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本地宣教士代祷事项
献上馨香祭 Lawas Care Centre~江梅花 1. 求神赐我爱心、耐心、聪明智慧教导孩子。 2. 为我身心灵代祷尤其是精神和体力。 3. 求上帝赐我聪明智慧带领孩子们灵修(特 别是内容或方式),好更有效地提升孩子 们的属灵生命。 Lubok Antu,Sarikei~萧信安(本处传道) 1. 继续祷告,保此警惕,求主阻挡疫情蔓延到 砂拉越长屋。 2. 为我们已考察好的长屋居民祷告,祷告他们 愿意欢迎我们进入他们长屋里带领崇拜。…
行在水面上
宣教学堂文/黄珊珊(年会宣教士) 2020年,你在宣教上有什么计画或目标吗?可能你计画要参与本地原住民短宣队、海外短宣队、大专短宣或短期宣教等等,或以祷告、关怀或金钱来参与,或者直接以职场作为自己宣教禾场来领人归主。无论是什么,宣教使命跟你我都有密切关系。 如果你面临环境带给你的压力而惧怕得想要退缩的话,我鼓励你:不要惧怕,勇敢踏出第一步,迈向上帝给你的宣教呼召,前进吧! 马太福音太十四27-28:“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 相信大家对这段经文的背景都非常熟悉。在风浪大作的黑夜里,耶稣行走在水面上,门徒看见了,就惊慌地以为祂是鬼怪。当门徒知道那是耶稣之后,彼得就请求耶稣也让他在水面上行走。耶稣应允了。彼得带着信心踏出小船,而途中因为看见风大便害怕,因而沉下去。所幸被耶稣赶紧拉住了。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像彼得一样,在面对宣教呼召时看环境的限制过于看耶稣,如:自我设限的想法、对将来模糊不清、或事情还没有100%成就等。无形之中就选择让惧怕掌控了,以致无法回应上帝的呼召。 宣教是条信心的道路坚定地信靠上帝,将焦点放在祂的信实和祂永不改变的应许上是最实际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要常常亲近主,正确地明白祂的心意。若一直看环境的话,就听不到主的声音。 当我们以信心回应上帝的呼召,踏上从未走过的道路,回应从未经历的挑战时,惊慌害怕是正常的。就像当年的彼得,已经看见耶稣可以走在水面上,才勇敢踏出小船。可是没多久,因被翻腾的水溅湿了衣服、狂风在耳边作声,就心生害怕,身体开始往下沉。在宣教生涯中,我们有时候也会像彼得一样,因为环境而产生怀疑和困惑,成了小信的人。 但是,要记得上帝是信实的神。当我们愿意往祂所呼召你的方向去(走在水面上,Walking on the water),祂会与我们同行(Walking with us),从而经历祂的大能,靠祂完成你无法办到的事。 宣教是一条信心的道路,而信心是从上帝的话语而来的。上帝既呼召你出来,祂必带领你。“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箴言十六9) 踏出我们的第一步2020年对我和夫婿陈梅满宣教士来说,是宣教道路上一个很大的转捩点。就像是走在水面上的彼得一样,回应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去年随着北九州宣教禾场的改变,促使我们今年需要转换据点。在这过程中,未来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很大的压力。 感谢主,透过圣经的话语来提醒安慰我们,原来我们看环境过于耶稣。于是我们悔改,将烦恼都交给祂。在不断地祷告寻求后,带着信心来回应,踏出我们的第一步,经历到上帝回应祷告的恩典。我们找到很乐意接纳我们一起配搭的日本教会,申请到签证,并且很快在新据点安定下来服侍。 如果你觉得宣教离你很远,邀请你花一点时间来专心寻求,发掘并把握住上帝在你的生命中独一无二的呼召。如果你正面对洪水翻腾或因现实的变数让你感到惊慌,那你要知道风浪中上帝仍稳坐在宝座上。耶稣正对你说:“孩子不要怕,是我。”你听见了吗? 试着踏出“船身”(舒适的生活圈子)吧!不要自顾在心中盘算解决之道,试着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告诉主耶稣,请教祂:“主啊,我该怎么做?”求主帮助我成为一位追随耶稣的人,愿意往祂所呼召的方向走去。
2021年《每日活水》续订福音书局送续订好礼
若想诗巫卫理福音书局续订一年12期的2021年《每日活水》,可获得优惠礼物(以下二选一): A: 一本由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于2020年出版的最新书籍《阿尧面子说6》。阿尧就是刘世尧牧师(马来西亚卫理神学院讲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已出版过5本《阿尧面子说》。 B:一份精美的2021年迷你台历 & 二张由诗巫知名画家所拍摄的精美照片而制成的书签。 1.我什么时候需要交上2021年续订单呢? 答:优惠截止日期是10月15日,请填写完整的表格后(续订表格在2020年11月份《每日活水》第1页)拍照Whatsapp至书局手机011-18633049。 2.我什么时候需要付款呢? 答:付款截止日期是11月15日,付款后将收据截屏或拍照Whatsapp至书局手机011-18633049。 3.我可以续订2年吗?有什么优惠呢? 答:可以。续订两年可获得上述A+B。 4.我订了《每日活水》之后后悔了,可以退款吗? 答:不好意思,不能。敬请考虑清楚再下订。 5.我拿到续订的礼物了,可我好像比较喜欢另一个,可以更换吗? 答:不能,因为数量有限。 6.我订购《每日活水》有什么好处呢? 答:固定提供您一份优质的纸本灵修材料,供应您每日的灵命粮食。 7.2021年的《每日活水》有调涨吗? 答:没有,价格依旧。…
我是网络霸凌的受害者
现身说法 文/余家振(诗巫宣道堂主理牧师) 加拿大对网络霸凌(又叫“网路欺凌”)深有研究的教育者Bill Belsey给网络霸凌的定义是:“一种涉及对信息及通信技术技术的应用,以支援针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恶意的、重复的、敌意的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个人在这方面有经验可谈。 约莫十年前,同性恋课题在我国开始占有话题位置。当时只有极为少数的基督徒以自身的价值观作回应。在一次尝试在《当今大马》的留言区回应这课题后,开始了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被“网路霸凌”的旅程;范畴也从社会课题,到宗教信仰。精彩又刺激! 为什么对此(表达个人信仰与价值观)乐此不疲呢?因为除了可以藉此增加对相关的课题的认知,网络也是种很好的修灵操场。但是,相信这条“护教”之路却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经受得起的。 个人所遭遇的网络霸凌,被污蔑、诋毁、谩骂、嘲笑等是基本“菜色”,霸凌者肉搜并暴露个资,甚至骚乱年会及教会领袖(另类“提告”),无所不用其极,令人惊讶。 平心而论,被霸凌的感受实在不好,在所知有限的情况下,气愤、忧惧、无助等等点滴在心头。 正所谓“经一事长一智”,累计了相关课题的知识、论辩的技巧、网路的安全认知、自我的保护素养,的确帮助我在社交媒体的世界作屈伸、自在进出。虽然无法力挽狂澜,但是至少可以提供另一种观点,也期盼不重演“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路廿三23)。
三思而后说
特稿:键下留人 文:许碧珠(美里美安堂) 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全球而促使政府发布行动管制令期间,幸好倘有网络供应,让我们可以在线上参加许多属灵课程,参与线上主日崇拜、教会活动,使我们在家也能充实地过每一天,这都是网络的便利,幚助我们不能往外跑时,还能促进灵命成长。 由于网络盛行,网络霸凌也层出不穷,显出人性的可恶,原是好的工具,却被无知的人滥用。起初上帝造万物原是好的,但因人类悖逆,不听命于上帝,甚至以自己的“喜欢”做了许多害人伤已的事。 前年,我在诗巫时,有位亲戚给我看脸书,伤心地说:“我们的牧師被‘換身’了。”那在图像中把某位牧师的头像拼接在一个露胸的女人身上,当时我感到非常恶心,很想找对方理论,却不知道对方是谁?后来想想,对方既然恶意中伤,找到也无事于補,等于“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算了吧,交给上帝吧,因为经上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不过这事也提醒基督徒即使在网络世界,“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我们更要学习控制身上最软最难控制的——“舌头”(包括网络留言),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凡言要三思而后说,才能荣神益人!
不陷入网络霸凌的试探
特稿:键下留人 文/李同心(新恩堂代理牧师) 记得2012年,诗巫发生一件令所有人心寒的杀人案件。一位17岁的少年人潜入邻居家里偷东西,被发现后,先杀害男主人的76岁母亲、之后是男主人和2个孩子,另一个重伤。唯女主人听到状况不对,反锁房门逃生。由于女主人是中国籍大马媳妇,而且是继母,全家只有她生还,就引起民众万般揣测。虽然当时网络不如今天普罗,但是网民在真相还没水落石出前,就已在网络的一些社交平台,针对女主人谩骂连天。女事主不单一夜之间失去亲人,还被外人恶言攻击,所幸并无因此寻短见。当真相大白时,民众的舆论将焦点转向嫌犯,继续另一波的谩骂。 2015年仅24岁的台湾艺人杨又颖长期遭遇职场的霸凌,而时常出现在身边安慰她的熟悉友人,却在网络暗中造谣,以匿名来污蔑她,引起网民的侮辱叫骂。当她发现后,无法忍受,选择自杀身亡来表达自己的清白和受伤。 类似这样的案例,多不胜数。只是受害者最终选择怎样面对的方式严重程度不一。历史中,圣经记载了家财万贯的约伯,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子女全亡、满身毒疮。圣经对他的评价是“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一1)。遭遇如此大难后,他三位好友看似要来安慰他,却落井下石,从心里看轻他,认定他是一个假冒为善的大罪人,大大得罪上帝、遭到上帝的惩罚。在没有搞清楚真相之前,凭着自己个人经验、看法,一口咬定约伯遭难,是因果报应,必须悔改认罪。经过一番批判后,他们甚至认为约伯还需遭到更大的惩罚(伯十一6)。 可见人云亦云是多么的可怕。当有人带头“站出来”,高调地表达自己不一定是真实的立场时,只要振振有词,就会带动或影响他人起来附议、赞同、异口同声地定一个人(甚至是无辜之人)的罪。此景亦发生在主耶稣身上。彼拉多曾将耶稣与囚犯巴拉巴对比,想要民众衡量谁的罪更重。岂知,民众回答要钉耶稣于十字架。彼拉多其实找不出耶稣基督的罪来,但民众的声音越来越大声(太廿七23b:他们便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最终,彼拉多见自己多说也无济于事,反而要生乱,就将耶稣交给民众去定罪。民众并不觉得当下起哄的决定是错误的,甚至有人回应彼拉多,杀耶稣的罪归到他们和他们的子孙身上(参太廿七24-25)。当时如果有网络直播,见到这么多人喊钉耶稣于十字架,你和我是否也会陷入叫骂、成为定罪的一员呢? 你们不要论断人 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传播讯息的工具,尤其在疫情中,透过网路就能及时得到第一手新闻。透过网络社交平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简化了许多社交的附带条件。然而,网络平台的便利被滥用时,亦更容易成为伤害人、甚至杀人的工具。因为,无须花费金钱、时间、精力聚集,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发表评论,纵使与被评论者或未曾谋面,相互不认识。加上在社交平台还可轻易匿名,很容易掉入不负责任发表言论的陷阱,成为起哄人群的其中一员。 耶稣曾提醒:“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路六37)又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路六41-42) 上帝在西奈山上颁布的十诫中,除了教导要怎样敬畏神,也清楚指出祂子民与人之间相处时的规范;其中包括不可杀人,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的诫命,这是命令我们应当看重每一个生命。无论使用什么形式,总不能陷害人、攻击人、使人失去生命。 在使用网络社交平台时,我们须谨慎自己的言行。罗马书六4b“……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在真相没有水落石出前,不随意掺和大部人的言论。即使真相大白了,也不随意对他人人身攻击。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弗四29)。不要使用“言论”将对方打死,记得你也是一个罪人;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弗四15)。盼上帝恩待我们,不叫我们陷入成为网络霸凌者的试探,拯救我们脱离成为被网络霸凌的受害者的可能性。
你的留言决定他人的一生 网络霸凌的神学反思
特稿:键下留人 文/黄方涵(古晋晋福堂助理传道) 前不久,网络流传一则校园霸凌的新闻,在澳洲有一名9岁的侏儒男孩在学校遭霸凌,向妈妈哭诉,甚至向妈妈要绳子自杀。可见,霸凌行为对受害者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这类型的校园霸凌事件,主要是强势一方透过肢体、言语、关系排挤等方式来欺压弱势一方。但到了互联网盛行的现代,加上言论自由的权利过度膨胀,导致霸凌从近距离面对面的欺压,延伸至远程的网络暴力。现今,每个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例如:Facebook、Instagram、Wechat、Whatsapp、Twitter等等)用真名或匿名的方式针对某些人事物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而且随时可取消或更换账号。许多人以为只是纯粹透过键盘留个言和表达情绪,并无伤大雅,岂不知他们的留言可影响他人的一生,对别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何谓网络霸凌? 网络霸凌是指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透过互联网和电子设备,针对个人或群体发表具人身攻击、威胁性、毁谤性、侮辱性、煽动性的言论;又或者透过文字、图片、视频、散播谣言等,导致他人感到被羞辱、恐吓、威胁甚至危及自己的人身安危。最常见的还是文字霸凌,也就是透过社交媒体上的留言或po文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这些言论或图片会直接造成他人名誉受损,或使他人的精神和权益造成严重的危害,让人活在恐惧中。 曾经有一名拉曼大学学生自杀,而自杀原因跟他人在网络上的语言暴力有关。根据死者朋友表示,有人针对死者的言行举止反感而在网络上进行人身攻击,严重影响死者情绪。另有一则让我印象深刻的新闻报道,是有关一名美国的小提琴天才自杀的事件。这名小提琴天才名泰勒,他是一名同性恋者,遭到大学同学的网络霸凌。在大学的寝室里,泰勒两名室友偷偷安装了网络摄影机,偷拍到他与另一名男子亲吻的画面之后,他们就将偷拍到的画面在网络上曝光,任由网友去嘲讽。这起事件对泰勒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他不堪被羞辱,最终选择了断自己的性命。这就是网络霸凌下酿成的悲剧。 根据科技比较和评论网站Comparitech.com公司在2018年向28个国家展开的网络霸凌调查显示,我国排在亚洲第二,有高达23%父母认为自身小孩曾遭遇网络霸凌。当然这份统计数据只是针对父母所做的研究,仅供参考,不一定代表网络霸凌的真实情况。 另外,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项2019年的调查显示,马来西亚每10名年轻人中,将近3人是网络霸凌的受害者。根据调查约28%的大马青年受访者指他们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43%指他们在社交媒体中被人通过私讯进行语言攻击。可见,在言论自由的网络世界,网络霸凌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网络霸凌所带来的伤害程度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底线和敏感地带都不同。例如,有些人的敏感地带是肤色,如果有人对他的肤色进行人身攻击,即便只是无心的玩笑话,也会让他感到被歧视而深受伤害。 哪些人容易遭受网络语言的霸凌? 根据我的观察,名人或公众人物是最容易受到网络霸凌的,因为他们的曝光率高,影响力较大,而且媒体很喜欢拿他们来做文章,所以他们的言行举止就很容易受到关注,这也是为什么明星的丑闻特别多。网友基本上都是从网络上得知名人的消息,一旦看到有关他们的丑闻,就疯狂地评论、留言、转发。当然,这跟媒体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媒体所使用的报导语言和呈现方式会影响读者的解读,容易带风向,即便是清白的人也可以被某些照片和标题抹黑。 2015年,台湾年轻女艺人杨又颖因网络霸凌,而有传闻说是吸氦气自杀身亡,她在遗书中透露长期受到网民谩骂抹黑造谣,使她精神上受到极大压力。她称希望自己的死,能让网络匿名霸凌的问题受到重视,此事件在社会引起很大的关注。其实,有些名人没有犯任何错,只不过或因长得不讨喜,或言行举止有些人看不惯,就会遭到大肆批评。 除此之外,身心障碍者和社会常态化以外的弱势群体亦容易被网络霸凌,例如一开始提到的报道——侏儒男孩和同性恋者。这些群体的身体或心智结构的特殊性,抑或像同性恋者性取向是属于社会常规以外的,就常被社会大众贴上污名化的标签,进而引发许多歧视性的语言,例如不正常、怪怪的、丑陋的、娘娘腔、白痴等。 犯人和犯人的家人也是网络霸凌的受害者之一。先前在台湾发生过捷运随机杀人的案件,凶手郑捷在捷运上随机杀人,网络上除了有谴责郑捷的舆论,也有很多舆论是谴责和谩骂郑捷的父母,并要求郑捷的父母道歉。这些网络舆论不仅无法伸展公义,且对凶手父母造成二度伤害。 父母没必要为一个成年的孩子负责,况且小孩的问题不一定都是家教的问题,即便父母在管教上有疏忽,但也有很多因素驱使一个人去杀人,不应该盖棺定论,并把所有指头都指向父母,更不应该在网络上对犯人的父母进行攻击。 我也时常看到很多网民会在网络上攻击与他们价值观/立场不同的人,可是有很多只不过是人云亦云,跟风向走,不分青红皂白,这群人就被称为“酸民”。当然,有时候我们无意的留言和玩笑话也会造成别人伤害。记得好多年前,我曾经在朋友的动态帖文下留言,我忘了留什么,总之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了一些比较激烈的文字,结果就造成了伤害。那位朋友立刻私讯我,向我表达她受伤的情绪,及心中对我产生的恨意。我当下非常讶异,没想到自己一句话却带给她这么大的伤害。过后,我立刻删除留言,并向她道歉。 网络霸凌下的批判性反思 网络霸凌是人类堕落的产物,也是无法避免的罪行。为什么我会说网络霸凌是无法避免的罪行呢?因为按照人类堕落后的罪性,上帝放在我们里头的形象被玷污了,所以人类必然会被罪恶吞噬,以致我们没有不犯罪的自由,也失去爱神爱人的能力。在后现代的社会脉络下,人权过度被高举,加上无节制的言论自由,塑造了“不尊重文化”的意识形态。讽刺的是,“不尊重文化”是打着尊重的旗号,但实质上却是自私和个人主义。这就意味着,即便你不同意我说的话,你也该捍卫我说话的权利,就算我的言论是不尊重他人的,但你也要尊重我的“不尊重”。 请问这种论调是出于尊重吗?这根本就是谬论! 可悲的是,“不尊重文化”在网络世界格外明显,甚至成了被大部分人推崇的流行文化,因为人们可以透过对他人的不尊重来宣泄情绪以及突显自己的自由。“不尊重文化”的呈现形式是透过不尊重之语言的输出,其语言架构的形成可追溯至人类社会的起源。 (一)人类的堕落造成语言的扭曲…
向网络霸凌说“不”
特稿:键下留人 文/黄拔绮(南村三一堂)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都可以透过网络做很多事情,如:打游戏、找资料、看视频、与他人社交等。虽然网络给予我们很多方便,但有时也带给我们伤害或负面产物,如网络霸凌。可见,网络真是把双刃剑啊。 网络霸凌又被称为“网络暴力”或“网络欺凌”。简单来说,网络霸凌就是透过使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对个人或群体进行长期、恶意、重复、敌意的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 在网络还未盛行时,霸凌通常发生在校园内。随着近几十年来网络渐渐普及化,网络霸凌的案例不只层出不穷,更是变本加厉。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霸凌者还把自己的霸凌过程上载到网络上广传,以向众人展现自己的“威风”。也许大家会认为网络霸凌的受害者大多数都是少年人(尤其是女性),其实网络霸凌的对象是不分年龄、性别、职业、身份等,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网络霸凌的受害者。 不要掉入网络陷阱 还记得几年前,中国社交软件——微博上出现了一位网红。由于这位网红疑似整过容再加上修图软件P图,他的照片往往都是眼大尖下巴,所以网友都称他为“蛇精男”。网友常常嘲笑他的面容,甚至用言语嘲笑他。其中不少人受“从众心态”的影响,觉得嘲笑、侮辱这位网红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却不知道自己无意间也成为了网络上的霸凌者。 另外,Youtuber的行业在近几年渐渐崛起,很多年轻人都“进军”Youtube界。其中,一些youtuber的题材以prank(作弄)为主,常常被网友辱骂,我想这也是网络霸凌的一种。 由于网络上可以匿名或不用自己的真名,很多“键盘侠”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或认为自己不需要负责任,常常用语言对受害者进行人身攻击。他们往往带着“说一下又如何?会死吗?”的心态肆意发言,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指尖打出的区区几个字,或许会带来多么严重或不可挽回的后果。很多网络霸凌受害者包括学生、网红、明星等自杀的新闻都已屡见不鲜,但网络霸凌依然不见得受控制。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认为自己是个看热闹的人,殊不知自己的点赞与分享无形中助长了霸凌者的霸凌动力。 我们必须向网络霸凌说“不”!凡在网络上看到霸凌影片,我们就要立刻举报。如果偶然发现网络霸凌,我们也不该“凑热闹”,而是速速离开。马太福音十九26就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虽然我们未必能实际做什么或知道怎么做,但我们至少可以祷告,祈求上帝出手帮助那些被网络霸凌的受害者。 总结来说,网络验证了新时代的崛起,但同时也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更适合犯罪的环境。在这个充满罪恶的网络时代,我们非常容易掉入网络陷阱中,而做了一些上帝不喜悦的事(包括网络霸凌);但愿我们时刻留心聆听圣灵对我们的提醒,让我们即使在网络世界也有上帝的同在,走在祂的心意当中。
键盘下的霸凌者
特稿:键下留人 文/黄传腾(诗巫福源堂助理牧师) 活在网络的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此同时,网络霸凌的问题也早已渗透其中。其实,这对大多数网络使用者而言,似乎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所谓“酸民”、“键盘侠”、“网络枪手”以及“网络水军”等已经是我们熟悉的称呼,更是早已习惯的存在。 他们“流窜”在社交媒体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他们的存在。若深入挖掘,有者更是有目的性的在攻击不同立场、敌对方、商业竞争的对象。有些人,甚至有专业的团队在带风向,渲染片面、先入为主的观念或消息。一个不留神,我们也会被这片面的信息影响,被误导,以致下了错误的判断,引发更多的问题。 1.网络霸凌的”魅力“——不用负责 与一般面对面的霸凌情况不同,网络霸凌的案例和数量更多,更广。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霸凌可以隐藏在许多的伪装下,以致不用付上太多的责任。一般来说,面对面的霸凌行为大多是出于一些恶霸、流氓的行为,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要承担“风险”。在校的,要被纪律处分;更严重的,要坐牢罚款。 但网络霸凌却不同,除非真的遭到起诉,否则大多情况下不用为自己的行为付上责任。这些人不是外在形象上的流氓,却是包裹在内心的流氓。他们可能在人眼里温文儒雅,是好好先生、好好小姐的形象。但在键盘下,才显露出内在可怕的一面。在自认为能逃避责任的情况下,肆意在网络上渲泄个人的不满,纯粹出于个人的不认同而恶意攻击他人。但到了面对面时又收敛很多,甚至完全看不出他们本来的面貌。其实,这也在一定的程度显示出一个事实——许多人内心充满破碎和苦毒,只是在人面前伪装了起来。 当然,有好一些的情况下,我们并不是有目的性发表个人看法,或者恶意攻击。但也要谨慎自己口舌和文字,以免在发表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伤害。或许,人们会下意识认为网络上的行为比较不用付上责任,“太认真你就输了”;但基督徒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行事为人都当行在光明中,因为上帝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壹一5-6)。或许没有人会向我们问责,但我们知道所有的一切有一天都要显露,也要为此向上帝交代。 2.以为有很多人不喜欢你 除了语言和文字的恶意可以伤透人心,网络霸凌可怕之处也在于它会令人产生错觉——以为很多人不喜欢你。由于大多的网络霸凌出现在公开的社群上,当事者在恶意的评价下受伤,其实就是一种当众的伤害。看起来没有人,但其实充满着人。人们划过、看过却没有发言。在冷漠中,受伤者可能会一直把心思注目在这些恶意的文字上,让他错以为这就是大多数人对他的看法。所以,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被无辜中伤,请不要冷漠划过,你的“pm”(私信给对方)、你的问候和肯定或许就能带给对方一点安慰,让其不会活在这种错觉中。 3.对方的恶意,还是自己的脱轨? 当然,笔者也承认有些看起来像“霸凌”的情况,未必是出于恶意的评断,而是当事者本身的脱序、脱轨的行为惹来的不满。或许是因为想要受到关注,或许是出于爱出风头的个性,部分人士将脱序的行为当作噱头,当成理所当然,所以才引起批评。这等脱序的行为可能会被美其名说成“这就是真正的我”、“只要我开心就好”。这些观念忽略了人性中的败坏,过分地相信跟着感觉走就没错了。 “活出真我”实在是个大谎言。其实,自我是不值得信任的,这也是为何主耶稣说:“你们要重生,蒙圣灵引导。”因此,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评断时,也当反省自身的言论是否不恰当。当记得,社交媒体就是一个公开的场所,每一个人都当为自己公开的行为和言论付上责任。 4.成为和平之子 网络霸凌实在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基督徒又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又当怎样成为网络上的“和平之子”呢? 笔者认为有三件事可以共勉之: 第一、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不随意发表“批评式”的评论,或转发有攻击性的信息。这无疑是加入了网络霸凌的行列。 第二、无需过分纠结网络的辩论。如前面所言,许多的发评论者根本没想过负责,甚至他们可能用着假帐号。到头来,不但对解决霸凌没有帮助,也会引发没有止境的争论。有谁在意呢?对方真的在意吗?我深表怀疑。所以,若是不认同,只要适当且理性地表达你的立场和看法即可。 第三、多一些联系,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友善。我想这是许多人加入社交媒体的初衷;而不是为了与人争论,不是要看恶意的攻击,乃是要与人保持联系。当你发现身边人遭受恶意的评价时,尽你所能的表达关爱,让其知道他并不孤单。盼望基督徒也可以成为另类的“网络水军”,不是为了恶意的目的,而是为了散播爱与和平。
网络上的星星之火
特稿:键下留人 文/张鸿恩(诗巫卫斯理华语堂主理牧师) 随着电脑网路与通讯科技逐渐普及化,过去所谓的霸凌也从“实体”转为“网路”了。语言更成了网络霸凌最主要的武器,甚至是“凶器”! 其实语言是一把双刃刀,能温暖心灵,也能杀人于无形。换言之,恶言酸语是一种杀人无形的利刃。纵观网络霸凌的模式,其中一种俗称的“网路公审会”是最为常见的,即把个人在生活中受到的委屈和不满公诸于世,让网民来评评理,以求个公道。这个方式不失为一个抒发情绪和寻求安慰的管道。问题是,所分享的内容往往未经第三者的同意而被公布。再加上网民的人肉搜索,第三者的身世背景通通被迫公诸于世,造成当事人、公司、机构和无辜人士的困扰。而网民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有种雾里看花,傻傻看不清楚的感觉。然而,在人海战术、跟风以及“从众效应”的驱使下,网民透过键盘在社交媒体上的留言却能掀起翻滚巨浪,铺天盖地,影响深远。轻则让他人丢饭碗,重则轻生,留下的可能不是被伸张的正义,而是无限的遗憾。 快去拿水救火 我想起2014年10月,有机会参与一个内陆短宣。我与其他堂会的弟兄姐妹花了一周的时间为原住民建造宿舍,早出晚归,喜乐非常。到了最后一个工作天的中午,艳阳高照,热气逼人,我被安排清理环境,卖力地将所有的垃圾、树叶、干树枝等废弃物堆在一个垃圾坑。犹记得当时在建筑工地的某人从二楼向我喊道:“你需要帮忙吗?”“不用!我ok!” 好不容易终于把该烧的东西堆积成山, 我掏出一个打火机, 点燃了一片枯叶后就转身向着建筑工地望去。短短不到十秒的时间,我立刻感受到身后传来一股热气流,以及树枝被烧得噼里啪啦的响声。回头一看,我顿时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大跳。那是一场超乎我想象的大火!在烈风的加持下,火势之猛烈, 甚至都快烧到旁边的房子了。所有在建筑工地工作的弟兄们见状,都高声疾呼道:“快去拿水救火!快!”我赶紧冲进房子里盛水出来灭火。在几番努力下,火势最终还是被扑灭了。尴尬的是,被焚烧过的草地上留下了一大片骇人的黑色痕迹。没把旁边的房子烧毁已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在美国的历史中,芝加哥市就没这么幸运了。1871年10月8日开始连烧三天三夜的芝加哥大火造成300多人死亡,十万多人无家可归;117公里的公路,2000个灯柱和17500栋建筑物被烧毁,更造成当时两亿多美金的财物损失。火势一发不可收拾的原因有三:一,当时的建筑物都是木制的;二,当时正逢旱季;三, 风势太强。但火灾又是如何开始的呢? 在芝加哥市的历史博物馆里有一幅画记载了这一段历史。据说,当晚有一个名为Catherine O’ Leary 的女士在挤牛奶。那头名为Daisy 的乳牛不知何故,一脚踢翻了一盏油灯,结果就造成了芝加哥市史上最严重的火灾。 干旱强风易燃物 将以上两起事故作为前车之鉴,一开始被点燃的都是小火,理当容易被扑灭。问题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干旱、强风和易燃物为灾难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网络霸凌亦是如此。无论当事人想要在社交媒体上举办“网路公审会”的目的是要发泄、抱怨、争取公道,或是捍卫正义,他/她或多或少都在网路上提供了促成灾难发生的三大条件,即“干旱”、“强风”和“易燃物”。因此,想在网路上做任何事之前请务必三思,以免引火自焚,得不偿失。 以下有三方面的思考供参考:…
卫理报已经搬新家了!
原位于8,Lane 1,Tuanku Osman Road的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卫理报)办公室,已经迁入年会总部──卫理大厦(Level 2, 18, Island Road, 96000 Sibu)。若有任何询问可致电084-333021/333028 或拨手机013-8346988。敬请各位读者垂注,万分感激! 每期一句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 不要叫上帝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祂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饶恕了你们一样。“(以弗所书4:29-32) 2020年9-10月份中英对照简体版《灵修日程》已出版,欢迎向本报订阅。
抓鼠有感:键下留人!
文/翁震凌 语言的伤杀力有多强大,我想大部份人或多或少都曾亲身经历过──不管对方是有心还是无意,但对心灵所带来的创伤却是可大可小。好歹自己也活了一些岁数,怎会没遇见过一些刺人的语言或文字;只是有些可自行消化后云淡风轻,但有些还是难免在心里留下一道伤疤,回想起来仍旧隐隐作痛! 不过,比起某些朋友来说,我这根本就是小儿科了。我曾不只一次见过一位朋友在网路社交媒体上,因为信仰与护教的关系,被他人留言侮辱诋毁,人身攻击。说实话,那些留言有的相当低级下流,不堪入目,超乎我的想像,甚至让我这旁观者都禁不住血压飙升(真不知道长期受到网络霸凌的朋友是怎么熬过来的)! 再加上,新闻总是时有“耳闻”某些人(特别是公众人物)因为长期经受网络霸凌,难以负荷而最终选择走上不归路。每每看到这些报道,心里总是很难过与不解:双方到底是有何深仇大恨,以致某些“键盘侠”或“酸民”可以如此毫不留情、毫无节制地肆意杯葛、羞辱、嘲笑、威胁、谩骂、攻讦、人肉搜索、合成假照片等……最后将受霸凌者逼上了绝路! 点亮一盏盏明灯 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网络去抑制效应”(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因为不需要像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少了某些的限制与压制;又因着网络的匿名性、隐藏在荧幕后的隐形感与抽离感,以致人在网络中如同脱繮的野马,解放人性中的阴暗负面似乎可以更肆无忌惮、更无视社会中原有的约束或社交禁忌。 换句话说,人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可能会因为“你不知道我是谁”、“你看不到我”、“这是我的世界”、“你的规则不管用”等因素,进而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进而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不足与不满,投射在网络世界中,随意做他们想做的事,说他们想说的话! 眼见网络迅速发展,网络霸凌无处不在,很可能成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故而本期《卫理报》有多篇特稿正是关注网络霸凌这一课题,盼望能唤醒弟兄姐妹对此问题的醒觉与重视,除了自身在网络世界发言留言时,要三思而后言,“键下留人”;更要竭力成为传递信、望、爱的“传信者”,为隐晦的虚拟世界点亮一盏盏明灯!
“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成绩揭晓 黄书坤获首奖
2020年“卫理报丛书”阅读心得比赛成绩已出炉,并将于10月8日上午9时在新启用的卫理总部大厦(18, Island Road, Sibu)二楼文字事业部办公室举行小型颁奖仪式。获奖作品今兹列如下: 首奖:黄书坤(古晋信心堂,作品:《诗巫掠影》给我的启发——拉让江、天鹅及十字架 ) 次奖:丁华康(诗巫再恩堂,作品:墨砚里的涟漪——绽放成永恒之美) 三奖:陈其灵(美里杜当堂,作品:微风的力量) 鼓励奖: 张美卿(诗巫再恩堂,作品:义人的祈祷) 邱雪妃(诗巫天恩堂,作品:拉让江盆地的呼唤) 张敏(民都鲁荣恩堂,作品:没有任何成功能弥补婚姻的失败) 钱友杰(士古来基督教卫理公会,作品:神在我们生命中要成就的计划) 管雪妮(怡南基督教长老会,作品:基督徒面对贿赂与贪污)
毕理学院长者照顾员课程 十月开课提供护理知识技巧
卫理毕理学院将在2020年10月5日到11月14日开办“长者照顾员课程”,目的是要培训专业的长者照顾员,以提供目前社会非常迫切需要的老人保健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我们社会必然要面对的一种现象。由于现代的医疗服务和设备越趋完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上生育率下降,乐龄人士的人口比率将越来越高。 加上现今社会的环境,很多人尤其是双薪家庭,一边要忙于事业,一边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边又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当家里的长者生病需要照顾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束手无策,也没时间陪伴与照顾家人。长者照顾员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但是要寻找合格且有真正受过训练的长者照顾员却非常困难。有些因疾病而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选择在家里接受基本的护理,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长期住在医院,疗养院或类似的设施。在这样的情况下,家人更需要懂得照顾长者。 卫理毕理学院之“长者照顾员课程”就是要为长者的子女或对老年人的护理有兴趣者提供培训。在课程里,学员们会学到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巧,如:基本生理需要、身体结构与功能、基本生命征象(体温、心跳、血压、血糖)、认识与预防传染病及感染控制、疾病征兆之认识与处理、摔倒风险和预防、移动和转位的方法、心肺复苏术、急救、认识褥疮及褥疮预防、褥疮敷料及管理方法、营养与膳食的安排、老人痴呆症、老年病学、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家庭照顾的需要与协助、临终关怀及安宁照顾、照顾服务相关法律的认识等等。 此外,学员们也有机会到看护中心去体验和实做。整个课程将会由专业的医生、物理治疗师、老年病学专家、资深的护士和急救员授课和指导。“长者照顾员课程”可以让我们家里年迈的父母得到妥善的基本保健护理,让他们可以在熟悉和舒适的环境下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课程上课时间是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00am到下午4:00pm,地点是在卫理毕理学院。教学媒介语是以华语和国语为主。整个课程的学费是RM900。欲报读课程者,请拨电毕理学院011-55568806或084-322268询问。 Methodist Pilley Institute Tranining Programme For Elderly Care Assistant Methodist Pilley Institute will 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