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CMC 第8 届宣教大会
文:许光福(沙巴年议会会督)

专题之“苦难、末世与牧养”

许光福:坚忍的教会 同在的牧养

2019年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造成的冲击和破坏力是不言而喻的。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两年多下来已有5.13亿人被感染, 6百22万人因它失去性命。经济方面也產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国家因封锁导致每日数以亿计的损失,很多行业倒闭,引发失业潮;百物涨价,又使许多家庭陷入财务危机。除了肺炎疫情,国际间政治力量的博弈、斗争;俄罗斯及乌克兰的冲突就是最佳例子,加上国内外各处频频发生天灾……诸如种种,使全世界人的心灵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不安和焦虑!我们意识到末世的苦难是如此真实,就在眼前,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会也面对空前的挑战和冲击——在无法实体崇拜聚会的情况下,要如何进行对内的牧养和关怀服事?我们被催逼提早进入未曾有的事工模式--云端或线上的资讯科技。同时,面对着周遭需要心灵辅导或是物资援助的群体,教会要如何在社群中活出爱人如己的见证?在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如何调适?我愿从保罗写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帖前1-3章,与大家一起思考“苦难、末世与牧养”。

首先,梳理一下帖撒罗尼迦这座城市的历史背景及保罗写作这封书信时,他自己及会众的处境。

帖撒罗尼迦是罗马帝国的自由城市(politaches),是马其顿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人口约10万,是一座经济发达的商业都市。这里有多元混杂的宗教背景(希腊酒神Dionysus、埃及神Sarapis、当地神祗Kabeiros、罗马守护女神 Roma等等)。另外,政治与宗教的结合,其最具影响力是对罗马君王的敬拜、鼓吹罗马帝国的意识形态--在钱币刻上“神的儿子”(divi filius);为奥古士督(Augustus)建庙宇立像献祭……“平安稳妥”的政治口号(pax et securitas;帖前五3);把君王尊称为“救主”(soter);君王的到来称为 “Parousia”,他的登基或带来的福祉是“euangelion”……

如果我们注意,其实这些希腊文词汇都被用在形容耶稣基督和祂的福音!因此在罗马帝国和外人的眼中及耳中,初期基督徒所信所传的信仰是具“颠覆政权”性质的!

事实上,保罗在帖撒罗尼迦所面对的指控正是:“违背凯撒的命令……另外有一位王”(徒十七 5-7)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初期基督徒遭遇逼迫是必然的事!

保罗在他的第二次宣教旅程,到了帖撒罗尼迦;他一共三个安息日在会堂向犹太人讲论 (徒十七1-3)。他应逗留了一段时间,也向外邦人传道并带领多人信主;但当地犹太人反对他们,煽动市井流氓暴乱,迫使保罗和他的同工不得已匆忙离开(十七5-10)。被留下在帖撒罗尼迦的幼嫩教会和信徒,信仰上还没有得到稳固的培育──他们落在患难、逼迫、焦虑、疑惑中……但是牧人却“不在”!

保罗在书信中以“大患难”(thlipsis) 这词汇描述自己和信徒遭遇的患难:1. 保罗自己的经历;2. 帖城信徒因离弃偶像归向真神而受到“外来社会/自己群体”的逼迫和边缘化(帖前一6;三3、7;帖后一4、6),也有来自犹太人的逼迫 (帖前二14-16);甚至性命受威胁,对死亡产生了恐惧 (帖前四-五章)。

从帖撒罗尼迦教会以及保罗的处境,连贯到今天,我们岂不是也活在充满艰难的时代和局势中?正如我们在开首所说,疫情、政治、经济、战争动乱、天灾人祸、心灵恐惧不安…… 教会又如何面对?如何牧养苦难中的信徒?我要以两个“P”──PERSEVERANCE(坚忍)以及 PRESENCE(同在)与大家一起思考。

一.苦难困境中“坚忍”的教会

(PERSEVERANCE,帖前一1-10)

保罗给予在苦难中的教会和信徒的劝勉是要“坚忍”(Perseverance;帖前一3下)。这词汇的涵义是对事的忍耐,在困难的环境中不气馁、不放弃,坚毅地前进!保罗在书信的开首部分提出“坚忍”的三个秘诀:

1.恒守“信、望、爱”(一2-3)

“我们常常为你们众人感谢神,祷告的时候提到你们,在我们的父神面前,不住地记念你们信心的工作,爱心的劳苦和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而有的坚忍。”这两节经文是保罗为帖撒罗尼迦教会和信徒的祷告和感恩,提到他们在患难困境中,仍然活出了美好的“信、望、爱”信仰见证。原文中的“信、望、爱”都是连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这片语;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翻译这段经文:“因信我们主耶稣基督而做的工作、因为爱祂而付出的劳苦,以及因为盼望祂而产生的坚忍。”

换句话说,保罗要突出的焦点/中心是“主耶稣基督”。

对主的信心而作的工作 (或:有活力的信心),指的是他们在大逼迫下仍然忠心勇敢的见证基督(一6-10);对主的爱心而付出的劳苦,辛劳工作,彼此服事,爱心帮助有需要的人;对主的盼望产生坚忍 (一10; 二19;三13;四13-15;五8,23),特别是对主耶稣基督的“再来”所存的盼望。

我想起杨伯伦前辈所写的那首诗歌《愿那灵火复兴我》:“在艰苦的岁月里,在百般的试炼中……起初的信/望/爱何处失落,我愿悔改现在就得着。”亲爱的弟兄姐妹:要在苦难中坚忍,我们不是消极无奈地忍耐,而是积极地启动 (activate) 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信、望、爱”!

2.认定“蒙爱、拣选、呼召”的身份(一4,9-10)

“神所爱的弟兄们,我们知道你们是蒙拣选的… …他们都述说你们是怎样接待我们,而且怎样离弃偶像归向神,要服事这位又真又活的神,并且等候他的儿子从天降临。这就是 神使他从死人中复活,救我们脱离将来的忿怒的那位耶稣。”

对自己身份的肯定和认知,能够成为我们面对困境的力量。保罗在这封书信中,激励会众要确定知道自己在基督里的新身份和新生命;他告诉帖撒罗尼迦的会众,他们是“神所爱、蒙拣选的”。我们必须从初世纪的地中海“荣辱文化”(Honor Shame Culture)来理解这身份的涵义──他们的群体意识非常强,个人的身份是附属于家族和社会;一个人的言行所带来的荣誉和羞辱是与整体攸关;如果他离开原本的家族或社群信仰,就会被视为“离教叛道”,是羞辱了整体、是不能够被容忍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难理解当帖撒罗尼迦的信徒“离弃偶像归向神”的时候,他们遭遇逼迫是必然的!而他们面对的逼迫,不只是被至亲的唾弃和社会的排斥,也极可能要为了坚持基督信仰而最终殉道(参:帖前一6;二14-16;三3-4;四13)。

“蒙爱/拣选/呼召”的修辞赋予正在遭遇考验的群体和个人一种新身份的肯定,告诉他们并没有被遗弃,他们也不是孤单的;因着领受了福音,他们已经在生命中做了一个明智 “转/向”(离弃偶像,归向真神) 的抉择,如今他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群体,是神所“爱、拣选、呼召”分别出来的,是属于祂、归于祂。为此,他们不需要感到羞辱,反而要感到无比的荣耀。

这个身份的认定,带给他们的信心和盼望是有活力的!面对苦难,他们勇敢地摒弃了假神偶像,如今积极追求“成圣”,殷勤的服事,坚定的相信“受死、复活、再来”的耶稣──以至于得着能力,在逼迫中坚忍!

弟兄姐妹们:生活在安逸中的我们,可能不明白“蒙爱/拣选/呼召”这身份认知所带来的能力。但是对于苦难中的个别信徒和基督群体,我们不妨想一想乌克兰的弟兄姐妹此刻面对苦难的情景,他们肯定体会深信自己是“属于神”这样的信心会带来怎样的盼望,使他们能够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中继续坚忍走下去。

3.“福音”──圣灵的权能与道的见证(一5-6;二2)

“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不单是藉着言语,也是藉着权能,藉着圣灵和充足的信心。为了你们的缘故,我们在你们中间为人怎样,这是你们知道的。你们效法了我们,也效法了主,在大患难中,带着圣灵的喜乐接受了真道。……我们从前在腓立比虽然受了苦,又被凌辱,可是靠着我们的神,在强烈的反对之下,仍然放胆向你们述说神的福音,这是你们知道的。”

牧养,是恒常地把人带到或带回“福音”里面,使人无时无刻都重新经历它的真实与能力──在安逸顺境时如此,在面对苦难考验时更应该是如此;因为福音本来就是耶稣基督在经历苦难、在十字架上受死来成就的!

对于受苦中的会众,保罗正是以这样的行动来牧养。他重新叙述了起初如何把福音传到帖撒罗尼迦。与此同时,他也激发会众去回想他们自己为何也如何是在大患难中接受了这福音。请注意帖前一5-6描述福音的能力!

1.藉着:言语 + 权能(logos,dunamis)

当福音被宣讲时,它不只是人的“言语”,而是上帝的“道”(logos)也就是“基督被钉十字架的信息”;它和“被钉十字架的基督”是神拯救的能力(罗一16; 林前一18,24)!保罗在哥林多宣教时,也强调他自己说的话、讲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林前二4)。

2 .藉着:圣灵

“藉着圣灵和充足的信心”所要表达的是,圣灵不只伴随着福音的来到,更是在相信的人身上产生极大的“功效”就是充足的信心,能够确信不疑!不单如此,他们是在“大患难”中领受了福音与圣灵的喜乐(一6)。

另外的一个功效是:他们做了福音的美好见证:“主的道(logos)从你们……传遍马其顿和亚该亚,也传遍了各处。”(一8)
我们要记得:福音的拯救能力,不限于我们皈依对主说“我相信”的重生那一刻;福音是上帝的道带着圣灵的能力,恒常且每时每刻在我们的生命中发挥出它的力量,能够以信心去面对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面对末世苦难和纷扰的困境局势,我们的希望在哪里?我们要如何牧养?如何建立有“坚忍”(Perseverance)信心特质的教会和信徒?不是“被动消极”的忍受,而是“主动积极”地专注耶稣基督,持守对主的“信、望、爱”,认定自己“蒙爱/拣选/呼召”的身份,每一天活在福音真道和圣灵的能力中。

二.屹立共忧患,“同在”的牧养(PRESENCE,帖前三1-13)

对于在苦难忧患中的人,我们能够给予最有力的安慰和鼓励是“我与你在一起”(I am always here for/with you!)很多时候,默默的陪伴是最好的支持。
牧养,就是“同在”正如毕德生(Eugene Petersen)所说:“牧师不是一种职业的身份;而是一个与羊群一同生活的记号。”

牧养,要彰显出三方面的“同在”(Presence):大牧人主耶稣的同在、小牧人(牧者代表大牧人)的面容身量之同在、以及彼此的同在。

让我们回顾一下保罗作为牧者,他与帖城教会/信徒当时的经历:

因为遭遇外来的压力而被逼分离,保罗心里担忧和挂念这些刚信主不久却落在逼迫中的信徒,恐怕他们被诱惑失去信心 (二17;三5);保罗心里渴望并且有计划回去探访他们,但是却因为“撒旦拦阻”,以致无法成行(二17b-18)。

保罗折衷的方法/出路是派遣提摩太代表他前往帖撒罗尼迦探望会众,坚固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劝慰(三1-3a);而得回来的消息是帖城信徒仍然持守“信心和爱心”,但似乎少了“盼望”?(三6)

保罗的困境和挑战是如何在没有办法与会众“同在”时,在他的“不在”时,仍然牧养他们?我提出三方面与大家分享:

1.不曾离开的“心”(二17;三1-5,11)

“弟兄们,我们被迫暂时离开你们,不过是身体离开,心却没有离开。我们非常渴望再见到你们。我们既然不能再忍下去,……因此,我既然不能再忍下去……愿我们的父神自己和我们的主耶稣为我们开路,使我们可以到你们那里去。”

保罗(二17)以“骨肉分离”来形容他被逼与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们分离;这词汇有 “使成为孤儿”的涵义,是一种丧失至亲的痛苦。保罗这时刻很可能是感同身受信徒们被逼迫甚至失去了亲人的那份痛苦。要如何述说“不曾离别的心”?保罗运用了以下的修辞:

(a)“记念/思念”(Remembering, Pathos,一3;二17f;三1、5、6、10):“回忆、记忆、记念”叙述过去彼此交往和共度的时光,诉诸自己与会众的情感,表达心里热切的挂念之情。

(b)“已经知道”(Knowing,oidate,一4-5;二1、2、5、11;三3、4;四2;五2),这词汇在帖前共用了13次,一方面表达出因为牧者与会众在彼此建立的相互关系上而有的“了解、认识和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会众,他们在患难中一起体会和经历的信仰是真实的。

(c)“在场”(Presence,三1f),保罗派遣“在基督福音上作神同工的弟兄提摩太”作为自己的代表前往帖撒罗尼迦显明他的心其实一直都“在场”!另外,他写此封书信也是与他们同在“present in absentia”的牧养。
“当患难劳苦来袭,宗教规条和知识理论显得无能为力,叙事──具体的面容、活泼的记忆、生活的片段──使生命因重遇而得以奋力继续前行……这基于体会和经历的‘知道’并非冰冷的知识,而是生命的凝视、相遇和团契。”(孙宝玲,p. 653)

疫情中,我们也经历了“分离” 或“隔离”,我们很想念过去在教会中一起实体敬拜、彼此团契相交的生活;又正如这次的宣教大会,我们被迫只能够以线上方式聚集。我们最渴望和期待的是尽快恢复无拘无束、自由的聚集!但也就是在这样受限制的时候,让我们学习保罗和帖撒罗尼迦信徒那样保持“虽然不能见面,心却没有别离”,彼此“同在”的牧养。

2.凭信同赴“命定的患难”(二19;三3-4、7-9)

“免得有人在各样的患难中动摇了。你们自己知道,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我们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早已对你们说过,我们将会遭受患难。後来应验了,这是你们知道的。……所以弟兄们,我们在这一切困苦患难中,因着你们的信心就得了安慰。如果你们在主里站立得稳,我们就可以活下去了。我们因你们的缘故,在我们的神面前满有喜乐;为这一切喜乐,我们可以为你们向神献上怎么样的感谢呢!”

我们如何明白和解释苦难?正如圣经中的《约伯记》所启迪,对于世界和个人遭遇的种种苦难,阐释往往是无力的;毕竟,我们无法言说苦难。我们需要做或可以做的,是如约伯那样在患难的挣扎中和挣扎后,认定上主的掌权以及祂“亲临”在我们的受苦中。

保罗在罗八28: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保罗相信,人所遭遇的一切包括患难都有上主的最终极和美善的目的(telos)在其中。对于在患难中的帖撒罗尼迦信徒,他没有否定苦难的真实性和必然性。因此他在帖前三3-4节如此声明:“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我们将会遭受患难。”

患难是“命定”的,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原文的“命定”也可以作“被指派”(eis touto keimetha,三3-4)。这是植根于犹太的启示信仰──受苦,是蒙神拣选的凭证;义人群体在末世到来之前必须经历苦难 (参但十二1;禧年书廿三13;巴录二书七十2, 10;以斯拉二书五1-12;十三30;十四16)受苦,是得公义奖赏的前奏曲。

事实告诉我们,这世界的苦难只会越来越多,无人有豁免的权利。既然患难是必然的,我们要如何去面对它?保罗告诉我们,作为基督信仰群体,我们要凭信心以“共赴忧患”的精神来经历一切的困苦患难。正如他和帖撒罗尼迦的会众所经历的,他们因为彼此在患难中所展示的信心,并且都在考验里一起站立稳固,就心里得安慰,甚至“活了”。因为先共患难,我们也能够共享得胜的一切喜乐!(二19;三7-9)患难中,我们依然可以活得有喜乐!

3.爱中效法、连结同行(一6-7)

“你们效法了我们,也效法了主,在大患难中,带着圣灵的喜乐接受了真道。这样,你们就成了马其顿和亚该亚所有信徒的榜样。……”

牧养,是我们与主、也与彼此之间“效法”(mimêtês)和“榜样”(tupos)的连结。作为牧者,保罗多次这样的呼吁信徒效法他自己效法主的榜样:“所以,我求你们效法我”(林前四16);“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十一1) ;“弟兄们,你们要一同效法我,也当留意看那些照我们榜样行的人”(腓三17);“你们效法了我们,也效法了主……” (帖前一6a);“这并不是因我们没有权柄,乃是要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效法我们”(帖后三9)。

Tupos 榜样,乃是制作陶瓷或雕像的模型样板;也可以指打在陶泥上留下的印记, 因此带有塑造或模造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模范”的意思。

在面对患难逼迫时,保罗是主耶稣基督的效法者,而帖撒罗尼迦的信徒则成了使徒和基督的效法者。他们在患难中仍然有圣灵的同在,有喜乐地领受了福音真道;而他们如此的信心,其实是连结与分享了主耶稣及使徒共有的受苦难且得胜的经历。

“效法──榜样”产生的果效,是在患难困难中能够经历到彼此相爱和连结中的喜乐 (三9、12);教会和信徒也以具体的爱心分享和照顾日常生活的需要来活出信仰的典范(四9;五12-15)不单如此,帖撒罗尼迦信徒在患难中坚守信心和持守真道的见证,也成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人教会和信徒的榜样!

活在疫情当下,在患难考验中,请问我们效法了谁?是谁的信心和爱心成为了我们的榜样?我们自己的生命又能够像保罗一样,对人发出:“你们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的挑战吗?

结语

毫无疑问,我们正活在“更走向终末”的时代。我强调“更”,乃是因为就基督信仰而言,其实历史的每个时代都是朝向有神所计划、具有终极意义(telos)的时间性终点(finis);而在这过程当中,苦难和患难是必然的、是命定的常态。
现今的疫情和周遭甚至是全球性的灾难忧患,再次唤醒教会和信徒对末世的情怀和意识,作深层的信仰思考:要如何应对末世与苦难?教会/信徒的身份、使命和生活──对内如何彼此激励相爱? 对外又如何彰显基督?

最终,末世与苦难挑战我们去思考和确定两个关系到“牧养”的问题:谁和我们同在?我们和谁同在?

我刻意把《帖前》的一个“信、望、爱”修辞重点保留到最后:请诸位留意这封书信的每一章,都以盼望耶稣的再临(Parousia) 作为结束。我们固然盼望那日子的实现,但是保罗提醒我们“盼望”不是憧憬某个主再来日子;而是在朝向最终末的警醒中,在大牧人耶稣的慈爱与我们彼此的同在牧养里,积极地以“信心、爱心”一起坚忍面对、忧患与共、相互守望,来建立彰显基督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