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理报为星洲生命树周刊供稿

生命树所需稿件内容以个人得救见证或信仰与生活结合的见证为佳,
并且是未曾以任何形式刊载过(包括堂讯、面子书)之福音性文章。
欲投稿者可以投至卫理报的电邮scaccmm@gmail.com。

2013 年三月开始,《卫理报》受邀为《星洲日报》的星期日副刊内的“生命树”供稿,每两周一个版面。六月份起,《卫理报》则每周供稿,为了确保稿源的足够,因此本报呼吁凡有志参与文字圣工者,能不时投稿,以便让更多人得到福音的好处。

此版所需稿件内容以个人得救见证或信仰与生活结合的见证为佳,并且是未曾以任何形式刊载过(包括堂讯、面子书)之福音性文章。欲投稿者可以投至卫理报的电邮scaccmm@gmail.com。

北砂开先锋
马来西亚的文字工作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上帝很奇妙在东西马开启了报纸的福音版,让文字工作的果效除了在教会圈子内流传,也在报章上得以拓寛,接触全国中文读者。

东马方面,早在砂拉越北部美里的《美里日报》开始有福音版。由卫理美安堂的黄俊贤、朱星亮医生及福音堂的朱汉宜等人组成编委会,于1986年8 月间开始每个月两次登有福音版,名称为“金灯台”,内容有主题文章一篇及两篇福音散文。1987 年,“金灯台”停刊。

1990 年由美里福音堂文字部负责的“芦苇”,使《美里日报》的福音版恢复见报,及至1995 年停刊。不过1995 年,该堂开始在《国际时报》开辟“天天天蓝”福音版,每月两版,内容由半版至全版。2002年11 月该堂又在《美里日报》恢复福音版,名称为“溪水旁”,每月15 日刊出全版,至今仍在出版。

另外,1992 年福音堂与《文桥》合作在《美里日报》开辟“心桥”辅导版,也是每月一次,全版见报。

中砂福音版
在砂拉越中部,曾任职于以诗巫为总行的《马来西亚日报》民都鲁区记者――黄孟礼(现任卫理报总编辑),除了报导日常社会新闻、动态,也时常藉工作的便利写专栏或访问或自撰各类阐述圣经立场的文章。

在与《马来西亚日报》商量后,1986 年11 月6 日开始与几位对文字有负担的教会年轻人,开始在该报每两个周四开辟一个“葡萄园”版,并被形容是“夹在报纸里的福音预工性大型福音单张”。“葡萄园”在《马来西亚日报》刊载,直到1999 年12 月24 日停刊。

当时,为了使工作顺利,还特地设立了“葡萄园”组织,以发公函方式,鼓励人们参与写作投稿及寻求经费赞助。最初负责人是黄孟礼与周喜鹦,第二年1987 年5 月27 日正式产生一个“葡萄园委员会”,主席为蒋元贵、文书周喜鹦、财政钱有奉、主编黄孟礼,同时还委任不同地区的六位联络人。

1987 年11 月14-15 日,为了配合“葡萄园”一周年纪念,特在民都鲁举行联谊会,有16名分别来自美里、民都鲁与诗巫的文友参加,并有两个专题。1988 年1 月7 日,该委员会争取到在《诗华日报》开辟一个福音版,叫做“田园”,其刊出日期是“葡萄园”以外的另每两个的星期四。

同一年,8 月开始在诗华姐妹报《新华晚报》也争取到一版“香花畦”的福音版,每两周末(星期六)见报。“香花畦”于1988 年7 月30 日开始,到1990 年12 月22 日停刊。与此同时,决定把葡萄园组织改称为“基督教文宣团契”,简称“ 文宣”, 并于1988 年10 月23 日召开筹委会后进行注册。同时于10 月24 日假诗巫举行文宣团契第二届联谊会,同样有16 名文友出席,并有两个专题。  

南砂现昙花
1989 年,我们向古晋进军,争取到以古晋为基地的《砂拉越晚报》的福音版,取名“彩虹”,每月出刊一次。1989 年6 月,“文宣团契”负责东马的四个福音版工作。 不过,稍后,《新华晚报》的“香花畦”与《砂拉越晚报》的“彩虹”被停刊,只剩下“葡萄园”与“田园”两个福音版。

“田园”自1988 年1 月7日开始,于1990 年3 月29 日停刊。不过,《诗华日报》于1993 年5 月30 日开始,由其编辑部在每星期六《诗华周刊》刊出“彩虹”福音版,邀请文宣团契协助及投稿。1995 年1月22 日至3 月暂停,4 月3 日以后则在《诗华日报》的副刊方式见报,编务内容完全由该报的副刊编辑负责,不过后来也暂停了。

2006 年开始,《诗华日报》每个月给一版中区版版面予卫理公会民都鲁教区负责撰稿,并取名为“绿洲”,刊载至今。

写作人协会
话说,最初为了福音版而成立的“葡萄园团契”,后改称“文宣团契”,又后来改名“砂拉越基督徒写作人协会”,曾于1995 年7 月正式获得社团注册。不过于2010 年不再更新,该协会曾版过两本新书。(韵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