是依据争议的报告《上帝在爱中使我们合一》及其建议,即英国卫理公会应确认同居(即一男一女婚姻之外的性亲密关系),改变其对婚姻的理解,以便将其扩大到同性别的人,并允许这种同性婚姻在卫理公会场所举行仪式,以及为民事伙伴关系提供祝福。 总而言之,在《上帝在爱中使我们合一》(GOD IN LOVE UNITES US,简称“GILUU”)一书中,建议允许卫理公会成员主持同性婚姻仪式,同时,也建议教会可以为没有结婚的同居夫妇“提供感恩和祝福” (的仪式)。 英卫理公会早年的坚持 英国卫理公会最初婚姻观的基础是根据1992年的报告——《基督教对家庭生活、单身人士和婚姻的理解》(A Christian Understanding Of Family Life, the Single Person…

回应“英卫理公会承认同性婚姻”一事 pg.6-pg.11

回应“英卫理公会承认同性婚姻”一事 时代课题:有爱无碍? 报道:卢韵琴(本报记者) 卫神时代课题线上交流 针对英国卫理公会承认同性婚姻一事,卫理神学院卫斯理硏究中心特办时代课题线上直播交流会。 这个主题为“有爱无碍?英国卫理公会承认同性婚姻”的交流会,于2021年7月6日晚通过诗巫卫理神学院的面子书进行直播。 主讲的三位讲员中,卫理公会砂华人年议会会督刘会明牧师负责讲解教会立场,卫理神学院院长邱和平牧师则从圣经神学角度阐释真理,砂拉越华人年议会宣教士暨英国华人循道会励德堂牧师阮文顺牧师则分享英国卫理公会决定承认同性婚姻的来龙去脉和牧养的挑战。 当晚交流会的主持人为卫理神学院讲师刘世尧牧师。

从圣经和牧养观点处理同性婚姻课题 pg.4-pg.5

从圣经和牧养观点处理同性婚姻课题 总会文告 供稿:马来西亚卫理公会会督理事会 吾会回应英卫理公会通过接纳同性婚姻 我们听闻国外一些卫理教会接纳同性婚姻议決案。虽然他们的決定对马来西亚卫理公会沒有影响(因为我们是自治的教会),但许多人往深层去想,这会对各地教会引起的冲击。其实在某些程度上,这次的決定对我们马来西亚卫理公会是有影响的,因为我们的信徒确实要知道,我们在圣经信念方面对同性婚姻课题的立场。就是在国外的教会,同性婚姻从来沒有一致通过接纳的,这课题导致了教会的分裂,也使很多人为该決定伤痛。通常这项決定是基于人权观点而作出的。 我们要概括地提出三点: 圣经的权威 圣经的婚姻制度 我们基督徒对同性婚姻的回应 一.圣经是上帝权威性的话语 圣经是上帝所默示的(提后三16),圣 灵感应藉著人被写成的(彼后一20-21) 圣经能教导我们有关救恩的训示(提后三15),带领人们与上帝建立关系。换句话说,虽然圣经对历史和科学方面有辅助,但是我们却不能把圣经当作是历史或科学书籍,圣经主要的目的是带领我们与上帝建 立关系。 既然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于教训、督察、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三16),这表示上帝没有让我们疑惑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圣经教导我们应该怎样过圣洁生活。 虽然圣经是在特定文化下的著作,这能教训、督察、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的话语,并不只属于过去年代,乃是上帝昔在今在永在文化的话语。 二.婚姻制度 我们是上帝所造的性别人类,男女都为上帝所创造。(创一27) 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为上帝所设立的。(创二24) 主耶穌确认婚姻的一男一女制。(太十九4-6)…

英卫理公会投票通过接受同性婚姻 pg.4

英卫理公会投票通过接受同性婚姻 普世教会消息 整理:黄孟礼(本报总编辑) 英国卫理公会在一场重大投票中,以254票压倒反对的46票,通过修定婚姻的定义,批准为同性结合祝福,允许其牧师举行同性婚礼,教堂成为服务的地点,并承认同居伴侣,使其成为英国接受同性婚姻的最大宗派。卫理公会在英国有超过四千间堂会和164,000名会友。 目前,英国不接受同性结婚的教会仅剩圣公会和天主教,而接受同性婚姻的则有苏格兰教会、英国的联合改革教会和桂格教会。 不过,反对这项行动的英国卫理宗牧者,可按良心自由条款,不必勉強主持同性结婚。

渐渐挪移帐棚 pg.3

渐渐挪移帐棚 抓鼠有感 文/翁震凌 最近与好友查考《创世记》,不约而同地对罗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罗得的身上看见了非常真实的人性。 《创世记》十三章记载,当亚伯兰的牧人与罗得的牧人相争,所以亚伯兰建议两人分开,并让罗得先行选择他要的土地。“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10 节)即使是面对那处处照顾自己的至亲,身为侄儿的罗得仍然毫不犹豫地作出了看似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12 节说,“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是的,罗得不但选择了住在平原的城邑,他还不满足地“渐渐挪移帐棚”,直往他心中的富庶之地——所多玛而去。 圣经并未清楚记载,罗得究竟在所多玛住了多久,但从他接待天使到他家中,遭人围困,显然是十分明白这群人意欲何为,甚至提出了将自己的女儿送给他们,任他们所为(创十九)。由此可见,罗得对这群人所行的恶事一点都不陌生;然而,他却始终与家人留在那城,不曾离去。即使天使要来毁灭那城,他仍旧迟延不走,对所多玛恋恋不舍(最终还是天使拉着他出了城,逃过一劫)。 罗得的“渐渐挪移帐棚”其实象征着向“世界”靠拢——或是寻求财富,或是寻求名利,或是寻求地位,或是寻求身份认同,或是寻求文化认同……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跟罪恶打交道绝对是“与虎谋皮”——让自己渐渐被世界价值观(特别是与圣经真理相悖的)影响,甚至“同化”! 前些日子,英国卫理公会以高票通过接纳同性婚姻并且承认同居关系而引起关注。事实上,英国卫理公会在廿世纪90 年代时仍遵循着《圣经》的婚姻观;然而,随着时代迁移,该会如今却作出截然不同的议决——到底是因为重视他们所强调的“上帝的爱”吗?还是因受世界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进而认同与妥协呢?! 对于英国卫理公会的此项议决,马来西亚卫理公会不仅提出吾会的立场,同时从圣经与神学回应此事(详细内容请参页4-14)。这事件其实对所有坚守圣经原则的基督徒而言何尝不是一记警钟:不要向世界“渐渐挪移帐棚”,免得我们深陷“罪恶泥淖”,不仅无法自拔,也随之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