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卫理第一年的派司委任
海外来砂拉越宣教士(四)
文/ 黄孟礼
富雅各是美国宾州格陵村人,为了福音的缘故,本要前往印度为宣教士,却于1899 年9 月9 日被派往槟城,为卫理公会英华学校的教师。1903 年,他被派来诗巫,牧养卫理公会马来西亚年议会的新加坡教区属下的婆罗洲华人事工。这是第一年砂拉越卫理公会(当时只能是福音工场)有正式的派司,虽然该福音工作于1901年黄乃裳带领千多名福州移民开始的。
富先生是与新加坡教区长卫斯特医生一同于1903 年3 月26 日抵步诗巫。当船要停靠诗巫码头之前,他看到眼前的颇偏僻与蛮荒的景色,心就往下沉。他暗忖,这难道这就是卫斯特教区长所说的“美好地方”?难道这就是我值得奉献生命的地方?富先生还真打算打退堂鼓。
教区长陪同新兵上阵
即来之,则安之!教区长卫斯特医生住了两个星期,陪同富先生到工场作事工了解。两年前自中国移民前来的垦场共有六个主要地区:新珠安、上坡、三河村、下坡、下南村和诗巫。刚抵新工场的富先生,每一个星期探访其中两个地方,三个星期之后又回到原处。他主持崇拜、探访,为病黎尽他所能,教导农耕,管理教堂建筑物,诠释法律等等。渐渐地,富先生享受这份工作,他说这都是真正的宣教士工作,他做得很开心。他的旅途全靠划船。这是很费时又艰苦的工作。
两个月后,富先生就在新珠安开办一间学校,其中有25 位寄宿生。他表示等这一间学校上了轨道以后,要在每一个地区都开一间学校来教导那些当地传道管理的华人。这间学校在夜间上课,因为白天年长的孩子都工作去了。
在他的报导中也提及:“一个诗巫人(编按:Sibusor Orang Sibu 指马兰诺人)领袖,一位达雅人领袖曾来见我,也急于为他们的子女开办学校。我也许会接受一两位(孩子),把他们放在新珠安试试看。”他介绍离诗巫四哩的新珠安,是六、七十名华人居住的小村落;另有三位跟政府有关系的英国人。他在学校教半天书,另外半天就用来写作、研读、探访等等。
孤独,但这是宣教工场
富先生表示,有人或许会问他会不会寂寞。“我不能说我感到寂寞,但如果有的时候能用英语谈谈天也是
好的”。他从一位荷兰人那里学了一个很好的功课。对方在一百哩的上游要住上三个月,买橡胶;那裡离任何一位开化的人都很遥远。当荷兰人被问到会不会寂寞时,他回答说:“是的,但那是买橡胶的地方!”。
富先生因此得到一个结论,若有人问他寂寞与否,他也许会说:“是的。但这是宣教士工作的地方”。
富先生在写给新加坡的马来西亚年议会刊物――《马来西亚会报》的第一篇文章里提到:“我熟悉了这里的需要之后,我觉得尘世间的事我能做。但属灵的工作谁能作呢?因为有寛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林前十六6)祢若不亲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们从这里领上去。(出埃及卅二15)。这是卫理事工最有潜能的工场之一。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希望能为上帝,为教会做大事。请为婆罗洲也为我祷告”。
婆罗洲第一福音据点婆罗洲美以美会(现称卫理公会) 早在1890 年2月,就由卫理公会驻新加坡的马来西亚差会(Malaysia Mission)派遣第一位进入婆罗洲岛的宣教士――卫斯特医生(Dr Benjamin Franklin West)等人拜访加里曼丹西部的坤甸等市镇,并接触了许多人。后来他曾要求差会派人前往这个充满福音机会的地方,却没有结果。
1891 年4 月, 第二次进入婆罗洲岛北部的宣教队是由Dr.H.L.E. Luering 与Dr. Floyd带领,他们来到现在沙巴州的Kimanis 等地区,前后8 个月在森林中生活,与许多人用华语、马来语及都顺语交谈。不过,一直到1901 年来自中国美以美会的福州移民来到诗巫,设立教会,卫理公会才正式在婆罗洲岛上建立了福音据点。
富先生,当初被派来诗巫,虽然萌起打退堂鼓的意念,不过,他还是留下来。他表示这是他的工场,有福音的需要,结果他为上帝在拉让江流域完成了许多美好事工。
反思
从砂拉越第一次派司,看到一位很愿意委身的牧者:富雅各牧师,在教区长卫斯特医生的陪同下来到新工场。然后,一同到不同工场去熟悉访问,那时诗巫一带共有六个福音工场。由于是水路,要划船,距离都相当远。
富先生很快就掌握各方面的能力,他是一位学习力很强又很勤劳的领导人,在很短时间内就办起学校来,并定期拜访这六个地区(类似今天的牧区)。除了在属灵方面,他也在人们生活如医葯及农耕等方面加以援手,让信仰与生活成为一体。
最重要的富先生视整个工场为宣教士工作的地方,愿意把全部的生命付上。愿与今年被派到不同工场的牧者共勉之。