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自己的精神健康

伤健融合系列

@陈存福((精神科医生/晋福堂社会关怀委员会主席)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箴言十七22)

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大马健康与发病率调查报告显示,每十个人就有三个人面对精神疾病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就给精神健康下了这么一个定义:“精神健康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能够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成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其社区作贡献。”换句话说,压力大,心情低落并不代表你一定有精神问题;但如果这些压力或一些症状,长期影响了你的日常生活(如:你的工作能力、与他人的关系、认知能力等等),就有可能造成精神问题,或是精神疾病。

精神健康问题可以影响每个年龄层的人士。在社区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有:忧郁症、焦虑症、躁郁症、思觉失调症、强迫症,饮食失调症等等。精神健康也包括各种不同的状态。有时你会觉得心情差到了极点,有时又觉得正能量满满。我们的情绪、状态也会随着时间改变。没错!我们不会无时无刻都处于最佳状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辨识这些症状,并及时寻求帮助。

精神疾病的成因有很多,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综合探讨精神健康的成因,然后决定照顾精神健康的方式,和可以做出的行动:

可能引发精神疾病的原因如何照顾精神健康行动
心理负面或极端的思考方式
个人适应压力的模式
面对突发事件的伸缩性
学习处理压力和问题
学习积极的思考方式
练习面对事情的伸缩性
请教可信任的亲友或专业人士
从多个角度观察自己思考的盲点
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理遗传性精神疾病
荷尔蒙失衡
大脑化学物质失调
一些慢性疾病
药物副作用
酒精/毒品滥用
保持身体健康
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均衡的饮食和足够的睡眠
有规律地运动
避免滥用酒精/毒品
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
环境长期处于高压力的环境(如:家庭问题、歧视或被欺压)
突发事件
学习聆听和沟通技巧
善待自己和他人
认识信仰对生命的意义
与家人、朋友和外界保持联系

大部分的精神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当你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面对精神疾病的困扰,要勇敢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缺乏对精神疾病的了解,避讳谈论,盲目跟风媒体对精神病患的描绘、迷信、对信仰只有片面的认识……都会让人害怕寻求帮助。让我们好好照顾自己的精神健康,拒绝歧视,待人温柔,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包容。

精神病的迷思与真相:

迷思真相
精神疾病不关我的事。精神疾病可以影响任何人,不论教育水平、性别、年龄、社会地位或文化。根据统计,全球每四个人就有一个人曾经有精神疾病的困扰。
只有弱者才会得精神疾病。引发精神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基因、生理、社会、环境等种种影响。患病或许让你觉得软弱,但重要的是我们主动寻求帮助。
患上精神疾病的人永远都不会好起来。接受帮助和治疗后,很多人都康复了,也重新让生活走向正轨。
有精神疾病的人不能胜任一份工作。患有精神疾病不代表一个人无法工作。可能你没发现,其实精神疾病离我们很近。因为精神病被污名化,很多人都不敢说出来。也有很多人因为患有精神病的缘故,在找工作时面对难题。大部分的患者可以很好的融入社会工作,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有精神疾病的人都有暴力倾向,有可能会成为犯罪份子。这可能是一般人对精神疾病的错误理解。不但如此,研究显示只有10%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有暴力倾向,其余的90%皆为正常人。
精神病患者应该要被关在医院。大多数的患者都可以照顾自己。有了好的治疗和支持,他们是可以很好的在社区中生活的。
都是父母不会教,孩子才会得精神病。精神疾病的成因很复杂,不能归咎于任何单一的原因。
精神疾病根本算不上是病。精神疾病不只是人生的起起落落。精神疾病让人痛苦,不会自己随着时间过去,它是一个真真实实存在的疾病,而且有方法可以治疗。
精神疾病只是在为恶劣行为找借口。有些精神病患者的行为或许看起来和常人不同。他们也和正常人一样,有失误和犯错的时候。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它的原因,与其一昧的谴责他们,不如尝试了解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行为,他的动机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帮助他们。
小孩子不可能会有精神疾病(忧郁症),这是大人才会得的病。小孩子也可能会患上精神疾病,只是他们的症状与大人有些不一样。比如说,精神疾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行为、情绪、睡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